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的瑰宝——九江“三声腔”山歌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九江“三声腔”山歌是流传于九江地区、扎根于当地民间,集演唱和表演为一体的一门古老声乐表演艺术,其唱腔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扬,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称为民间音乐的瑰宝。演唱内容多为抒发个人内心情感,赞美家乡风土人情,歌唱男女青年愛恋、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等日常生活之事,富有深厚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三声腔”;历史发展;地方特色


  一、九江“三声腔”山歌历史
  九江“三声腔”山歌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唐代诗人白居易《霖雨苦多江湖暴涨块然独望因题北亭》“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中,就已经反映出了九江地区山歌的流传盛况。“山歌本是古人留,不唱山歌忘了祖”的乡间流唱也在明代九江府志中有明确记载。根据九江市九江县城门乡赵氏族谱中的记载:在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民间艺人叫赵华堂,此人从小喜欢唱歌,其歌声美妙、婉转,后名声传遍整个城门乡。他的儿子赵通利于光绪 27 年出生,从小受父亲赵华堂的影响,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唱歌并得到父亲的真传,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山歌王。1939 年赵华堂的孙子赵万江出生,受家族的熏陶,成为当地山歌演唱的佼佼者,现为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物。
  二、“三声腔”山歌演唱形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演唱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现生动有趣的社会现象。演唱形式多样,如:在开山挖地和水田劳作时,人们常常通过演唱配合劳动节奏来消除劳动时的疲劳,让精神上得到一些放松;当集体劳动时,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常常会请上一些既能劳动又会唱“三声腔”的人来助兴,既能缓解大家的疲劳,又使劳动变得丰富有趣;节庆时,为了增加节日氛围,也会安排一些民间山歌艺人来演唱助兴。在所有的体裁中,演唱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也成为了九江“三声腔”山歌的主题。农闲季节,随处可见人们在演唱“三声腔”来休闲打趣,传情达意,演唱中还常用即兴表演的手法对歌曲进行创新,不同的演唱者之间还会有着不同腔调的变化。九江“三声腔”山歌也有一领众和的形式,大多是在劳作时每个人打着绑腿,穿着麻草鞋,站成一排,边劳动边唱歌,有时还会配上一段舞蹈。
  三、“三声腔”山歌地方特色
  九江县背靠庐山,面对长江,依得天独厚之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培育出了多彩丰富的民间音乐。特珠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不少人文墨客曾在这里留下了著名的诗句。浓郁的人文气息使得这里孕育出了众多的山歌演唱者,“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歌”,在这里也充分体现出来。这里的“三声腔”山歌保持着原生的民间文化形态,内容蕴藏着当地大量古朴的风尚习俗、民间宗教以及婚俗恋情等,是当地人们在思想、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深刻描繪。在当地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山歌与地域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九江人对生活、精神价值的追求,也是人们自身娱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九江“三声腔”山歌用九江当地语言来演唱,唱腔主要特点:一是主、举不分,韵母为 y ,润、运不分,并为 u - 韵;二是六个声调,入声韵五塞音尾 ;三是名词后带“喃”尾,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尾;四是曲式上,有“(1) 2 5”三声宫、“(3) 5 1”三声角、“(5) 6 1”三声徵、“(6) 1 2”“(6) 1 3 ”三声羽,调式多样,色彩缤纷。演唱上分为高腔、低腔、平腔、急板山歌等。
  高腔山歌的演唱定调比较高,句子篇幅较宽、拖腔长,俗称“打窄音”“挣脸红”,感情热烈奔放;低腔山歌演唱时则表现出节奏比较平缓,要求声音不但轻而且还要带有吟唱的感觉,不能用过多的装饰,往往是在夜晚农闲时,常用于在油灯下吟唱长篇的故事,俗称“读歌本”; 相对于前两种声腔而言,平腔山歌定调往往较低,旋律演唱流畅,句幅匀称,显得比较淡定,人物刻画细腻,用于抒情叙事;急板山歌与高腔山歌近似,但在第四句作叠唱处理时显得更有特点。九江县系江淮官话语系,舌尖音较为突出,经长久民间歌唱活动的繁衍,加上音调与声调的巧妙融合,促成了“三声腔”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九江“三声腔”山歌不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地方特色鲜明。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将有利于促进九江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九江地区的旅游形象。
  参考文献:
  [1]王晓艳.浅谈九江县山歌“三声腔”[J].黄河之声,2011(2).
