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民身份视域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课题.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虽然相辅相成,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公民身份作为现代国家中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制度化安排,其自身具有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双重特征为实现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整合提供了新的纽带.在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要通过健全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扩大公民参与度、加强公民教育等措施来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协同共存.
其他文献
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引发知识库的革命性变化,使得本科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简便,也给外国文学教学带来了挑战。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教师,必须坚守人文精神,以文本细读
历史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所代表的“同一性思想”和绝对价值的虚妄性。历史主义危机所折射出的“一”与“多”的价值难题,概言之就是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问题;而这
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逐渐兴起,人们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创业教育课程具有
立足于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维度,以批评家为纲,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另辟蹊径,完整描述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流变.朱东润以纯文学观来选录古代文论材料,他那卓有创见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后,在进行现代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渗透、控制、重构的逻辑演变.首先进行土地改革,实现了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的渗透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强力干涉,导致老挝发生政治危机并演变为国际热点问题,成为继任的肯尼迪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肯尼迪政府在军事上继续帮助文翁一诺萨万政权对抗巴特寮和贡
美国学者王斑从自己的《春苗》体验出发,描述、究查20世纪中国美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他一反传统的政治一审美对立论,即外部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政治一审美的融合论,很好地解释了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