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物语”的形式语言与情感表达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手有其独特的结构,且极具灵活性和多变的“象形”能力;若以手为视觉表达的元素,其不同的肢体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语义,给人以诸多遐想。本文结合中外雕塑史上以“手”为造型元素的创作案例,探析“手物语”系列雕塑的形式与意义。通过实践加深对“手的雕塑”和“雕塑中的手”的关系的理解,进而总结自己的创作感悟。
  关键词:手物语、创作、具象、形式语言、感悟
  手是人类肢体的重要部分,其丰富多变的造型可转化为不同形式的雕塑语言。古往今来,以“手”为语言元素的作品比比皆是,“手物语”也成为雕塑形式语言中的独特语系。 无论是传统泥塑、木雕、石雕的制作,还是现代金属、综合材料的使用,人手与塑造材料之间都会产生必然的联系。这即是一种特殊体验,也是艺术家同作品产生互动关系的过程。“手的雕塑”和“雕塑中的手”这两个母题在创作中交织、共生,不断延展并深化作品的主题与形式。
  一、“手物语”主题创作的灵感缘起
  西方古典主义雕塑家对如何表现“手”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像贝尼尼、罗丹那样的大师,在人物形象整体关系融洽而和谐的前提下,能将局部之手塑造得精彩绝伦。这些精致的手若单独陈列,件件都堪称完美。手在中国传统雕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典型的莫过于石窟雕像中的佛手,其造型往往蕴含着教义,形式的变化也是对教义直接或间接的阐释。
  笔者选择以“手”为母题进行创作,亦试图表达其丰富的形式与内涵。一般而言,塑造女性之手,重在表现纤细而修长的造型,以体现精致、柔美的质感;对男性之手,则要注重骨骼结构与肌肉起伏的呈现,强调阳刚之气与力量感;儿童之手,以小巧柔软、圆润、光滑感为上;老者之手,强调骨骼,彰显纹理,体现风霜与阅历。换言之,在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时,贴切的表现能带给观者以深切的感受。
  美国当代雕塑家洛伦佐·奎恩(Lorenzo Quinn 1966-)通过创作建立了艺术家与观众间的交流通道。他以“手”为主题的一系列作品(图1)既对应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又饱含着丰富的个人情绪,其“超现实”的形式语言带给观者以梦幻般的感受。这是艺术家的激情表达,也是形而上的精神指引,笔者亦深受其启发。
  二、《手物语》系列作品的形式与内涵
  笔者的作品《手物语一》(图2)将人手设计成紧绷的抓取动态,并对手关节的结构夸张处理,以突出这只手所蕴含的紧张、狂躁与渴望情绪。这种表达符合自身一段时期内压抑、焦躁的心理状态以及试图尽快释放的迫切心情,也预示着不断向上努力的态度。这件作品借鉴了西方雕塑的一些特点,强调骨节和转折点的结构变化,手感表现切合手的动态结构,表皮部分做出拉扯的褶皱纹理,突显手的力度、硬度以及紧张感。表面处理通过打磨抛光,追求金属般的质感,尽显其坚硬的特性。
  《手物語二》与《手物语一》的形式恰恰相反,处理手法也截然不同。《手物语系列二》选择了平缓、趋势向上竖立的姿势,针对手骨的结构做了简略的处理,将皮肉饱满的圆弧曲线与质感塑造相结合,手掌、指尖呈现向上的姿势,类似东方佛手的造型。为了体现轻松、愉悦的情绪,笔者用湿度处于软而不粘手的泥来堆积、塑造,力求恰到好处地表现手的肌理与质感。创作过程中,笔者深切体会到泥的软度比硬度更难掌控,若要做到得心应手,对“度”的把握尤为关键。
  在进行毕业创作的过程中,笔者时常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对着校园里的两件大师作品长久凝视。耸立在校园内的《海神》与《大卫》两尊雕塑总是令人流连忘返,这正是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由此,笔者将表现元素和个人臆想相结合,创作了主题雕塑《手物语之踱步的喀戎》(图3)。喀戎是希腊神话中神与半人马的私生子,具有野蛮外表下的人类智慧。在他的世界里,他既不是人类,又无法融入半人马族群,世界没有给他留下位置,由此而迷惘、焦躁、挣扎,但他坚定,不放弃,以踱步的方式寻找自己的归宿。
