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里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老家已是第十一个年头了。往年这个时节,枝丫是新的,秃秃的小芽青葱得不晓世事,只顾亮着、绿着,再抽出更绿的条儿,一劲儿甩出更多生命力来,恰如当年的我。自上学以后,再也没有回过老屋了,不知道它是否和爷爷的牙一样被旱烟侵蚀得黝黑。
  小时候,时常听到雨从屋檐漏下来,淅沥地打在明黄色的老旧窗框上。不时地,一些调皮的雨也会从窗框旁、玻璃边雀跃地逃出来,哗哗地浸染了墙根。冬天,雨变成了雪,变成了冰,冻在房檐上,亮得像是山涧的溪水一样,说不定它就是山涧的溪水!它们原本是雨掉下来的,却突然被冻住了,像是山里的石柱一样,留在了房檐上,那实在是冬天的恩赐。
  关于老屋的记忆,很多。老屋前有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绿得就像被漆过一般,春天未长大的竹是笋。曾追着奶奶问为什么竹会是笋,她放下手中的活儿,给我讲了小蝌蚪找媽妈的故事,然后告诉我,笋像是呱呱坠地的襁褓中的婴儿,和妈妈不像,但它终究会长成妈妈的模样。有时候,爷爷会挎上小篮子,牵我一起去找鲜嫩的笋。笋上有早上老天爷刚哭过的泪水,爷爷这样说。我依旧记得笋被摘下来时清脆的声音,也记得春天在油锅中笋片的雀跃与欢呼声中结束。
  夏天的记忆简单而纯粹,常常在田垄边、在知了不耐烦的叫声里度过。那时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要在夏天里劳作,为什么那些水稻不能再等等,摘它们就和绑粽子上的绳子一样烦人。于是眼巴巴望着爷爷、奶奶一刻不停地用摘禾刀割下稻子,再扔进背后的背篓里。看烦了,再数一数从叶子间漏下来的几米阳光,伸手,它们便听话地落在手掌上,温暖又迷人。盼啊盼啊,太阳不那么毒了,水稻盛了一筐又一筐。等最后一筐摘完,他们便会带我去溪里。石头下总有那些美丽、笨拙又霸道的生灵,舞着钳子横冲直撞。纵然它会狠狠地夹着我的手,但它最后只能进了我的肚子。
  和大部分中国诗人笔下的秋不同,我儿时的秋,不肃杀,不萧条,不悲凉,反而喜庆得可人。秋天在孩子的世界意味着更丰盛的晚餐与满眼金黄的欣喜。至于为什么——前者是因为贪吃的天性,而后者则是它在老一辈的脸上显而易见,没准儿,他们一高兴,又可以给我些零花钱,用于购买年终时精美的画报。有时抱着那些画报,我可以看上一整晚,像猫看着鱼。
  后来,它们依旧完好地留在了箱子中,再没被打开。后来,因为时间过于久远,画报已经变黄,再也不可能如初了……如今它们还在,却少了什么。然而,记忆却始终是明朗、阳光的啊!
  故里,我怎能不怀念?
  ■
  本文在回忆儿时的琐碎中,反映了旧时故里的恬静、单纯、情趣。作文语言形象、生动、传神,比喻、拟人贴切,细节描写、景物描写融入了个人的真实情感,传达出了一丝丝一缕缕美好的情愫,使作文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色彩。
  【作者系湖南省沅陵一中高(72.15)班学生,指导并置评:曾庆培】
其他文献
闲居,在生活上人都说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了。假如国民政府新定一条法律:“闲居必须整天禁锢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也不愿出去干事,宁可闲居而被禁锢。  在房间里很可以自由取乐;如果把房间当作一幅画看的时候,其布置就如画的“置陈”了。譬如书房,主人的座位为全局的主眼,犹之一幅画的中心点,须居全幅中最重要的地位。其他自书架、几、椅、床、火炉、壁饰、自鸣钟,以至痰盂、纸簏等,各以主眼为中心而布
期刊
人生是“一”,人生之道(包括看法和对待办法)是“多”。有一种道,在老庄眼里也许是最高的,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但这很不容易,即以老庄而论,赞颂“虚其心,实其腹”。赞颂,就是已经在比较、选择,也就是心里早已装了不少东西,并非虚其心,不识不知。这里的情况,正如郑板桥所说,是“难得糊涂”。不能糊涂,睁眼就会看见人生,闭眼就会为这样那样的人生问题所苦。如孔子就颇有这种心情,所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就好像“好山好水”那样令人心怡神畅。“好山好水”内涵也非常丰富,或指“美丽的自然”,或喻“幸福生活”,或比作“优越环境”等。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没有“沉重”之感。这里的“沉重”或指令人痛心、惋惜的人或事,或指让人追悔、内疚的事。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自主拟题;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期刊
掀开尘封已久的历史,在岁月的扉页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你。呵,好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可谁知,淘尽英雄的不是浪花,而是你——功名。  自从科举制诞生的那天起,你便牵动着多少文人墨客脆弱的心灵?坐在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边,触碰你跌宕起伏的脉搏,我重新读你,读出了你耀眼光环背后的甜蜜与酸楚。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王实甫《西厢记》中一句,道出了所有汲汲于功名的人的鸿鹄之志。
期刊
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是年初,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我往谒蔡先生于其南菜园上街寓所,以自己所著《究元决疑论》特向蔡先生求教。此文评论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而独推崇印度佛家思想。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回答说:“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先生说:“我是喜爱哲学的
期刊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即骨气,是气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中。  气节,是一种藐视权贵的狂气和坚持人格独立的硬气。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文典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介石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而这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
期刊
只因考百分,赏你一个吻;只因差几分,罚你一耳光。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考得好,家长喜上眉梢、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甜蜜绽放;考得不好,家长金刚怒目、学生愁眉苦脸,“耳光”如椒,在心头辛辣焦灼。  劝君莫唯分数论,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位富太太到寺院進香,看到一个叫戒痴的小和尚穿得很破烂。她问师父:“那个可怜的小和尚是谁?”师父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富太太觉得戒痴可怜。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在寺里上上下下地跑,有时候还跑到山里爬树摘果子,给他做的每件新衣服都会很快被穿破。这次有施主指出了,师父便给
期刊
翻看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五年的作文题都以材料作文题的形式出现,都是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后,根据要求作文。题目要求中均有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类似表述。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在读懂“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立意写作,那么读懂“材料内容及含意”就非常重要了。尤其是2015年开始使用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原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
期刊
高考临近,很多考生都在为高考作文写不理想而焦虑不已“急来抱佛脚”时,便常会提及到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多背几篇“满分作文”或“高考范文”。這些作文有的语言优美,有的构思精巧,有的立意深刻,有的新意迭出,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味道。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背诵下来这样一些文章,语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但这并不是万能钥匙,考生应谨慎对待。  高考作文作为中学写作教学的“指挥棒”,其“评分标准”,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