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光明网是主流媒体中的“关键少数”,其“理论”与“学术”专栏是考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一个样本。基于这个样本阅读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而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会进一步助推本学科中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 供给侧改革 问题意识 光明网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2.009
Abstract Guangming Net is “one of a few key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its “theory” and “academic” column is a sample of the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this column, 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eeds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d the supply side reform boosters the ascension of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quality.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Problem consciousness. Guangming Net.
0 引言
“光明网”与“人民网”“新华网”等一样,都是中国社会科学主流媒体中的“关键”媒体,其中,备受中国人文学界与社会科学界(学界也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两个专栏“理论”与“学术”具有三大特点:①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是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坚强的思想阵地。②具有强大的学术力量,代表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高的学术水平。③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依托“母媒体”强大的技术力量。所以,它们可作为考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优质样本[1]。这两个专栏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研究起着学术“标杆”“旗帜”与“灯塔”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时代,“光明网的精神”就是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的精神,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光明网”创新理论文章的阅读分析、比对以及数据处理,我们认为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会“关键”媒体的精神,即图书馆学“领头羊”要有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思想准备与实践:图书馆学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2)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诸如制度建设、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宣传、研究课题动向的把握与评价体系的跟进,将大有作为,并给图书馆学界的“把关人”“关键少数”以及一般的理论研究者提出“精准”的要求,不会给太多试错机会,否则,必定带来社会争议,如“试座惹争议”[2]。因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面临着公众的监督,不能给以太多“试水”,要有“精准”设计。(3)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最大的“刺激”是:问题意识的品质必须提升。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进行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的之一。问题意识品质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形上概念”。图书馆学界应抓住这个机会,真正起到引领“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关键作用。
1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理论创新只能保持一定范围与一定时间内的“自由张力”,但不能大范围或长期处在“无序”“自由”狀态。任何“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争鸣”“学术试错”要基于一定的限度与原则。在这个限度与原则下,任何一个学科很难弃绝它的传统,很难抛弃固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中包含着宝贵的文化传统,也隐含着束缚人民心智手脚的陈规陋习。
当今的图书馆人处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格局,面对着“不确定的世界”,面对着社会群体对图书馆学界提出的“精准”要求,当今的图书馆学界在时代的洪流下同样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也必然是时代的选择,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当前图书馆学需要更加灵活,更加紧扣时代主题,更能反映社会需求,在学术经营上更加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不可以“按兵不动”或沿袭以前的习惯与传统。如果当今的图书馆学界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论述诸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上,在供给侧方面不作为,图书馆学界仍将在“黑暗中徘徊”,仍将守持着陈规陋习。如果图书馆学不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行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几代图书馆学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将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图书馆学科只能停留于“自生与自灭”的状态,甚至停留在“落后”的状态,或者走向“反方向”。
2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学术追求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占领图书馆学的“制高点”,抓准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学供给侧不改革,图书馆学科将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本中,图书馆学利益诉求这一“机会成本”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大的成本。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互联网+”时代,探讨图书馆学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我们需要论证的是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在网络时代、社会转型期,社会更需要图书馆学这把“交椅”。在理论创新研究中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的存在与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学合法性的进一步证明包括图书馆学在“互联网+”“大数据”“社会转型期”“业务外包”时代的逻辑支撑、发展价值、新境界开拓等的问题探讨、逻辑与实践证明。在当下或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界需要把图书馆学的“责任田”耕好,需要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的危害,并坚决与“去图书馆学”作斗争。 (2)在社会转型期,增强图书馆学的合法性资源。我们需要探讨在大学教育、期刊建设、理论实践等方面增强图书馆学资源的必要性,大力培养理论创新性人才和图书馆网络管理人才,从“做大做强”图书馆事业的角度出发,增强图书馆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探讨。
(3)增强图书馆学的社会性作用,以得到社会认同。图书馆学界要厚植于中国国情,汇聚磅礴的力量,重视图书馆学在社会各界的学术话语权,增强公信力,加大学术关注度,让全社会认可图书馆学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学界要事半功倍地讲好图书馆故事”,把图书馆事业这个“蛋糕”做大,让人民群众普遍尝到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甜头”,增强图书馆学创新理论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让普通公民增强汲取文化的获得感。
