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气息这个动力,振动声带,从而发出声音。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气息及各个发声器官及正确的运用共鸣腔,从而发出美妙自然的乐音。这样的声音才是声乐所要的声音。如何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达到较好的歌唱呢?本人将多年的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和交流。
第一,要明确声乐中的的放松与打开的关系声乐是一种抽象艺术,是运用感觉来歌唱的,而每个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从放松喉咙这一点来说,我们经常说放松但是不知道怎样放松,如果说歌唱时感觉声带不是长在喉部而是长在胸前,并且歌唱声音就从胸前发出,这样喉咙就放松啦。在客观上声带就是长在喉咙里的,但是如果我们想着声带长在喉部,那么在歌唱时
就造成把力量放在喉咙上,这样只能是越唱喉咙用的力量越大,声音就会出现紧、挤、卡的现象,喉咙是得不到放松的。相反的,歌唱时想着声带长在胸口,就会把注力点集中在那,喉咙就放松啦,歌唱的管道就通畅了,流畅的声音自然就会出来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用打哈欠的感觉来放松喉咙,这样的感觉方法也是对的。我们在困倦时都会打哈欠,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这种感觉看似很好找,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告诉他用打哈欠的感觉放松打开喉咙,会造成他们由于记不住这种吸着的感觉而使劲地张喉撑喉,使喉咙被动撑开,反而造成发声时紧、挤、卡、压、的毛病。我认为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用感觉声带长在胸前处得方法比较稳妥,这样会把力量用在胸腔而不是喉部。找到这种放松的感觉之后,再想着打开就会好很多。歌唱是要发出声音让人们听到,喉咙好比是房间的门,让声音从门里传到门外去,这就需要我们把门(喉咙)打开。正常人人在通过门的时候都不会去碰门框子,同样声音在通过喉咙的时候也不能碰着喉壁。否则声音就会出现挤、卡、紧的现象。喉咙的打开前提就是喉咙必须放松,也就是先让学生找到声带在胸前第二纽扣处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基础上将喉咙像打哈欠一样吸开,并在所有的歌唱过程中保持住这种状态,这样的喉咙是自然放松打开的。
第二,正确理解声音的高位置与深气息的低位置的相对辩证统一关系什么是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声音不是指哪个部位或者是哪个高音吗,它是共鸣腔体的通道。高并不是声线的高低,不是指音域宽窄。而是歌唱时,声音在歌唱通道所经过的最远的腔体点。这个腔体点就是头腔向上垂直打开的的支点。我们可以用打哈欠的感觉来找到这个支点。打哈欠时,在上颚中间的位置都有一种凉嗖嗖的感觉,那个位置就是我们要找的垂直支点。在歌唱时无论多低多高的音都要感觉碰到这个位置上抛出去,才能达到高位置的演唱效果。这个点贯穿整个歌唱过程始终。只要歌唱,这个通道就要立在那个位置上。声音经过放松打开的喉咙送达到头腔的高位置并抛出去,发出的声音才能松弛、圆润、明亮、自如、流畅。“高位置”不是单指高音的高位置,而是泛指每一个音的高位置,它是一种正确的歌唱状态。支持高位置的声音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歌唱的气息。“高位置”固然重要, 但一味地追求“高位置”而忽视歌唱的基础———呼吸,是不正确的。气息好比是大树的根,“高位置”好比是树冠。树冠要想向上长得繁茂,树根必须向下向泥土中伸长。树根不发达,树冠也不可能茂盛,也就是说歌唱的高位置必需由气息作为支点,声音在立起的腔体通道中上下拉开,气息下的来声音的位置才能高的上去。“高位置”与“深气息”这一上一下的要求看似矛盾,其实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气息”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则说明气息不深。高位置的效果是用深气息的感觉把腔体打开后形成的好的共鸣效果。片面地强调高位置,忽视深气息会使声音状况失调,声音容易出现紧、尖、虚的现象,而片面地要求深氣息不追求高位置,那么歌唱水平很难提高。所以两者不可顾此失彼,必须全面顾及辩证统一。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特点,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类是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并且他们的演唱很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圆润、丰满、流畅、动听。他们善于与老师配合沟通,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质量高。另一类学生,教
师虽然运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反应不敏感、情绪不积极。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多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有一种学生,他们声音造作苍白,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很强,很想表现自己,对待他们在教学时要多鼓励,不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知道:无论多么高超歌唱技法,都是为了正确的表达感情,都要用心来歌唱的理念。高中生的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快速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首先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大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然后以“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找到深呼吸及头腔位置,并运用闭口音开着唱的方法帮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达到完整歌唱的效果。声乐课的教学在一定层面上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需要把很多方面辩证统一起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索出更高的教学途径。
