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参考消息》转载了英国卫报网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行善者计算助人为乐的代价》。文章通过评论人士之口认为,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中,受助者反过来勒索帮助他的人,这是道德滑坡、医疗费用高昂和惩罚恶意诽谤行为的法规不到位造成的。
一些经典案例屡见报端,譬如江苏一名摔倒的老妇将停车扶她起来的公交车司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幸好公交车上安装了摄像头,拍下了事发时的情景,为司机洗清了冤屈。而湖北一名88岁的老人倒在地上后无人相助,家人在90分钟后赶到,才把他送往医院,但最终老人还是因流鼻血导致窒息死亡。还有老人倒地后,大声告诉路人,是自己摔倒的,请求救助,这位老人才获得了帮助。
行人助老人,本是不经意间的通常行为,现在却成为中国道德领域令人纠结的“心结”。这一局面最初被定格,应该始于2006年11月南京青年彭宇在公交车站搀扶一位老人,造成的一起纠纷。这起纠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二年七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
更为可怕的是这份判决后面的无良逻辑。这种逻辑认为,如果一个行人搀挟摔倒的老人,那么老人摔倒必然与他有关联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看到这份判决,彭宇对记者说,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 “再不会这么冲动了”。此案唯一的目击证人陈先生高呼:“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老人摔倒系自已造成,又有现场证人证明,都不能使行善者免于成为受害者,那么,任何人在路上遇到别人需要救助,谁还会出手相救?一个老人因道德或记忆缺失造成误害别人,可以理解,但法律竟站在无良的道德立场,进行逻辑推论。法官不相信世界上有善良的人,出于人本能的善意,做出善举。这样推论的结果,就是使社会上不可能出现任何可能的善行。
更严重的是,这一逻辑通过法律宣判,立即将个案变成一种反道德、反善行的广告或警告,成为社会道德的世俗逻辑,它使每一个人对善举望而生畏。
几年来,我们看到南京彭宇案的不良影响力出来了,南京相关法院有无反思,有无可能改正当年的判决错误?
当然,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反思。传统中国社会,人们信仰自然天地,甚至相信因果报应,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信仰或宗教信仰,都使普通民众受到某种精神制约,使人在为恶或造谎之时,有所敬畏。但现在,许多人只相信金钱财神,而对道德与宗教信仰无所仰视,既没有神圣的信仰,又不能守住道德底线,道德生态沙漠化有蔓延趋势。
在社会生活层面上,我们也要反思,一些老年人,觉得老无所依,没有应有的养老与医疗保障,一旦出现机会,一念之差,就可能通过造谎的方式,制造假象,以获得社会同情或索取医疗费用。这其中,有着生活困境的驱逼。极度的贫困与无知,也可能使人性向恶。
现在,一些机构为陌生人帮挟老人设了专项救助基金,希望鼓励人们救助陌生的老年人,给我们的社会道德生态,添一片绿洲。而卫生部门也发布了救助摔倒老人的一些方法,这些举措都是积极有益的。就我们个人来说,如果遇到陌生人摔倒需要救助,不妨在报警或打救护电话的同时,与其他人一道,共同救助,并互相留下电话与联系方式。这样,既救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又可以免受怀疑。帮助或救助陌生人,需要一颗慈善的心,也需要一些技术方式,还有自我保护意识。
一些经典案例屡见报端,譬如江苏一名摔倒的老妇将停车扶她起来的公交车司机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幸好公交车上安装了摄像头,拍下了事发时的情景,为司机洗清了冤屈。而湖北一名88岁的老人倒在地上后无人相助,家人在90分钟后赶到,才把他送往医院,但最终老人还是因流鼻血导致窒息死亡。还有老人倒地后,大声告诉路人,是自己摔倒的,请求救助,这位老人才获得了帮助。
行人助老人,本是不经意间的通常行为,现在却成为中国道德领域令人纠结的“心结”。这一局面最初被定格,应该始于2006年11月南京青年彭宇在公交车站搀扶一位老人,造成的一起纠纷。这起纠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第二年七月,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彭宇案做出了一审判决,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即45876元,10日内给付。
更为可怕的是这份判决后面的无良逻辑。这种逻辑认为,如果一个行人搀挟摔倒的老人,那么老人摔倒必然与他有关联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而可以“自行离去”,“但彭宇未作此等选择,他的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看到这份判决,彭宇对记者说,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 “再不会这么冲动了”。此案唯一的目击证人陈先生高呼:“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老人摔倒系自已造成,又有现场证人证明,都不能使行善者免于成为受害者,那么,任何人在路上遇到别人需要救助,谁还会出手相救?一个老人因道德或记忆缺失造成误害别人,可以理解,但法律竟站在无良的道德立场,进行逻辑推论。法官不相信世界上有善良的人,出于人本能的善意,做出善举。这样推论的结果,就是使社会上不可能出现任何可能的善行。
更严重的是,这一逻辑通过法律宣判,立即将个案变成一种反道德、反善行的广告或警告,成为社会道德的世俗逻辑,它使每一个人对善举望而生畏。
几年来,我们看到南京彭宇案的不良影响力出来了,南京相关法院有无反思,有无可能改正当年的判决错误?
当然,社会道德严重滑坡,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反思。传统中国社会,人们信仰自然天地,甚至相信因果报应,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然信仰或宗教信仰,都使普通民众受到某种精神制约,使人在为恶或造谎之时,有所敬畏。但现在,许多人只相信金钱财神,而对道德与宗教信仰无所仰视,既没有神圣的信仰,又不能守住道德底线,道德生态沙漠化有蔓延趋势。
在社会生活层面上,我们也要反思,一些老年人,觉得老无所依,没有应有的养老与医疗保障,一旦出现机会,一念之差,就可能通过造谎的方式,制造假象,以获得社会同情或索取医疗费用。这其中,有着生活困境的驱逼。极度的贫困与无知,也可能使人性向恶。
现在,一些机构为陌生人帮挟老人设了专项救助基金,希望鼓励人们救助陌生的老年人,给我们的社会道德生态,添一片绿洲。而卫生部门也发布了救助摔倒老人的一些方法,这些举措都是积极有益的。就我们个人来说,如果遇到陌生人摔倒需要救助,不妨在报警或打救护电话的同时,与其他人一道,共同救助,并互相留下电话与联系方式。这样,既救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又可以免受怀疑。帮助或救助陌生人,需要一颗慈善的心,也需要一些技术方式,还有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