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用声乐抒发情感,而情感又是声乐艺术的灵魂。通过声乐教学实现声乐认知和情感的结合,达到声乐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让学生们更好理解声乐艺术。本文从声乐专业学生特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和声乐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如何最大程度上使用生动和形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热爱音乐,掌握歌唱的技巧。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艺术;教学策略;艺术手段
一、音乐教学中声乐专业学生特点
(一)思维比较活跃
声乐专业的学生思维灵活,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强烈渴望获得成功,获得大家的认可,同时又非常关注领导和老师的评价。艺术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需要激情、灵感,需要超越自我。因此声乐教学中要学会根据音乐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尊重客观规律,让学生活跃、无拘无束的特点充分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繁荣和发展音乐事业。
(二)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文化知识薄弱是声乐专业学生的通病。由于在入学时声乐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问题。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极强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养成需要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则势必影响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长远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要求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本学科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学习音乐要先从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做起。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缺乏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难以被接受。学生无法分辨出音乐的美感,自然音乐本身也就黯然失色。因此有人说:“如果一个演唱者连最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都没有又何以能唱出优美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音乐欣赏能力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往往与文化素质和音乐基础知识有很大关系。文化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二)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内涵,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所以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要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三、声乐教学策略
(一)讲究科学方法,加强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教学也讲求方法,也需要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谓“望”,即观察学生歌唱姿势、器官的状态,望其形而察其内。通过学生的状态来判断学生是紧张还是放松,动作是否协调连贯等。如果学生状态过于紧张,或者动作不够协调应适时指正,引导学生良好的唱歌状态。还可以让学生增加一些手势或者动作分手使其在唱歌时分散注意力,避免喉咙紧、卡、压等现象。在教学和平常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纠正。采用“望”镜练习法,让学生在平常练习中注意观察口形、身体姿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所谓“闻”,即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发音和唱歌的节奏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声区训练。尤其对自己容易犯错的声区,一定要加强训练。根据声音音调高低变化,分析学生换声点的位置,确定学生唱歌的特点,让其有针对性的训练。其次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的作品不断训练学生的听觉,让其感受音乐的美感。告诉学生歌者听自己的声音具有双重性,是内外听觉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歌唱中找到正确的“内心听觉”。所谓“问”,即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以及内心状态。帮学生树立唱歌的意识和正确观念。可以自身示范在“望”“闻”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是 “过头”,什么是“刚好”,什么是“不够”。再通过纠正让学生树立音乐的美感。所谓“切”,即学生在练习时的动作要领,所带来的触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四步法的,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教学是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拔苗助长的教学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就好比盖大楼,地基不牢很难有大的发展。音乐专业学生本身文化科知识薄弱,如果不打好基本功,生拉硬拽让其一开始就接受高难度的唱法,很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唱法基本技巧。练习音乐需要长期的积累,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练难度很高的作品。如果训练不当很可能唱坏嗓子,反而则“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一是帮助学生丰富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增强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素养。二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发音和唱法做起,其实只有当把每一个发音发的标准了,优美了唱歌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量力而行是循序渐进的前提,按不同学生的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品。只有这样严格“量”学生的“力”去进行教育和辅导,才能培养出有坚实歌唱基础的好学生。
(三)建立和谐关系,师生配合学教互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和基石。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如果学生不买账也是徒劳。教学离不开师生的配合,有人说最好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默契,这一点不无道理。师生之间配合的好,有助于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大程度上老师的教学受学生情绪的影响。如果课堂没有学生的互动,老师只是干巴巴的教学。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好,课堂氛围不好学生也就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互动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作伙伴关系。如果老师一味高高在上,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武断、居高临下,虽然能让学生产生畏惧,课堂纪律会好。当时学生不敢质疑、不敢发问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肆无忌惮,毫无课堂纪律,或者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胡作非为。而是有限制的,有标准的往学习的道路上引导,不然成了无头苍蝇,漫天乱飞,自然也成不了气候。因此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和谐关系,增加教学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乐的学习,老师才能快乐的教学。
(四)注意教与学之间的互助发展
调查和实践显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有敬畏心理不敢提问,一是怕老师二是怕自己。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单向传授声乐教学方式,增加教育学之间的互动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教学,安排适当任务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上台演讲,老师在下面听并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开展创新式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互助。有助于声乐教学的效果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音乐是抒发人类情感的最重要方法和手段。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有大批的音乐人才。而音乐人才需要接受好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对音乐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些声乐教学方法以其更好思考如何更好的发展音乐,实现声乐认知和声乐情感的最佳结合和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大风.《漫谈唱歌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1,(05).
