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榜理由】
4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快意节能发布公告称,李宁公司主席李宁及其兄长李进拟出资7亿港元收购快意节能,此举在公众和评论人看来,乃是从“中国第一代体操王子”成功蜕变为著名运动品牌经营者的李宁,开始迈出了进军绿色能源业的步伐。
快意收购扑朔迷离
4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快意节能发布公告称,李宁公司主席李宁及其兄长李进拟出资7亿港元收购快意节能,按照协议,由李宁及李进各持六成和四成的合资公司,将认购快意的4亿元优先股及3亿元可换股债券,以每股0.073元全数兑换后,李宁将拥有快意约 84%股权,成为最大股东。此举在公众和评论人看来,乃是在体育用品行业已经做大的李宁迈出了进军绿色能源业的步伐。而据李宁公司发言人表示,此次入股快意则纯属李宁个人的投资决定,快意未来虽计划拓展运动业务,但绝不会与李宁上市公司的经营范畴重叠。与此同时,作为中西药分销商以及绿色能源企业的快意节能方面则表示,他们计划利用李宁的关系网络继续发展公司现有的绿色能源业务,同时多元化发展包括运动相关业务(运动服装、鞋具及设备业务除外)在内的其他业务。无疑,向李宁发行优先股可以让快意筹集资金推动现有绿色能源业务的增长,也可以让公司利用李宁的声誉在内地宣传公司的业务。事实也证明,在李宁效应下,快意股价最高曾攀升超过两倍。
多方说辞与李宁个人的沉默让这次收购显得扑朔迷离。究竟李宁是出于何种意愿出资收购?果真是个人行为还是团队智慧?环保产业与运动服饰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内有文章?
超越阿迪喜忧参半
暂且抛开这些问题,单从中国运动品牌行业的发展走势来看,2010年3月18日,李宁公司在香港发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2009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3.8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的业绩基础上实现了25.4%的增长。对比3月初阿迪达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以及耐克最新的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阿迪达斯公司去年在中国区销售同比减少16%,为9.67亿欧元,其中内地的销售额约70亿元,而外界估计的耐克百亿销售额仅比李宁多出16亿至17亿元。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产品的市场格局已然发生了改变,耐克、阿迪达斯等曾经“雄霸”十余年的国外品牌,将不得不正视中国民族体育品牌企业壮大的事实。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国进洋退”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关键词,阿迪达斯在全球各区域的市场纷纷陷入泥淖,耐克则关闭了在华唯一的自有工厂,至于百丽、达芙妮等大代理商们亦纷纷退出了国际运动服饰品牌的代理业务,难怪有人将此作为中国顶尖国产体育品牌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实力的力证。
3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首份国家层面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其中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近15倍的发展差距,也可以被理解为15倍的发展空间。而据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在年报发布时的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会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可以想见的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内运动品牌的龙头地位还是市场第一的销售份额,抑或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雄心壮志,都需要公司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工去严阵以待,来不得半点疏忽。“我们很清楚竞争环境的变化。”张志勇说,“我们将通过对品牌、产品以及销售层面的一系列整合,来建立起李宁品牌独特的定位和个性。”
但是,冷静想想,李宁这一次的“超车” 除了恰逢对手的劣势外,更多的是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取胜,未来必将换来对手更为谨慎和严苛的“堵截”。阿迪达斯在2009年的中国市场上高估奥运营销对需求的刺激,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存货泥淖显然是其暂时陷入低迷的最主要因素,管理层对此早就心中有数。从2009年6月,阿迪达斯将业务结构中原本与日本一起属于亚太区的中国市场独立成为大中国区,到2010年1月阿迪达斯集团主席赫伯特?海纳在元旦后的中国商业之旅中指出的:“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厂商确实有非常强劲的实力,但是阿迪达斯以及耐克与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公司之间尚有一定差距……相信通过今年的世界杯,阿迪达斯的销售额将创下新的纪录。”
这边是阿迪达斯的信心满满,那边的耐克也已经与中超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赞助协议,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李宁这番快速增长过程中,与前方劲敌相对应的还有后方追兵的紧咬不放。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体育用品市场上,二、三线城市是李宁与安踏、匹克等众多国内运动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相比之下,李宁在品牌、管理和渠道上有很大优势,例如多品牌战略和国际化就是它与其他国内品牌最大的不同,但其他品牌的势头和冲劲仍不容小觑。安踏在2009年的最重要营销举措是成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体育服装赞助商,意味着从2009年到2012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将在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11项赛事期间,身着安踏牌运动装亮相于世界各地。2009年度,安踏销售总额增长23%,以58.75亿元位居中国体育市场的第四位。此外,排名第五的匹克公司也在2009年全年实现了30.9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6%。
环保果真与运动无关?
