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痛―― 肌筋膜炎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显示,多于80%的成年人曾出现过腰背痛,其中63.5%的患者存在肌筋膜炎。
  在肌筋膜炎面前,男女患病率没有差别,也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随着年龄增长,患肌筋膜炎的可能性逐渐增加,中老年人也因此成为患病的主力军。
  肌筋膜炎常见,却又常被忽略或误诊,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活及精神负担。
  本期名医谈病,我们就来谈谈:
  腰痛,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在全球范围内,腰痛是仅次于感冒导致患者来医院就诊的原因。
  就职于某网络科技公司的王先生被腰痛缠上了。最近,他由于过度加班劳累而出现明显的腰背部疼痛,工作无法正常继续,生活也颇受影响。备受困扰的他去医院做了腰椎CT和MRI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了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骨骼肌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其基本病理是肌筋膜及肌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病因:慢性劳损最常见


  慢性劳损是引起筋肌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筋肌膜炎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
  慢性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易并发肌筋膜炎。
  此外,筋肌膜炎还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外伤史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尤其腰部扭伤。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久坐久站,长期单一姿势工作
  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固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可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抵抗力低下或者发育畸形
  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表现:疼痛感觉有差异


  疼痛是肌筋膜炎的主要症状,其表现多种多样。
  ◎固定压痛点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压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分散痛。
  ◎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最长见于腰、背、颈、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处也可发生。体检时发现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
  ◎缺血性疼痛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易发部位:5处肌肉易发病


  不同部位的肌筋膜炎也有不同表现,常见以下几类:
  ◎腰背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患者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可获得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
  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功能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僵硬,酸痛明显。
  ◎臀
  臀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有重压感,有时皮下可扪及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肩背
  颈、肩和背部疼痛僵硬,沉重感、活动不灵和肩臂酸胀及麻木等;阴雨、潮湿、风寒、劳累、扭伤等可使症状加重;患处肌肉僵硬,有压痛或触及索状物,揉压患处感到舒适,症状减轻。
  ◎颈后
  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工作,尤其是长期伏案、低头工作的工种,易患此病,一般仅限于颈后部不适。
  主要症状:颈后部疼痛、酸胀、僵硬、沉重、压迫感、活动不灵,一般无神经症状,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病情严重可伴有头痛及肩背部麻木等。
  ◎跖部
  多为长时间走路(如登山、徒步、逛街等)引起的足底慢性损伤。此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压迫,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损伤。单脚足跟疼痛最常见,也可以足弓或前足疼痛。晨起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稍加活动可减轻,行走一段时间后又加重。

诊断:红外热像可助诊


  目前,关于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为: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和压痛点。按压痛点可引发区域性的不按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如按摩)可使疼痛减轻。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有研究认为,肌筋膜炎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会导致脊髓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而实验室检查、磁共振及红外热像图有助于明确诊断。   肌筋膜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磁共振检查,腰背部皮下可见条片状长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为渗出液体的信号。
  临床红外热像学是利用红外线辐射成像原理观察人体表面温度变化,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红外热像技术在国外临床应用已近40年,近10余年来我国临床应用与研究也有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疼痛临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理论上讲,任何物体的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273℃)就会从其表面辐射出远红外线。正常人体能够维持一定的体温并不断地向周围空间发散红外辐射能。当人体患病或发生某些变化时,这种全身或局部的热平衡遭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组织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因此测定人体温度分布的变化,将有助于肌筋膜炎的诊断。
  >>小贴士
  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
  肌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易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由于多有肩背部疼痛表现,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等症相混淆,导致过度治疗,应予以鉴别。重点是对引起疼痛的原发病因进行鉴别与诊断。
  ◎急性扭伤:多有明显的转扭伤史,伤后立刻出现疼痛,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点,体位不能自如转换,疼痛为痉挛性疼痛,X光片无异常。
  ◎椎间盘突出症:多有损伤史,伴肢体放射性疼痛,症状时轻时重,活动受限,咳嗽、喷嚏、转头、弯腰则可加重症状,休息后疼痛缓解。棘突间或棘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有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X光片或CT可协助确诊。
  ◎腰椎管狭窄症:腰痛反复发作,下肢麻木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X光片或腰椎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管内径变窄。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多有扭伤或劳损史,第3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向下腰及臀部放射,腰三横突附近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肿瘤转移疼痛:高龄,近期体重减轻明显,尤其是存在夜间疼痛,要相关检查排除肿瘤。

