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起步晚,考虑到地区、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收入水平存在的差距,兼顾社会公平性,要建立一套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就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完善的制度做后盾。笔者针对财政转移支付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完善法制监管制度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社会公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多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变革。但总的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 社保基金中个人空帐运转
自中国养老保险开始由
“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轨,为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造成了个人账户的基金被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不足,这样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并且还要支付“空账户”的利息,进而导致统筹账户基金透支个人账户基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当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成为养老保险的主要交纳者时,人口结构将会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养老金账户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清偿危机。
对此,我们目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试图通过个人账户的设立和“做实”,并将做实以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来解决将来的问题。
2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社会保障也不平衡。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尽管有经济发展水平、土地面积、人口、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讲,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要缩小各地区间的差距,只有加大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
3 财政支出结构、支出制度不合理
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与不平等性,一方面城镇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村几乎与社会保障无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只有社会救济一项,其余的项目几乎就是空白。
4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水平较低
我国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远不及行政管理费支出,二者之间的绝对差额量呈上升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带来的必将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失衡,社会保障支出必会受到更大损失,这与一个责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不相适应的。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1 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基于政府责任的承担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应提高到全国统筹,原因是在目前达到省级统筹之后,并不能完全解决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所带来的保险转移问题,并且省级统筹必然会导致各地方权力的分割和对于中央财政的依赖。
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的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支出能力,使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大致均等。
2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开展多渠道筹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财政基金向社会事业倾斜。根据各地区政府间经济、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设置横向均等化转移支付项目和指标,采取补助与激励相一致的方式,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使全国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等,逐步实现不同区域间财政经济的均衡发展。
3 加强相关法律监督机制
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国家财政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相关内容,如支出多少、如何发放支出、支出让谁受益、支出如何增长等等重要内容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用法律形式把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内容、形式、预算和监督等确定下来。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有了立法,支出就会有保障确保财政投入的规范性和规模。
总之,中央对地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是为了保证国家宏观层面的公平,但是一味提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会增大中央的财政负担,这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社会保障的提高应是地方对个人收入的提高,而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保证基本的就业在国家财政对此增加支出的同时,逐步完善社保转移支付制度,扩大就业,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道路也是很漫长的,但目标是明确的,即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完善其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营造好的环境。
关键词: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社会公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很多方面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变革。但总的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 社保基金中个人空帐运转
自中国养老保险开始由
“现收现付”向“统账结合”转轨,为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造成了个人账户的基金被用来弥补社会统筹基金的不足,这样就导致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转,并且还要支付“空账户”的利息,进而导致统筹账户基金透支个人账户基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当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成为养老保险的主要交纳者时,人口结构将会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发展,养老金账户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清偿危机。
对此,我们目前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试图通过个人账户的设立和“做实”,并将做实以后的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保值、增值来解决将来的问题。
2 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社会保障也不平衡。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尽管有经济发展水平、土地面积、人口、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差异却是最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讲,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要缩小各地区间的差距,只有加大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
3 财政支出结构、支出制度不合理
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与不平等性,一方面城镇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农村几乎与社会保障无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只有社会救济一项,其余的项目几乎就是空白。
4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总量水平较低
我国对社会保障的支出远不及行政管理费支出,二者之间的绝对差额量呈上升趋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带来的必将是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失衡,社会保障支出必会受到更大损失,这与一个责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不相适应的。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1 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基于政府责任的承担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应提高到全国统筹,原因是在目前达到省级统筹之后,并不能完全解决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所带来的保险转移问题,并且省级统筹必然会导致各地方权力的分割和对于中央财政的依赖。
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的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支出能力,使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大致均等。
2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开展多渠道筹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财政基金向社会事业倾斜。根据各地区政府间经济、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平衡程度,设置横向均等化转移支付项目和指标,采取补助与激励相一致的方式,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使全国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大体均等,逐步实现不同区域间财政经济的均衡发展。
3 加强相关法律监督机制
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国家财政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相关内容,如支出多少、如何发放支出、支出让谁受益、支出如何增长等等重要内容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用法律形式把转移支付制度的原则、内容、形式、预算和监督等确定下来。因为法律具有强制性,有了立法,支出就会有保障确保财政投入的规范性和规模。
总之,中央对地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付是为了保证国家宏观层面的公平,但是一味提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会增大中央的财政负担,这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社会保障的提高应是地方对个人收入的提高,而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保证基本的就业在国家财政对此增加支出的同时,逐步完善社保转移支付制度,扩大就业,要做的工作也还有很多,道路也是很漫长的,但目标是明确的,即坚持从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建立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完善其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营造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