当前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攻坚点在于:(1)不断推动本学科的理论创新,完善理论创新体系。(2)结合时代背景,加强图书馆学科的专业特色建设。(3)推动理论话语权到传播话语权以及教材话语权到课堂话语权的转化。这三个方面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剑指”。图书馆学界并非无事可做,相反任重道远。要从理论到实践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行不通,在社会转型期中探讨图书馆学存在意义、学术资源丰富以及如何提高公信力、话语权等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反方向”最大的危害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发展机会,其中最大损失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机会,俗称“找不着北”。
3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创新过程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
要坚决反对意识形态的泛化与过度化现象再度发生。在图书馆学中,有的专业领域与意识形态存在直接关系。有的离技术较近,渴望汲取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精髓。虽然西方的人文学与社会学成果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做好甄别、批判与消化工作。事实证明,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图书馆学理论,比如公共图书馆学理论、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但这些成绩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超越、发展,尤其要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主体领域多下功夫。
但作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科学技术学科“混合体”的图书馆学理论,其主体实质上是社会科学,不存在绝对自由。理论创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人文社会科学不存在“要不要把握政治方向问题”,存在的只是“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问题”[3]。
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今状况可以用“命运共同体”进行概括,是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真实与客观的写照(见表一)。所有社会科学在“命运共同体”中都要“一荣俱荣”,中国图书馆学人难以逃脱这一“宿命”。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通常把科研队伍分成人文学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三类。从学科性质角度看,中国图书馆学的主体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问题集”。本文着重探讨图书馆学界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问题。在这里和其它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一样也必须探讨生存与发展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学科是这样[4],经济学、历史学、史学也是这样。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图书馆学的社会科学类问题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不可能与其它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脱轨”,比如图书馆学不能与政治学、经济学“脱轨”。我们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科学大环境中去考察。
4 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注定要消亡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压舱石”,是图书馆学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这一“压舱石”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它的灵魂就是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等等[5]。
首先,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注定要做“时尚的囚徒”。从总的趋势与发展来看,中国图书馆学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存在阶段性问题,甚至存在很严重的极端性问题。“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这句话从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来看是对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个时期,图书馆学如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出现了“信马难,行马更难”的阶段性现象。在某个时段,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有更多机会进行“渗透”。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形容当今图书馆学某个时段的现状一点也不为过,比如,在整理图书馆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图书馆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重大成果较少[1]。基于光明网“理论专栏”与“学术专栏”的阅读分析,笔者认为,从学术研究行为角度来看,靠“粘贴”“嵌入”“偷运”的模式发展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必然走向末路。这些错误的思想包括: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图书馆学理论学派的指导思想;否认图书馆学理论思维的价值。
其次,没有创新的图书馆学没有前途可言,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注定要消亡,就容易做“时尚的囚徒”。这些时尚的“囚徒”包括:(1)西方人文主义的“囚徒”。例如,有的学者做了库恩“世界三”的囚徒,认为“世界三可作为图书馆学的哲学思想”,妄想用“信息”概念的“奇异性”与“歧义性”来对抗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義;有的学者做了西方“人权”“女权”“平等”学术思想的奴隶,用这些概念来诠释与指导当今图书馆事业,“创新”出“自由图书馆学”。这些时髦的学说在某些时段很有市场。有的学者“中毒”西方人文思想太深,对中国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持“悲观论”。(2)西方科学主义思想的“囚徒”。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图书馆学所有的问题。作为过程的技术很有必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如果不顾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精确”“数字化”“量化”,过一段时间,那些靠“记忆”与“师傅带徒弟”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将因学术体制问题而面临着消亡,比如古籍整理专业。(3)历史虚无主义的“囚徒”。我们不能用“电子阅览室的消亡”来否定电子阅览室的历史功绩。(4)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囚徒”。这些理论看似时髦,但往往因为“割裂”与“孤立”的看问题,注定包含着不为图书馆事业的实践所接受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网络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公共体中”,马克思主义仍将是图书馆学的“压舱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6 供给侧改革能够助推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需要“供给侧思维”,“供给侧改革”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思维和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仅仅有理论创新是不够的,还需方法论的创新。“供给侧改革”为图书馆学方法论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综述上文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的主流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基于这样的认知,那么,可以认为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要达到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贯彻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主流学术思想灵魂,并具有时代意识、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二是丰富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发展的学术流变史,并全面提升学术思想层面的品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高理论与本土实践的创新水平,强化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瑜.《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学派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6):98-108.
