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弃“会战式”的工程建设模式,实行项目法人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改变以往成立“工程指挥部”的传统作法,对技术创新实行契约化管理……
三峡工程以工程总量和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水电工程。在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三峡工程还实现了工程建设运作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自主创新,如项目法人化、管理契约化、创新体系集成化和技术创新定制化等,探索和实践了一条具有三峡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创新路径个性化
三峡工程立足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向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延伸,不断深化创新过程、提升创新水平。
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水轮发电机组,尺寸之大、水头变幅之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而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有自主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面对工程刚立项、技术基础薄弱的现实,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称“三峡总公司”)确立了“国际招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联合制造”的方针。通过公开招标、以转让技术为条件,把世界一流的技术引进来;再通过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把单纯的项目工程优势转变为技术创新优势。
三峡左岸14台机组合同执行结果为:国内制造份额达到50%以上,后4台机组由哈尔滨电机公司和东方电机公司为主制造,其中14号机组、9号机组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71%和85%,投产后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这仅仅是三峡工程自主创新走出的第一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成果后,三峡总公司不失时机地向集成创新方向发展—在建的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中将有8台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此外,三峡工程还实现了部分技术的原始创新。据统计,三峡工程已创造、使用专利技术700余项,创下我国工程施工使用专利技术之最。
创新主体法人化
三峡工程自主创新最具特点的是“项目驱动的创新机制”,而形成这一机制的关键是创新主体法人化。
首先,成立三峡总公司,构建法人化的运作主体。三峡总公司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它不是行政指挥者,而是项目法人,对工程筹划、筹资、组织施工、生产营运、技术创新、还贷等进行全程管理,有效地把责、权、利统一起来,有利于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
其次,通过项目招标制,集合了一大批具有法人资格的创新主体,使全世界最先进的水电开发技术和设备在三峡集中,使全国最精锐的施工队伍在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BB、加拿大GE、德国伏依特、挪威KEN公司、西门子(VGS)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以及哈尔滨电机公司和东方电机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参与其中。方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汇集了17家主要参建单位,各自既独立承担任务,又进行整体协作,形成三峡工程法人联合的创新形式。
与过去“会战式”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方式相比,创新主体法人化突出了创新主体的法人地位和责任,便于优化创新资源,也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
创新管理契约化
三峡工程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为代表的管理机制,取代了以往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成立工程指挥部的传统作法,实现了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对于技术创新的契约化管理,是合同管理制的主要内容,也是三峡总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的重要实践。
契约化管理首先体现在以合同的方式确立三峡总公司与各创新主体的契约关系,形成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合作关系。其次,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对合作创新在合同上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在三峡工程左岸机组最初的招标文件中,就明确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同意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并对供货设备的技术和经济负全部责任;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与关键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的比例不低于总价合同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第三,在创新项目的组织上,三峡总公司作为工程的业主分别与具体项目法人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建立双重契约关系,形成层级约束。
创新体系集成化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贯穿于从研发、设计、生产、分销到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形成系统化设计、分包式创新、集成式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三峡总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系统集成能力。
一是通过招标实现分包式技术创新。如三峡工程的核心设备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通过招标形式,分别由阿尔斯通和ABB组成的供货集团中标8台,哈尔滨电机公司参与合作制造;加拿大GE和德国伏依特、西门子(VGS)联合体中标6台,东方电机公司参与合作制造。
二是由三峡总公司与相关企业共同成为创新的主体。如可大幅降低能耗、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特大型混凝土制冷系统”,就是由三峡总公司与浙江上风集团、洛阳矿山机械厂等单位联合开发研制成功的,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三是以工程项目为统领,带动关联技术的创新。三峡工程建设施工中涉及到大量中、小型机械设备及单项施工技术的开发研制和革新改造,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问世,并获得国家专利。仅葛洲坝集团公司就申请了诸如水下管涌探测仪等31项专利,这些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建设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技术创新定制化
三峡工程所带动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三峡工程“量身定制”的。如用于三峡工程大坝和发电厂房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的“LDC6侧卸式混凝土运输车”,由北方重汽公司按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设备要求的有关技术条件设计制造,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媲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再如三峡工程中12个电站大型水轮机的蜗壳钢板,由于技术要求非常高,国内是空白,国际企业搞技术封锁。为此,由鞍钢技术中心和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以超常规的工作方式,经过多次试验,仅用3个月时间就轧制出替代产品,达到了三峡工程对水轮机蜗壳钢板的要求,既打破了技术封锁,也实现了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这种围绕工程开发建设而组织的技术创新,定向攻关、定制创新,定位突破,使创新成果直接用于工程项目,减少了创新成本,增加了创新价值。
创新成果市场化
三峡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创新成果相继应用于新开发的水电工程,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如三峡总公司相继在长江上游开发的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地下电站中,拟安装32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就分别应用了三峡自主创新技术。东方电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蒸发冷却技术,在云南大寨电站水轮发电机、陕西安康火石岩电站水轮发电机、李家峡水轮发电机产品上尝试应用。正是由于在发电机新型冷却技术创新上形成了一定优势,东方电机公司2005 年签订了岭澳核电站二期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供货合同,2006年还进军巴基斯坦、印度、越南、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