第一,要明确声乐中的的放松与打开的关系声乐是一种抽象艺术,是运用感觉来歌唱的,而每个人的感觉却是不同的。从放松喉咙这一点来说,我们经常说放松但是不知道怎样放松,如果说歌唱时感觉声带不是长在喉部而是长在胸前,并且歌唱声音就从胸前发出,这样喉咙就放松啦。在客观上声带就是长在喉咙里的,但是如果我们想着声带长在喉部,那么在歌唱时
就造成把力量放在喉咙上,这样只能是越唱喉咙用的力量越大,声音就会出现紧、挤、卡的现象,喉咙是得不到放松的。相反的,歌唱时想着声带长在胸口,就会把注力点集中在那,喉咙就放松啦,歌唱的管道就通畅了,流畅的声音自然就会出来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用打哈欠的感觉来放松喉咙,这样的感觉方法也是对的。我们在困倦时都会打哈欠,这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这种感觉看似很好找,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告诉他用打哈欠的感觉放松打开喉咙,会造成他们由于记不住这种吸着的感觉而使劲地张喉撑喉,使喉咙被动撑开,反而造成发声时紧、挤、卡、压、的毛病。我认为对于刚刚接触声乐的学生用感觉声带长在胸前处得方法比较稳妥,这样会把力量用在胸腔而不是喉部。找到这种放松的感觉之后,再想着打开就会好很多。歌唱是要发出声音让人们听到,喉咙好比是房间的门,让声音从门里传到门外去,这就需要我们把门(喉咙)打开。正常人人在通过门的时候都不会去碰门框子,同样声音在通过喉咙的时候也不能碰着喉壁。否则声音就会出现挤、卡、紧的现象。喉咙的打开前提就是喉咙必须放松,也就是先让学生找到声带在胸前第二纽扣处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基础上将喉咙像打哈欠一样吸开,并在所有的歌唱过程中保持住这种状态,这样的喉咙是自然放松打开的。
第二,正确理解声音的高位置与深气息的低位置的相对辩证统一关系什么是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声音不是指哪个部位或者是哪个高音吗,它是共鸣腔体的通道。高并不是声线的高低,不是指音域宽窄。而是歌唱时,声音在歌唱通道所经过的最远的腔体点。这个腔体点就是头腔向上垂直打开的的支点。我们可以用打哈欠的感觉来找到这个支点。打哈欠时,在上颚中间的位置都有一种凉嗖嗖的感觉,那个位置就是我们要找的垂直支点。在歌唱时无论多低多高的音都要感觉碰到这个位置上抛出去,才能达到高位置的演唱效果。这个点贯穿整个歌唱过程始终。只要歌唱,这个通道就要立在那个位置上。声音经过放松打开的喉咙送达到头腔的高位置并抛出去,发出的声音才能松弛、圆润、明亮、自如、流畅。“高位置”不是单指高音的高位置,而是泛指每一个音的高位置,它是一种正确的歌唱状态。支持高位置的声音的动力是什么呢?是歌唱的气息。“高位置”固然重要, 但一味地追求“高位置”而忽视歌唱的基础———呼吸,是不正确的。气息好比是大树的根,“高位置”好比是树冠。树冠要想向上长得繁茂,树根必须向下向泥土中伸长。树根不发达,树冠也不可能茂盛,也就是说歌唱的高位置必需由气息作为支点,声音在立起的腔体通道中上下拉开,气息下的来声音的位置才能高的上去。“高位置”与“深气息”这一上一下的要求看似矛盾,其实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没有“深气息”就没有“高位置”,没有高位置则说明气息不深。高位置的效果是用深气息的感觉把腔体打开后形成的好的共鸣效果。片面地强调高位置,忽视深气息会使声音状况失调,声音容易出现紧、尖、虚的现象,而片面地要求深氣息不追求高位置,那么歌唱水平很难提高。所以两者不可顾此失彼,必须全面顾及辩证统一。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特点,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类是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并且他们的演唱很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圆润、丰满、流畅、动听。他们善于与老师配合沟通,学习热情高、求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质量高。另一类学生,教
师虽然运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反应不敏感、情绪不积极。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有耐心,多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有一种学生,他们声音造作苍白,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很强,很想表现自己,对待他们在教学时要多鼓励,不批评,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知道:无论多么高超歌唱技法,都是为了正确的表达感情,都要用心来歌唱的理念。高中生的年龄在十六七岁左右,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快速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能力不是一件易事。首先用“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大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然后以“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使学生找到深呼吸及头腔位置,并运用闭口音开着唱的方法帮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达到完整歌唱的效果。声乐课的教学在一定层面上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需要把很多方面辩证统一起来,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探索出更高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