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幼兒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以提升教育质量。教学游戏化必须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融合,但在实际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实际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游戏教育 重要性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最有效、最恰当的教学模式。怎样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值得幼儿教师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园亟需进行改革和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采用“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幼儿主要是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言、动作等,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学的方式比较生硬,死板,缺乏游戏性的环节,幼儿很容易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
1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应用的重要性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部分,使幼儿能够充分的释放天性,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快乐成长。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大学的教育,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幼儿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2 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方式
2.1 营造童趣氛围的活动区
教师可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班级活动区的布置,组织幼儿展开关于活动区域设置的讨论,并由幼儿命名各区域,例如表演区可命名为“宝宝时装秀”,美工区可命名为“小巧手”,同时设置相应的卡通图片给予幼儿提示。
2.2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教育
在生活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的要素,采用图片的方式告知幼儿活动要求,可以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游戏体验,同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以洗手为例,幼儿洗手时较为积极,但是通常不够细心,对此笔者教导幼儿洗手时唱儿歌“洗洗手、擦擦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从而促使幼儿很快掌握洗手的正确方式。
2.3 户外活动游戏化
开展户外活动时,给予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适当安排游戏活动,促使幼儿模仿、想象现实生活,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与主观性。例如,《纸箱变变变》游戏中,可以将纸箱做成“球门”、铺成“小路”、搭建成“迷宫”、变成“小汽车”,幼儿与纸箱频频互动,充分融入其中。
3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学中玩具投放的多元性和可变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想实现“游戏化”教学,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幼儿游戏的主要设施是玩具(教具)和相应的游戏活动场地,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玩具种类大同小异,比如有木马、蹦蹦床、秋千、滑梯、卡纸、彩色水笔、积木等等,玩具的种类很少有变化,游戏的空间也比较固定和单一,通常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样的玩具失去兴趣。
因此,要想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首先需要创设多元化、可变性强的游戏环境和游戏设施,增强投放的游戏材料的多样变化性。比如,在积木这种玩具的投放上,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体积较小,数量尽可能多的积木块,在形状上也应尽可能的多元,这样,幼儿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搭建出如城堡、小桥、铁塔等各种形状的目标构筑物,使幼儿能够更加易于完成设定的搭建目标,并发展出更多种的拼搭方式。
3.2 教学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只在“课堂”上,早操、课间活动、用餐、午睡等环节实际上都属于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环节潜移默化的渗透对幼儿的教育。
例如,在早操时段,教师可以对早操进行“游戏化”的创编,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或者选择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如:“嘿嘿哈哈”(武术操)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武术动作,这样,就摆脱了传统早操教学中过于刻板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早操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幼儿在早操期间得到锻炼,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
3.3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引导
幼儿游戏的过程,应当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但不应过多的干涉。如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纠纷,教师应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武断的去批评幼儿,评判对错,而应当让幼儿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的沟通和交往,学会怎样面对问题,学会怎样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例如,如果幼儿在玩“开商店”的游戏时,幼儿说“售货员”有点忙,邀请教师参与进来,这时教师就可以扮成相应的服务人员,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侧面的引导幼儿,而不是对儿童的游戏进行“控制”,不能抢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教师应尽量留出充足的游戏时间,尽量让幼儿“玩的尽兴”,不要打断他们,让游戏的过程“有始有终”。
幼儿犹如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游戏化”教学环境和情境的创设,将“游戏化”教学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过多的干涉,使“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中,科学区域活动是指通过特定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和素材进行互动,培養他们的科学素养,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如何巧妙的投放区域材料,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显得十分重要的,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巧妙地投放科学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4 关注材料的层次和难度的递增性
教师在为幼儿设置科学区的活动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渐进式的材料安排,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索,从而发挥科学材料的有效性。
