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坚定文化自信,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望人类的发展史,无不是要穿越关山重重,在这条崎岖的道路上,人文精神照亮着千万年来人类跋涉的脚步,进而有了今天的进步和文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在内心深处建立起的理想世界,或包容,或浪漫,或理性,携带着一个个时代的印迹,影响了一个个时代的风貌。他们脚踏山河、胸怀天下,人类的精神状态因此而变得渐为宏大。他们传承且发扬着上一辈的情怀,人类文明便源远流长了。
  读懂一个时代,先要读懂这个时代的文人。在当今文化丰富而多元的社会里,现代文人学者的精神画像是什么样子?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宁教授。当一个人把视野放眼世界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是饱满的,天地是广阔的,思维是无涯的。从王宁教授身上,我们似乎更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文人学者的人文春秋。
  从来没有一种努力会被辜负
  临时抱佛脚做不成大学问。王宁出生在江苏南京,旖旎的风光给他的生命注入了美的人文底色,初中时王宁跟随在江苏医院工作的父亲迁到了苏北盱眙县,这里依山傍水,淮河穿城而过,陆游写诗称之为“天下重镇”,韦应物有诗云:“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淮镇即指盱眙。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王宁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了他的气质,外化成翩翩风度。高中毕业后王宁进入农村公社插队。王宁当时在宣传队白天劳动,晚上就着煤油灯为贫下中农讲课,对《共产党宣言》倒背如流,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了他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的理论思维能力,并为他日后研究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之后在学校代课期间,王宁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当时无心插柳的阅读,纯粹是出于个人爱好,却为王宁日后从事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来没有一种努力会被辜负,王宁表示:“临时抱佛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做人文研究,没有一定的积累、没有一定时间的付出是不行的。不读几百部文学作品,你不可能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没有坚实的英文基础,不可能去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1975年,王宁由于有英语基础,模仿发音好,被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录取。在大学,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阅读了大量的英文书籍,毕业时,已能够直接阅读英文原版文学作品,扎实的基础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王宁参加了江苏省美学学会的研讨会,在繁忙的英语教学和英文阅读中接触到另一个充满理论思辨的领域。同时,他在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担任外国文学教师,阅读了英语国家以外的主要欧洲文学名著和许多文学史书籍。教《文学概论》时,又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读过的书籍对他从英语教学转入西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文本和理论基础。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在领域内领先。王宁最初进入文学研究的领域是英美文学,主要聚焦于20世纪的美国文学研究。他先是研究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的小说创作,后来转而研究杰克·伦敦和海明威。海明威对他的学术道路有着直接的影响。海明威有一个原则,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在领域内位居第一,否则他宁可放弃。这一信念对王宁影响很深,为此,他放弃了自己的足球及乐器爱好,一门心思扑到了英语学习和文学研究上。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保持自身的定力,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王宁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读书、写作、研究上。疫情期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蹉跎过去了,王宁却充分利用这段防疫居家的日子,完成了两个重大项目的结项,一个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世界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一个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此外还写了三篇英文文章,七篇中文文章,还看了很多平时来不及看的书。
  人文科学有“大用”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王宁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之后,校长希望他给全校开一门通识课,以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王宁表示,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是全能型人才,人文学科的学生需要涉猎自然科学知识,否则视野狭窄,难以接受新事物。而理工科的学生了解人文学科的知识,才能全面发展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真正的学术大师必须是跨学科的,至少能够在整个人文学科游刃有余,否则只能算作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并不能称作人文学术大师。优秀的自然科学家人文素质都是过硬的。
  王宁强调,人文素养是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在潜移默化中聚沙成塔,缓慢积累的。当然,人文素养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不能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但它往往能改变人们的观念、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人文学科潜移默化积极影响的人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种大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才能培养出人的高素质,造就出完整人格的人才。科学家一旦有了人文的情怀,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领导者境界品格的高低更依赖深厚的人文素养。
  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人文学科都不可或缺,它使我们在浮华世界里葆有一缕芬芳的柔软,帮助我们造就和谐的自我。人文学科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促进各种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交鋒,正是在这样的交流和交锋中,新的思想和成果才能产生,新的大师才能脱颖而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就会造成一个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中国能否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不仅要看中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还要看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新儒学为回归传统提供了最佳的路径。王宁谈到了儒家文化,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了不同时代的修正和完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今日中国,我们有必要在全球本土化和后现代性的语境下对儒学进行重新建构,因为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独特观念,如人本主义、入世进取、社区互助、内圣外王等,完全能够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后现代理论进行平等对话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学者由于缺乏独特的理论话语,在参与全球化的国际讨论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甚至失语的状态;要打破这一状态,就必须回归传统,而新儒学为回归提供了最佳的路径。”   一个人要通过修身拥有完美德行,才能管理好家庭,从而治理国家,让天下太平。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参与国家治理、掌握权力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社会才能进步。当然一个人仅有德行没有才能,也治理不好国家。有德的人,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建言献策。社会文明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国文明走向国际需要每一个人去推动。
  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
  老师是最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王宁在北京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杨周翰教授,总是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我的这些‘老古董’就不要去重复了,去重新开拓一个新领域,去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王宁坦言:“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那个人。但有些导师缺乏这样的境界,要求学生必须研究自己的课题,如果学生无法超越导师,导师本身又不是学术顶尖的学者,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会越来越低,我们的学术还如何进步?”
