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认为在媒体融合迈向纵深的关键阶段,需要对县级融媒体发展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转换人才培养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用于县级融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多种路径,切实加强县级融媒体新闻舆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各地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较快,但同时县级融媒体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体制、人才等多重困境。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第一资源和发展基石,影响着县级融媒体的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培养和打造一支素质结构优化、应用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是解决县级融媒体发展难题的当务之急。
一、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现状
《2019年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中指出,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人才储备有限的问题占88.9%”。[1]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才队伍结构老化、融合新闻人才不足、传统思维固化等突出问题,人才问题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难题之一。
(一)人才队伍老化
由于县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传统媒体大多采用事业编制结构,这就使得县级媒体中年轻员工晋升困难,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新员工引不进来,就会逐渐导致原有人才队伍平均年龄出现结构性失调,很多县级融媒体内部45岁左右的中年职工较多,老龄化现象严重,难以适应当下新媒体发展速度和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长而久之,县级融媒体发展将逐渐失去活力。在当下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引进新员工、注入新鲜血液是县级融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已经招聘到的年轻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解决他们的待遇、身份等各种问题,拓展年轻人的晋升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融合新闻人才不足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均发生较大变化,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危机并亟待转型。智媒技术对新闻业态的广泛渗透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迫切需要能全方位运用融媒体技术和掌握融合新闻传播技能的“全能型”人才,尤其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图片处理、数据分析、平台维护运营和可视化制作等,只有熟知智能媒体传播规律的“融合新闻”人才才能制作出优质、反响强烈、传播广泛的新闻产品,使县级融媒体产生强大的聚合共振效应。然而,在县级融媒体内部,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新型的融合新闻人才严重匮乏,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传统思维固化
由于县级融媒体基层条件不足,导致媒体内部工作人员思维僵化,比如在新闻生产与传播环节中,很多时候仅仅只将传统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来,没有考虑新闻内容与媒介形态是否相适应,也没有考虑用户体验和实际诉求,还有一些媒体工作者认为媒体融合只是多种媒体平台的简单叠加,对“融媒体”的概念认知不准确,致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的思维转向不足,县级融媒体工作人员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模式、转变思想观念,把握媒体改革的宏观脉络和前进方向,激发媒体活力并实现媒体纵深化转型。
二、县级融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县级融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传播格局,要求媒体从业人员从前期策划、信息采集,到内容生成、渠道发布,再到实时效果评估、处理反馈信息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在上述过程中,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具备“全媒体”素养、把握“人媒体”内涵和拥有“融媒体”思维的新闻传播人才。
(一)具备全媒体素养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两个关键点。[2]这就要求全媒體人才应掌握互联网思维,了解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熟悉全媒体传播模式,能针对用户分众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技能和传播媒介在多元化媒体平台上创造信息传播价值。在当下智能化媒体时代,全媒体人才是建设“四全媒体”、提升媒体传播效能的内在驱动力,县级融媒体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培养全媒体人才,不能仅满足于要求记者成为全媒体型记者,还要提倡记者“一专多能”,即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同时又熟悉其他技能的基本知识,这样在采编过程中媒体人员方能相互协作、节约成本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把握“人媒体”内涵
“人媒体”的本质内涵即人是媒体的把关者,“人媒体”的内涵特点之一是注重新闻产品质量。县级融媒体要善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内容优势,制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3],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吸引受众,媒体人员要提升策划、报道的深度,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注入作品中,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做基层故事的宣传能手。“人媒体”的内涵特点之二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网感”。“网感”是指县级融媒体要实时跟进网络舆论热点,能从海量化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效信息,借助用户生产内容来完成选题的策划、跟进和编发,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以受众为中心,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关心用户所聚焦的话题,学习网言网语,基于用户需求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产出贴合基层群众的新闻产品。
(三)拥有“融媒体”思维
“融媒体”思维即用户思维、社交思维,所谓用户思维是指媒体降低姿态,切换角度听取用户反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作新闻产品的意识。县级融媒体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深入研究用户画像、分析不同用户心理和用户需求,以使用户满意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制作和推送内容,提升用户体验。所谓社交思维即互动思维。当今媒介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用户更高的表达权,县级融媒体要注重设立用户交流互动的平台,为用户评议热点时事提供相应表达机会,增加用户黏性。另外,随着社交平台的广泛运用,用户之间会基于某一话题和共同兴趣爱好形成大大小小的社群,信息经过社群传播极易达到较强的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要注重吸引用户社群的关注,增强与社群成员的互动,针对不同类型的社群选择不同的信息内容及传播方式。 三、县级融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
