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影片《盲山》通过对雪梅的悲剧性经历描写,展示了现代社会中文明与蒙蛮的较量过程中文明的悲剧的诞生过程。我们由此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只有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式的普及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教育盲区,进而消除法律意识的盲区和人性的盲区,坚决遏制和消除社会不良因素,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
[关键词] 悲剧 文明 蒙蛮 教育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李杨先生执导的《盲山》无疑是一部悲剧。一部关于文明与蒙蛮较量的悲剧!
一、文明的悲歌
影片《盲山》直接从拐卖妇女这一社会伤疤切入,对人性的善与恶进行冷静的揭露分析。从而引发世人的思考。当家贫的雪梅终于咬紧牙读完大学,其通过工作走向新生活的梦想就要实现时。却又被没有“砸锅卖铁”也要读书的“阶级兄弟”给打破了:由于轻信人言,急着找工作的她被一对谎称收中草药的男女以7000元的价格卖到某偏僻山区一农民家里做媳妇。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她不甘与猥琐的黄德贵生活,但在村中无知、无耻的男性的激将、教唆下。在黄德贵父母的胁迫、协助下。体能上处于绝对劣势的雪梅最终被黄德责蹂躏……不堪凌辱的雪梅自杀未遂,选择逃走却被黄德贵及其村人追回暴打一顿,然后像牲畜一样被拴在屋里……为了弄到出逃乘车的钱,她迫不得已只好与粗鄙不堪的小卖店店主发生肉体关系……希图通过写信获得外界的援救,而邮递员竟将雪梅的信件交给黄德贵以获取回报……黄德贵的弟弟黄德诚对雪梅的遭遇表示出了一定的同情,但在与雪梅有过肉体接触以后也变自私、可耻。雪梅获得解放的梦想再次破灭……
雪梅的遭遇不可不谓一场悲剧!作为直接发生在悲剧承载者个人身上的悲剧,是该剧悲剧性的第一层面!但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为影视中的人物,“她”是个性化的,是“这一个”。但陈丽、雪梅的悲剧却又不仅仅是陈丽和雪梅个人的悲剧。雪梅作为文明人。她被贩卖到偏僻山区如同羊入虎口。她的遭遇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文明的悲剧,这是该悲剧的第二层面。
二、没有欢笑的胜利
作为现代知识女性。雪梅表现出了与陈丽等以往被拐卖的妇女不同的性格:她失去了肉身的清白,仍要追求自由:在被软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尽管那些书不能使她解放:她多次逃跑失败,但仍不放弃追求自由:她写信向外界求救,虽然信件一直是石沉大海。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努力,这就是文明的执着与坚韧!她恨那个家庭中的成员,恨村子里那些粗鄙的教唆者,但她没有恨屋及乌,仍对他们的孩子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并无私地为他们传授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文明的理智:哪怕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仍将情感与理性分开!这就是文明的清醒和理智!
通过雪梅,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文明脆弱的一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文明坚韧的一面。雪梅几次逃跑失败,寄托于黄德诚的希望也因黄对其的迷恋而最终破灭!写信向亲人求救,却被负责该村信件的投递员“卖”给了黄德贵。最后是那个叫李青山孩子告诉她关于邮递员的龌龊行径。并亲自到县城为雪梅送信。由此,公安人员才得以介入!公安介入后,雪梅终于得以逃离那个缺乏人文关怀的山村。就逃出“盲山”这一目的本身来说。雪梅胜利了,但这种胜利没有欢笑。只有泪水!故事的结束是思考的开始,那么《盲山》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思考呢!
三、落幕后的思考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悲剧作品、悲剧人物不仅展示、见证悲剧的过程,也并非仅供读者欣赏,更在于它在被欣赏的同时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具有启迪、教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美丑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它启迪人们通过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追寻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使人们警醒并奋力与之抗争,进而避免现实中更多悲剧的发生,推进社会进步。那么《盲山》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启示呢?
从表面上看,拉开雪梅人生悲剧序幕的是可恶的人贩子,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黄德贵等人的非法需求才导致了一批批女性的被拐骗贩卖。那些偏僻地区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差,教育的缺席使得“教育兴村”成为一句空话。那些没技术、没知识、没气质的成年男性,在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娶亲成家的情况下,采取“买”的非法手段去解决婚姻问题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正是教育的缺席直接导致了法律观念的缺席!
