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重点掌握财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实际工作。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以学生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仍偏重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内容的职业能力特色不突出,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形成。未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中职教学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用人单位都想新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而我们的毕业生不能达到一上班就能顶岗这一要求,从而形成用人单位想用但不敢用的现状。如何满足用人单位这种不进行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要求呢?我们目前的教学设置是不能实现的,那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3.职业学校要发展,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学生就如同我们的产品,学生找不到工作就等于产品卖不出去,这样的学校如何求发展?只有学生能找到工作,用人单位要学生,学校才能不断地发展,可是现行的教学课程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因此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改革,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的“学科化”课程设置的束缚,改造和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势在必行。而体现“能力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指导思想的财会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方案的实施,是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二、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想
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合理内核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调研、构思和编写。同时,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定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后续课程的应用和实际会计岗位对会计岗位技能的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为三个层次:
上述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结构体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
2.改变《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改变过去《基础会计》课纯理论讲授方式,增加了实践课时,同时突破以往会计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时间分立模式,体现实践—理论—应用的结构特点,将理论实操融为一体,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如下:
教学课时安排:总12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8、实践课时72学时(见下表)。
为了更好贯彻该教学模式,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室,对实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使学做更好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有利于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
3.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提高评价学习效果的科学性
在考试方式上,实行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分开、主观性与客观性考试相结合、学习成果与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分别计算学分。采用“多权重成绩评定法”评分,即综合实训、单项训练、课堂提问和作业、期末考试四方面各占一定权重综合评分。评分权重设计为综合实训40%、单项训练20%、课堂提问和作业20%、期末考试20%。以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基础会计》的多样化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根据该课程的这种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满堂灌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
(1)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本校综合训练中心参观实习,在现场请实训人员讲解会计操作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会计学科有了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了解。又如在课堂讲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后,再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财务部门进行参观、示范,就会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解现实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我们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讲授,还是课程实训、单项实训,都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着重培养开发能力,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了单纯灌输式教学的缺陷,变死学的静止的知识为活学的实践知识,活灵活现的案例教学方式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社会环境和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在复杂的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起到了仿真实训的作用。
(3)模拟训练法。我们的单项、综合实训都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同时实习基地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 并将学生按会计岗位分成5人小组,进行会计分岗实训。
(4)角色互换法。针对会计工作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爱岗敬业,遵守法律法规。如我们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投资者、会计人员、税务人员等,从各自的角度来讨论对某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看法。这种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5)顶岗操作法。顶岗操作法是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能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在毕业实习中,我们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具体的会计岗位进行实习,在校外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际工作,使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与工作方法,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现代审计意识。
(6)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已经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辅之采用“黑板 粉笔”的传统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唯一的提供者,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多媒体软件的广泛使用为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市技工学校)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以学生能力为本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仍偏重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本位,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内容的职业能力特色不突出,影响了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形成。未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中职教学的培养目标。
2.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市场需求,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用人单位都想新招聘的人员不花费岗前培训成本就能直接从事工作,而我们的毕业生不能达到一上班就能顶岗这一要求,从而形成用人单位想用但不敢用的现状。如何满足用人单位这种不进行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的要求呢?我们目前的教学设置是不能实现的,那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3.职业学校要发展,要求教学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学生就如同我们的产品,学生找不到工作就等于产品卖不出去,这样的学校如何求发展?只有学生能找到工作,用人单位要学生,学校才能不断地发展,可是现行的教学课程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因此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改革,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突破传统的“学科化”课程设置的束缚,改造和组建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势在必行。而体现“能力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指导思想的财会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改革方案的实施,是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二、中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构想
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在消化吸收现行教材合理内核基础上,从会计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每个会计工作岗位任职人员所需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调研、构思和编写。同时,教材内容必须要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定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基础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后续课程的应用和实际会计岗位对会计岗位技能的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结构设计为三个层次:
上述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结构体系。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
2.改变《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改变过去《基础会计》课纯理论讲授方式,增加了实践课时,同时突破以往会计教学先理论、后实践的时间分立模式,体现实践—理论—应用的结构特点,将理论实操融为一体,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如下:
教学课时安排:总12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8、实践课时72学时(见下表)。
为了更好贯彻该教学模式,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室,对实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使学做更好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有利于构建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
3.改革考试和考核方式,提高评价学习效果的科学性
在考试方式上,实行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分开、主观性与客观性考试相结合、学习成果与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分别计算学分。采用“多权重成绩评定法”评分,即综合实训、单项训练、课堂提问和作业、期末考试四方面各占一定权重综合评分。评分权重设计为综合实训40%、单项训练20%、课堂提问和作业20%、期末考试20%。以激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基础会计》的多样化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操作机会。根据该课程的这种特点,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满堂灌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
(1)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到本校综合训练中心参观实习,在现场请实训人员讲解会计操作过程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会计学科有了更加直观、更加全面的了解。又如在课堂讲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后,再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的财务部门进行参观、示范,就会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解现实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我们十分重视案例教学法,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无论是课程讲授,还是课程实训、单项实训,都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着重培养开发能力,教学的目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了单纯灌输式教学的缺陷,变死学的静止的知识为活学的实践知识,活灵活现的案例教学方式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社会环境和实际问题,从而学会在复杂的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起到了仿真实训的作用。
(3)模拟训练法。我们的单项、综合实训都使用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同时实习基地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发生的真实的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 并将学生按会计岗位分成5人小组,进行会计分岗实训。
(4)角色互换法。针对会计工作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爱岗敬业,遵守法律法规。如我们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投资者、会计人员、税务人员等,从各自的角度来讨论对某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看法。这种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5)顶岗操作法。顶岗操作法是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能真正实现就业的零距离。在毕业实习中,我们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具体的会计岗位进行实习,在校外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际工作,使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与工作方法,锻炼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现代审计意识。
(6)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已经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辅之采用“黑板 粉笔”的传统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信息唯一的提供者,而是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多媒体软件的广泛使用为课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