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前言
有人说,硅谷为美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一次次拉远自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新时代的伟大公司从硅谷走出,苹果、谷歌、英特尔……以至于全世界的城市都试图复制硅谷。
一手引领着新技术的浪潮,一手高调回归制造业,美国正实行着“再工业化”战略,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攻关,鼓励全美的学校用几年时间给课堂配备3D打印机,并通过了鼓励在网上募集社会资金作为创业基金的法律,捍卫其高端制造业领先地位,为新的产业革命做技术储备。
去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今年5月,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咖啡,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意愿再次刷上浓重一笔。
为了顺应与推动这股潮流,东部沿海的青岛提出全新概念——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大刀阔斧地改革阻碍“三创”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进发、释放出来。
在青岛东部城区崂山,创业创新让园区和街道繁华起来,让不同年龄段的创业者身上出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创新创造出现在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出现在制造业与金融业……与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一样,面对新一轮浪潮,崂山不甘仅仅拥抱,而是选择了触摸浪尖,引领潮流。
实施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战略之重,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繁华忙碌的园区,活力进发的人群,是未来公司的雏形,更希望看到在创新、创业这两个年度热词的背后,出现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力量。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由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创新,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群做创新的人,他们正在做的事就是创业,而承载他们梦想的,则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初创企业。许多在过去成功地从一个街边小店发展到商业巨子的企业,都是基于社会创新。
在这个词拥有如此热度之前,创新和创业在崂山就不新鲜。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便为自己选择了高新技术为发展内涵的区域,逐渐成为东部沿海重镇青岛的“大脑”,高新技术的溢出高地,不断升级的城市中央CPU。
犹如一个人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在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崂山同样可以做出复合型选择。
从一个新建部门说起
就在不到一年前,青岛崂山区株洲路上的青岛国际创新园,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地标。这组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甫一落成便吸引了初创企业的目光,与此同时,崂山区也制定出了“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CID)”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政策、资金等十项措施,为青岛的“三创”保驾护航。
很快,青岛国际创新园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许多脑中有想法心里有激情的年轻人聚集起来,有已经得首轮融资的科技型企业,有电商类企业,有金融投资类企业,以及工程、研发类企业。据统计,2014年,90家入驻企业营业额约达25亿元,上缴税收约3亿元。
随着“三创”的热度不断升温,国际创新园热闹起来,崂山这块充满激情的区域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许多身处产业之外的人都知道,滨海创新大道崛起了海尔研发和海信全球研发基地,一个叫做“歌尔”的企业前景无限;也知道了已经颇有积淀的株洲路两侧企业纷纷进入二次创业期,拥有青岛国际创新园和国家通信产业园两个实力园区;创业者和关注创业的人,都很喜欢一个叫做“青岛创客大街”的地方,这里总会出现年轻的面孔和他们刚出炉的创意。
当社会创新以洪流之势来袭时,政府创新必须光速跟进,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应时而生。
为了整合政策、人力资源、资本以及空间载体的优势,崂山区从体制、机制层面做了调整,从科技局、科协、高科园管委,以及其他与科技创新职能相关的力量统一整合在科创委里,在一个政府部门内实现职能的有机结合,既掌握政策又有空间载体,更加高效地帮助企业发展落实政府政策。“成立科创委,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合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8月28日,在崂山区科创委挂牌成立大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如是说。
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全国层面看都具有先进性。目前深圳市成立了科创委,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成立了科学直属委员会,不少城市成立了科创委,但只作为临时协调机构。
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实体发展上,崂山区不是要面面俱到。未来崂山将要加快实施‘一道一园两街’的空间布局优化战略,着力构筑引才聚才的高端平台。”
所谓“一道一园两街”并非崂山的新生事物,而是过去多年积累的升华与再造。“一道”是指“青岛滨海创新大道”,主要以高端研发项目作支撑,打造产业源头、高端产业汇聚;“一园”指“青岛国际创新园”,园内的青岛众创空间、海尔海创汇等项目已经轮廓初现,崂山打算引进专业机构运作,将其运营为示范化的创新园区;以株洲路两侧升级改造为重点的“青岛金株创业大街”,和以青岛大学本部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载体空间的“青岛创客大街”是为“两街”,开放式、全要素的青岛创客大街将成为创业者的专业苗圃。