4.1 关注年龄阶段的渐进性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安排,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树叶的探究活动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树叶和基本的绘画材料,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进行叶脉的绘制,画出叶子的基本形状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撕扯叶子来观察叶片的基本结构来认识树叶,并且能够总结出它的基本特征。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给他们提供酒精等等材料,让他们来探究叶子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为幼儿提供一些研磨树叶的基本工具,同时给他们一些记录表,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研究的结果。
4.2 注意发展水平的渐进性
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材料支持,在设置材料时就需要考虑到层次性,例如,在进行沉浮的基本实验时就可以投放一些能够引起幼儿认知冲突的一些材料,例如利用回形针和软木塞,可以转变幼儿产生“大的物体就会下沉,小的物体就会上浮”的基本经验。而对于已经有这种概念的幼儿,则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幼儿来探究同一种材料在实验中的不同沉浮效果,例如实心的金属或者中空的金属来探究沉浮,从而拓展幼儿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识,循序渐进地使他们进行探索,逐渐的增加探究的难度。
4.3 丰富教学材料
首先,幼儿园应当丰富区域材料。一般来说,幼儿园应当设置美工区、科学区、剧场区、阅读区、建构区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其次,幼儿园应当拓展材料范围。教师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引入教学材料时能够结合学校环境和教室布置,使材料能够与活动环境无痕连接起来。最后,幼儿园应当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些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材料,比如色彩斑斓的蝴蝶、小猪佩奇、熊大熊二等材料,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中班幼儿形成了一定游戏规范,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些灵活多变的游戏材料,比如七巧板、猜灯谜、拾方块等材料,以提升幼儿思维水平;大班幼儿心理最为成熟,但是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探究的材料,比如种植植物、认识弹力等材料,以不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利用区域游戏材料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自我愉悦,同时也实现它的教育功能。科学区的游戏材料首先应该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一个充满神秘世界的场景,其次要求教师充分的考虑到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和功能,同时根据他们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材料,从而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他们与同伴交流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力量。从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游戏对幼儿课程开展的积极作用,所以,以此为出发点,对这一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作为幼儿日常生活常见的活动形式,游戏是进行幼儿课程开展的重要辅助力量。采用这一方式展开幼儿课程的教育,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以下将对这一教学方式作简单探讨。
课程游戏化指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应以游戏作为基础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课程披着游戏的外衣,而是要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幼儿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是在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中体现,而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游戏的元素。
5 关注材料的种类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对于幼儿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探究发现新奇的事物,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通过创造取得成果,能为自己的收获感到快乐。而幼儿在科学区的实践活动环节不但能够获得的愉悦体验,同时还提高自己的探究兴趣。科学区域活动是围绕着材料来开展的幼儿科学探索的活动,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那么材料种类的选择上一定需要丰富,具有多样性功能,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就需要从单一的主题中重视多元材料的提供,同时探索材料的多元使用方法来进行科学区的材料设置,使幼儿能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5.1 一个主题提供多种材料
在幼儿探索过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活动来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差异性。因此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幼儿的实践操作情况,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探究主题,例如在不倒翁的探究主题中,教师就可以在科学区给他们提供不同的素材作为不倒翁的底座,例如,纸质的不倒翁底座制作素材,塑料的制作素材,金属的制作素材等等,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不倒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经过对比来进行材料最优化的选择。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发现不同材料的底座在摇晃保持的时间和摇晃的频率上是有差异的。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以及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得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5.2 一种材料多种功能
在科学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许多材料是具有多样性功能的,因此,教师提供一种材料就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多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例如磁铁不仅可以作为探究物体磁性的一种工具,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学生能够进行多主题的探究。例如,利用磁铁制作冰箱贴,驱动塑料小车移动;利用塑料管作为水流动的探索工具,同时在光影的制作主题中也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总之每一种材料都是具有多样性的功能,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的场景应用,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满足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 6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6.1 游戏化教学无序化
教学游戏化是为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师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带着一定任务,但不少教师却认为游戏比较随意,导致动作和行为不够规范和科学。同时,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游戏而游戏,缺乏必要的指导,把幼儿带到“游戏角”后就不管不问,使得游戏化教学处于半失控状态,导致教学无序化。
6.2 游戏化教学形式化
在游戏化教学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幼儿游戏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转变自身角色观念,在游戏过程中没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对幼儿进行过多干预,导致幼儿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式化的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出整合游戏的优势,过于热闹的游戏阻碍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开展。