同样还是因为教育的缺席,致使他们在对待非法买来的“妻子”的手段上显得异常缺乏人性,暴力与野蛮成了该群体解决问题的首选手段:被买的女性不愿意就范,他们就“上硬的”:女人不堪凌辱选择逃跑。被抓回后的结果就是暴打一顿,甚至被打断手脚:警察要带走被拐卖的妇女,他们则以暴力横加阻拦……他们的生命里只有吃、喝、性以及传宗接代,根本不知爱为何物。不知道人道、自由、交流、平等为何物!
雪梅的遭遇象征了文明边缘化,这也充分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用良好的教育除掉附着在国人身上的粗鄙与野蛮,在特定时刻,这种蒙蛮的文化将直接反噬人类的文明成果。对文明造成莫大的伤害!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黑暗就会去占领l野蛮作为一种与文明相比较而存在的行为方式,还会以其自身的方式传播、繁衍,同化别人,蚕食文明的领土。
诚然,是黄德贵买下了雪梅。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矮小、丑陋、无知的黄德贵可厌但不可恨:他有买卖妇女的行为,但在他第一次想要与雪梅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在雪梅的奋力反抗下,他并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去发泄他的性欲。黄德贵是在同村几个粗鄙男性的激将、教唆下,在父母的协助下强暴了雪梅,完成了从灰色到黑色的转变的!这是蒙蛮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的第一例证。
如果说黄德贵是由蒙蛮文化直接同化的代表。其弟弟黄德诚则是曾一度被文明争取,但最终又被蒙蛮夺回的象征。黄德诚受过中等教育,他对买卖、殴打妇女的现象也感不平或愤怒,原本应该被划入文明人的范围。但当蒙蛮常常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时,他也就慢慢习惯了,最多也只是背地里发发牢骚。后来他甚至借钱给黄德贵买媳妇,已暗示了他在山外所受到的文明教育在蒙蛮文化的围剿下进一步的败退。
黄德诚最初对雪梅的遭遇表示出了相当的同情:给雪梅送去几本杂志解闷,甚至曾有过帮雪梅逃走的念头。但当他与雪梅发生肉体关系后。他的同情心及良知就渐渐变质了。他最终放弃了让雪梅获得自由的想法,他比村民多的那点教育,被用在了和村民一样的自私、可耻的行径上,这种利用雪梅在绝境之中依赖救命稻草的心理去解决自己的感情与性生活的做法,令人憎恶,同时也宣告了文明的再次失利!
相对于黄德贵、黄德诚的变化,那个叫李青山的孩子的行为则令人称赞!但青山那样做的动机,是因为他因家庭贫困被父母勒令辍学后,雪梅给了他以无私的关爱,为他补课,教他文化知识。正是雪梅以自己的爱心感化了青山,使青山最后站到了自己这一边,这象征着文明的局部胜利。雪梅在完成对他人的救赎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救!
黄德贵兄弟的变化从反面以警示的方式论证了全面普及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而雪梅获救的原因则从正面证明了人性、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而李杨通过该剧带给人们的思考还不仅仅如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青山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李青山既是导演留给观众的希望,又是留给观众的一种猜测。那就是雪梅离开后,李青山能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吗?如果青山不能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长大后能找到对象么?假设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他会采用父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吗?他会变成又一代的黄德贵吗?假如他能继续接受教育,那么谁来保证他受教育后。不会像黄德信那样最后又回到野蛮的怀抱呢?以李青山为代表的无数贫困地区儿童的未来走向,将引发又一场文明与野蛮争夺势力范围的战斗。
黄德贵在同村人的教唆下,接受并认同了野蛮的乡村文化。他的转变象征着在文明与野蛮的较量过程中,落后文化的阶段性胜利:黄德诚则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重新被恶反噬:李青山则在雪梅的感召下走向了善!再加上关于李青山未来的悬念。给我们如下警示:
个别地区教育的缺席尽管是局部地区的事情,但最后却会殃及到整个社会。在电影中被贩卖、被虐待的是陈丽、雪梅,而将来会不会是某下岗工人、某企业家、某局长、某教授的子女甚至是我们自己的亲朋好友呢?所以经济发展可以不平衡。但教育却需要平衡。我们只有通过“一个都不能少”全面的推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教育盲区,通过良好的教育彻底扫除法律意识的盲区和人性的盲区,坚决遏制和消除社会不良风气,我们的社会才能走向全面的和谐、美好。
[关键词] 悲剧 文明 蒙蛮 教育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李杨先生执导的《盲山》无疑是一部悲剧。一部关于文明与蒙蛮较量的悲剧!
