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城市规划要点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740047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部门普遍加强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因运而生。文章对新时期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就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意在能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环境;规划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作为居民人类主要活动的聚居地和政治、经济和精神活动的中心,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观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关系到人们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由居民和所生存的环境共同组成的,城市当中人口的高度密集,生活中的垃圾不断增多,对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物质和财富在城市里聚集,能够增加商品和信息交换的便利,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等。近几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工业水平越来越高,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带来的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一定的修复和改善,将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沉重的打击。建设生态城市能够发挥生态系统自身的修复能力,减少由于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污染,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城市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它能够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有效的提高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所以建设生态城市是当前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2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的城市建设目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现阶段不理性不科学的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极为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地阻碍作用。
  3生态城市规划布局原则
  3.1 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发的激烈,城市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自己的优势,则需要在当前的建设过程中依托目前城市的优势,来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业、人口、位置、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环境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从而打造出具有鲜明特点和个性的城市,以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来推进城市的建设。
  3.2 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
  目前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对园林城市的打造,重点突出城市的风格、特色和品位,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依托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充分的挖掘出城市的文化内蕴,从而树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形象,实现了自然、传统、创新和时代气息相互之间的良好衔接,从而以绿来装饰城市,以美来突出城市个性,实现了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和管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3.3 区域创新规划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其区域的特点及优势以科技发展模式的方式有效的体现出来。这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重要系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研发力量和政府科研职能部门等是该体系的动力要素;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职能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等是其功能要素;法规、机制、基础设施、激励措施和技术硬件等是其环境要素。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旧的知识体系不仅不足以支撑这项系统工程,搞得不好甚至会将其导人歧途。因此,区域创新原则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存在问题和现状要以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科学分析和评价,以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将现代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就应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我国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技资源,能够为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一定的机构、人力、支撑条件、资金和平台。
  4生态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
  4.1 城市绿地要进行生态化建设
  目前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当中,都离不开对绿地系统的建设。城市绿地的建设不能仅仅是将各绿色空间组合在一起,对景观景致的简单塑造上,而是需要将城市整体的生态性进行研究,进行合理的配置。所以在城市绿地的生态化建设可以利用斑块理论来进行解释。城市绿地系统应是斑块、基质用廊道沟通形成的整体。城市的每块零星绿地都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一个生态斑块,每一个起生态连接桥梁作用的绿地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城市所在地域的基本自然要素,如原野、森林、湖泊等,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基质。斑块与斑块之间,斑块与基质之间要有廊道连接沟通,从而构筑出一个复合型的生态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新物种的形成,生物有可以生殖繁衍的环境,所以对于生物的多样性是非常有利的。
  4.2 城市水系统的生态建设
  生态环境绿地和水,所以将二者充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丰富,同时其也大量生物和两栖动物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生息繁衍的场所。自然原则是在对自然水系进行加工、提炼、升华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应力尽自然。从有利于生态的角度看,不应过多地将水体的载体用水泥砂浆等衬砌或裁弯取直,岸线也要建成生态岸线,以形成从水生到陆生生物通过水体与岸边达到水陆交融的和谐统一。大然湿地或人工湿地都是造就复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要从建设生态系统的角度加以保护利用。城市生态建设要把各种文化沉淀汇合于城市生态载体中,利用各种传统符号折射历史机理,尊重城市过去的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平衡。有效的增加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亲水功能,充分发挥绿化带的生态作用,使城市的人居环境品位得以提升。
  4.3 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在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注重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全体城市居民共同使用的物品,是一座城市功能及吸引投资的重要指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才可以有效的修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当前建设生态城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所以当前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努力提高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提升服务的水平,从而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同步进行。
  5结语
  城市生态建设是涉及到多方面复杂工程,以人与自然为其发展的核心,是需要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处理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关系,这对当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云. 刍议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建材与装饰,2011(8):141-142.
  [2]黄光宇,陈勇.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6).
  [3]杨建森. 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5).
  [4]沈清基.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J]. 城市规划,2008.
  [5]吴人坚. 生态城市建设的原理和途径——兼析上海市的现状和发展[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河北省贫困山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就传统城市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等不可避免要面对和解决的几个方面的关系,论述了现状、存在问题及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河北省 贫困山区 新型城镇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城镇化建设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这为具有中国
期刊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带给人们美化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打造生态城市,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和重点。所以需要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时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实现人、建筑及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加快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GDP已经从1978年的3624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568845亿元,城市人口1.72亿增加到7.31亿。2013年,中国有城市619座,20117个小城镇,城市化水平达到53.37%。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CO2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碳排放量从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的14.5亿吨,增长到2012年末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苏州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历史街区内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变迁,历史建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过时,急需保护修缮更新,使之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新生”。应当说这类实践在古城已经相当普遍,但目前相关的研究尚欠系统性和完整性。潘祖荫故居维修整治是针对苏州古城各保护等级的旧建筑改造进行研究。一方面实现科技的创新,在理
期刊
摘 要 利用西门子PLC进行编程,给雨淋室安装报警装置,通过报警装置实现对整车淋雨时间的监控,从而提升整车检测质量,同时安装停止装置,缩短风机开启时间,从而减少能源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PLC编程;报警装置;淋雨时间;压塌开关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36-02  总装检测线雨淋室属于整车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正常
摘要:在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浪潮下,各个城市都将面临新一轮的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如何选择城市高效、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已成为学术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焦作市城市空间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焦作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焦作市、空间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作为中原经济区重
期刊
摘要:沈阳大多数工业因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的更新、传统工业的衰落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心城区中大量大跨型工业建筑被废弃,成为工业建筑遗存。显然大跨型工业建筑遗存被废弃的仅是其原本的生产、使用功能,然而经过历史沉淀留存下来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没有消失。人们已经渐渐地认识到,大跨型工业建筑遗存的内部空间完全可以进行商业化改造使其满足现代商业功能需求,通过对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再利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以新时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的切入点,但是在此之前相对应地添加了“新时期”、“社会公平”这两个重要前提,其中这两个限定词分别将本文研究内容的时间属性与研究方向进行限定,同时也充分呼应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建设中的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几个重要的主题。与此同时,在完成了基本的理念廓清与思路的梳理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