6.3 教学材料简单化
教学材料是教学游戏化的物质载体,为了充分满足幼儿个性需求,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但是,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为了节省经费,减少了教学材料的购置,导致教学材料十分单一、匮乏。简单化的教学材料,无法与游戏教学融合在一起,幼儿无法感受从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材料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7 采用游戲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的作用
7.1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从游戏过程中常见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迸发的瞬间。幼儿课程开展过程中,笔者常会在明确游戏的目的之后,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其自行创造游戏环节与游戏过程,而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
以体育活动的设计为例,体育活动中,小班常见学习钻、爬等动作的应用,为达到动作巩固学习的效果,笔者会开展小组接力的活动,同时适当设置障碍加大幼儿前行的难度。幼儿自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就会多次练习爬、钻等动作,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开展幼儿课程的方式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受到幼儿的喜爱,在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中,幼儿更乐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创造自己更为喜爱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知识。
7.2 幼儿更乐于参与其中
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如果单纯采用课程教育的方式进行的话,幼儿感到课程枯燥,认为自己学不会而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学习热情。此时采用游戏方式展开幼儿课程能弥补这些问题,例如,进行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将动物的特征完全告诉幼儿,从而为幼儿自行发挥提供空间,幼儿绘画完毕后,教师帮助幼儿将幼儿绘制的小动物制程头饰,以幼儿对小动物的理解进行分类,开展“动物园聚会”的游戏。这一过程能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小动物的本质区别,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促使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主动参与其中。可见对幼儿进行幼儿教育时,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是单纯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
7.3 增强幼儿兴趣
游戏活动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游戏开展幼儿课程能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兴趣。例如,开展音乐活动《蜗牛与黄鹂》时,教师仅满足于幼儿会唱这一目标时,会导致儿童主动学习歌曲的热情受到影响。但是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扮演蜗牛与黄鹂,并指导幼儿学会后轮流表演的话,就能明显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前一种教学方式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幼儿掌握歌曲,因此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而后一种教学方式则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这也是采用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之一。
幼儿本身的认知特点使得一味开展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通过游戏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纲要中对游戏教学提供的理论指导等说明游戏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的可行性,能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适合幼儿教学的教学方式。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这对于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有效的接受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策略的积极意义,在教学中也推广了游戏化策略,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源等主客观条件影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产生了很多问题,教师如何改进问题,优化策略?
8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优化策略
8.1 加强规范指导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游戏积极性,促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有效。当然,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不应当“随心所欲”,教师应当在《规范》和《纲要》指导下,学习先进思想,革新教学理念,了解幼儿园改革最新动向,认识幼儿园教育最新进展,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按照教材要求,有意义、有规范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进而增强幼儿园教学质量。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反思自身不足,加强合作交流,总结优秀经验,尽最大努力提升自身对幼儿园课程、幼儿心理的认识水平,规范自身教学行为,提升自身教学质量。
8.2 尊重幼儿主体
幼儿不是游戏的“被灌输者”,游戏过程中,只有幼儿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记忆地更加深刻、有效,运用地更加灵活、自如。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发表自身看法与观点,调动幼儿游戏兴趣,促使幼儿不断深化所学。例如,在“认识色彩”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色彩斑斓的教具,并开展“你讲我听”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色彩,充当“小小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什么颜色”,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用“小明懂得真多”“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等激励性话语表扬幼儿。幼儿听到教师鼓励,就会争先恐后参与课堂游戏,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凸显幼儿主体,能够让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手段,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游戏化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增强互助沟通,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践行《纲要》《规范》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效果,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沪芳.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7(27):111.
[2]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34.
[3]徐燕.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16+73.
[4]柳艳.《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开发和投放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2).