一、文明的悲歌
影片《盲山》直接从拐卖妇女这一社会伤疤切入,对人性的善与恶进行冷静的揭露分析。从而引发世人的思考。当家贫的雪梅终于咬紧牙读完大学,其通过工作走向新生活的梦想就要实现时。却又被没有“砸锅卖铁”也要读书的“阶级兄弟”给打破了:由于轻信人言,急着找工作的她被一对谎称收中草药的男女以7000元的价格卖到某偏僻山区一农民家里做媳妇。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她不甘与猥琐的黄德贵生活,但在村中无知、无耻的男性的激将、教唆下。在黄德贵父母的胁迫、协助下。体能上处于绝对劣势的雪梅最终被黄德责蹂躏……不堪凌辱的雪梅自杀未遂,选择逃走却被黄德贵及其村人追回暴打一顿,然后像牲畜一样被拴在屋里……为了弄到出逃乘车的钱,她迫不得已只好与粗鄙不堪的小卖店店主发生肉体关系……希图通过写信获得外界的援救,而邮递员竟将雪梅的信件交给黄德贵以获取回报……黄德贵的弟弟黄德诚对雪梅的遭遇表示出了一定的同情,但在与雪梅有过肉体接触以后也变自私、可耻。雪梅获得解放的梦想再次破灭……
雪梅的遭遇不可不谓一场悲剧!作为直接发生在悲剧承载者个人身上的悲剧,是该剧悲剧性的第一层面!但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作为影视中的人物,“她”是个性化的,是“这一个”。但陈丽、雪梅的悲剧却又不仅仅是陈丽和雪梅个人的悲剧。雪梅作为文明人。她被贩卖到偏僻山区如同羊入虎口。她的遭遇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文明的悲剧,这是该悲剧的第二层面。
二、没有欢笑的胜利
作为现代知识女性。雪梅表现出了与陈丽等以往被拐卖的妇女不同的性格:她失去了肉身的清白,仍要追求自由:在被软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尽管那些书不能使她解放:她多次逃跑失败,但仍不放弃追求自由:她写信向外界求救,虽然信件一直是石沉大海。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努力,这就是文明的执着与坚韧!她恨那个家庭中的成员,恨村子里那些粗鄙的教唆者,但她没有恨屋及乌,仍对他们的孩子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并无私地为他们传授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文明的理智:哪怕受到了不合理的对待。仍将情感与理性分开!这就是文明的清醒和理智!
通过雪梅,我们一方面看到了文明脆弱的一面,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文明坚韧的一面。雪梅几次逃跑失败,寄托于黄德诚的希望也因黄对其的迷恋而最终破灭!写信向亲人求救,却被负责该村信件的投递员“卖”给了黄德贵。最后是那个叫李青山孩子告诉她关于邮递员的龌龊行径。并亲自到县城为雪梅送信。由此,公安人员才得以介入!公安介入后,雪梅终于得以逃离那个缺乏人文关怀的山村。就逃出“盲山”这一目的本身来说。雪梅胜利了,但这种胜利没有欢笑。只有泪水!故事的结束是思考的开始,那么《盲山》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思考呢!
三、落幕后的思考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但悲剧作品、悲剧人物不仅展示、见证悲剧的过程,也并非仅供读者欣赏,更在于它在被欣赏的同时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具有启迪、教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美丑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它启迪人们通过分析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追寻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使人们警醒并奋力与之抗争,进而避免现实中更多悲剧的发生,推进社会进步。那么《盲山》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启示呢?
从表面上看,拉开雪梅人生悲剧序幕的是可恶的人贩子,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正是由于黄德贵等人的非法需求才导致了一批批女性的被拐骗贩卖。那些偏僻地区的经济条件本来就差,教育的缺席使得“教育兴村”成为一句空话。那些没技术、没知识、没气质的成年男性,在难以通过正常途径娶亲成家的情况下,采取“买”的非法手段去解决婚姻问题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正是教育的缺席直接导致了法律观念的缺席!
