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想说爱你也不难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lid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学生普遍对此兴趣不大,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
  【关键词】诗歌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育
  
  高一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意味着新生的第一节课就是诗歌课,于是我深感诗歌教学在高中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份量。上第一节课我就问学生:喜欢诗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喜欢”。原因是读不懂。那么读不懂的原因是什么?我以为除去学生自身的诗歌素养外,诗歌教学的守旧、老套、枯燥、乏味才是根本的原因。如何让我们的诗歌教学枯枝生花,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诗歌课,更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发出感慨:诗歌,想说爱你也不难。为此,我把多年来诗歌教学的经验积累写下来,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指导诵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诵读是读懂诗歌的前奏,是诗歌教学的起步。笔者选择了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并能引起学生美好感觉的《再别康桥》。上课前笔者仔细挑选音乐,认真准备了配乐朗诵。课上我让学生自读一遍,然后请一名学生朗读,最后老师来示范朗读。笔者允许学生挑选一种放松的姿势,闭目倾听,目的是让学生尽快融入诗歌的氛围。当神秘园乐队《晚祷》的音乐响起,教室骤然安静下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结束了朗诵,沉默片刻,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接下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都想配着音乐自我陶醉地朗读一遍。
  早在汉代《毛诗序》中就有“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乱以愁”、“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记载,说明声音的作用。教师在诵读中,用和谐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配上吻合意境的音乐,将诗文的情调与情思直接地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对诗文产生了初步的好感。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对诗歌学习就奠定了极好的情感基础——兴趣。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诵读毋庸置疑地为读懂诗歌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
  通过《再别康桥》的范读,学生已经感到了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并想急于了解康桥、了解徐志摩。笔者趁热打铁,请几个学生谈听诗的感受,以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也许学生的感觉与原诗的情感还有些出入,但笔者以为在不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的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通过诵读唤起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也是学习诗歌要达到的目的。
  最后笔者总结:美读,是初步理解诗歌的一种手段,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可以说明朗读对理解诗文的重要作用。叶圣陶老师曾有关于美读的论述:“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觉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学习诗歌,美读不失为一种良方。
  
  二、抓住意象,品味诗歌中的意境美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意的具体物象。所谓意境,就是由意象构成的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意的整体的艺术境界。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丰富的、多层的,但抒写在诗句中却是含蓄的,隐蔽的,主要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和意境表达出来。因此,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解读诗歌的核心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笔者选取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读后就能体会出诗人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渲染出孤寂、凄凉、落寞的意境氛围。有了这样的铺垫,再让学生看《再别康桥》,学生很快找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意象,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个意象最美?说明理由。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他们感觉敏锐、理解到位、表达准确。有同学认为将金柳喻为新娘,说明诗人对剑桥的景物有极深的感情,新娘是最美丽的,有谁愿意离开呢?有同学认为诗人泛舟康河,在星辉中放歌的诗句,说明他的对康桥的情感上升到最高点了。有的同学提出“几个意象的组合,使此诗没有送别的沉重感,不是伤感的情绪,给人清新、脱俗的感觉”。是的,这组意象的出现,留给你微波轻烟似的离别伤感,勾起你对美丽、雅致、清新、脱俗的大学校园生活的憧憬,让人在美丽的意境中生出无限的遐想。此外,我给出一首《致橡树》诗中的意象“寒潮、风雷、霹雳、雾霭、虹霓”改成“寒冬、雷鸣、闪电、晨雾、彩虹”。鉴赏、品味两种意象的差异。意象的对比,替换,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意象的领悟、品读。
  
  三、揣摩语言,领略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的字数、每节的行数、诗行的排列中去体会诗语句的错落有致,以及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的特点;找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等韵脚,认识到每节二、四句押韵增强了这首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语言美感;再加上“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利用反复的浅吟低唱,感悟全诗语言浅白流畅,富于音乐美的特点,令学生产生了独特的审美快感。通过示范学习,学生把握了解读、鉴赏诗歌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已经对诗歌产生了一些兴趣,并且想尝试鉴赏。
  
  四、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我把课文中的诗篇部分讲读,部分拿来拓展练习,拓展迁移也可用课外的一些好的诗篇,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检测没有任何资料可参照的诗歌是否能读懂,这样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把握能力。
  学生按着朗读诗歌——揣摩意象——品味意境的环节进行鉴赏活动。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为同学们提供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诵,在朗诵中体验感悟诗歌的意境。提供相关的背景介绍,同时围绕诗歌的重点难点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并推选几个发言人,在全班发言达到交流碰撞解答问题的效果。如舒婷的《致橡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情观?围绕“舒婷的爱情观是什么”的问题进行朦胧诗意象的解读;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姑娘?“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是什么样的姑娘,通过“丁香一样的姑娘是实际中存在的吗?”等问题了解象征的手法的应用;又如闻一多《死水》,以“‘三美’理论是怎样在诗中体现?”的问题理解诗歌中“三美”的理论主张。同学们在这些问题中各抒已见课堂气氛热烈有序。
  