据科创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创客大街身处青岛市南区与崂山区交界处,市南区是青岛最繁华的市区,而崂山区是青岛的高校集中区,科研院所集中地,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实力院所,能够给整个区域的“三创”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人才,体制,机制,加上地理位置的综合优势,崂山在青岛的‘三创’工作可谓得天独厚,”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崂山区正在加紧推进青岛创客大街的建设,成功引进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商清控科创,使得这条大街从萌芽期就成为一颗创新创业的火种。与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样,这条即将开街的大街又将成为一块创新创业的风水宝地,才智与激情的进发之地。 金家岭的金融加速度
从1994年建区以来,科技创新就是崂山发展的领速引擎。金家岭金融区的建设,又为这块区域增加马力,一手科技一手金融,并驾齐驱的“双引擎”成为点燃创新经济的火炬。
金家岭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2012年启动规划,到去年9月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组建成立,再到今年9月,金家岭已经在财富管理综合经营等方面有35项创新政策陆续落地,据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崂山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金融业税收26亿元,同比增长31%;建成和投入使用的金融楼宇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220家,其中大型独立法人金融机构8家;全年证券交易额达到1.9万亿元,增长49%;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50亿元和2800亿元,各项指标均比2012年初翻了一番。
快,正是这个时代的魅力,正是金融与资本的魅力,当一个区域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做出了高效的努力时,必然会享受到速度带来的快感。
从地图上看,金家岭并不大。23.7平方公里的金融区概念性规划和4.3平方公里的金融核心区就是它的全部,不大但经过国内外顶尖专家规划设计的金融区被分为三个区域:金融核心区、创智区、后台服务区,落户了291家金融企业,涵盖了19种金融业态,并初步形成了业态相对完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但从辐射范围看,金家岭几乎没有边界。58家银行机构包括3家法人银行把金融血液泵向四方;17家证券期货机构吸引八方资本,青岛首家证券法人机构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证券交易额高达1.56万亿元;35家保险机构完善着保险业态,提升了金家岭的金融张力;51家基金管理人,管理着59只规模高达300亿元的基金;而钱吧、海尔消费金融、蓝海股权等多家新兴业态及新兴财富管理机构,正在完成着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对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出的发展目标。
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多表现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或初创企业投产,然而在金融领域,创新创业更考验政府的功力。
据金融区管委负责人介绍,金家岭的创新也是始于体制创新的。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发展领导小组是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发改、建设、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围绕金融区发展,对管委会各部门、区金融办、区招商局、平台公司等金融业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制机制上的优先创新有效整合了资源,相当于为其他各项创新的发生、落实铺上了红毯。
试验区的优越性,正在于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去年以来,财富管理综合经营、综合监管、扩大开放、注册便利化等方面的35项创新政策获相关部委批复或原则同意开展,重要事项“一事一报”通道打开;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投融资创新政策率先突破;外商投资意愿结汇、大宗商品交易开立美元保证金账户等改革措施有力服务了实体经济,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经验做法。
加入WTO以来,中国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开放平台中,中国东部沿海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央政策也越来越具有普惠性,地区差异越来越小,此时拼的正是地方啃硬骨头的真功夫,考验的是一个地区主动改革开放的智慧与勇气。1994年的崂山如此,今天的崂山依然如此。
在金融引擎的加速建设中,崂山区在土地资源集中利用、平台载体建设、招商引资方式、服务环境等方面均有突出的探索,按照规划,未来三年金家岭金融区金融商务楼宇面积将突破700万平方米、金融企业总数突破500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金融业税收突破100亿元,成为崂山坚实的一极。
从拥抱到引领
没场地,这里有开放、廉价的创业场所;没经验,这里有创业导师和各种创业“路演”;缺资金,这里汇集了一批金融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找人才,这里有无数个怀揣梦想与核心技术的创业者,这就是属于创客的崂山。
对于更多人来说,崂山还有许多面。沿着石老人一路向东饱览海景的是属于观光者的崂山,株洲路、滨海大道一带是属于科研人才和创业者的崂山;海尔路、深圳路,那里有属于金融业精英们的崂山,而所有人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崂山,她是充满活力时尚、开放包容的崂山。
用20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国际范新城区,崂山之快蕴含着速度与激情的统一,效率与质量的辩证,这里总有新楼拔地而起,很快便装满了新公司,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活力。未来还有多少奇迹将要发生,不禁令人遐想。
创新、创业,正在成为年度热词,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人们,更希望这两个词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在其著作《已经发生的未来》一书中专门叙述了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他认为,发达国家在近25-5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来自于社会创新。
今年上半年,崂山新增市场主体4341户,同比增长49.78%,发展速度令人侧目。创新创业使园区、街道繁华起来,如果这些创业者中有人能梦想成真,伟大公司将出现在这里。从1994年开始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到今天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交融,金融业与高新产业互相推进,这片区域内创客的激情与政府的速度形成了一股合力,这股力量已经从拥抱变化、追随先进,到触摸浪尖引领潮流。