  这件作品借鉴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怪物——半人马的形象。在笔者的理解中,半人马是结合了男性人类和战马的力量感的独特生物,他象征着征服与自由,充满着野心和爆发力。笔者将手与半人马的躯体结合成一体,半人马的下半身逐渐演变为手,从上半身分裂出另外一只手呈现抓取的动态,和大幅扭动的趋势,面部神情则塑造成若有所思的模样。马蹄的趋势向前,做出高抬腿的爆发性势态。在以泥塑型的过程中,笔者悉心体悟雕塑大师罗丹(Rodin 1840-1917)对泥的活力的娴熟把握,他运用泥的流动性,使形塑起伏旋转,错落有致;他对泥的揉捏、挤压饱含情绪,将“泥性”有效地溶入到形塑之中。那一个个会呼吸、有温度的人物形象也早已深印在笔者心中。
  此外,笔者还适当借鉴了雕塑家布德尔(Bourdelle 1861-1929)惯用的手法,他对人的肌肉块状、凹凸感以及动态的拉扯感表现得极为强烈,空间感、真实感以及曲线之美更是震撼人心。《拉弓的赫拉克勒斯》是布德尔追求精神力量的代表作,主人公赫拉克勒斯动作夸张且极具张力,保持着整体平衡感的同时又隐藏着一股爆发力,仿佛下一秒他手里的弓箭就将迸射出去。笔者为了强调男人体的厚重感与力量感,除了体块塑造,更强调了对骨骼结构和肌肉力量的表现。而手所具有的象形能力,在形象组合中可扮演成任何角色。笔者将其融入人体的塑造中,在如何将人的躯干与肢体重组并结合的方式上进行了探索。
  笔者还尝试着用包裹的形式进行创作。《手物语-伪》(图4)使用了迷彩布带作为包裹材料,因采用的是包裹枪械的布带,其独特的贴合性减除了对外部的捆绑工序,制造了视觉的假象。在它独到的包裹下,手的节点之间相互连接,众多具象塑造中所重视的起伏层次被直接隐藏和伪装起来。运用这种材料来概括结构的同时,因自然的扭曲而产生了新的形体,迷彩布也以一种巧妙的融合力使形象更为整体化。通过这件作品,笔者想表达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心绪和状态,是对人的虚伪心理与矛盾情绪的讽刺,也是笔者对材料运用所进行的又一次尝试。
  三、创作的感悟与反思
  通过创作,笔者对塑造和表现人的手有了新的感悟。手有其独有的形式语言,手的结构及运动方式都会遵循某种规律,而塑造并表现手以及对其进行取舍更值得我们在创作中反复实践与研究。艺术家罗丹曾经将雕塑作品中过于精致的手去掉,以凸显其整体感,进而创作出大文豪巴尔扎克的生动形象。由此可见,把握并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艺术创作中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3D打印技术也被应用到雕塑创作领域。笔者在见证了这一技术的同时曾有过一丝失落感,因为科技正逐步代替手工。然而,艺术家最重要的还是要彰显其创新思维,科技能替代传统技艺,但无法完全取代人脑,更不可能表达情感。具象雕塑创作并非是对自然物象的模拟或简单再现,雕塑家要善于抓住物象的本质来表达,将情感融入到形象的塑造和表现之中。
  另一方面,雕塑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也极为重要。创作过程中多视角、远距离的驻足和思考,都能避免创作者在视觉感知方面陷入误区。同时,我们在创作中不断地认识雕塑、理解雕塑,也才能渐渐地懂得什么是雕塑。正如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1475-1564)所说:我在大理石里看到了天使,于是我不停的雕刻,直使他自由。
  参考文献:
  [1] 王林:《中国当代雕塑八论》 [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2] 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 [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3] 齐路:浅析我在毕业创作中对超现实主义对超现实主义思维的理解[D].天津师范大学2017.
  [4] 李珏.王吉妮:《浅析达利超现实主义创作中的矛盾艺术》[Z].上海大学 数码学院 2018.
  [5] 陈可唯.大地艺术伉俪.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J]. 世界文化. 2013(02).
