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与重生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17》是由美国梦工厂出品的战争片,影片聚焦两名年轻的英国士兵,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1917》凭借其精彩绝伦的故事,以及近两个小时的伪长镜头,在92届奥斯卡中,一举斩下了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大奖。本文将从影视美术中的光线对影片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调布光;低调布光;象征性光线
  战争片中展现战事紧张的方法有很多,除了通过演员的台词与快节奏的剪辑之外,最能够抓住观众的心,最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的就是通过光线和声音的营造。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使用长镜头配合完美的服装场景设计进行拍摄,这带给了观众战争的压迫感,让其如同跟随主人公亲临现场一般。
  一、光线的合理运用
  (一)自然高调光线
  影片从高调布光的静谧草坪展开,让观众丝毫感受不到这是处于一战之中。然而静谧总是短暂的,任务突如其来,随之影片节奏开始加快。随着任务的进行,布雷克与斯科菲尔德来到了一处破败的樱桃园林,与之前在德军阵地时的低调布光不同,樱桃园林也为高调布光。高调的布光,表达了主人公较为平缓稳定的情绪,从而在影片的节奏开始放缓,使观众得以喘息。并且导演在此时选择让布雷克与斯科菲尔得进行交流自己战争前的生活,丰富了两位人物的形象。高调的布光还与破败的房屋和树木形成对比,进一步的反应了战争对人民家园的破坏。而之后出现的高调光线,则是影片结尾,斯科菲尔德完成任务之后,走向的那颗大树,那片草坪。开始于草坪、大树,结尾于草坪大树。短短一天时间,斯科菲尔德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兄弟的死去,德国士兵的追杀。斯科菲尔德重新恢复平静,心灵得以安宁。回归于草坪,不同的是,他拯救了可能会死于指挥失误的两个营,这一刻伴随着婉转,悠长的音乐,斯科菲尔德也在完成了救赎与重生。
  (二)内景的光线变化
  首个内景,是将军的指挥营。其中的采用了20世纪特有的煤油灯作为光源展现了场景空间的统一性。(如图)将军在讲话时,将军的脸部由底光所打亮,背面设有光源进行补光,勾勒出轮廓的同时,打亮了背景站着的指挥官。这一打光方法,配合缓慢的推镜头,展现出了将军的威严。而由于煤油灯的光源亮度较小,使整个场景形成低调布光,反应了事态的紧急。
  在布雷克等人进入德军阵地时,同样采用了低调布光,但是由于手持光源,以及逆光的打光方式,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形成了剪影,这种打光方式营造了一种危险的氛围,带给观众一种如履薄冰的危险感。在踩中地雷之后,手持光源的优势也展现了出来,摇晃的移动光源,加之大量的空气介质,更加凸显了危险的气氛,而这一安排(如图),也赋予最后冲出的那道门的光线全新的意义——希望。这里的光线既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重生。正是一次次的重生,促进了斯科菲尔德的改变。
  (三)战争的象征性光线
  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斯科菲尔德被击昏后,重新醒来度过小镇的情节。巨大的燃烧弹、闪光弹,将整个小镇点燃。小镇在战火的洗礼下,忽明忽暗,整个小镇仿佛如同地獄一般。在悲凉的音乐声中,斯科菲尔德向小镇走去,这一刻灯光不单营造了恐怖的气氛,同时也代表了斯科菲尔德内心的独白,无力、孤独以及恐惧。这是战争带来人民生活和心灵的毁灭。导演还通过主同期声的方式,直接展现了燃烧的教堂,教堂在大火的燃烧下,营造一种世界末日的氛围。而这一强有力的展现形式,直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但是巨大的十字架和斯科菲尔德形成剪影,并且处于同一画框,导演用这一巧妙的方式,暗示了宗教将会救赎在处于战火中的斯科菲尔德。随后在小镇里,斯科菲尔德见到了全片唯一的女性,而在这场戏的内景中,斯科菲尔德往往被侧光所打亮,这种打光方式与伦布朗光如出一辙,更加增加了宗教救赎的意味。女人在这里不单为斯科菲尔德进行了身体上的包扎,更象征着拯救者,女人和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起拯救斯科菲尔德的心灵。在经过拯救后的斯科菲尔德重新出发,此时背景音乐,一改之前悲伤的音调,渐渐充满活力。
  二、声音的合理运用
  (一)声音的叙事作用
  声音的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影片的叙事,使整个叙事节奏变得张弛有度。在影片开场的镜头,导演使用了宁静婉转的音乐,这让观众所沉醉,忘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很快这份宁静就被中卫所打破,从此影片的节奏得以加快。但是最能体现影片节奏变化的地方,则是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从将军战壕出来的时刻,随着布雷克救哥哥的坚定意念开始,声音从无到有,由缓慢变得急促,快速的打击乐一方面振奋着人心,表达布雷克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也使整个影片的节奏加快。
  从此之外,导演还使用音乐展现人物的心理,在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赶到德军阵地的时候,导演把音乐与两人的心境相结合,使用紧张局促略带悬疑风格的音乐,让观众体会到了两人即将步入德军阵地的紧张与忐忑,音乐随着两人登上德军阵地而达到高潮,随着发现德军阵地空无一人戛然而止,这也代表两人终于放下了悬着已久的心。
  (二)声音的表达情感
  声音除了可以改变叙事节奏之外,还能配合画面更好的表达情感。在《1917》中,在斯科菲尔德昏迷醒来之后,看到如同在地狱一般的小镇的时候,导演使用了悠远的音乐。这样的使用一方面展现了斯科菲尔德面对地狱般小镇的震惊,另一方面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表达出了影片对战争的厌恶。在经历过救赎之后,斯科菲尔德重新出发,这时的声音重新恢复了急促的打击乐。在斯科菲尔德跳下瀑布,从死人堆爬出来之后,急促的音乐随之停止,音乐变为了婉转,歌词也变成了思乡的主题。这时,经历过死里逃生的斯科菲尔德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影片的最后斯科菲尔德,完成了任务,走向了和开场时一样的大树,平静的音乐再次响起。这次与开场时的气氛相同,但是经历过这一系列死里逃生,斯科菲尔德也早已不同,他已经在一次次磨难中,完成了救赎,一方面是救赎了两个营,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心灵的救赎。
  参考文献
  [1]李宇潮.“一镜到底”式的拍摄手法与电影主题表达间的关系——以《1917》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155-156+159.
