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爱的教育,做孩子生命成长的守望者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于教育而言,爱是真谛与灵魂。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与教育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走过35年的教育生涯,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济钢高中”)校长邢文明,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实践中,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站在教育的朴素起点上,思考教育遵循的本质规律。“爱的教育”逐渐成为济钢高中办学的主旋律,成为学校师生的价值共识,成为激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向真、向善、向美的不竭动力。
  一场将“爱”融入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
  2017年12月,邢文明调任济钢高中校长。回到这所他曾奋斗过8年的学校,他首先思考的是,在教育变革的新时代,如何确立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路,以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以往的教育实践经历让他感受到,校长亲近学生,推行爱的教育,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是大有裨益的。于是,邢文明以“爱的教育”为支点,致力于形成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路径。
  “爱的教育”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这种“爱”首先是要尊重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邢文明对此的领悟是,“爱的教育”是理解和尊重,是“懂得”,懂教育、懂学生、懂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和学生生命共同成长。这一理念渗透于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逐渐“落地生根”——教学方面,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德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引领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父母、爱自己,开展“班级是我家”的“爱的教育”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爱的教育”已融入学校文化肌理,如校风“尊师爱生,好学力行”,又如教风“博爱善导,止于至善”,成为凝聚师生价值共识的核心要义,成为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底蕴。
  透过邢文明的教育实践,我们看到“爱的教育”有如下特质——教育者具备奉献精神与仁爱之心,给予学生真诚的帮助、无私的爱心与美好的祝愿;教育者尊重学生的选择和行为,尊重并包容学生的个性,将学生视作与自身同等地位的存在;教育者能够理解学生,从他们的行为言语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他们所能够接受的方法教育他们;教育者具备教育的智慧和艺术,以灵动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在济钢高中,邢文明多次在升旗仪式上向学生们承诺,也一遍遍地同老师们讲——把每一名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呵护,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他看来,如果每一名老师都能够真正地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许多教育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正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才会做这个年龄段孩子会做的事。上课做小动作、打打闹闹,甚至谈个恋爱,这就是孩子,需要我们开展符合他们心理年龄特点的教育。”
  清晨六点半,当教学楼里传出学生们的琅琅早读声时,邢文明也开始了每日的巡课工作。全校74个教学班,他一个班一个班地转,每个班必到。“我想,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们看我两眼,我也得看他们两眼,让他们更安心地学习。”刚开始,他总能在每个班级的后排发现几名学生,要么在睡觉,要么在走神,他便上前轻捏孩子的肩膀,提醒他们认真学习。邢文明日复一日的巡课,对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督促作用。孩子们知道这是校长对自己的好,为了表现给校长看,便会认真学习,久而久之,学校里再也找不到调皮捣蛋的孩子了。“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如果有一个人,把每天反复做的事情,坚持不懈做好,而且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这个人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对我来说,就是把每天简单的巡课坚持不懈地做好,并形成了习惯。”邢文明笑着说道。
  济钢高中的学生们,每次离校返校时,总能在校门口看到那抹熟悉的身影。 “学生一进校门,看见校长站在那里,他们来学校学习的劲头就会变得特别足;学生出校门时,看见校长还在那里,他们就会记得,出了校门也是济钢高中的人,不能做坏事。我就是一个小人物,要靠点点滴滴的付出与积累,才能影响到学生,影响到家长,进而影响到社会。”这种脚踏实地的付出与积累,为“爱的教育”做出了實实在在的注脚,体现了教育者无条件的爱、全身心为孩子成长而付出的爱。
  上任之初,邢文明便开通了校长信箱,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反馈都给予了回应,并一一落实;2020年1月8日进行的高考听力考试恰遇济南的第一场雪,邢文明带领老师们深夜铲雪,包车组织送考,家长们纷纷点赞“最温暖的学校,最温暖的老师”;不管是考试还是比赛,不管是在国旗下讲话还是深入学生寝室,只要学生们有需要,邢文明都会为他们加油鼓劲,他振臂一呼,用亮剑精神激励学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孩子们的心里就充满了昂扬斗志。
  在济钢高中,邢文明就是孩子们的“偶像”:他走在校园里,孩子们会纷纷上前热切问好;他值班查寝时,孩子们会提前“侦察”,夹道欢迎;连毕业好几年的学生,也会在互联网上敲下“怀念邢校”的话语。在济钢高中引进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项目研究中,学生要答的题目中有一道题问得很直接——“你是否喜欢你们的校长”。由于是匿名网络调查,学生们的回答都很坦诚。有的说:“邢校长能把我们捧在手里,真的会暖暖的。”有的说:“校长很可爱,我们都成功被校长圈粉了,我们提出的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意见和反馈都得到了合理的实现,能倾听我们心声的校长是很难得的。”还有学生直接“表白”:“老邢,我们爱你!”