其他文献
Hu Xuefu’s sculpture art which aims to express the life styles of minorities points two elements, the disappearing naturo phram and existing emotions of minorities. His works shape the existence, losi
张:2010年年初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有很多明显的反弹迹象,如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的交易额有了较大增幅,国内的艺术市场也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您认为金融危机后的当代艺术市场,是否开始进入了触底反弹的阶段?  赵:国外的艺术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最近的拍卖创出了一些高价,价格也出现了所谓的回暖现象。我们分析,创出高价的艺术仍然是印象派的艺术作品,贾科梅蒂的一件雕塑也拍出了高价。大家对19世纪末印象派的艺
>>宋伟光(《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举办石雕创作营,今年是第四届了,这个活动是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展之后的又一亮点,其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增强艺术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为雕塑企业注入新的艺术活力。在创作营中同学们通过对石材的亲身体验,收获匪浅,感受肯定是很多的,所以,今天的座谈会将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话的机会。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吕俊腾(山东艺术学院学生):我的作品是《生化武器》。我是山东人,
10年之后。  44分22秒,5首歌,3首器乐曲,1张整轨专辑,23位录音乐手和更多幕后工作人员。  2020年末,万能青年旅店乐队发布新专辑《冀西南林路行》,有网友留言“就像是一艘消失了10年的巨轮,突然浮出了海面”。  事实上,他们从未消失,只是除了演出,极少公开露面。天长日久,被当成了隐士。多年来,万青极力避免成为符号,却难以摆脱被寄予期待、负荷和当成精神慰藉的事实。  几年前一次河北往西北
内容摘要:公元7世纪,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藏传佛教使用的法器逐渐形成和发展。藏传佛教的大多数法器都用来使用佛陀,庄严的道场和修行佛法。该经轮是藏传佛教的祈祷之一。嘛呢经轮随着藏传佛教的产生而出现,它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宗教内涵和巨大的生命力,并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发展而流传。转嘛呢经轮(也可称转发轮)是西藏的民间习俗,这是西藏地区僧侣和民间习俗祷告采用的一种祷告方法,围绕转嘛呢经轮转一周是必须要有虔
2012年5月12日,常·藏·场:焦兴涛个展在798白盒子艺术馆开幕,展出了他最新创作的雕塑作品。  焦兴涛所关注这些废弃物品,其实处在消费社会的最低端。它们因为曾经满足过人们的消费需要而完成了它们的物理生命;但它们一旦被抛弃,它们的猥琐、肮脏和不堪足以让人们掩鼻侧目。将它们堂而皇之地拿来作为雕塑的对象,是对传统雕塑对象180度的逆转。这几乎就是雕塑的绝地,然而,对象尽管奇险和荒诞,但是它们终于没
一到雕塑艺术总是觉得是高、大、上,在我看来它是人类文明、精神思想形象化,空间化的延伸。 “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部分才算是艺术。  有人说,艺术是盛水的杯子,里面的水是自我修养,溢出来的才是风格。原本我对艺术创作所谓“风格” 一事不屑一顾不觉所谓,但是成熟的艺术家都有独到的艺术风格,于是我也在想我的创作应该是什么风格方式哪,便思来想去上下求索苦寻不得其法门。但是随着创作经历的增加,
内容摘要:神秘的丝路重镇“敦煌”,文艺慧融,贯通西中成为佛教艺术的博物馆。彩塑和壁画艺术,题材丰富,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敦煌彩塑塑绘结合,完美大气至今放射着绮丽的光芒。尤以254窟中的佛造像和壁画,透着强烈的宗教色彩和飘逸洒脱的艺术特色,体现出融合美,成为北魏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后通过消化、吸收和改造,逐渐走向中国化。窟中无论是中心塔柱式结构还是佛造像和辅壁画的中心式构图都是西中交融后的特殊形
走进长沙湘江新区,你就会发现一座13m高的雕塑,熠熠生辉地矗立在岳银广场之中,这是国内首例灯光互动雕塑《升华星城》。夜幕降临,华灯齐放,雕塑发出的绮丽灯光,引发出孩子们嬉闹的尖叫声和公众的欢声笑语,使雕塑释放出更多的艺术魅力。这座以抽象艺术语言表达的雕塑,真实体现了先导区政府在公共空间向公众营造的一种艺术福利,它不仅提升了广场的艺术品质,丰富了长沙星城的文化内涵,也升华了湖湘文化的精神。  作为深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2-0172-01    随着现代化传播媒介迅速的发展,众多节目主持人离观众越来越近,同时观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是过去只有那么几套节目,好歹都得看,现在一般地方的广播电视都能收到几十个频道的节目,完全是“买方市场”。这样就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以个体行为出现,却代表着群体观念,用有声语言形态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