[ 2 ] 李攀.南京大学图书馆“试水”微信预约选座惹争议[N].中国青年报,2016-04-17(2).
[ 3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3)》摘要[N].光明日报,2014-12-08(11).
[ 4 ] 赵剑英.学术出版的使命与作为[J].出版广角,2015(5):46-47.
[ 5 ] 陈业奎.学术评价问题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想的灵魂与学术流变史:基于光明网“学术打假”专栏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评价”专栏的考察[J].图书馆建设,2016(6):15-20.
关键词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 供给侧改革 问题意识 光明网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2.009
Abstract Guangming Net is “one of a few keys”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and its “theory” and “academic” column is a sample of the Chines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this column, 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the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needs the supply side reform, and the supply side reform boosters the ascension of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quality.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Problem consciousness. Guangming Net.
0 引言
“光明网”与“人民网”“新华网”等一样,都是中国社会科学主流媒体中的“关键”媒体,其中,备受中国人文学界与社会科学界(学界也称之为人文社会科学界)关注的两个专栏“理论”与“学术”具有三大特点:①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是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坚强的思想阵地。②具有强大的学术力量,代表中国人文界与社会科学界最高的学术水平。③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依托“母媒体”强大的技术力量。所以,它们可作为考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状况的优质样本[1]。这两个专栏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研究起着学术“标杆”“旗帜”与“灯塔”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时代,“光明网的精神”就是人文社会科学供给侧改革的精神,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光明网”创新理论文章的阅读分析、比对以及数据处理,我们认为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领会“关键”媒体的精神,即图书馆学“领头羊”要有供给侧改革的学术思想准备与实践:图书馆学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2)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诸如制度建设、大学教育、人才培养、理论宣传、研究课题动向的把握与评价体系的跟进,将大有作为,并给图书馆学界的“把关人”“关键少数”以及一般的理论研究者提出“精准”的要求,不会给太多试错机会,否则,必定带来社会争议,如“试座惹争议”[2]。因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工作面临着公众的监督,不能给以太多“试水”,要有“精准”设计。(3)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者最大的“刺激”是:问题意识的品质必须提升。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进行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终极目的之一。问题意识品质是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形上概念”。图书馆学界应抓住这个机会,真正起到引领“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关键作用。
1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必须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理论创新只能保持一定范围与一定时间内的“自由张力”,但不能大范围或长期处在“无序”“自由”狀态。任何“学术民主”“学术自由”“学术争鸣”“学术试错”要基于一定的限度与原则。在这个限度与原则下,任何一个学科很难弃绝它的传统,很难抛弃固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中包含着宝贵的文化传统,也隐含着束缚人民心智手脚的陈规陋习。
当今的图书馆人处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格局,面对着“不确定的世界”,面对着社会群体对图书馆学界提出的“精准”要求,当今的图书馆学界在时代的洪流下同样面临着供给侧改革的挑战,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也必然是时代的选择,经历供给侧改革的洗礼。
当前图书馆学需要更加灵活,更加紧扣时代主题,更能反映社会需求,在学术经营上更加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学不可以“按兵不动”或沿袭以前的习惯与传统。如果当今的图书馆学界还把主要精力放在论述诸如“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上,在供给侧方面不作为,图书馆学界仍将在“黑暗中徘徊”,仍将守持着陈规陋习。如果图书馆学不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行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几代图书馆学人为之奋斗的神圣使命将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提升,图书馆学科只能停留于“自生与自灭”的状态,甚至停留在“落后”的状态,或者走向“反方向”。