  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会被学生转化为对教师的爱,从感受爱到传递爱,学生逐渐学会爱他人、爱万物。在“爱的教育”中,“爱”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的内容与目标,教育者满怀爱心,与学生心心相通,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真诚地表达爱、无私地付出爱,给予学生向善向上的动力,促使学生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爱的教育”就是一场努力将“爱”融入学生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   “爱”,让师生享受教与学的获得感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山东省140余所高中的调查显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爱的教育”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只有当教育者用爱关怀学生时,学生才能真诚地与教育者交往,更信任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和谐,从而让教育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担任了20年班主任的王培坤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他仍保持着最初的热爱与激情。每一届新生,他都会从军训开始手把手带起,军训场上站姿最齐、口号喊得最响的往往就是他。同样20多年教龄的史玉环老师,曾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而走了两年考研路。2002年,史玉环去一名学生家中家访,当劝学生好好学习时,学生把问题抛回给了她:“老师,你以为学习好学吗?你学学试试,你这么喜欢学习,怎么不考研啊?”从学生家里出来,史玉环把考研提上了日程:第一次,总分过了,英语差一分。“没事,再来一次!”第二次,在距离预产期15天时,挺着肚子的史玉环走上了考场。这次,她如愿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学生们做出了最有力的榜样。
  在济钢高中“爱的教育”实践中,“爱”已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倾注,还是一种教育的机智,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把握教育的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爱的教育”是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抓手的。
  在课程方面,学校课程建设一旦注入“爱的教育”,将极大地满足学生、教师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的内驱力。在课程设置上,济钢高中科学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领域涵盖身心素养、语言与文学素养、数学素养、人文与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技术能力、艺术素养、交往与实践能力等8个系列,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12种类型50多门课程,让学生在有爱的环境里做好学问。
  热爱每个学生是“爱的教育”的前提。邢文明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值得被爱与培养,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空间。”济钢高中近几年的生源状况属于济南市中上游水平,大多数学生比较热爱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欠缺的情况。基于此,学校实行激励性目标管理,以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为基本出发点,帮助每个孩子找准最近发展区,让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地向着目标奋进,同时给每个班级、每个学科确立一个奋斗的目标,让老师们围绕着目标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新模式,做好过程性成绩分析,建立个性化学习机制和学困生帮扶机制。
  “爱”,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推动学校转型的重要一环在于优化学校内部结构,建立一套与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要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要把教师队伍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激发出来”,这是邢文明实施学校扁平化管理改革的目标指引。
  此前,学校领导以具体事务性工作为目标,加之各种检查、会议、活动繁多,实质性地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时间与精力不够。2018年11月,济钢高中进入扁平化管理2.0时期。相比1.0时期,3位副校长分管德育、教学、后勤及各一级部;2.0时期,学校深化级部负责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3位副校长直接挂靠级部,每一级部按照一所学校的模式来运行,副校长相当于这所“小学校”的校长。如此一来,副校长能够从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中抽身,集中精力抓实级部全面工作,学校其他处室的职能角色统一转为服务级部,全校围着级部转,也就是围绕着各个年级的学生转。
  一方面,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这层意义上说,“爱的教育”指出了学校教育改革的本质问题与根本方向。“爱”,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的变革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分管一个级部的副校长来说,这一级部的教学、德育、后勤、人事工作都由他负责。“这样练的是什么?练的是一个校长。以前他们都来问我什么事该怎么办,现在他们需要自己动脑,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自己想的,我尽量不否定他们,让他们去干,错了也不要紧,就当作历练。”
  “爱的教育”的主体是多元的,内涵是丰富的,实践是多维度的。邢文明回忆起他刚回济钢高中后开的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会上他跟老师们承诺——“这次回来,我保证不凶任何老师”。“我心里明白老师们都不容易,这么长时间,我一次都没有凶过老师。后来他们同我说‘你不凶,反而干劲更足’,老师们都是发自内心地教书育人。”校长对教师的信任与激励,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培植教师的爱心,从而用“爱”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爱”的力量,在不同教育主体间的传递中,逐渐升华。