  [2]黄永珍.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J].神州民俗,2010(12).
其他文献
【摘要】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侗族分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北部方言区在民族文化上以山歌为主,他们对山歌的热爱达到了极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山歌对唱择偶风俗對九寨地区的婚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根据恋爱的程度唱不同的山歌,有初会歌、架桥歌、借件歌适用于初恋期,相思歌、成双歌适用于热恋期,结婚时唱结缘歌。通过“玩山”( 唱山歌)男女青年便知对
期刊
【摘要】 梅山山歌历史非常悠久,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地区民族歌谣表演形式,也是我国梅山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山山歌内容非常丰富,内涵也非常深邃,对其展开相关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意义。笔者试图结合其具体形象、情感表达、实际寓意、诙谐情趣几个角度入手来分析梅山山歌的情趣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梅山山歌;情趣探析;文化底蕴  梅山地区位处连绵不断的雪峰山脉,整体来看其山势非常的陡峭,道路也不是非常畅通,
期刊
【摘要】 方文山是21世纪华语乐坛中歌词创作的佼佼者。他巧妙的化用古诗词、娴熟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为广大歌迷和读者营造出独具美感与趣味的古诗意境。正是因为用典、代字、引用等修辞的广泛运用,使其歌词在情感表达方面含蓄而不流于直白,呈现出一种“隔”之美。  【关键词】方文山;意境;隔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境界说”的艺术表达方式。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故而对“隔”与“不隔”的界说应当
期刊
【摘要】山歌作为中国民间歌曲的基本体裁,广泛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各地及各民族,是人们在劳动时编唱并广为流传的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成为专业音乐创作的源泉。作曲家往往在旋律、手法上采用山歌作为创作的素材,并加以创新,赋予作品民族性与时代性。本文将厘清山歌概念及分类,探讨山歌在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中的应用,总结探讨山歌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山歌;种类;音乐创作;应用;重要性  山歌
期刊
【摘要】提问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提问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设计的理由要合理、科学并且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理由世界,使学生善于深思理由,寻求解决理由的答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 提问艺术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
期刊
【摘要】 四川苗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本文着重对苗歌所反映出的苗族人民重礼节、勤劳勇敢、酷爱自由、团结等方面的优良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四川苗歌;苗族品性  四川的苗族大多分布在宜宾市的兴文、筠连、珙县和泸州市的古蔺、叙永等县,另外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也散居有苗族,约14万余人。四川苗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
期刊
【摘要】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而言,声乐钢琴伴奏是其必修课,也是其在音乐事业上发展的一个有力保障。本专业的声乐教学,重点并不在于“独”,而在于“众”。独唱并非声乐教育的重点,声乐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各种类型、层次的声乐教育者。因此,要让学生在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校里就将钢琴伴奏学好,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指导能力。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全面展开关于声乐艺术指导的相关教学,提
期刊
【摘要】 作为一部具有浓郁民俗审美意蕴的乡土小说,《边城》将湘西的人物、事件、生活环境等要素融汇在民俗叙述的框架内,将人物的生命意蕴物化为民俗视域下的诗意表达。小说中运用了很多民俗事象来建构人物和事件,这些民俗事象一方面是湘西民风民情的直接映射,另一方面对小说的情节建构和人物塑造也有独到的意蕴和作用。  【关键词】《边城》; 民俗;审美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部具有浓郁民俗审美意蕴的乡土小说。
期刊
br> 【摘要】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以往其经济基础是以祖群、宗族的供给为基础,且形式较为单一,农业生产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开支是在这些收入中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同时祖群内部也会缴纳部分份子钱作为本宗族活动开展的经费。传统的经济结构下的川东民间龙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开展所需的经费支出较为稳定,不受外部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但是现代经济的转型,使传统经济结构断裂
期刊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不够重视,已严重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质量。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对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目前状况进行了论述和阐释,最后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改革提出倡议,以期更多的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出高认知、高素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使之更好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