治疗:及时合理,中西结合


  肌筋膜炎若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可转为慢性,持续3个月或以上时间未愈的肌筋膜炎为慢性肌筋膜炎;或者由于患者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此外,患者经常因为疼痛而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工作,不少人甚至因此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进展,治疗难度会加大。因此,及时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治愈肌筋膜炎的关键。
  西药治疗
  消炎镇痛、消肿解痉类药物能迅速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尤其对急性期患者疗效奇佳,常用的如芬必得、扶他林、西乐葆、迈之灵、鲁南贝特、妙纳等。
  透热疗法
  透热疗法(各式热浴、红外线、超短波、微波等),是肌筋膜炎的基础治疗,对疼痛缓解有不错疗效,很多轻中度患者坚持理疗即可治愈。
  其中,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松解粘连,增加血供,减轻炎症,促进再生,进而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改善情绪。对肌筋膜炎疼痛疗效明显,副作用小且发生率低。与NSAIDS(非甾體类抗炎药,如芬必得、西乐葆、扶他林)联合的方案能使肌筋膜炎腰背痛的患者更快地减轻疼痛和功能障碍。
  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肌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淤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临床经验证实中医针灸以及中药、外用膏药也能达到消肿、消炎和解痉镇痛的目的,还有中医推拿按摩和手法(揉、压、拨、拿、搓、叩等)也对很多患者有效。
  针灸的治疗重点是局部疼痛点和局部穴位,以达到经脉通畅、气血运行加速、通则不痛的目的。火龙灸是在祖国传统针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演变而来的一种通过加温给药的方式以止痛、促进病情缓解的新疗法。
  推拿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及冈上肌等处揉、按、推、提、拿,或点揉风池、天柱、风府、哑门、大椎、肩井、天宗、秉风等穴位,一般治疗1~2周。
  微创手术治疗
  对部分临床上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患者可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治疗,其中超声引导下的小针刀或者射频等肌肉松解治疗效果不错,如果疗效还不佳则需开放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但肌筋膜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症状,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触痛点神经阻滞在肌筋膜炎治疗方面效果较好。神经阻滞治疗,是指使用药物或物理措施,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精确阻滞,降低神经兴奋性,阻断局部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切断“疼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疼痛性疾病的目的。临床实践证实该治疗方法的确能对一些痛症,包括顽固性痛症起到较好效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疗效。
  神经阻滞不同于以往的封闭概念,封闭是来自外科传统的一个概念,要求上诊断可能不明确,药物以高浓度类固醇激素为主,穿刺上不要求精确。我们现在的神经阻滞,是在超声引导下精确神经阻滞穿刺技术,浓度是0.2%的局麻药罗哌卡因为主,诊断明确存在触发点。
  >>小知识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

