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编辑解读】
书是我们的知心好友。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纸上散发着的油墨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顽皮的风娃娃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在我孤独的时候,书陪伴着我,使我感到温暖;在我伤心时,书使我感到快乐,让我感觉世界是那么有趣。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在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其中的不同。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个十分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抒发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可以让读者跟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谈;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都有同样的观念。如果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两小时,就能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始末的读物。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作艺术。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遗失殆尽了。所以,依黄山谷的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起来讨厌。
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组合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我们只觉得那个头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粹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强求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差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桌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赏析】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文学底蕴丰厚,一生读书无数。他一向主张以从容随意的谈话风格写作,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他将读书人的生活和不读书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来向我们讲述读书的重要性。全文有理有据,显示了作者的文学修养。
【写作方向】
读书;心境;变化……
——刘白羽
【编辑解读】
书是我们的知心好友。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纸上散发着的油墨清香,旁边放上一杯水,听顽皮的风娃娃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我的心里充满了快乐。在我孤独的时候,书陪伴着我,使我感到温暖;在我伤心时,书使我感到快乐,让我感觉世界是那么有趣。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在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其中的不同。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个十分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抒发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一个古代的作家可以让读者跟随一个久远的死者交谈;当他读下去的时候,他开始想象那个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类的人。孟子和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都有同样的观念。如果一个人在十二小时之中,能够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生活两小时,就能完全忘怀眼前的现实环境。
不但如此,读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纵使那是一本关于现实事情的书,亲眼看见那些事情或亲历其境,和在书中读到那些事情,其间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在书本里所叙述的事情往往变成一片景象,而读者也变成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始末的读物。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作艺术。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遗失殆尽了。所以,依黄山谷的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黄氏所说的“面目可憎”,不是指身体上的丑陋。丑陋的脸孔有时也会有动人之美,而美丽的脸孔有时也会令人看起来讨厌。
据我在图画上所看见的西洋作家,脸孔最漂亮的当推吉斯透顿。他的髭须,眼镜,又粗又厚的眉毛和两眉间的皱纹,组合而成一个恶魔似的容貌。
我有一个中国朋友,头颅的形状像一颗炸弹,可是看到他却使人欢喜。我们只觉得那个头中有许许多多的思念在转动着,随时会由那对古怪而锐利的眼睛里迸发出来。那就是黄氏所谓美丽的脸孔,一个不是脂粉装扮起来的脸孔,而是纯粹由思想的力量创造起来的脸孔。一个人的谈吐有没有“味”,完全要看他的读书方法。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风味,他在写作中也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
所以,我认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这种嗜好跟对食物的嗜好一样,必然是有选择性的,属于个人的。吃一个人所喜欢吃的东西终究是最合卫生的吃法,因为他知道吃这些东西在消化方面一定很顺利。读书跟吃东西一样,“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教师不能以其所好强迫学生去读,父母也不能强求子女的嗜好和他们一样。如果读者对他所读的东西感不到趣味,那么所有的时间全都浪费了。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差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桌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一个人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赏析】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的大家,文学底蕴丰厚,一生读书无数。他一向主张以从容随意的谈话风格写作,这篇文章也是如此。他将读书人的生活和不读书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来向我们讲述读书的重要性。全文有理有据,显示了作者的文学修养。
【写作方向】
读书;心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