  如今,“爱的教育”已成为济钢高中的文化主旋律,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已成为学校师生所习惯的交往方式,彼此悦纳,共生共长;学校正在探索基于“爱的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構建德育课程新体系;老师们用各自所长对学生们因材施教,对症施“爱”;邢文明更是与所有的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洽,支持每一位师生的发展,做他们最亲近、最强大的后盾。总之,教育者要对学生付出最大程度的爱,让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育中的“爱”,要给他们创造温暖、有爱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邢文明还有两年多就要退休了,最近他总在思考,自己能为济钢高中留下什么?“爱的教育”或许就是他留给学校的一笔精神财富。守着朴素的教育初心,他带领济钢高中,在践行“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激发学校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将爱的要义凝练于学校的精神文化中,将教师、学生、课程和环境诸要素紧紧融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引领他们向真、向善、向美而行。
其他文献
时光不能荒废,学习不能暂停。在“停課不停学”的特殊时期,陕西省绥德中学举全校之力抗击疫情,稳步推进线上学习。绥中师生以“身在四方、学在一堂”的方式,搭建起学习平台,4000余名师生以积极的姿态克服困难,全力备战高考。  全体教师按照“一师一班、一节一班”课程表,按时直播授课。课上,教师认真讲解,学生专心听课,直播过程中师生连麦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教师会及时在钉钉群家校本上布置作业,学生按
期刊
山东省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民办学校。学校占地480余亩,投资7亿余元。学校设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共227个教学班,在校生91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七年办学之路,学校形成了一系列鲜明特色。  一流的办学条件。学校按照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艺体馆、创客空间等专用教室配套完善。生活环境优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学习和生活的理想乐园,被评为“青岛市环
期刊
疫情无情人有情。为合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各行各业都勇担使命,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教育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  “停课不停学”期间,安徽省合肥市新华公学考虑到标化课程设置频率与课业难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在每周的线上教学中,皆开设了丰富的艺术课程。线上艺术课打破了常规美术教学壁垒,充分利用线上优势与学生互动,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联想思维。  用爱心汇聚暖流,
期刊
2020年秋季开学,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何家坪教学点迎来了一位常驻教师,结束了长达26年的“一师一校”历史。  据临洮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洮县现存153个教学点(35个空置),共有學生559人、教师320人。教学点均设有幼儿园,其中,小学生十人以上的教学点13个,五人以下的69个。每个教学点都配置了两名以上教师,“一师一校”现象不复存在。  近年来,临洮县教育局积极探索农村学校管理新模式,制定
期刊
“青花中的美”是瀍河回族区外语实验小学校本盘彩课程中有代表性的一节课,它隶属于盘彩课程中的传统经典系列。该课程让学生欣赏分析青花瓷艺术感受传统艺术之美,并以青花为设计元素开展艺术特色创作活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青花瓷的历史与特点,并用青花图案设计绘制纸盘作品。  设计:好的课堂设计让教学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我首先设置了配乐青花瓷器欣赏环节,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体验青花独特的艺术特点
期刊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动物会爬墙,一种是壁虎,另一种应当就是班主任了。这不,刚上课一会儿,我就如往常般小跑着冲向了教室后门,想要透过玻璃“偷窥”学生们课堂上的表现。正当我猫下腰打算朝里看时,玻璃框上方两个歪七扭八的粉笔字 ——“瓜皮”(源自陕西方言,是骂别人傻、笨的意思)映入眼帘,底下还附了一行小字——“上课朝教室偷看的人”。  這明摆着是在说我呀!顿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眼睛也有些湿润,管理班级中的
期刊
为了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克难,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貧的成果,推动区域教育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零辍学”的控辍保学目标,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教育局在全面审视、深刻反思自身工作的基础上,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为依据,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以教育质量评价方法改革促进教育扶贫工作的道路。在反复研讨、论证的基础上,于2015年开创性
期刊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这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给郭小平的颁奖词。十多年前,郭小平顶着质疑,组织创办了国内首个只招收艾滋病患儿的学校——临汾红丝带学校,用爱和坚守为罹患艾滋病的孩子創造了幸福生活的可能。  “孩子不能不上学”  四张课桌,一块黑板,这就是红丝带学校的前身——爱
期刊
2013年冬,笔者在外学习期间,看到大学校园里铺满了落叶,每片落叶如此不同,景色丰富、美丽,由此联想到教育中的“个性”“另类”与“顽劣”,感慨写下:“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在面对‘个性’,甚至‘顽劣’时,要犹风轻托,让其轻盈着地;如大地辽阔,容他一席之地;有‘静待’心境,予其踞足大地之时,让他飘落成生长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当我们回头看过,已然是一片缤纷的孩童季节,那该多好啊!”  这“自然状态”里美好的
期刊
2017年,威海紫光实验学校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大水泊镇建成。建校三年,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8年暑假,学校第一批学生中共有288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123人次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2019年,在教育部只承认29项比赛的情况下,学校 249名学生在各类大赛中获省级及国家级奖项,其中超过97人次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2020年高考,学校64.6%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