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文化课程繁多,学习压力大,高中体育肩负着培养高中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使用。随着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分组分享教学法受到越来越多高中体育教师的关注。本文围绕着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论点,探讨了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高中学生的身心素质。
关键词:分组分享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应用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发展,分组分享教学的发展理念在各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概念得到众多体育教师的一致认可。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所谓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指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及学生特长,组织开设相应的体育项目教学班。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负责固定的几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任务,体育课堂中讲授方法和内容统一进行。但是每个教师的体育专长各有不同,每个班级中学生爱好的体育项目又各有不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体育教师上课的压力,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种局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则能够在自身专业特长领域教学。分组分享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体育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专业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1、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要保证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水平,要求每一个对应的体育项目都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体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分组分享教学的课程质量。例如,高中学校可以给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培训,邀请教学界羽毛球体育项目的优秀模范教师开展羽毛球体育项目教学心得交流,或者让不同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参加外出培训等,开拓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体育项目考核力度,建设专业性、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
2、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良好的体育场地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器材,是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锻炼的基础。
因此,高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校情,加强对高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改善和维护管理,开发体育场地,加大对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投入力度。例如,修建田径运动跑道、增加篮球和乒乓球场地、购买体育运动器材、修护操场草坪等,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条件和设施器材。
3、推进分组分享教学法。详细的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指南,不仅可以让高中体育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计划,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方案等,使學生了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相应项目进行学习锻炼。在此基础上,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保证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的有序进行。
例如,在篮球项目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篮球运球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然后让这些兴趣相同、志同道合的学生在项目练习中一起锻炼。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帮助,取长补短,汲取专业的体育知识,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在课外,他们也能一起进行篮球锻炼,组建同学队友间的篮球比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另外,部分高中体育项目呈现出性别侧重明显的状况,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小组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这个小组中的体育教师,就要多关注高中阶段女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帮助他们有效学习体育项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经过探讨和分析可知,高中学校应结合校情,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高中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利用自身擅长的专业技能,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实施分组分享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艳辉. 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18.
[2] 吴菊芳.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14,09:81+84.
[3] 唐士军. 探讨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6:146.
关键词:分组分享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应用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发展,分组分享教学的发展理念在各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概念得到众多体育教师的一致认可。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所谓分组分享教学法,是指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况,依据“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及学生特长,组织开设相应的体育项目教学班。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师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体育教学活动,负责固定的几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任务,体育课堂中讲授方法和内容统一进行。但是每个教师的体育专长各有不同,每个班级中学生爱好的体育项目又各有不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体育教师上课的压力,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种局面。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则能够在自身专业特长领域教学。分组分享教学的方法可以让体育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专业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分享教学法
1、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要保证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水平,要求每一个对应的体育项目都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体育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分组分享教学的课程质量。例如,高中学校可以给体育教师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培训,邀请教学界羽毛球体育项目的优秀模范教师开展羽毛球体育项目教学心得交流,或者让不同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参加外出培训等,开拓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体育项目考核力度,建设专业性、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
2、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良好的体育场地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器材,是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学生身体锻炼的基础。
因此,高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校情,加强对高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改善和维护管理,开发体育场地,加大对体育器材和设施的投入力度。例如,修建田径运动跑道、增加篮球和乒乓球场地、购买体育运动器材、修护操场草坪等,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条件和设施器材。
3、推进分组分享教学法。详细的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指南,不仅可以让高中体育教师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计划,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评价方案等,使學生了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相应项目进行学习锻炼。在此基础上,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体育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保证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的有序进行。
例如,在篮球项目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篮球运球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然后让这些兴趣相同、志同道合的学生在项目练习中一起锻炼。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帮助,取长补短,汲取专业的体育知识,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在课外,他们也能一起进行篮球锻炼,组建同学队友间的篮球比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另外,部分高中体育项目呈现出性别侧重明显的状况,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小组中,女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这个小组中的体育教师,就要多关注高中阶段女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帮助他们有效学习体育项目,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经过探讨和分析可知,高中学校应结合校情,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高中体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利用自身擅长的专业技能,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实施分组分享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艳辉. 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3:18.
[2] 吴菊芳.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14,09:81+84.
[3] 唐士军. 探讨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