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化”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注入新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学生的学只停留在浅层思维的层面,还不能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针对当前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学习现状,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与学校的校园文化相融合,将“行文化”渗透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行为先”“知行合一”的主张,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行文化;道德与法治;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049
  一、如何解读“行文化”
  文中的“行文化”是本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校文化。“行文化”主要包括行健、行善、行志、行知、行美,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研究学校发展过程中,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的教育思想,提炼了“行文化”。在其指引下,学校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核心,致力于培养健康、智慧、行商素养高的“五行”(行健、行善、行志、行知、行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如何看待“行文化“的价值意蕴
  1.渗透“行文化”理念,引领学生发展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三重使命。融合“以行为先”“行知合一”的“行文化”,是将学科育人与之相结合。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角度来看,渗透“行文化”的意义指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意义,不只是知识本身或应试的意义,更在于道德法治知识从行健、行善、行志、行知、行美五方面去提升,也体现了知识由“公共性”向“个体性”的转化。
  2.坚持做中学的思想,增强学生体验促进知识转化
  从构成上看,政治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潜移能力。将“行文化”的理念注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把学生外在活动与内在活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强调通过学生的“行”,即实践活动、参与进行学习,使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成为学生的自我活动、自我感悟、自我体验。体验和感悟意味着学生的生命参与,使学生在完成学科任务的过程中探索与提升学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三、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行文化”的教学实践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对于学生而言,在做中学提升学科素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先要自身认同“行文化”,才能找出方法和策略去落实。
  1.以“行”补“形”——通过生活创设情境
  在提倡情境体验式教学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体验”,以体验活动替代知识的讲解,创设的情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使活动体验流于形式。“行文化”以“做中学”的理念为主旨,通过联系生活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进生活去体验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例如,八下第二单元《权利与义务》中,学习如何依法行使权利时,可以利用实际经历创设情境,学生讲述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经历过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案例,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做法进行评价指导,肯定正确做法,指出存在的错误和不当,引导学生懂得用正当途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纠纷,依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可见,用“行”即生活实践去弥补“形”即课堂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有助于形成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并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真能力。
  2.以“行”导“知”——深度教学激活深度思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坚持以“行”导“知”,即以“行文化”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坚持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实现知识与思维的同步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自身的独特魅力,将“行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例如,垃圾分类中的问题可以结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建设美丽中国》进行教学。在课前先布置给学生作业:每天倾倒一次垃圾。任务布置时需要分类,需要选择时间,让学生统计所在小区和社区的垃圾投放点和时间,第一次投放垃圾和近期投放垃圾所用时间对比。在发现效率提高的同时,感受周边环境的变化离不开环保工人和每位公民的努力。通过切身经历后,学生在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认识更上一个台阶,能理解垃圾分类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建设美丽的文明城市。从行善和行美的角度去亲近社会、关心社会,有利于运用行动上的美。
  3.以“行”促“学”——活动化教学增强探究技能
  政治课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通过学生的“行”进行学习,不仅用身体亲身体验,也用心灵去亲自感悟。例如,道德与法治课九年级上《守望精神家园》,课前的目标设计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和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设计活动,分别从苏州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古镇乡村,说出你所选择地的代表人物、特色、精神、文化,要求分小组做好调查记录,写好调研日志。最后,分小组汇报本组活动成果,与全班同学交流。在课后延展为如何推进家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做环保小卫士,给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小常识,走进商场和超市开展消费者防诈骗小贴士,比如设计小活动,答对题目可以换取奖品一份,这份奖品可以是同学用废旧物品亲手制作的创意小礼品。这样,用“行”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性,能给他们接触社会、拓宽视野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知识的内化践行,从而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总之,“行文化”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課堂,能更好地践行“行为先”“知行合一”的先进教学理念,能有效地施行以“行”补“形”,以“行”导“知”,以“行”促“学”,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增强探究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彩平,蒋海晖.知识的道德意义:兼论学科教学中道德意义的挖掘[J].中小学德育,2012(10).
  [2]李晓东,郑海水,殷玥.政治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教育参考,2017(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南行中学215000)
其他文献
馬拉松比赛是一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你知道吗?马拉松最初源于一场战争哦!
摘 要:艺术即生活,美术课堂不应该只传授一些刻板的知识,而应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的美术学习应當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动感美术让美术课堂充满动感,焕发出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探究,享受着美术带给自己的快乐。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迎来了改革和创新。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和逻辑思维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小学生受年龄、个性、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在面对学习时的细心和耐心都是比较欠缺的,而逻辑思维的发育也不成熟,所以数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显得晦涩难懂、比较困难。再加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因其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生活化教学,为小学数学
母親节到了,你想不想做一次小主厨,为妈妈做上一道菜呢?那就快来看看12星座之家有小主厨吧!
炎热的夏天到了,森林里很多動物都躲起来避暑了,但树下的鼹鼠杂货铺还开着。  鼹鼠婆婆为大家煮好了绿豆汤,只要来鼹鼠杂货铺都可以免费领到一碗绿豆汤。  鼹鼠婆婆很会煮绿豆汤,绿绿的凉汤里飘着开花的小绿豆,还加了甜滋滋的冰糖,既好喝又解暑。  狐狸来买一个刨冰机,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狐狸“咕噜咕噜”喝下去,绿豆汤真凉呀!  兔子来买一顶遮阳帽,鼹鼠婆婆送它一碗绿豆汤。兔子想把绿豆汤带给家人尝一尝,
Lucas Levitan是一名居住在伦敦的巴西插画家,他喜欢在别人的照片里加入一些原创小人物,将整个场景变成另一番模样,他戏称这种行为是“照片入侵”,而他自己就是導演这一切的“入侵者”啦!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通过教师的分析与引导,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一道初三中考变形题的分解训练为例,说明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渗透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习题为例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
摘要:尽管新课改的探索脚步从未间断,课堂的问题情境教学也越来越普遍,但是真正深刻有效的探索却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待进一步加强。高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以问题为向导,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构建问题情境,打造出一支高效的课堂来,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途径。基于此,本文就问题情境为支点,围绕问题情境创设所用的语言要清晰且有激情,结合生物学发展史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重
摘要: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浓缩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民族文化基因的高度来看待古代经典诗词的独特价值,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本文基于此背景,借《诗词大会》东风,将诗词引入思政课堂,探讨并实践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扎根。  关键词:诗词;创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真正能称得上英雄的,绝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或者灵魂。    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发生了里氏 7.1级的地震。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很多基础设施都遭到了破坏——水管被震断了,电力设施也难逃其难,其他有关的设施一时都瘫痪了。  但令人称奇的是,地震停止后,地震灾区并没有呈现一片狼藉的现象,房屋没有出现倒塌,最严重的也不过是一些房子出现了破裂。难道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