  王宁致力于培养第一等的人才,尤其强调学生的创新性,以及开放的世界观,“必须要有开放的视角,瞄准国际前沿,理论一定要有创新,别人做过的题目,没有绝对的把握超越,就不要去做。同时,在评估一个导师时,不光要看他获得了多少荣誉、发表了多少论文,还要看他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是否培养出了顶尖人才。”王宁指导的60多个博士生中,现在已有20多位教授、博导,10多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两位长江学者,其中一位既是长江学者又是欧洲科学院院士。
  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的优秀汉学家。王宁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深刻认识人文学科对个人及国家和民族之“大用”,努力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人文学术。“但是中国大部分人文学科的学者都不能直接用外语写作,中国有很多翻译者,但西方的汉学家却很少。如果不能用英文写作,只能被动地等待国外的汉学家来翻译我们的作品,等待就会有时间差。”王宁曾经在1998年用中文出了一本书《后现代主义之后》,近期被国外的一家出版社看中,其中涉及一些文献数据的更新,王宁决定直接用英文重新改写。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就只能等待翻译。
  “不下十年以上的功夫,很难直接用英语流利地交流与写作,特别是对于人文学科来说,词汇量非常大,换一个词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如果不在英语国家受过严格专业的训练,很难达到发表的水平。如果不能克服语言的屏障,就不能真正达到跟国际交流。”王宁表示。
  为此,我们要培养一支外语素质高、学术功底较好的高级翻译队伍,主动将中国学者的人文学术著作译成外文,通过跟国外学者合作的手段,寻找主流出版社出版,进入流通渠道;直接用世界上的主流语言英语写作,在国际上权威刊物出版社发表;培养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优秀汉学家,使他们能够热爱中国文化,自觉把中国的优秀作品翻译出去。
  王宁曾经培养过一个意大利的博士生。面试时王宁发现他中文交流没问题,并且热爱中国文化,除了精通母语意大利语外,还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几种语言的阅读和写作技能。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汉学家,王宁亲自指导,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帮他修改论文,在王宁的指导下,他的中文底蕴愈加深厚,自觉弘扬中国文化,不仅自己在美国出书,还将导师王宁的书翻译成意大利文,在国外出版。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最近,欧洲科学院的院刊向王宁约稿,王宁组织了5篇文章,写武汉、重庆、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的疫情治理经验。“中国这么大、人口密度这么高的城市,是如何把疫情控制住的?这都是比较好的治理经验。”王宁表示,在新一波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是全球化当中的领军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应该采取全球治理的方式。中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声,对中国问题不仅要有主导权,还要对一些普世的问题提出中國的方案,贡献中国的智慧。
  他应出版社的邀请主编丛书《世界文学与翻译》,邀请了国内外研究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优秀学者,直接用英文写作,并将一部分中文写作的优秀著作翻译成英文,采取国内外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出版。王宁表示,我们借外国的语言来发中国的声音,同时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在国内顶尖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还要到国际组织去工作。
  致力于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王宁利用一切机会传播中国的声音。他不遗余力地向海外介绍新儒学、孔子学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介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都用英文表达。同时,他还不断在国际权威性的著名学术刊物上发声。提出话题,组织学者写论文,这几年王宁为多家国际权威的英文刊物编辑了20多个关于中国研究的主题专辑,其中发表了数十位中国学者的论文,对中国人文学者走向世界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为欧洲科学院的院士,为了中国人文学者能够跟国际上的人文学者进行平等对话,王宁建议建立“文科院士”评聘制度。“院士只是一个荣誉,我们现在人文学科的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不要为人文学科遭到暂时的困难而泄气,人文知识是一个长期的积累,也不要为我们中国的人文学术在国际上没有掌握应有的话语权而感到气馁,我们要更加努力,在一些场合下、在国际上讲好中国的故事。”王宁的脸上洋溢着自信。
  心有山海,静而无边。王宁言语不多,却心有一片海,波澜中埋藏着宁静,淡泊中蕴含着不凡。他说,一个民族,文化内核越强大,民族的凝聚力就越强。中国文化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并且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增强的历史。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和谐的时代,我们要以博大包容的胸怀,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和吸纳各国精华,从容地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2017年,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建成。建校三年,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8年暑假,学校第一批学生中共有288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123人次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9年,在教育部只承认29项比赛的情况下,学校 249名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超过97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2020年高考,学校64.6%的学生
