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新课改要求,设计与实施既能体现计算机课程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关键。作者以《数据排序》为例,谈谈其教学目标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数据排序》 教学目标 设计与实施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我校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每周六课时,学习一学期后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往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技能的强弱,作为判断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标准。虽然考试通过率并不低,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与实施既能体现计算机课程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以计算机课程中的《数据排序》这节课为例,谈谈我的实践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数据排序》是职业高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第四章第6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前一节《建立数据清单》的进一步运用,也是后一节对数据清单进行《数据筛选》操作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已学过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新课改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这三维教学目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决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因人而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数据排序》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完成操作,如遇到困难,就鼓励学生自主看书寻找答案。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仍探究不出,则提倡小组合作讨论,或请教老师,每一位学生最终都能循序渐进地完成驱动任务。学生在体验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同时,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以情激情。例如,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举手与老师交流时,老师点一下头,记一下学号,学生就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无比高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试着做小老师,体现自身价值,老师投去欣赏、敬佩的眼神,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老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表扬的手势,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些思考,根据《数据排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1)了解排序的概念,掌握排序的特点,理解排序前后的变化,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排序的例子。(2)学会对数据清单进行一列、两列、三列排序,最后学会自定义排序。
(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联系生活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由简单到复杂的驱动任务的过程,提高学习能力。(3)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1)按学生举手的先后,教师记下能够对数据清单中“身高”字段排序的学生学号,激发学习兴趣。(2)让会操作的学生做小老师,边讲边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增强学习自信心。(3)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把快乐学习的感受写出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之,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立体的、多元化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前想要达到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学目标的。
(一)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上。《数据排序》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在走进教室前整理好仪容,调整好精神状态,然后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学生见了就会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可以为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做好铺垫。
其次,精心准备开场白。巧妙的开场白能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导到本节课的主题上。本节课的开场白是这样设计的:“现在我们假设一种情景,我校近千名学生要去报告厅看演出,大家都不排队而是一拥而上,这种情景你们愿意看到吗?”学生个个边摇头边说:“不愿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杂乱无序的局面呢?”学生很快答道:“排队。”接着问:“如果现在排队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数据,用哪两个字表达呢?”有学生说:“排序。”这时及时抓住这两个字自然引入课题。接着问:“排序的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用处很大,例如对某工厂的产品销量排序,又如对某汽车公司的汽车价格排序等。你们有没有信心学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合理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想办法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某一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我从以下两点入手设计了合理的驱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班学生的信息表为例子,让学生按身高排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排序。具体的方法指导是:首先引导学生看书,找出关键字并用笔画下来,然后根据书上讲的步骤试着操作,如果成功了就用概括的语言写下操作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如果讨论不出结果,就可以和老师交流。(2)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有困难,就会眉头紧锁;如果自主探究成功了,学生就会喜上眉梢;如果学生在走神,神情就会呆滞。看到学生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学生会心存感激;看到学生在走神,提个醒,学生会感到内疚,马上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看到学生探究成功了,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否则,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在乎他的成功,不会转变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表扬过头了,学生就容易飘飘然,自以为是,停滞不前。
(三)学生生成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举手发言,不要怕在学生面前出丑不敢提问。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简单问题。问题的答案书上明明写得很清楚,可他懒得看,自以为是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醒他看书,看不懂再问。当他在书上看到相关内容时,他就会自我反省:下一次一定要先看书,否则要闹笑话的。(2)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可学生不会融会贯通。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3)思维方法不正确出现的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数据排序时,有的学生思维不严密,容易出错。由于学生的思路常常不一样,教师应要求学生讲清思考过程,然后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4)由于误操作,学生的思路与操作的步骤不吻合出现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先告诉他正确的操作方法,至于误操作在哪里,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让他课后再讨论,以免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
我在讲授《数据排序》时,一位学生大胆举手,请求帮助。我走过去分析学生的思路,发现问题出在数据排序时,他插入了空列,把空列中每个单元格分别与左侧相邻的单元格合并。这样一来,合并后单元格中的数据格式与数据清单中其他数据格式不一致,就出错了。这位学生出現的问题属于第三种问题。我及时提醒学生在数据清单中不能插入空列,也不能合并单元格,学生豁然开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反馈评价。
学生总结反思在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思,总结自主探究学习的经验,利用获得的经验指导后续的学习。教师反馈评价在于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教师反馈评价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1)让那些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操作的学生举手,老师记下学号,看谁先学会操作,这种反馈评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2)让学生轮流做小老师,边演示边讲给其他同学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评价小老师的操作,这种反馈评价方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总结反思: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了哪些概念,学会了哪些操作。大多数学生先后讲道:他们理解了排序的概念,学会了各种排序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排序问题。这种总结反思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全面掌握《数据排序》这一节的内容。(4)课后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完成一定的作业,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这样可以解决相同的教学环境与不同的学习个体的矛盾,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决策依据。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学完本节课,你有何感受?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课认真听讲,自主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喜悦溢上心头。自主探究学习,发现真知,快乐无比。”教师的评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一定会成功的。”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一点都不错,失败了,不要气馁,继续努力,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这样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的评语:“学习与生活一样,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吓倒。一个人要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是快乐之源,人生真谛。”其实学生是很在乎教师对他的评价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种肯定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反馈评价的方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投入教学,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多年来,我班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ATA中级工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18%以上。实践证明,采用《数据排序》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使学生在体验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关键词: 《数据排序》 教学目标 设计与实施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我校职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每周六课时,学习一学期后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考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往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技能的强弱,作为判断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标准。