有人说,硅谷为美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一次次拉远自己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新时代的伟大公司从硅谷走出,苹果、谷歌、英特尔……以至于全世界的城市都试图复制硅谷。
一手引领着新技术的浪潮,一手高调回归制造业,美国正实行着“再工业化”战略,在纳米技术、高端电池、能源材料、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攻关,鼓励全美的学校用几年时间给课堂配备3D打印机,并通过了鼓励在网上募集社会资金作为创业基金的法律,捍卫其高端制造业领先地位,为新的产业革命做技术储备。
去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今年5月,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咖啡,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意愿再次刷上浓重一笔。
为了顺应与推动这股潮流,东部沿海的青岛提出全新概念——提出把青岛建设成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大刀阔斧地改革阻碍“三创”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主体的创造潜能进发、释放出来。
在青岛东部城区崂山,创业创新让园区和街道繁华起来,让不同年龄段的创业者身上出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活力,创新创造出现在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出现在制造业与金融业……与中国的许多城市和地区一样,面对新一轮浪潮,崂山不甘仅仅拥抱,而是选择了触摸浪尖,引领潮流。
实施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战略之重,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繁华忙碌的园区,活力进发的人群,是未来公司的雏形,更希望看到在创新、创业这两个年度热词的背后,出现能够真正推动中国经济的力量。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由于兴趣和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他们的核心理念是创新,简单地说,这就是一群做创新的人,他们正在做的事就是创业,而承载他们梦想的,则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初创企业。许多在过去成功地从一个街边小店发展到商业巨子的企业,都是基于社会创新。
在这个词拥有如此热度之前,创新和创业在崂山就不新鲜。这个从上世纪90年代便为自己选择了高新技术为发展内涵的区域,逐渐成为东部沿海重镇青岛的“大脑”,高新技术的溢出高地,不断升级的城市中央CPU。
犹如一个人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在发展内涵和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崂山同样可以做出复合型选择。
从一个新建部门说起
就在不到一年前,青岛崂山区株洲路上的青岛国际创新园,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地标。这组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甫一落成便吸引了初创企业的目光,与此同时,崂山区也制定出了“构建创客新高地打造青岛中央创新区(CID)”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政策、资金等十项措施,为青岛的“三创”保驾护航。
很快,青岛国际创新园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许多脑中有想法心里有激情的年轻人聚集起来,有已经得首轮融资的科技型企业,有电商类企业,有金融投资类企业,以及工程、研发类企业。据统计,2014年,90家入驻企业营业额约达25亿元,上缴税收约3亿元。
随着“三创”的热度不断升温,国际创新园热闹起来,崂山这块充满激情的区域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许多身处产业之外的人都知道,滨海创新大道崛起了海尔研发和海信全球研发基地,一个叫做“歌尔”的企业前景无限;也知道了已经颇有积淀的株洲路两侧企业纷纷进入二次创业期,拥有青岛国际创新园和国家通信产业园两个实力园区;创业者和关注创业的人,都很喜欢一个叫做“青岛创客大街”的地方,这里总会出现年轻的面孔和他们刚出炉的创意。
当社会创新以洪流之势来袭时,政府创新必须光速跟进,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应时而生。
为了整合政策、人力资源、资本以及空间载体的优势,崂山区从体制、机制层面做了调整,从科技局、科协、高科园管委,以及其他与科技创新职能相关的力量统一整合在科创委里,在一个政府部门内实现职能的有机结合,既掌握政策又有空间载体,更加高效地帮助企业发展落实政府政策。“成立科创委,不是简单的物理混合,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实现化学合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8月28日,在崂山区科创委挂牌成立大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如是说。
这样的制度设计在全国层面看都具有先进性。目前深圳市成立了科创委,北京、上海两座城市成立了科学直属委员会,不少城市成立了科创委,但只作为临时协调机构。
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实体发展上,崂山区不是要面面俱到。未来崂山将要加快实施‘一道一园两街’的空间布局优化战略,着力构筑引才聚才的高端平台。”
所谓“一道一园两街”并非崂山的新生事物,而是过去多年积累的升华与再造。“一道”是指“青岛滨海创新大道”,主要以高端研发项目作支撑,打造产业源头、高端产业汇聚;“一园”指“青岛国际创新园”,园内的青岛众创空间、海尔海创汇等项目已经轮廓初现,崂山打算引进专业机构运作,将其运营为示范化的创新园区;以株洲路两侧升级改造为重点的“青岛金株创业大街”,和以青岛大学本部为核心、整合周边区域载体空间的“青岛创客大街”是为“两街”,开放式、全要素的青岛创客大街将成为创业者的专业苗圃。
据科创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创客大街身处青岛市南区与崂山区交界处,市南区是青岛最繁华的市区,而崂山区是青岛的高校集中区,科研院所集中地,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实力院所,能够给整个区域的“三创”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人才,体制,机制,加上地理位置的综合优势,崂山在青岛的‘三创’工作可谓得天独厚,”这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崂山区正在加紧推进青岛创客大街的建设,成功引进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商清控科创,使得这条大街从萌芽期就成为一颗创新创业的火种。与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样,这条即将开街的大街又将成为一块创新创业的风水宝地,才智与激情的进发之地。 金家岭的金融加速度