综合时局现状与行业趋势,李宁公司的主要对策有三,一是不放松红海中的争夺,在建立了国内目前最大的运动分销渠道之后,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表示力争在2013年突破万家门店。2010年1月,李宁又在美国波特兰开设了亚洲之外的第一家直营店。继前几年请奥尼尔等国际巨星代言以及赞助各种赛事和运动队,将战火烧到了耐克的“老巢”。
二是锁定目标消费者,秉持李宁一直倡导的轻松、休闲、快乐的品牌风格,通过时尚、潮流的产品特征为年轻受众营造个性生活,如近期李宁与梦幻西游合伙推出的网游主题系列。
三是细分不同档次的产品,目前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这种营销行为只能是阶段性的,要想实现“世界品牌”的梦想、进军国际一线市场,李宁还要注意对产品进行区隔,尤其是发展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拳头产品,这也是未来民族企业在内地乃至国际一线市场立足的必要条件。
那么李宁此番进军环保产业之举,是否与发展高端产品相关?
着眼时局就可以发现,“低碳”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尤其是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后,我国政府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决定,促使低碳演变成消费终端的一场深刻革命。作为时尚先锋的服装行业中,不少知名品牌已悄然行动起来,开始研发新产品、调整营销方向、改变经营方式,并将低碳真正融入到整个企业文化当中。据悉,目前已有耐克公司在响应低碳环保鞋产品方面投入数千万美元,完善了生产不含SF6气垫的工艺;又如Levi’s以回收旧牛仔裤的活动,倡导低碳简约型生活方式,李宁公司则与日本著名的纤维制造商——帝人株式会社合作,使用环保的ECOCIRCLE面料推出了全系的环保服装系列。
可以说,“低碳”概念的提出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大有裨益,但企业若要从中获利,绝不仅仅是跟风炒作就能达成。服装业更要从原材料和产品生产入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在企业内部明确不同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尽快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低碳具备可靠的制度保障。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将李宁此番收购快意节能之举视作他在低碳方面的一次练兵,并期待未来的李宁给我们在环保服装、环保体育用品方面带来更多惊喜?“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这是2004年李宁公司在国内市场相继被阿迪达斯和耐克超越后下的战书,李宁公司的计划是2014年左右将美国市场的蛋糕做大,力争2018年成为全球五大品牌之一,届时其2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谁又能说这次收购不是李宁宏伟蓝图上的又一步棋?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所谓管理,并不一定是潇洒的,却一定要是豁达的;并不一定是先知的,却一定是领悟的;并不一定是严肃的,却一定是快意的!” 这向我们揭示了管理理论的升华,即如何将企情、市情、人情的精深之道化解为简单、有趣、创新的快意模式,也许大道至简,才是管理艺术的真谛所在。在这方面,从“中国第一代体操王子”成功蜕变为著名企业家的李宁,应该是将管理之道诠释为激情和梦想的最好证明。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喜欢自由、不受约束;他大胆将企业交给CEO管理,自己退居幕后,也成就了与张志勇在中国企业史上难得一见长达18年的恒久组合。他的放手、他的游离让他的管理思想处于抽象状态;但是在他的心里,却因为真诚而执着的品牌梦想的驱使,让他无法满足、无从停步。 ”
4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快意节能发布公告称,李宁公司主席李宁及其兄长李进拟出资7亿港元收购快意节能,此举在公众和评论人看来,乃是从“中国第一代体操王子”成功蜕变为著名运动品牌经营者的李宁,开始迈出了进军绿色能源业的步伐。
快意收购扑朔迷离
4月12日,香港上市公司快意节能发布公告称,李宁公司主席李宁及其兄长李进拟出资7亿港元收购快意节能,按照协议,由李宁及李进各持六成和四成的合资公司,将认购快意的4亿元优先股及3亿元可换股债券,以每股0.073元全数兑换后,李宁将拥有快意约 84%股权,成为最大股东。此举在公众和评论人看来,乃是在体育用品行业已经做大的李宁迈出了进军绿色能源业的步伐。而据李宁公司发言人表示,此次入股快意则纯属李宁个人的投资决定,快意未来虽计划拓展运动业务,但绝不会与李宁上市公司的经营范畴重叠。与此同时,作为中西药分销商以及绿色能源企业的快意节能方面则表示,他们计划利用李宁的关系网络继续发展公司现有的绿色能源业务,同时多元化发展包括运动相关业务(运动服装、鞋具及设备业务除外)在内的其他业务。无疑,向李宁发行优先股可以让快意筹集资金推动现有绿色能源业务的增长,也可以让公司利用李宁的声誉在内地宣传公司的业务。事实也证明,在李宁效应下,快意股价最高曾攀升超过两倍。