目前,三峡总公司正在探索把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通过资本经营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资本经营的优势。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三峡工程以工程总量和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今世界技术水平最高的水电工程。在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同时,三峡工程还实现了工程建设运作和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的自主创新,如项目法人化、管理契约化、创新体系集成化和技术创新定制化等,探索和实践了一条具有三峡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创新路径个性化
三峡工程立足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向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延伸,不断深化创新过程、提升创新水平。
工程设计安装26台70万千瓦特大水轮发电机组,尺寸之大、水头变幅之宽、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而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前,我国只有自主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面对工程刚立项、技术基础薄弱的现实,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称“三峡总公司”)确立了“国际招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联合制造”的方针。通过公开招标、以转让技术为条件,把世界一流的技术引进来;再通过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把单纯的项目工程优势转变为技术创新优势。
三峡左岸14台机组合同执行结果为:国内制造份额达到50%以上,后4台机组由哈尔滨电机公司和东方电机公司为主制造,其中14号机组、9号机组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71%和85%,投产后各项运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这仅仅是三峡工程自主创新走出的第一步。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成果后,三峡总公司不失时机地向集成创新方向发展—在建的三峡右岸电站12台70万千瓦机组中将有8台由国内企业自主完成。此外,三峡工程还实现了部分技术的原始创新。据统计,三峡工程已创造、使用专利技术700余项,创下我国工程施工使用专利技术之最。
创新主体法人化
三峡工程自主创新最具特点的是“项目驱动的创新机制”,而形成这一机制的关键是创新主体法人化。
首先,成立三峡总公司,构建法人化的运作主体。三峡总公司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它不是行政指挥者,而是项目法人,对工程筹划、筹资、组织施工、生产营运、技术创新、还贷等进行全程管理,有效地把责、权、利统一起来,有利于控制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
其次,通过项目招标制,集合了一大批具有法人资格的创新主体,使全世界最先进的水电开发技术和设备在三峡集中,使全国最精锐的施工队伍在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BB、加拿大GE、德国伏依特、挪威KEN公司、西门子(VGS)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以及哈尔滨电机公司和东方电机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参与其中。方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汇集了17家主要参建单位,各自既独立承担任务,又进行整体协作,形成三峡工程法人联合的创新形式。
与过去“会战式”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方式相比,创新主体法人化突出了创新主体的法人地位和责任,便于优化创新资源,也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
创新管理契约化
三峡工程以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为代表的管理机制,取代了以往建设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成立工程指挥部的传统作法,实现了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其中,对于技术创新的契约化管理,是合同管理制的主要内容,也是三峡总公司在技术创新管理上的重要实践。
契约化管理首先体现在以合同的方式确立三峡总公司与各创新主体的契约关系,形成具有法律约束意义的合作关系。其次,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对合作创新在合同上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在三峡工程左岸机组最初的招标文件中,就明确了“三个必须”:投标者必须同意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并对供货设备的技术和经济负全部责任;投标者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与关键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的比例不低于总价合同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第三,在创新项目的组织上,三峡总公司作为工程的业主分别与具体项目法人和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建立双重契约关系,形成层级约束。
创新体系集成化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贯穿于从研发、设计、生产、分销到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形成系统化设计、分包式创新、集成式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三峡总公司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系统集成能力。
一是通过招标实现分包式技术创新。如三峡工程的核心设备2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通过招标形式,分别由阿尔斯通和ABB组成的供货集团中标8台,哈尔滨电机公司参与合作制造;加拿大GE和德国伏依特、西门子(VGS)联合体中标6台,东方电机公司参与合作制造。
二是由三峡总公司与相关企业共同成为创新的主体。如可大幅降低能耗、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的“特大型混凝土制冷系统”,就是由三峡总公司与浙江上风集团、洛阳矿山机械厂等单位联合开发研制成功的,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三是以工程项目为统领,带动关联技术的创新。三峡工程建设施工中涉及到大量中、小型机械设备及单项施工技术的开发研制和革新改造,每年都有新技术、新工艺问世,并获得国家专利。仅葛洲坝集团公司就申请了诸如水下管涌探测仪等31项专利,这些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三峡工程建设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
技术创新定制化
三峡工程所带动的技术创新都是为三峡工程“量身定制”的。如用于三峡工程大坝和发电厂房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的“LDC6侧卸式混凝土运输车”,由北方重汽公司按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设备要求的有关技术条件设计制造,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同类先进产品媲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再如三峡工程中12个电站大型水轮机的蜗壳钢板,由于技术要求非常高,国内是空白,国际企业搞技术封锁。为此,由鞍钢技术中心和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项目组,以超常规的工作方式,经过多次试验,仅用3个月时间就轧制出替代产品,达到了三峡工程对水轮机蜗壳钢板的要求,既打破了技术封锁,也实现了技术上的自主创新。
这种围绕工程开发建设而组织的技术创新,定向攻关、定制创新,定位突破,使创新成果直接用于工程项目,减少了创新成本,增加了创新价值。
创新成果市场化
三峡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把已经成熟的技术创新成果相继应用于新开发的水电工程,形成了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如三峡总公司相继在长江上游开发的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地下电站中,拟安装32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就分别应用了三峡自主创新技术。东方电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蒸发冷却技术,在云南大寨电站水轮发电机、陕西安康火石岩电站水轮发电机、李家峡水轮发电机产品上尝试应用。正是由于在发电机新型冷却技术创新上形成了一定优势,东方电机公司2005 年签订了岭澳核电站二期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供货合同,2006年还进军巴基斯坦、印度、越南、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市场。
目前,三峡总公司正在探索把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结合起来,通过资本经营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资本经营的优势。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