同样还是因为教育的缺席,致使他们在对待非法买来的“妻子”的手段上显得异常缺乏人性,暴力与野蛮成了该群体解决问题的首选手段:被买的女性不愿意就范,他们就“上硬的”:女人不堪凌辱选择逃跑。被抓回后的结果就是暴打一顿,甚至被打断手脚:警察要带走被拐卖的妇女,他们则以暴力横加阻拦……他们的生命里只有吃、喝、性以及传宗接代,根本不知爱为何物。不知道人道、自由、交流、平等为何物!
雪梅的遭遇象征了文明边缘化,这也充分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用良好的教育除掉附着在国人身上的粗鄙与野蛮,在特定时刻,这种蒙蛮的文化将直接反噬人类的文明成果。对文明造成莫大的伤害!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黑暗就会去占领l野蛮作为一种与文明相比较而存在的行为方式,还会以其自身的方式传播、繁衍,同化别人,蚕食文明的领土。
诚然,是黄德贵买下了雪梅。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最初,矮小、丑陋、无知的黄德贵可厌但不可恨:他有买卖妇女的行为,但在他第一次想要与雪梅发生性行为的时候。在雪梅的奋力反抗下,他并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去发泄他的性欲。黄德贵是在同村几个粗鄙男性的激将、教唆下,在父母的协助下强暴了雪梅,完成了从灰色到黑色的转变的!这是蒙蛮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的第一例证。
如果说黄德贵是由蒙蛮文化直接同化的代表。其弟弟黄德诚则是曾一度被文明争取,但最终又被蒙蛮夺回的象征。黄德诚受过中等教育,他对买卖、殴打妇女的现象也感不平或愤怒,原本应该被划入文明人的范围。但当蒙蛮常常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时,他也就慢慢习惯了,最多也只是背地里发发牢骚。后来他甚至借钱给黄德贵买媳妇,已暗示了他在山外所受到的文明教育在蒙蛮文化的围剿下进一步的败退。
黄德诚最初对雪梅的遭遇表示出了相当的同情:给雪梅送去几本杂志解闷,甚至曾有过帮雪梅逃走的念头。但当他与雪梅发生肉体关系后。他的同情心及良知就渐渐变质了。他最终放弃了让雪梅获得自由的想法,他比村民多的那点教育,被用在了和村民一样的自私、可耻的行径上,这种利用雪梅在绝境之中依赖救命稻草的心理去解决自己的感情与性生活的做法,令人憎恶,同时也宣告了文明的再次失利!
相对于黄德贵、黄德诚的变化,那个叫李青山的孩子的行为则令人称赞!但青山那样做的动机,是因为他因家庭贫困被父母勒令辍学后,雪梅给了他以无私的关爱,为他补课,教他文化知识。正是雪梅以自己的爱心感化了青山,使青山最后站到了自己这一边,这象征着文明的局部胜利。雪梅在完成对他人的救赎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救!
黄德贵兄弟的变化从反面以警示的方式论证了全面普及文明教育的重要性,而雪梅获救的原因则从正面证明了人性、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而李杨通过该剧带给人们的思考还不仅仅如此!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青山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李青山既是导演留给观众的希望,又是留给观众的一种猜测。那就是雪梅离开后,李青山能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吗?如果青山不能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长大后能找到对象么?假设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他会采用父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吗?他会变成又一代的黄德贵吗?假如他能继续接受教育,那么谁来保证他受教育后。不会像黄德信那样最后又回到野蛮的怀抱呢?以李青山为代表的无数贫困地区儿童的未来走向,将引发又一场文明与野蛮争夺势力范围的战斗。
黄德贵在同村人的教唆下,接受并认同了野蛮的乡村文化。他的转变象征着在文明与野蛮的较量过程中,落后文化的阶段性胜利:黄德诚则在走向文明的过程中重新被恶反噬:李青山则在雪梅的感召下走向了善!再加上关于李青山未来的悬念。给我们如下警示:
个别地区教育的缺席尽管是局部地区的事情,但最后却会殃及到整个社会。在电影中被贩卖、被虐待的是陈丽、雪梅,而将来会不会是某下岗工人、某企业家、某局长、某教授的子女甚至是我们自己的亲朋好友呢?所以经济发展可以不平衡。但教育却需要平衡。我们只有通过“一个都不能少”全面的推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教育盲区,通过良好的教育彻底扫除法律意识的盲区和人性的盲区,坚决遏制和消除社会不良风气,我们的社会才能走向全面的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