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导入的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恰当地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课堂导入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新课导入 策略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数学新课恰当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一、目前课堂导入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导入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误区。
  (一)忽视导入的作用,认为导入环节可有可无,浪费时间不设导入,其实,一堂课长驱直入,会使课堂气氛沉闷;若导入内容过于平淡、大众化,则不易使学生产生兴趣,难以促成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性学习。
  (二)安排的导入流于形式,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入方式,因此导入形式呆板,缺少新意,缺少波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分重视导入,安排的导入过多,喧宾夺主,重点不突出,使学生烦躁,产生负面影响。
  二、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设疑导入法
  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想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老师可以这样安排:师:请量出自己准备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只要你们说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我能猜出第3个角的度数。学生说,教师猜。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实验导入法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要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地设置情境。在讲授《三角形的再认识》时,进行猜测,操作如下:
  1.请把刚才老师发给大家的两根小棒拿出来。
  2.猜一猜,如果要搭成一个三角形,你认为需要再配一根几厘米长的小棒呢?
  3.请在纸上把你猜的长度用线段表示出来。
  4.再把两根小棒放上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兴趣顿生,纷纷发言,虽然说得不太准确,但通过操作,引发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被调动。
  (三)强调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有意注意发展较快的特点,可以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重视。例如:上“一次函数”这节课时,一次函数是函数知识学习的基础,是学习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前提,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深知这节课的重要性,肯定能产生极浓厚的兴趣。
  (四)情境导入法
  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来导入。
  鸡兔同笼问题创设情境:鸡兔同笼共有36只,有腿100条,求笼中鸡兔各多少?
  利用电脑演示让兔子把2只前腿都举起来。
  师问:“如果笼中所有的兔子都这样把前腿举在空中,那么站在地上的腿一共有多少?地上少了多少条腿?……”
  多媒体不仅形象直观,更能达到渲染气氛,活跃情绪的效果,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吸引学生参与,变“苦学”为“乐学”。
  (五)以旧引新导入法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在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联结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根据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中起固定作用,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组成新的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我们在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一节时,可以先复习旧知识,提问: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三角形的外交和是多少度?同学们是怎样推导的?同学们动脑思考后,再把三角形换成多边形来研究。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应用。
  三、课堂导入所遵循的原则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
  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在设计导入方式时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材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心理和知识储备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同时,选择导入方式的依据,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特点。因为,每位教师在性格气质、职业素质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
  (二)导入要有概括性
  课堂导入应当抓住最实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代繁。切忌词不达意,不着边际,啰唆不止。最好能用寥寥数语,就使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三)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四)导入要有艺术性
  导入要叩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使其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要有艺术,有趣味,通过充满情趣的导入,调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导入要有直观性
  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如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手段,既可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会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观演示式导入能引燃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火花,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本汲取知识营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总之,“教无定法”,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在实际课堂教学运用中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多研究,巧妙地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其他文献
摘 要: 建立数学模型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几个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数学建模 生活问题    当一个数学结构作为某种形式语言(即包括常用符号、函数符号、谓词符号等符号集合)解释时,我们就把这个数学结构称为数学模型。也就是说,数学模型是通过抽象、简化的过程,使用数学语言对实际现象的一个近似的刻画,以便于人们更深
创新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路到教学形式上,大胆突破,进行创新教学。  首先,教师要提高认识,克服偏差。有的教师一提到创新教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对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后,要让他们自己去研究方案的正确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对于学生积极的想法给予肯定。同时诱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思考,但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模式    在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不完全的
摘 要: 进入高中,许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了下滑。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高中数学成绩呢?本文对高中学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一数学成绩 下滑原因 学习方法    一  不少刚升入高中的同学,由于初三升学考试压力的解除,到了高中对学习很懈怠。有的学生只是在初三临考时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具有主动学习的倾向性,它是数学学习中最好的诱发剂和最有效的精神振奋剂。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心情欢畅,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同时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灵活,记忆迅速,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下面我就如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谈谈体会。  一、以情动人,诱发愉悦感  “传道”是人与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认为,低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1.课堂语言激励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富于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最能渲染孩童的情感,引发思维的共鸣。教育家赫洛克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学习同一难度的内容。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成绩扶摇直上。第二组为受谴责组,经常不断受责备,成绩则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观念落后、形式单调、方法单一,由于学生的领悟和掌握能力存在差距,而教师习惯于沿用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方式授课,注重备课、授课、批改、辅导、考查和教学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致使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完成困难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遇到问题不积极思维,思路狭窄,作业敷衍了事,或互相抄袭,使数学教学陷入困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