预防:远离诱因,做好防护


  1.注意安全,避免外伤。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防止转成慢性。
  2.注意气候变化,保暖,防止寒湿侵袭。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
  3.控制体重,睡硬板软垫床。工作台面高低要合适,长期伏案工作者,建议垫高电脑显示器,尽量平视或轻微仰视屏幕,或者将座椅适当降低。
  4.不要长时间同一姿势,不要过于劳累,应劳逸结合,坐1~2小时候建议起来走动一下,舒展一下筋骨。
  5.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6.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运动时,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如佩戴护腰带、护腕、护肘、护膝、护踝、足弓护垫等。
  7.加强肌肉锻炼。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加强项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这对于曾经有过急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防止病情的复发尤其重要。由于腰腿痛而卧床休息或者佩戴腰围治疗的人,腰部不活动,不受力,长此以往可以引起腰肌的废用性萎缩和无力,因此,应当更加加强腰背肌的锻炼(腰背肌常用的锻炼方法有“五点支撑”和“小燕飞”法,具体可参阅本刊2011年3月上名家论坛栏目《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之道》)。
其他文献
橘红果1片,橘红花8朵,麦冬6粒(切碎),杭白菊6朵,用开水冲泡当茶喝,每天服3次,连续服3~5天。治疗风寒咳嗽或干咳少痰有效。  重庆铜梁郭磊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  风寒感冒、慢性咽炎等都可能引起久咳无痰现象。中医认为,久咳伤阴,也易导致咳嗽无痰或少痰症状。本方对对干咳少痰有较好疗效。  本方中,橘红果又称化橘红,味苦性辛、温,有化痰、理气、健脾、消食功效,主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
口臭,也叫口气,是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有人以为口臭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的,认为只要注意刷牙、嚼嚼口香糖就能解决问题。其实,对付口臭远没有那么简单,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不同,应对方法就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口臭的幕后“凶手”。  脓性口臭  常见于化脓性鼻炎、副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食道憩室等疾病。这些病灶易腐败、化脓,形成溃疡,引起口臭。只有消除感
下蹲,不仅省时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节省空间,无论在家里还是外出,只要能站立就可以,而且它还有很多好处,蹲起运动5分钟就有行走1小時的锻炼效果。  首先,下蹲时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身体协调性,增加人生活的积极性。同时,适当的蹲起活动可以增加髋、膝关节的活动,适当增加灵活性。  其次,下蹲活动可使周身血管规律性地收缩舒张,减少心脏外周阻力,改善微小血管的弹性,减少心脏负荷,还能降低血压。同时下蹲动作
我父亲患有银屑病(牛皮癣),在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是我们使用的方法不对吗?  广西 肖女士  肖女士:  激素可以治疗包括银屑病在内的很多皮肤病,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对,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局部的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等。如果涂抹的皮肤面积太大或者使用时间过长,还会引起体内激素变化,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对身体造成损害。  另外,如果停药过早,还容易导致皮疹复發。
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如果要从中评选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二甲双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作为问世数十年的经典老药,二甲双胍历经坎坷,从一度在退市边缘挣扎,到如今终成正果、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王者地位。  我国医药学专家曾于 2014 年制定《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出现,不
虽然人的衰老是从内部器官开始,但在一张脸上的体现却是最明显,如皱纹、皮肤松弛、脸色灰暗等。如果每天坚持练练“嘴唇操”就可以有效减少面部皱纹,并保持滋润的面色。  开闭嘴唇法 将嘴巴最大限度地张开,发“啊”声或呵气,然后再闭合,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连续100下,或持续2~3分钟。或者每天早晚1次,每次说30~40遍。对维护肤色红润有光泽、皮肤有弹性有很大的帮助。  擦搓嘴唇法 把嘴唇闭好,用一只手
吃得好  一般一日三餐食谱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应占全天供给量分别是30%、35%~40%、35%~40%。按照“五谷搭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样搭配”的基本原则,尽可能达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消耗少,所需的能量也少,吃饭七分饱即可,太饱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老年人吃饭时别太着急,细嚼慢咽,最好少吃煎烤类的过硬食物。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少食多餐。  拉得爽  最好每日早晨起
老是觉得自己喉咙里面有什么东西黏住、卡住,使劲吐啊、咳啊都弄不出来。到医院检查做了一圈,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就是不见好,怎么办呢?  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很简单,就两个字:热敷!你找条毛巾,放到脸盆里,然后往脸盆里倒入一定量的温水,要稍微的偏热一些,不要太凉,然后把毛巾捞出来拧干,趁热敷在颈部前方,尽量围住整个脖子,轻轻地按压毛巾使得毛巾尽可能地贴紧脖子上的皮肤。  这样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将
我今年60岁,前几年龟头痛过一段时间,今年又开始痛了,检查过尿路、尿动力等,没查出什么异常,医生给开了西乐葆等止痛药,但效果不理想。我现在很痛苦,想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广东 秦先生  秦先生:  根据描述,怀疑您患的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这是一种令男科医生挫折、患者困惑的疾病,被现代医学定为“世界难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尽管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尚未明了,但目前的基本观点是,它是一种
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每20个人中就有1名哮喘患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设立为“世界哮喘日”,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  不发作也要治疗  哮喘在民间俗称“气喘病”或“吼病”,它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或胸闷为特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患病率每10年上升50%,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哮喘。国内哮喘病的防控形势并不理想,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