当下县级融媒体应提速、增效全媒体人才培养,制订出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通过跨界合作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并依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快速弥补县级融媒体的人才缺口。
(一)跨界联动提升人才技能
县级融媒体应加强与地方高校、企业等单位的跨界合作,消除与校、企之间的壁垒,打通媒体人员产学研培养通道,通过开放式、跨界互动联合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实操水平,达到培养全媒体人才的目标。首先,县级融媒体应与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县级融媒体可与高校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数据库,合作建立开放式交流平台,搭建高校与县级融媒体合作桥梁,促进双方资源的整合和价值的共享。其次,县级融媒体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成功经验,积极利用外界平台资源与优势,让员工到其他互联网平台学习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最后,縣级融媒体要积极与中央级、省级媒体以及其他县级融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派遣在职员工到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促进各媒体之间交流学习和共谋发展。
(二)依托高校优化人才培养
县级融媒体要依托地方高等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是县级融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基地,地方高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学科钻研能力和媒体实操能力的培养。首先,地方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媒体行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锻炼,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媒体思维,提升学生整合传播能力,以满足高度细化的媒介市场需求;其次,地方高校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地方高校在新媒体师资方面缺口较大,地方高校应当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积极引进师资力量,并对现有师资力量加大培养力度,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最后,地方高校应构建“平台+实践”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与媒体和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搭建多个专业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多措并举补足人才短板
县级融媒体全媒体人才缺口较大,仅靠高校人才输送和社会招聘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用人需求,因此县级融媒体须采取多种措施来补足人才短板。第一,在人才培养与晋升方面,县级融媒体要提高薪酬待遇,拓展人才晋升渠道,推行竞聘上岗制,实行部室与员工双选制度,打破固有用人窠臼,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县级融媒体还可实行内容项目制,以项目为主导,促进内部跨部门综合协作,记者可以根据自我兴趣、特长等形成团队,开发优秀项目。第二,在人才评价指标方面,县级融媒体需要注意两个着力点,一是主观评价指标体系,这主要考核员工的思维理念是否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媒体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范围应当覆盖全媒体产品策划、生产、制作、传播、营销、运营、管理等全流程。
参考文献
[1]艾媒报告2019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EB/OL].[2019-04-01].https://www.iimedia.cn/c400/64057.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26/c_1126542716.htm.
[3]陈栋.如何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EB/OL].[2017-03-20].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20/c411695-29156441.html.
(责任编辑:黄康温)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人才需求;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各地县级融媒体建设发展较快,但同时县级融媒体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体制、人才等多重困境。其中,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第一资源和发展基石,影响着县级融媒体的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培养和打造一支素质结构优化、应用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是解决县级融媒体发展难题的当务之急。
一、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现状
《2019年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中指出,县级融媒体建设中“人才储备有限的问题占88.9%”。[1]县级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人才队伍结构老化、融合新闻人才不足、传统思维固化等突出问题,人才问题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难题之一。
(一)人才队伍老化
由于县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传统媒体大多采用事业编制结构,这就使得县级媒体中年轻员工晋升困难,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新员工引不进来,就会逐渐导致原有人才队伍平均年龄出现结构性失调,很多县级融媒体内部45岁左右的中年职工较多,老龄化现象严重,难以适应当下新媒体发展速度和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长而久之,县级融媒体发展将逐渐失去活力。在当下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引进新员工、注入新鲜血液是县级融媒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已经招聘到的年轻人才,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解决他们的待遇、身份等各种问题,拓展年轻人的晋升空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融合新闻人才不足
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均发生较大变化,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危机并亟待转型。智媒技术对新闻业态的广泛渗透也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迫切需要能全方位运用融媒体技术和掌握融合新闻传播技能的“全能型”人才,尤其需要专业人才进行图片处理、数据分析、平台维护运营和可视化制作等,只有熟知智能媒体传播规律的“融合新闻”人才才能制作出优质、反响强烈、传播广泛的新闻产品,使县级融媒体产生强大的聚合共振效应。然而,在县级融媒体内部,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来自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新型的融合新闻人才严重匮乏,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传统思维固化
由于县级融媒体基层条件不足,导致媒体内部工作人员思维僵化,比如在新闻生产与传播环节中,很多时候仅仅只将传统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照搬到新媒体平台上来,没有考虑新闻内容与媒介形态是否相适应,也没有考虑用户体验和实际诉求,还有一些媒体工作者认为媒体融合只是多种媒体平台的简单叠加,对“融媒体”的概念认知不准确,致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县级融媒体人才队伍的思维转向不足,县级融媒体工作人员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模式、转变思想观念,把握媒体改革的宏观脉络和前进方向,激发媒体活力并实现媒体纵深化转型。