[2]赵玲.《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探微》[J].《艺术教育》,2008,(01).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艺术;教学策略;艺术手段
一、音乐教学中声乐专业学生特点
(一)思维比较活跃
声乐专业的学生思维灵活,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强烈渴望获得成功,获得大家的认可,同时又非常关注领导和老师的评价。艺术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需要激情、灵感,需要超越自我。因此声乐教学中要学会根据音乐的发展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尊重客观规律,让学生活跃、无拘无束的特点充分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才能繁荣和发展音乐事业。
(二)文化知识相对薄弱
文化知识薄弱是声乐专业学生的通病。由于在入学时声乐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问题。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需要极强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养成需要文化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如果学生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则势必影响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长远发展。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和要求学生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本学科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学习音乐要先从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做起。音乐欣赏能力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缺乏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难以被接受。学生无法分辨出音乐的美感,自然音乐本身也就黯然失色。因此有人说:“如果一个演唱者连最基本的音乐欣赏能力都没有又何以能唱出优美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音乐欣赏能力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往往与文化素质和音乐基础知识有很大关系。文化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音乐欣赏能力也就越强。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二)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内涵,欣赏音乐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所以学生在了解曲目背景的前提下要反复听一首曲目,学会听门道。
三、声乐教学策略
(一)讲究科学方法,加强声乐有效教学
声乐教学也讲求方法,也需要掌握“望、闻、问、切”的本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所谓“望”,即观察学生歌唱姿势、器官的状态,望其形而察其内。通过学生的状态来判断学生是紧张还是放松,动作是否协调连贯等。如果学生状态过于紧张,或者动作不够协调应适时指正,引导学生良好的唱歌状态。还可以让学生增加一些手势或者动作分手使其在唱歌时分散注意力,避免喉咙紧、卡、压等现象。在教学和平常练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纠正。采用“望”镜练习法,让学生在平常练习中注意观察口形、身体姿态、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所谓“闻”,即听的方法来判断学生的发音和唱歌的节奏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声区训练。尤其对自己容易犯错的声区,一定要加强训练。根据声音音调高低变化,分析学生换声点的位置,确定学生唱歌的特点,让其有针对性的训练。其次让学生听一些优美的作品不断训练学生的听觉,让其感受音乐的美感。告诉学生歌者听自己的声音具有双重性,是内外听觉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歌唱中找到正确的“内心听觉”。所谓“问”,即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个人情况以及内心状态。帮学生树立唱歌的意识和正确观念。可以自身示范在“望”“闻”的基础上问学生什么是 “过头”,什么是“刚好”,什么是“不够”。再通过纠正让学生树立音乐的美感。所谓“切”,即学生在练习时的动作要领,所带来的触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四步法的,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声乐教学是声乐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拔苗助长的教学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就好比盖大楼,地基不牢很难有大的发展。音乐专业学生本身文化科知识薄弱,如果不打好基本功,生拉硬拽让其一开始就接受高难度的唱法,很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量力而行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加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唱法基本技巧。练习音乐需要长期的积累,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练难度很高的作品。如果训练不当很可能唱坏嗓子,反而则“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一是帮助学生丰富音乐文化基础知识,增强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素养。二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先从最基本的发音和唱法做起,其实只有当把每一个发音发的标准了,优美了唱歌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量力而行是循序渐进的前提,按不同学生的歌唱水平布置相应的作品。只有这样严格“量”学生的“力”去进行教育和辅导,才能培养出有坚实歌唱基础的好学生。
(三)建立和谐关系,师生配合学教互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和基石。教师的教学方法再好,如果学生不买账也是徒劳。教学离不开师生的配合,有人说最好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默契,这一点不无道理。师生之间配合的好,有助于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大程度上老师的教学受学生情绪的影响。如果课堂没有学生的互动,老师只是干巴巴的教学。课堂气氛又怎么能好,课堂氛围不好学生也就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互动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师与声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作伙伴关系。如果老师一味高高在上,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武断、居高临下,虽然能让学生产生畏惧,课堂纪律会好。当时学生不敢质疑、不敢发问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活跃课堂气氛并不意味着让学生肆无忌惮,毫无课堂纪律,或者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胡作非为。而是有限制的,有标准的往学习的道路上引导,不然成了无头苍蝇,漫天乱飞,自然也成不了气候。因此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和谐关系,增加教学互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乐的学习,老师才能快乐的教学。
(四)注意教与学之间的互助发展
调查和实践显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有敬畏心理不敢提问,一是怕老师二是怕自己。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声乐教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单向传授声乐教学方式,增加教育学之间的互动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如老师和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参与教学,安排适当任务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上台演讲,老师在下面听并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因此开展创新式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互助。有助于声乐教学的效果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音乐是抒发人类情感的最重要方法和手段。音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需要有大批的音乐人才。而音乐人才需要接受好的音乐教育,因此声乐教学对音乐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些声乐教学方法以其更好思考如何更好的发展音乐,实现声乐认知和声乐情感的最佳结合和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周大风.《漫谈唱歌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2001,(05).
[2]赵玲.《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探微》[J].《艺术教育》,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