从1994年建区以来,科技创新就是崂山发展的领速引擎。金家岭金融区的建设,又为这块区域增加马力,一手科技一手金融,并驾齐驱的“双引擎”成为点燃创新经济的火炬。
金家岭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2012年启动规划,到去年9月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管委会组建成立,再到今年9月,金家岭已经在财富管理综合经营等方面有35项创新政策陆续落地,据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崂山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金融业税收26亿元,同比增长31%;建成和投入使用的金融楼宇面积达到350万平方米;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220家,其中大型独立法人金融机构8家;全年证券交易额达到1.9万亿元,增长49%;银行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50亿元和2800亿元,各项指标均比2012年初翻了一番。
快,正是这个时代的魅力,正是金融与资本的魅力,当一个区域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做出了高效的努力时,必然会享受到速度带来的快感。
从地图上看,金家岭并不大。23.7平方公里的金融区概念性规划和4.3平方公里的金融核心区就是它的全部,不大但经过国内外顶尖专家规划设计的金融区被分为三个区域:金融核心区、创智区、后台服务区,落户了291家金融企业,涵盖了19种金融业态,并初步形成了业态相对完善、功能较为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
但从辐射范围看,金家岭几乎没有边界。58家银行机构包括3家法人银行把金融血液泵向四方;17家证券期货机构吸引八方资本,青岛首家证券法人机构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证券交易额高达1.56万亿元;35家保险机构完善着保险业态,提升了金家岭的金融张力;51家基金管理人,管理着59只规模高达300亿元的基金;而钱吧、海尔消费金融、蓝海股权等多家新兴业态及新兴财富管理机构,正在完成着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郭树清对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出的发展目标。
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多表现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或初创企业投产,然而在金融领域,创新创业更考验政府的功力。
据金融区管委负责人介绍,金家岭的创新也是始于体制创新的。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发展领导小组是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发改、建设、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围绕金融区发展,对管委会各部门、区金融办、区招商局、平台公司等金融业职能部门进行资源整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体制机制上的优先创新有效整合了资源,相当于为其他各项创新的发生、落实铺上了红毯。
试验区的优越性,正在于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去年以来,财富管理综合经营、综合监管、扩大开放、注册便利化等方面的35项创新政策获相关部委批复或原则同意开展,重要事项“一事一报”通道打开;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投融资创新政策率先突破;外商投资意愿结汇、大宗商品交易开立美元保证金账户等改革措施有力服务了实体经济,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经验做法。
加入WTO以来,中国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开放平台中,中国东部沿海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央政策也越来越具有普惠性,地区差异越来越小,此时拼的正是地方啃硬骨头的真功夫,考验的是一个地区主动改革开放的智慧与勇气。1994年的崂山如此,今天的崂山依然如此。
在金融引擎的加速建设中,崂山区在土地资源集中利用、平台载体建设、招商引资方式、服务环境等方面均有突出的探索,按照规划,未来三年金家岭金融区金融商务楼宇面积将突破700万平方米、金融企业总数突破500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金融业税收突破100亿元,成为崂山坚实的一极。
从拥抱到引领
没场地,这里有开放、廉价的创业场所;没经验,这里有创业导师和各种创业“路演”;缺资金,这里汇集了一批金融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找人才,这里有无数个怀揣梦想与核心技术的创业者,这就是属于创客的崂山。
对于更多人来说,崂山还有许多面。沿着石老人一路向东饱览海景的是属于观光者的崂山,株洲路、滨海大道一带是属于科研人才和创业者的崂山;海尔路、深圳路,那里有属于金融业精英们的崂山,而所有人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崂山,她是充满活力时尚、开放包容的崂山。
用20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国际范新城区,崂山之快蕴含着速度与激情的统一,效率与质量的辩证,这里总有新楼拔地而起,很快便装满了新公司,源源不断地散发着活力。未来还有多少奇迹将要发生,不禁令人遐想。
创新、创业,正在成为年度热词,希望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人们,更希望这两个词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被誉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在其著作《已经发生的未来》一书中专门叙述了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他认为,发达国家在近25-5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来自于社会创新。
今年上半年,崂山新增市场主体4341户,同比增长49.78%,发展速度令人侧目。创新创业使园区、街道繁华起来,如果这些创业者中有人能梦想成真,伟大公司将出现在这里。从1994年开始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到今天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交融,金融业与高新产业互相推进,这片区域内创客的激情与政府的速度形成了一股合力,这股力量已经从拥抱变化、追随先进,到触摸浪尖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