二、县级融媒体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
县级融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传播格局,要求媒体从业人员从前期策划、信息采集,到内容生成、渠道发布,再到实时效果评估、处理反馈信息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把控。在上述过程中,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具备“全媒体”素养、把握“人媒体”内涵和拥有“融媒体”思维的新闻传播人才。
(一)具备全媒体素养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两个关键点。[2]这就要求全媒體人才应掌握互联网思维,了解新兴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熟悉全媒体传播模式,能针对用户分众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技能和传播媒介在多元化媒体平台上创造信息传播价值。在当下智能化媒体时代,全媒体人才是建设“四全媒体”、提升媒体传播效能的内在驱动力,县级融媒体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培养全媒体人才,不能仅满足于要求记者成为全媒体型记者,还要提倡记者“一专多能”,即在某一方面能力特别突出,同时又熟悉其他技能的基本知识,这样在采编过程中媒体人员方能相互协作、节约成本与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把握“人媒体”内涵
“人媒体”的本质内涵即人是媒体的把关者,“人媒体”的内涵特点之一是注重新闻产品质量。县级融媒体要善于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内容优势,制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3],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吸引受众,媒体人员要提升策划、报道的深度,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注入作品中,提高讲故事的能力,做基层故事的宣传能手。“人媒体”的内涵特点之二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网感”。“网感”是指县级融媒体要实时跟进网络舆论热点,能从海量化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出有效信息,借助用户生产内容来完成选题的策划、跟进和编发,县级融媒体中心要以受众为中心,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关心用户所聚焦的话题,学习网言网语,基于用户需求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产出贴合基层群众的新闻产品。
(三)拥有“融媒体”思维
“融媒体”思维即用户思维、社交思维,所谓用户思维是指媒体降低姿态,切换角度听取用户反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制作新闻产品的意识。县级融媒体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深入研究用户画像、分析不同用户心理和用户需求,以使用户满意为目标,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制作和推送内容,提升用户体验。所谓社交思维即互动思维。当今媒介技术的发展赋予了用户更高的表达权,县级融媒体要注重设立用户交流互动的平台,为用户评议热点时事提供相应表达机会,增加用户黏性。另外,随着社交平台的广泛运用,用户之间会基于某一话题和共同兴趣爱好形成大大小小的社群,信息经过社群传播极易达到较强的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要注重吸引用户社群的关注,增强与社群成员的互动,针对不同类型的社群选择不同的信息内容及传播方式。 三、县级融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
当下县级融媒体应提速、增效全媒体人才培养,制订出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通过跨界合作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实践技能,并依托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快速弥补县级融媒体的人才缺口。
(一)跨界联动提升人才技能
县级融媒体应加强与地方高校、企业等单位的跨界合作,消除与校、企之间的壁垒,打通媒体人员产学研培养通道,通过开放式、跨界互动联合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实操水平,达到培养全媒体人才的目标。首先,县级融媒体应与高校加强合作,联合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县级融媒体可与高校建立人力资源共享数据库,合作建立开放式交流平台,搭建高校与县级融媒体合作桥梁,促进双方资源的整合和价值的共享。其次,县级融媒体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成功经验,积极利用外界平台资源与优势,让员工到其他互联网平台学习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最后,縣级融媒体要积极与中央级、省级媒体以及其他县级融媒体开展交流合作,派遣在职员工到其他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促进各媒体之间交流学习和共谋发展。
(二)依托高校优化人才培养
县级融媒体要依托地方高等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地方高等院校是县级融媒体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基地,地方高校应切实加强对学生学科钻研能力和媒体实操能力的培养。首先,地方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媒体行业需求调整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锻炼,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媒体思维,提升学生整合传播能力,以满足高度细化的媒介市场需求;其次,地方高校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地方高校在新媒体师资方面缺口较大,地方高校应当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积极引进师资力量,并对现有师资力量加大培养力度,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最后,地方高校应构建“平台+实践”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与媒体和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搭建多个专业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多措并举补足人才短板
县级融媒体全媒体人才缺口较大,仅靠高校人才输送和社会招聘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用人需求,因此县级融媒体须采取多种措施来补足人才短板。第一,在人才培养与晋升方面,县级融媒体要提高薪酬待遇,拓展人才晋升渠道,推行竞聘上岗制,实行部室与员工双选制度,打破固有用人窠臼,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县级融媒体还可实行内容项目制,以项目为主导,促进内部跨部门综合协作,记者可以根据自我兴趣、特长等形成团队,开发优秀项目。第二,在人才评价指标方面,县级融媒体需要注意两个着力点,一是主观评价指标体系,这主要考核员工的思维理念是否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媒体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范围应当覆盖全媒体产品策划、生产、制作、传播、营销、运营、管理等全流程。
参考文献
[1]艾媒报告2019中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分析报告[EB/OL].[2019-04-01].https://www.iimedia.cn/c400/64057.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26/c_1126542716.htm.
[3]陈栋.如何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EB/OL].[2017-03-20].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320/c411695-29156441.html.
(责任编辑:黄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