  [2]王霞. 《1917》:一镜到底的时间胶囊[N]. 中国电影报,2020-02-12(007).
其他文献
摘要:在特殊历史语境下创作出的《在悬崖上》,于大时代话语背景规范下,述说生命个体情感“背叛”的波折。主人公在裂缝中的抉择萌发着超越时代和个性突围的尝试。本文将从社会大背景出发,结合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该小说有一个全新的把握。  关键词:《在悬崖上》;潜在主题;政治隐喻;个性自由  有学者曾表示,小说中的情爱观会体现出其特定时代的历史特性,从而映照出民族心理等因素,这对关照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有价值的。[1
期刊
如织的细雨,携着云端之上天街的清凉,满满的洒在这条小街的每一个角落。因街面还残留着热度,雨水又赋予了小街梦幻而通透的氤氲,漫袅的亲吻着着路人的裤角、裙裾和街边的花草,努力的融入她所眷恋的一切,化入湿润清透的空气之中。  丝丝细雨,讓昔日热闹的小街显得格外静谧。偶尔,可见到撑着或花哨、或透明、或其它颜色雨伞的行人,她(他)们走的却不匆匆,似乎都在享受着这西北都市少有的夏日清凉,却给空灵的小街带来一袭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间接体现,通过对古代绘画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窥探出古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本文从古代绘画作品中时间观的体现为出发点,分析其形成的过程,并通过例举几种不同时间观的表现形式,进而探索出画作所传达的情感,以及画者的思想表达。  关键词:古代绘画作品;时间观;意义  一、时间观的形成  中国人民对时间的概念由来已久,在原始时期,人们通过辨别太阳的位置来记录一天中时
期刊
摘要:西方的游戏说和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中的“游”都强调了精神自由和无功利性,与审美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游戏与审美教育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游戏产生了审美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美育;游戏;游;自由  审美教育所针对的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情”这一心理内容,它包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由既是审美教育的内容(
期刊
摘要:在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纪检监察和管理的规范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的关系影响到了国有企业纪检监督管理的制度稳定性和工作的安全性,通过监察部门开展对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管理规范化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潜在的企业管理风险,提升对风险的防控和对企业风险规范化预警的能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的综合竞争力和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企业管理  在国有企业中,纪检一直发挥着
期刊
摘要:鲁迅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最具深刻洞察力的文学家。鲁迅的《故事新编》穿梭于历史和神话之中,不断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故事新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新颖的角度来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符合鲁迅一贯的批判中国文化所运用的新颖性、独特性的批判思路。《故事新编》一共八篇短篇小说,一部分取材于我国的神话传说,另一部分取材于历史事实。无论《故事新编》的哪一部分的短篇小说的内容,都
期刊
摘要:任何种类的绘画因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方法。传统的白描和素描用最简约朴素的元素表现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绘画形式,即有历史上的根本差异,同时,在本质上又有着内在的共同特点。素描与白描的激烈碰撞,一方面促进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各自鲜明的个性与特征。  关键词:素描;白描;异同  素描是一种不依赖色彩作为造型手段,而是直接运用线条的长短、曲直、粗细、等变化表现物体
期刊
摘要: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作品,向全世界呈现出了一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画卷。歌剧中的人物线条流畅,剧情扣人心弦,剧中两位女性角色“图兰朵”和“柳儿”给予观众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将深入分析剧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咏叹调音乐处理。  关键词:图兰朵;柳儿;人物塑造;演唱分析  一、歌剧《图兰朵》的角色梳理和声部划分  歌剧中的主要人物并不繁多,出场人物线条流畅,每一位角
期刊
摘要:康德在他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明确表达了他有关于历史哲学的看法,即在康德看来大自然是有其一定的目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理性和在社会中的对抗性,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以期望最终能够建设一个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  关键词:历史哲学;目的;理性  康德于1972年生于位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后毕业于哥尼斯堡大学,并于1755年起在
期刊
摘要:原型批评是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一种方法,是20世纪中期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基于原型批评理论,以中日狐狸民话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中日狐狸民话的原型,并阐述其原型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原型批评;狐狸民话;中日比较  一、原型批评介绍  在原型批评理论的构建中,加拿大学者弗莱发挥了巨大作用。  弗莱认为,文学是神话和祭祀的艺术表达形式,他指出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从圣经当中获得灵感,从而被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