期刊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于教育而言,爱是真谛与灵魂。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与教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走过35年的教育生涯,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济钢高中”)校长邢文明,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实践中,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站在教育的
期刊
义马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起来,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正在经历城市转型的阵痛,教育首当其冲。企业改制学校对现有教育体制和管理造成冲击,城市人口外流导致生源和优秀师资流失,改革发展造成人心思变……为解决这些沉疴积弊,义马市教体局做了积极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9年2月,张彬就任义马市教体局局长,在义马市委市政府“决胜二次创业,加快转型发展”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他带领全局上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期刊
新时代发展社区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教育惠民的民生工程,是开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我国社区教育事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形式和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全国社区教育事业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江西省的社区教育2
期刊
疫情冲击下幼儿园复学延迟,部分民办幼儿园因生存压力转型卖包子,开烧烤店自救。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碧灵提交了《新冠病毒疫情对民办幼儿园的影响亟待重视》的提案。  他建议减轻民办幼儿园资金压力,允许民办幼儿园在社保缴纳上享受中小微企业同等待遇;取消或免征幼儿园的教育基金,按照2020年1月份在园幼儿数,将1-6月份的财政补助经费一次性提前发放到幼儿园;把民
期刊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未成年人触网比例显著提升。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吁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未成年人登入网游时段、时长监管分级,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他还建议,从网络游戏类别、认证、充值方面建立网络游戏强制分级制度,并由相关政府部门审核监管。  西蒙(媒体评论员):近年来,未成年人因沉迷网游而耽误学业甚至危及
期刊
我国现有法律对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行為,缺乏完善且有力的惩戒制度设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依法保障,但遏止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不容忽视。  民进中央建议,完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惩戒机制:一是对刑法进行“开天窗”式调整,引入“恶意补足年龄”的做法,在刑法中设定“天窗”;二是加大监护人监护职责,增设监护人严重失职或故意不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极端案件发生的相关罪名;三是完善配套惩处和教育机制,完善
期刊
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建议以修正案的形式对刑法的相关条文作出修改,调整中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从原来的14周岁下调为13周岁。  网友热评  @夏凉:坚决支持。现在犯罪越来越低龄化,而且很多未成年人犯罪并不是不懂事,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他们更懂得不会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感恩的心:感觉12岁才好。12岁以上就基本懂事了,很多校园暴力就是
期刊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青少年学生的平静生活,全民抗疫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涉及生死、善恶、美丑等道德主题的社会事件。广大中小学生如何看待疫情下的这些社会事件,如何应对被延长的假期和居家学习,如何看待抗疫英雄,如何理解人生意义,如何弘扬抗疫精神等问题值得探究。就此,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联合调研课题组于2020年3月-4月面向北京、武汉、河南、贵州等全国10省市的30所学校的师生进行调研,收集有效学生问卷
期刊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聚焦“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指出“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在疫后托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工作报告让托育从业者看到了一道光亮。  回顾这一年多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发展,起伏如同过山车般剧烈。2019年5月9日,國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