  五、仿写创作,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仿写就象是书法中的摹帖、临帖,是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课后我布置学生仿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个学生就写了一篇“面对学习,积极进取”,“从明天起,做一个勤奋的人,看书、写字、做笔记,从明天起,关心……”,写得有模有样,拿出来读给同学听,对学生很有启发,原来诗歌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从此坚定了学生学习诗歌的信心。
  诗歌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传授阅读诗歌的思路、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语文能力方能得到张扬和发展,性情也能得到陶冶,文学趣味也就大大增强了。
  ★作者简介:刘承寿,江西省寻乌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高考语文的重要考点,在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常会忽视文本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造成考试中的失分。本文就现代文阅读中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 解题策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07年湖南卷此题考查分值是27分,08年上升至31分,江苏08年此题
【摘 要】高考作文,既考查考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若想在高考中写出独具特色的好文章,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构思的精巧安排;二是材料的新鲜选择;三是细节的动人描写;四是体裁的灵活选用。  【关键词】高考作文 考生 生活    高考作文,既是考生知识、技能的竞赛,也是思维能力的竞赛。在这场特殊的竞赛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写出独具特色的好文章来,就要扬起思维的帆,开拓出新
一、日本创业发展中心及其创业教育实践  1988年,日本创业发展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在日本首个私立研究园——京都研究园(Kyoto Research Park,KRP)成立,并于2003年正式转型为一家非营利性组织(NPO)。成立之初,创业发展中心即启动了创业教育项目,以发展青少年创业为使命,支持年轻人发展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共建创
【摘要】尽管近年来的高考作文主要定格在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上,但大部分的学生仍不知道如何驾御,笔者以一段命题材料作切入点,对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关键词】话题作文 作文立意 命题材料    【作文构想】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话题作文被推到了作文的前沿。而近年来高考作文主要定格在“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上,使得话题风呈现越演越烈之势,大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盖世英雄的之风。话题作文的话题,其
一、通过开创性的研究,应对复杂的社会挑战  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请您先为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艾奥瓦州立大学,作为一所赠地大学,学校是如何实现其引领世界,使科学、技术和人类创造得以发挥作用这一理念的?  温特斯汀:艾奥瓦州立大学是一所国际公认的顶尖研究型大学。同时,作为一所赠地大学,艾奥瓦州立大学肩负提供教育、开展研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使命。为更好地实现上述使命,艾奥瓦州立大学正在培
【摘要】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给人一种清闲之美,尤其是一场秋雨过后,斜桥影里,桥头树底的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更给清秋增添了无限的韵致。  【关键词】《故都的秋》;清秋闲人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出了北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对这里的“清”字尤其要理解到位,这个“清”绝对不能理解成“凄清”,否则就和“悲凉”语意重复;根据文章的内容这个“清”必须理解成“纯净”、“清爽”之意,也就是“秋高气爽
【摘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用真情与爱铸成的文章。教师在讲授读文章时,应注重师生互动,只有师生之间拥有心灵沟通的桥梁,才能深刻地去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课堂可采用真情朗诵、细节赏析、真情告白等方式,令气氛热烈而温馨。  【关键词】史铁生;《我与地坛》;师生互动;母爱    《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难得的,值得人们反复咏读的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围绕
【摘 要】本文针对部分学生做诗歌鉴赏题时毫无章法的现象,通过对近三年各地高考语文试卷的认真分析,提出要从诗题、作者、注释、关键句、意象、重点字词等六个方面去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见解,并以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为例,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题似乎都是一个难点。的确,古诗鉴赏属于文学鉴赏部分,能力层级为E,对于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学
【摘要】《变形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它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能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它的深刻寓意。  【关键词】《变形记》;寓言;阅读方法    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因为它是文学上的一個变数,很陌生,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在《变形记》的开头,作者没交代任何原因,简直是祸从天降:“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
[摘要]本文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会出发,探讨了如何解读诗歌的方法问题,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阅读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如何去进入诗歌的文本解读。  [关键词]阅读经验 阅读方法 诗歌解读 语文教学    一、梦入芙蓉浦    北宋词人周帮彦的名篇《苏幕遮-燎沉香》中有这么一句诗:“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人从家乡朋友的角度,虚构梦境尽道自己思乡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我借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