多方说辞与李宁个人的沉默让这次收购显得扑朔迷离。究竟李宁是出于何种意愿出资收购?果真是个人行为还是团队智慧?环保产业与运动服饰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内有文章?
超越阿迪喜忧参半
暂且抛开这些问题,单从中国运动品牌行业的发展走势来看,2010年3月18日,李宁公司在香港发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2009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3.87亿元人民币,在2008年的业绩基础上实现了25.4%的增长。对比3月初阿迪达斯发布的2009年全年业绩报告以及耐克最新的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阿迪达斯公司去年在中国区销售同比减少16%,为9.67亿欧元,其中内地的销售额约70亿元,而外界估计的耐克百亿销售额仅比李宁多出16亿至17亿元。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产品的市场格局已然发生了改变,耐克、阿迪达斯等曾经“雄霸”十余年的国外品牌,将不得不正视中国民族体育品牌企业壮大的事实。实际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国进洋退”是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关键词,阿迪达斯在全球各区域的市场纷纷陷入泥淖,耐克则关闭了在华唯一的自有工厂,至于百丽、达芙妮等大代理商们亦纷纷退出了国际运动服饰品牌的代理业务,难怪有人将此作为中国顶尖国产体育品牌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实力的力证。
3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首份国家层面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其中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近15倍的发展差距,也可以被理解为15倍的发展空间。而据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在年报发布时的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会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可以想见的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国内运动品牌的龙头地位还是市场第一的销售份额,抑或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雄心壮志,都需要公司从领导层到每一个员工去严阵以待,来不得半点疏忽。“我们很清楚竞争环境的变化。”张志勇说,“我们将通过对品牌、产品以及销售层面的一系列整合,来建立起李宁品牌独特的定位和个性。”
但是,冷静想想,李宁这一次的“超车” 除了恰逢对手的劣势外,更多的是凭借自身渠道优势取胜,未来必将换来对手更为谨慎和严苛的“堵截”。阿迪达斯在2009年的中国市场上高估奥运营销对需求的刺激,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的存货泥淖显然是其暂时陷入低迷的最主要因素,管理层对此早就心中有数。从2009年6月,阿迪达斯将业务结构中原本与日本一起属于亚太区的中国市场独立成为大中国区,到2010年1月阿迪达斯集团主席赫伯特?海纳在元旦后的中国商业之旅中指出的:“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厂商确实有非常强劲的实力,但是阿迪达斯以及耐克与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公司之间尚有一定差距……相信通过今年的世界杯,阿迪达斯的销售额将创下新的纪录。”
这边是阿迪达斯的信心满满,那边的耐克也已经与中超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赞助协议,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李宁这番快速增长过程中,与前方劲敌相对应的还有后方追兵的紧咬不放。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体育用品市场上,二、三线城市是李宁与安踏、匹克等众多国内运动品牌竞争的主战场。相比之下,李宁在品牌、管理和渠道上有很大优势,例如多品牌战略和国际化就是它与其他国内品牌最大的不同,但其他品牌的势头和冲劲仍不容小觑。安踏在2009年的最重要营销举措是成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体育服装赞助商,意味着从2009年到2012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将在包括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11项赛事期间,身着安踏牌运动装亮相于世界各地。2009年度,安踏销售总额增长23%,以58.75亿元位居中国体育市场的第四位。此外,排名第五的匹克公司也在2009年全年实现了30.95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51.6%。
环保果真与运动无关?
