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带状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套作大豆种腐病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对于防治大豆种腐病,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于2016~2018年从四川仁寿、崇州、南充等地收集大豆种腐病的病籽粒,通过组织分离与纯化,基于形态特征、rDNA ITS和EF-1α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鉴定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70株菌株被鉴定为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木贼镰孢菌F.equiseti、亚洲镰孢菌F.asiaticum、大豆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phaseolorum和大豆北方茎溃疡病菌D.phaseolorum var.caulivora,分离频率分别为62.86%、21.43%、10%、4.29%和1.43%.致病性检测表明,各代表菌株均能够侵染套作大豆南豆12,引起种子腐烂,发芽率降低,芽长变短,且以F.asiaticum和D.phaseolorum接种后菌丝覆盖面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镰孢菌属Fusarium spp.和间座壳属Diaporthe spp.是四川套作大豆种腐病的致病菌,为大豆抗种腐病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追求.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为此,教
有关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基于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以及规律,同时也需要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