[2]李贞贞,袁爱玲.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11).
[5]魏秀芳,陈春艳.在探索性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J].好家长,2016(12).
游戏教育 重要性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二胎”政策的放开,幼儿园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最有效、最恰当的教学模式。怎样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应用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值得幼儿教师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幼儿园亟需进行改革和发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采用“注入式”的教育方式,幼儿主要是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言、动作等,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学的方式比较生硬,死板,缺乏游戏性的环节,幼儿很容易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失去兴趣。
1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应用的重要性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部分,使幼儿能够充分的释放天性,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快乐成长。
“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和中学、大学的教育,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幼儿很多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情绪、情感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2 游戏化课程的开展方式
2.1 营造童趣氛围的活动区
教师可带领幼儿共同进行班级活动区的布置,组织幼儿展开关于活动区域设置的讨论,并由幼儿命名各区域,例如表演区可命名为“宝宝时装秀”,美工区可命名为“小巧手”,同时设置相应的卡通图片给予幼儿提示。
2.2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开展教育
在生活活动中引入游戏活动的要素,采用图片的方式告知幼儿活动要求,可以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游戏体验,同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以洗手为例,幼儿洗手时较为积极,但是通常不够细心,对此笔者教导幼儿洗手时唱儿歌“洗洗手、擦擦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从而促使幼儿很快掌握洗手的正确方式。
2.3 户外活动游戏化
开展户外活动时,给予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适当安排游戏活动,促使幼儿模仿、想象现实生活,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与主观性。例如,《纸箱变变变》游戏中,可以将纸箱做成“球门”、铺成“小路”、搭建成“迷宫”、变成“小汽车”,幼儿与纸箱频频互动,充分融入其中。
3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3.1 教学中玩具投放的多元性和可变性
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想实现“游戏化”教学,需要配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幼儿游戏的主要设施是玩具(教具)和相应的游戏活动场地,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玩具种类大同小异,比如有木马、蹦蹦床、秋千、滑梯、卡纸、彩色水笔、积木等等,玩具的种类很少有变化,游戏的空间也比较固定和单一,通常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对这样的玩具失去兴趣。
因此,要想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首先需要创设多元化、可变性强的游戏环境和游戏设施,增强投放的游戏材料的多样变化性。比如,在积木这种玩具的投放上,教师应尽可能的选择体积较小,数量尽可能多的积木块,在形状上也应尽可能的多元,这样,幼儿才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搭建出如城堡、小桥、铁塔等各种形状的目标构筑物,使幼儿能够更加易于完成设定的搭建目标,并发展出更多种的拼搭方式。
3.2 教学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只在“课堂”上,早操、课间活动、用餐、午睡等环节实际上都属于幼儿园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每一个环节潜移默化的渗透对幼儿的教育。
例如,在早操时段,教师可以对早操进行“游戏化”的创编,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的主题歌,或者选择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如:“嘿嘿哈哈”(武术操)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武术动作,这样,就摆脱了传统早操教学中过于刻板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早操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幼儿在早操期间得到锻炼,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
3.3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引导
幼儿游戏的过程,应当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是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但不应过多的干涉。如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了纠纷,教师应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武断的去批评幼儿,评判对错,而应当让幼儿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的沟通和交往,学会怎样面对问题,学会怎样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例如,如果幼儿在玩“开商店”的游戏时,幼儿说“售货员”有点忙,邀请教师参与进来,这时教师就可以扮成相应的服务人员,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然后在游戏的过程中侧面的引导幼儿,而不是对儿童的游戏进行“控制”,不能抢占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教师应尽量留出充足的游戏时间,尽量让幼儿“玩的尽兴”,不要打断他们,让游戏的过程“有始有终”。
幼儿犹如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注重“游戏化”教学环境和情境的创设,将“游戏化”教学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对幼儿的游戏过程过多的干涉,使“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的启蒙教育中,科学区域活动是指通过特定的环境使幼儿能够和素材进行互动,培養他们的科学素养,也是一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因此如何巧妙的投放区域材料,对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显得十分重要的,本文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如何巧妙地投放科学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4 关注材料的层次和难度的递增性