综合时局现状与行业趋势,李宁公司的主要对策有三,一是不放松红海中的争夺,在建立了国内目前最大的运动分销渠道之后,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表示力争在2013年突破万家门店。2010年1月,李宁又在美国波特兰开设了亚洲之外的第一家直营店。继前几年请奥尼尔等国际巨星代言以及赞助各种赛事和运动队,将战火烧到了耐克的“老巢”。
二是锁定目标消费者,秉持李宁一直倡导的轻松、休闲、快乐的品牌风格,通过时尚、潮流的产品特征为年轻受众营造个性生活,如近期李宁与梦幻西游合伙推出的网游主题系列。
三是细分不同档次的产品,目前民族体育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在于价格低廉,但这种营销行为只能是阶段性的,要想实现“世界品牌”的梦想、进军国际一线市场,李宁还要注意对产品进行区隔,尤其是发展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拳头产品,这也是未来民族企业在内地乃至国际一线市场立足的必要条件。
那么李宁此番进军环保产业之举,是否与发展高端产品相关?
着眼时局就可以发现,“低碳”已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尤其是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后,我国政府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决定,促使低碳演变成消费终端的一场深刻革命。作为时尚先锋的服装行业中,不少知名品牌已悄然行动起来,开始研发新产品、调整营销方向、改变经营方式,并将低碳真正融入到整个企业文化当中。据悉,目前已有耐克公司在响应低碳环保鞋产品方面投入数千万美元,完善了生产不含SF6气垫的工艺;又如Levi’s以回收旧牛仔裤的活动,倡导低碳简约型生活方式,李宁公司则与日本著名的纤维制造商——帝人株式会社合作,使用环保的ECOCIRCLE面料推出了全系的环保服装系列。
可以说,“低碳”概念的提出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大有裨益,但企业若要从中获利,绝不仅仅是跟风炒作就能达成。服装业更要从原材料和产品生产入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在企业内部明确不同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尽快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低碳具备可靠的制度保障。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将李宁此番收购快意节能之举视作他在低碳方面的一次练兵,并期待未来的李宁给我们在环保服装、环保体育用品方面带来更多惊喜?“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这是2004年李宁公司在国内市场相继被阿迪达斯和耐克超越后下的战书,李宁公司的计划是2014年左右将美国市场的蛋糕做大,力争2018年成为全球五大品牌之一,届时其2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谁又能说这次收购不是李宁宏伟蓝图上的又一步棋?
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句子:“所谓管理,并不一定是潇洒的,却一定要是豁达的;并不一定是先知的,却一定是领悟的;并不一定是严肃的,却一定是快意的!” 这向我们揭示了管理理论的升华,即如何将企情、市情、人情的精深之道化解为简单、有趣、创新的快意模式,也许大道至简,才是管理艺术的真谛所在。在这方面,从“中国第一代体操王子”成功蜕变为著名企业家的李宁,应该是将管理之道诠释为激情和梦想的最好证明。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喜欢自由、不受约束;他大胆将企业交给CEO管理,自己退居幕后,也成就了与张志勇在中国企业史上难得一见长达18年的恒久组合。他的放手、他的游离让他的管理思想处于抽象状态;但是在他的心里,却因为真诚而执着的品牌梦想的驱使,让他无法满足、无从停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