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美术课堂“掘美”三步骤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一堂完美的美术课,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向学生传递什么?如何传递?最终达到什么樣的效果等等,这些构成了美术课的完整内容。在我们的美术课上,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呢?通常可以将课堂中产生的愉悦感分为三个层次来挖掘。
  一、审美领略悦耳悦目之美
  “悦耳悦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欢乐”。此之美,指的是对人外部感观产生的一种愉悦。需要我们在教学各环节中,向学生出示外表美观的作品,让他们在第一时间里能体会到美,从而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选择好的作品,让学生一下子就能领略到美,就成了教材中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在小学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漂亮的灯》这一课里,欣赏灯占据了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中选择了大量灯的图片,学生可以从款式、材料、年代等方面作纵向或者横向比较。由于选择的图片兼古有今,老师在出示的时候穿插进行,让学生不停地感觉到眼前一亮的惊艳与赞叹。于是神经不停地被刺激引导,上课就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学习效果就十分理想了。
  小学课程中许多其它课,与这一课有相似之处,比如剪纸课、泥工课等等,都可以在刚上课的时候带给学生惊喜。尤其是教师的示范作品,如果在课前能做到精心准备范例的话,学生就很渴望也能做出一个与老师一样的作品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是十分有益的。
  二、理性享受悦心悦意之美
  “悦心悦意”是说“审美愉快虽有自然生理的愉悦满足方面或内容,却己远远不止于它”,愉悦会通过耳目,向内在心灵延伸。
  我们都知道,艺术作品往往都有它文以载道的、教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衡量之内的标准。而悦心悦意之美,是指在学生能在美术课上感知到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感观的愉悦程度上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思想与情感,以及时代背景、发生的故事情节等等。
  例如,苏教版第八册《节日》这一课,教师课上给学生看了一幅传统的中国画《炮竹一声除旧岁》。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的传统绘画风格,包括色彩、构图等等;其次重点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画面的内容跟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告诉学生此幅画的内容,所谓“炮竹一声除旧岁”,是从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而来,采用了传统文化常用的物象隐喻的方法来表现画面内容。
  讲《节日》这一课,不能不提的就是春节了。而关于春节的故事是不胜枚举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介绍?让能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节日气氛,又能从中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故事呢?最后考虑的结果,便是这样一幅题名为《炮竹一声除旧岁》的画。
  这幅画虽然谈不上什么文以载道,但足以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之下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不光能从中得到美的视觉欣赏,而且能从中长了很多知识,这样的功能作用,我们怎么能不说它是“悦心悦意”的呢!
  三、激励追求悦志悦神之美
  李泽厚认为,“悦志”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相统一的精神感受。从与对象关系的角度来看,李泽厚认为“悦志悦神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
  崇高感的传递,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有着崇高的精神,才能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就如我们一直都在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如果只浮于表面地讲一些作品,那就丧失了美术的教化功能。而美术的教化功能其实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的,作为教师,切不可轻易回避更不能随便丢掉这个机会。
  例如,小学美术教材苏教版第三册《亮眼睛》一课。其中有一张图片是山区小朋友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对着照片前的观者,由于这双眼睛向人们传递了山区小朋友渴望读书的心情,从而引起了善良的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心,使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许多失学儿童重新又返回了课堂。
  这段内容如果不向学生介绍,也许很多学生只是看着这双眼睛比较亮、很好看而已,而当教师介绍完这一内容后,学生引起的内心效应就大不一样了。对图片人物产生了同情心、对慈善者产生了敬佩心,当然,如果老师能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对希望工程的意义作更高层次的理解的话,学生还能从中得到爱国、爱民、爱社会等等的教育,也许还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即使对于学生来说,有些信仰只是朦胧的,但极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人发展走向的意念引导。
  我国当代着名美学家李泽厚不仅把美与愉快联系在一起,而“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这三个等级都含有一个“悦”字!无论我们如何引导美术课堂,永远别把美术课堂仅仅当成技能传输的课堂,都应该把快乐的体验与感受带给学生,让它在悦耳悦目中审美领略、在悦心悦意中理性享受、在悦志悦神中不断激励追求。
其他文献
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其主要涵盖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方面。这两项教育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均具有重要作用,缺一不可,两者互相成就、互为辅助。其中,相对家庭教育而言,幼儿园教育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因此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除了需涉及学校教育方面内容,也需涉及家庭教育内容。从当前家庭教育现状上看,很多家长并不具备正确的育儿观念,导致其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并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展开与实施。基于
期刊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目前国内音乐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如音乐教育质量基础薄弱、课堂效率原则缺失等问题。如何正确地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教育理念,与国内音乐教育适当地融合,形成适合现阶段需求地新型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要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音乐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能力,以音乐学科能力为载
期刊
一、创设情境开展绘本阅读  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教育者要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为儿童展现一个活生生的、可以观、可以闻、可以触摸、可以与之对话的多彩世界”。具有一定情境性的绘本活动能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在真实的绘本情境中学习成长,收获。因此,我们应在幼儿绘本阅读中运用情境教育理论,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与绘本相匹配的鲜活、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在充满情感与魅
期刊
一、感性认识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对,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其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
期刊
一、二十四节气体验课程自然环境建设的特点  1.审美性与探究性的统一  我园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优越,凸显我园“文化园、生态园、探索园、运动园”的园所环境。园内自然景观优美和谐,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时,这种“美”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它可以实实在在地观察到、触摸到;幼儿还深入地感知、体验、探究,去发现环境中隐藏的许多小秘密。  2.区域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在自然生态环境的创设上,我们遵循合理规划
期刊
把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俗称“音乐游戏”。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人们传递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从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游戏化教学能够从适合幼儿学习方式出发,将音乐活动通过游戏方式开展,在活动中能让幼儿享受音乐的乐趣,并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游戏能为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认知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创设情景,开展游戏化教学呢, 我经过教学实践
期刊
一、幼儿美术现状思考  传统绘画教育都进行着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以“示范、模仿”为主的传统美术教法,虽然使部分孩子较快的学会了老师新教授的内容,但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下全班幼儿“千人一面”的作品展现,不仅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而且还使他们心灵深处的美感无以引发,缺乏个性的作品也就很少受到教师的重视。  而幼儿在绘画活动持续时间较短,频率较低。幼儿
期刊
一、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且与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而科学游戏则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幼儿操作工具和材料来开展的。我们认为,多样性的材
期刊
一、适宜的运动形式,促进幼儿协商合作  1.材料的提供  材料的提供与使用是让幼儿喜欢并积极参加体育游戏的因素之一。怎样提供丰富的、可合作性的游戏材料呢?如当幼儿人手一份游戏材料时,幼儿大都会自玩自的东西,但是当老师预备多种材料,但数量少于孩子的人数时,幼儿就会动脑筋,提出与同伴合作玩。(小棍和小筒,抛接物等)这样能使幼儿从个体游戏转向两两合作游戏中去。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丰富的辅助材料,这样不但激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