虽然考试通过率并不低,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设计与实施既能体现计算机课程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以计算机课程中的《数据排序》这节课为例,谈谈我的实践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数据排序》是职业高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第四章第6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前一节《建立数据清单》的进一步运用,也是后一节对数据清单进行《数据筛选》操作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职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已学过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新课改强调,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要求,这三维教学目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学生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决定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因人而异,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数据排序》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完成操作,如遇到困难,就鼓励学生自主看书寻找答案。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仍探究不出,则提倡小组合作讨论,或请教老师,每一位学生最终都能循序渐进地完成驱动任务。学生在体验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同时,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以情激情。例如,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举手与老师交流时,老师点一下头,记一下学号,学生就会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无比高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试着做小老师,体现自身价值,老师投去欣赏、敬佩的眼神,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老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表扬的手势,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这些思考,根据《数据排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1)了解排序的概念,掌握排序的特点,理解排序前后的变化,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排序的例子。(2)学会对数据清单进行一列、两列、三列排序,最后学会自定义排序。
(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联系生活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由简单到复杂的驱动任务的过程,提高学习能力。(3)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與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1)按学生举手的先后,教师记下能够对数据清单中“身高”字段排序的学生学号,激发学习兴趣。(2)让会操作的学生做小老师,边讲边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增强学习自信心。(3)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把快乐学习的感受写出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之,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立体的、多元化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实施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前想要达到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看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教学目标的。
(一)教师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到自主探究学习的轨道上。《数据排序》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在走进教室前整理好仪容,调整好精神状态,然后精神饱满地走进教室,学生见了就会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可以为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做好铺垫。
其次,精心准备开场白。巧妙的开场白能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引导到本节课的主题上。本节课的开场白是这样设计的:“现在我们假设一种情景,我校近千名学生要去报告厅看演出,大家都不排队而是一拥而上,这种情景你们愿意看到吗?”学生个个边摇头边说:“不愿意。”“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杂乱无序的局面呢?”学生很快答道:“排队。”接着问:“如果现在排队的对象不是人而是数据,用哪两个字表达呢?”有学生说:“排序。”这时及时抓住这两个字自然引入课题。接着问:“排序的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用处很大,例如对某工厂的产品销量排序,又如对某汽车公司的汽车价格排序等。你们有没有信心学会?”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合理驱动,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教师想办法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某一学习任务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我从以下两点入手设计了合理的驱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班学生的信息表为例子,让学生按身高排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排序。具体的方法指导是:首先引导学生看书,找出关键字并用笔画下来,然后根据书上讲的步骤试着操作,如果成功了就用概括的语言写下操作步骤;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与其他同学讨论;如果讨论不出结果,就可以和老师交流。(2)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有困难,就会眉头紧锁;如果自主探究成功了,学生就会喜上眉梢;如果学生在走神,神情就会呆滞。看到学生有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学生会心存感激;看到学生在走神,提个醒,学生会感到内疚,马上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看到学生探究成功了,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否则,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在乎他的成功,不会转变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表扬过头了,学生就容易飘飘然,自以为是,停滞不前。
(三)学生生成问题,教师灵活处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举手发言,不要怕在学生面前出丑不敢提问。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简单问题。问题的答案书上明明写得很清楚,可他懒得看,自以为是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醒他看书,看不懂再问。当他在书上看到相关内容时,他就会自我反省:下一次一定要先看书,否则要闹笑话的。(2)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可学生不会融会贯通。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复习相关内容,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3)思维方法不正确出现的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数据排序时,有的学生思维不严密,容易出错。由于学生的思路常常不一样,教师应要求学生讲清思考过程,然后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4)由于误操作,学生的思路与操作的步骤不吻合出现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先告诉他正确的操作方法,至于误操作在哪里,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让他课后再讨论,以免浪费其他学生的时间,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
我在讲授《数据排序》时,一位学生大胆举手,请求帮助。我走过去分析学生的思路,发现问题出在数据排序时,他插入了空列,把空列中每个单元格分别与左侧相邻的单元格合并。这样一来,合并后单元格中的数据格式与数据清单中其他数据格式不一致,就出错了。这位学生出現的问题属于第三种问题。我及时提醒学生在数据清单中不能插入空列,也不能合并单元格,学生豁然开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反馈评价。
学生总结反思在于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思,总结自主探究学习的经验,利用获得的经验指导后续的学习。教师反馈评价在于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和教师反馈评价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1)让那些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操作的学生举手,老师记下学号,看谁先学会操作,这种反馈评价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2)让学生轮流做小老师,边演示边讲给其他同学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评价小老师的操作,这种反馈评价方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总结反思: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了哪些概念,学会了哪些操作。大多数学生先后讲道:他们理解了排序的概念,学会了各种排序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排序问题。这种总结反思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突出重点,全面掌握《数据排序》这一节的内容。(4)课后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完成一定的作业,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这样可以解决相同的教学环境与不同的学习个体的矛盾,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学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决策依据。我设置了这样一道题:学完本节课,你有何感受?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课认真听讲,自主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喜悦溢上心头。自主探究学习,发现真知,快乐无比。”教师的评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一定会成功的。”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一点都不错,失败了,不要气馁,继续努力,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前进,这样就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师的评语:“学习与生活一样,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吓倒。一个人要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是快乐之源,人生真谛。”其实学生是很在乎教师对他的评价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种肯定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催化剂,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反馈评价的方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投入教学,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多年来,我班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ATA中级工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18%以上。实践证明,采用《数据排序》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这样的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使学生在体验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
[3]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