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有多种形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留有足够空间。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惰性比较大,这与学生的生理发展以及大脑的成熟程度有关联,所以教师应该抓住科目中的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055
引言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时期教师的首要任务。从小学生的思维出发,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展开思维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这时候就要依照数学学科的特征,在数学教师的教学中,渗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
基础知识即数学教学中的一系列概念以及原理,由于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都是由公式以及概念定义组织而成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假设可以将概念、定义、原理以及公式掌握并且还可以灵活的运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1]。假设学生的基础不够坚固,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只能背过概念,但是不能科学的运用到数学解题中,那么就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会直接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学基础加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基础的概念、定义以及定理等知识记在脑海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理应合理的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分辨这个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以及关联,促使学生养成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多种解题思路。例如,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带领学生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关联以及分别,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例如,教师教授10以内的加法,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知道某一个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怎么组成的。教师引领学生将10以内的数进行比较,认识大小并且进行组合以及分解练习。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教师可以抓住结构对学生展开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不受题目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是培养思维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所以他们的思维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驱动需求
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激起学生思维动机,这是最主要的[2]。教师需要在授课的时候极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发掘大脑,发掘学生自身潜能,依照学生的年纪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将课本中有限的内容再次进行挖掘,将难点以及重点给学生归集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将学生作为中心,依照学生自身生活的需求,促使学生可以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核心内容,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举例,在学习六年级《比例分配》此课程的时候,重点就是先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的原因。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制衣厂将生产20000件的衣服分别给王师傅与赵师傅,在完成工作之后将10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王师傅做出了1300件,赵师傅做出了7000件。那么此时将10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合理吗?很明显是非常不合理的,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索科学的分配方式的思维动机,此种授课方式,在此种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理念,并且还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到是为了化解生活中的现实难题。那么,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极易被激起。所以,教师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是激起学生思维动机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阶段。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思考以及提出問题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产生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因果关系,可以看出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行思考了才产生了问题,由此可见思考以及提问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在上课的时候还要给学生抒发自己观点的机会。例如在学习《负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在播报天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4℃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以此种方式来表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出其中的原因。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阶段教学必须要完善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数学教学未来的必然走向。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自身热爱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大存[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3):0017-0017.
[2]. 邱海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 软件:电子版, 2019, 000(003):93.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6-055
引言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小学时期教师的首要任务。从小学生的思维出发,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展开思维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这时候就要依照数学学科的特征,在数学教师的教学中,渗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
一、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
基础知识即数学教学中的一系列概念以及原理,由于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都是由公式以及概念定义组织而成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特别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假设可以将概念、定义、原理以及公式掌握并且还可以灵活的运用,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1]。假设学生的基础不够坚固,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只能背过概念,但是不能科学的运用到数学解题中,那么就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会直接阻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数学基础加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基础的概念、定义以及定理等知识记在脑海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理应合理的进行引导,带领学生分辨这个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之间有什么不同以及关联,促使学生养成比较强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多种解题思路。例如,减法就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就是乘法的逆运算。带领学生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关联以及分别,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例如,教师教授10以内的加法,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工具,使得学生知道某一个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怎么组成的。教师引领学生将10以内的数进行比较,认识大小并且进行组合以及分解练习。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教师可以抓住结构对学生展开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不受题目中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是培养思维的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以及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所以他们的思维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驱动需求
兴趣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驱动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激起学生思维动机,这是最主要的[2]。教师需要在授课的时候极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发掘大脑,发掘学生自身潜能,依照学生的年纪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将课本中有限的内容再次进行挖掘,将难点以及重点给学生归集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师将学生作为中心,依照学生自身生活的需求,促使学生可以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掌握核心内容,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举例,在学习六年级《比例分配》此课程的时候,重点就是先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的原因。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制衣厂将生产20000件的衣服分别给王师傅与赵师傅,在完成工作之后将10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王师傅做出了1300件,赵师傅做出了7000件。那么此时将100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合理吗?很明显是非常不合理的,进一步引起学生探索科学的分配方式的思维动机,此种授课方式,在此种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理念,并且还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同时理解到是为了化解生活中的现实难题。那么,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极易被激起。所以,教师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是激起学生思维动机的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点阶段。
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思考以及提出問题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产生问题,才可以解决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因果关系,可以看出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一般都是进行思考了才产生了问题,由此可见思考以及提问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在上课的时候还要给学生抒发自己观点的机会。例如在学习《负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在播报天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4℃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以此种方式来表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出其中的原因。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阶段教学必须要完善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数学教学未来的必然走向。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自身热爱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蔡大存[1].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3):0017-0017.
[2]. 邱海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 软件:电子版, 2019, 000(0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