2 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学术追求
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占领图书馆学的“制高点”,抓准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学供给侧不改革,图书馆学科将付出沉重的“机会成本”。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本中,图书馆学利益诉求这一“机会成本”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大的成本。图书馆学理论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互联网+”时代,探讨图书馆学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我们需要论证的是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阐述在网络时代、社会转型期,社会更需要图书馆学这把“交椅”。在理论创新研究中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的存在与发展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图书馆学合法性的进一步证明包括图书馆学在“互联网+”“大数据”“社会转型期”“业务外包”时代的逻辑支撑、发展价值、新境界开拓等的问题探讨、逻辑与实践证明。在当下或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界需要把图书馆学的“责任田”耕好,需要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的危害,并坚决与“去图书馆学”作斗争。 (2)在社会转型期,增强图书馆学的合法性资源。我们需要探讨在大学教育、期刊建设、理论实践等方面增强图书馆学资源的必要性,大力培养理论创新性人才和图书馆网络管理人才,从“做大做强”图书馆事业的角度出发,增强图书馆发展趋势前瞻性的探讨。
(3)增强图书馆学的社会性作用,以得到社会认同。图书馆学界要厚植于中国国情,汇聚磅礴的力量,重视图书馆学在社会各界的学术话语权,增强公信力,加大学术关注度,让全社会认可图书馆学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学界要事半功倍地讲好图书馆故事”,把图书馆事业这个“蛋糕”做大,让人民群众普遍尝到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甜头”,增强图书馆学创新理论指导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让普通公民增强汲取文化的获得感。
当前图书馆学供给侧改革的攻坚点在于:(1)不断推动本学科的理论创新,完善理论创新体系。(2)结合时代背景,加强图书馆学科的专业特色建设。(3)推动理论话语权到传播话语权以及教材话语权到课堂话语权的转化。这三个方面是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剑指”。图书馆学界并非无事可做,相反任重道远。要从理论到实践论证“去图书馆学学科化”行不通,在社会转型期中探讨图书馆学存在意义、学术资源丰富以及如何提高公信力、话语权等问题。这三个方面的“反方向”最大的危害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发展机会,其中最大损失就是,图书馆学界失去问题意识品质提升的机会,俗称“找不着北”。
3 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创新过程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
要坚决反对意识形态的泛化与过度化现象再度发生。在图书馆学中,有的专业领域与意识形态存在直接关系。有的离技术较近,渴望汲取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精髓。虽然西方的人文学与社会学成果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做好甄别、批判与消化工作。事实证明,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离不开西方图书馆学理论,比如公共图书馆学理论、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等。但这些成绩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超越、发展,尤其要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主体领域多下功夫。
但作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科学技术学科“混合体”的图书馆学理论,其主体实质上是社会科学,不存在绝对自由。理论创新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人文社会科学不存在“要不要把握政治方向问题”,存在的只是“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问题”[3]。
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今状况可以用“命运共同体”进行概括,是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学科的真实与客观的写照(见表一)。所有社会科学在“命运共同体”中都要“一荣俱荣”,中国图书馆学人难以逃脱这一“宿命”。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人们通常把科研队伍分成人文学类、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三类。从学科性质角度看,中国图书馆学的主体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问题集”。本文着重探讨图书馆学界中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问题。在这里和其它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一样也必须探讨生存与发展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学科是这样[4],经济学、历史学、史学也是这样。在这个“命运共同体”中,图书馆学的社会科学类问题不可能走出“独立行情”,不可能与其它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脱轨”,比如图书馆学不能与政治学、经济学“脱轨”。我们必须把它放到整个社会科学大环境中去考察。
4 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注定要消亡
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的“压舱石”,是图书馆学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这一“压舱石”的基本原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它的灵魂就是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等等[5]。
首先,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研究与社会研究,注定要做“时尚的囚徒”。从总的趋势与发展来看,中国图书馆学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存在阶段性问题,甚至存在很严重的极端性问题。“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这句话从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来看是对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某个时期,图书馆学如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一样,出现了“信马难,行马更难”的阶段性现象。在某个时段,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有更多机会进行“渗透”。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形容当今图书馆学某个时段的现状一点也不为过,比如,在整理图书馆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图书馆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重大成果较少[1]。基于光明网“理论专栏”与“学术专栏”的阅读分析,笔者认为,从学术研究行为角度来看,靠“粘贴”“嵌入”“偷运”的模式发展图书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必然走向末路。这些错误的思想包括: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图书馆学理论学派的指导思想;否认图书馆学理论思维的价值。
其次,没有创新的图书馆学没有前途可言,没有“压舱石”的图书馆学注定要消亡,就容易做“时尚的囚徒”。这些时尚的“囚徒”包括:(1)西方人文主义的“囚徒”。例如,有的学者做了库恩“世界三”的囚徒,认为“世界三可作为图书馆学的哲学思想”,妄想用“信息”概念的“奇异性”与“歧义性”来对抗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義;有的学者做了西方“人权”“女权”“平等”学术思想的奴隶,用这些概念来诠释与指导当今图书馆事业,“创新”出“自由图书馆学”。这些时髦的学说在某些时段很有市场。有的学者“中毒”西方人文思想太深,对中国的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持“悲观论”。(2)西方科学主义思想的“囚徒”。有的学者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图书馆学所有的问题。作为过程的技术很有必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但如果不顾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强调中国图书馆学“精确”“数字化”“量化”,过一段时间,那些靠“记忆”与“师傅带徒弟”的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将因学术体制问题而面临着消亡,比如古籍整理专业。(3)历史虚无主义的“囚徒”。我们不能用“电子阅览室的消亡”来否定电子阅览室的历史功绩。(4)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囚徒”。这些理论看似时髦,但往往因为“割裂”与“孤立”的看问题,注定包含着不为图书馆事业的实践所接受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网络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公共体中”,马克思主义仍将是图书馆学的“压舱石”,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6 供给侧改革能够助推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
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都需要“供给侧思维”,“供给侧改革”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思维和理论。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研究仅仅有理论创新是不够的,还需方法论的创新。“供给侧改革”为图书馆学方法论创新注入了新鲜血液。
综述上文的分析,中国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与社会学的主流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对立统一规律。基于这样的认知,那么,可以认为图书馆学中的问题意识品质的提升要达到两个显著的标志:一是贯彻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主流学术思想灵魂,并具有时代意识、问题意识、领域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意识;二是丰富图书馆学中的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发展的学术流变史,并全面提升学术思想层面的品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高理论与本土实践的创新水平,强化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张瑜.《新华文摘》关注的图书馆学学派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6):98-108.
[ 2 ] 李攀.南京大学图书馆“试水”微信预约选座惹争议[N].中国青年报,2016-04-17(2).
[ 3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2013)》摘要[N].光明日报,2014-12-08(11).
[ 4 ] 赵剑英.学术出版的使命与作为[J].出版广角,2015(5):46-47.
[ 5 ] 陈业奎.学术评价问题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想的灵魂与学术流变史:基于光明网“学术打假”专栏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评价”专栏的考察[J].图书馆建设,2016(6):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