教师在为幼儿设置科学区的活动材料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渐进式的材料安排,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索,从而发挥科学材料的有效性。
4.1 关注年龄阶段的渐进性
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安排,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观察树叶的探究活动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就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树叶和基本的绘画材料,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进行叶脉的绘制,画出叶子的基本形状等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撕扯叶子来观察叶片的基本结构来认识树叶,并且能够总结出它的基本特征。而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给他们提供酒精等等材料,让他们来探究叶子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为幼儿提供一些研磨树叶的基本工具,同时给他们一些记录表,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记录研究的结果。
4.2 注意发展水平的渐进性
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进行相应的材料支持,在设置材料时就需要考虑到层次性,例如,在进行沉浮的基本实验时就可以投放一些能够引起幼儿认知冲突的一些材料,例如利用回形针和软木塞,可以转变幼儿产生“大的物体就会下沉,小的物体就会上浮”的基本经验。而对于已经有这种概念的幼儿,则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让幼儿来探究同一种材料在实验中的不同沉浮效果,例如实心的金属或者中空的金属来探究沉浮,从而拓展幼儿的眼界,提高他们的认识,循序渐进地使他们进行探索,逐渐的增加探究的难度。
4.3 丰富教学材料
首先,幼儿园应当丰富区域材料。一般来说,幼儿园应当设置美工区、科学区、剧场区、阅读区、建构区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其次,幼儿园应当拓展材料范围。教师要抓住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引入教学材料时能够结合学校环境和教室布置,使材料能够与活动环境无痕连接起来。最后,幼儿园应当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些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游戏材料,比如色彩斑斓的蝴蝶、小猪佩奇、熊大熊二等材料,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中班幼儿形成了一定游戏规范,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些灵活多变的游戏材料,比如七巧板、猜灯谜、拾方块等材料,以提升幼儿思维水平;大班幼儿心理最为成熟,但是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具有探究的材料,比如种植植物、认识弹力等材料,以不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
幼儿利用区域游戏材料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自我愉悦,同时也实现它的教育功能。科学区的游戏材料首先应该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一个充满神秘世界的场景,其次要求教师充分的考虑到幼儿活动材料的种类和功能,同时根据他们的层次选择不同的材料,从而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他们与同伴交流的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辅助力量。从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游戏对幼儿课程开展的积极作用,所以,以此为出发点,对这一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作为幼儿日常生活常见的活动形式,游戏是进行幼儿课程开展的重要辅助力量。采用这一方式展开幼儿课程的教育,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以下将对这一教学方式作简单探讨。
课程游戏化指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应以游戏作为基础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课程披着游戏的外衣,而是要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幼儿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它不仅仅是在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中体现,而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体现游戏的元素。
5 关注材料的种类以及功能的多样性
对于幼儿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探究发现新奇的事物,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通过创造取得成果,能为自己的收获感到快乐。而幼儿在科学区的实践活动环节不但能够获得的愉悦体验,同时还提高自己的探究兴趣。科学区域活动是围绕着材料来开展的幼儿科学探索的活动,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那么材料种类的选择上一定需要丰富,具有多样性功能,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就需要从单一的主题中重视多元材料的提供,同时探索材料的多元使用方法来进行科学区的材料设置,使幼儿能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
5.1 一个主题提供多种材料
在幼儿探索过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活动来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差异性。因此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就需要结合幼儿的实践操作情况,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探究主题,例如在不倒翁的探究主题中,教师就可以在科学区给他们提供不同的素材作为不倒翁的底座,例如,纸质的不倒翁底座制作素材,塑料的制作素材,金属的制作素材等等,使幼儿能够体会到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不倒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经过对比来进行材料最优化的选择。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就会发现不同材料的底座在摇晃保持的时间和摇晃的频率上是有差异的。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以及总结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使得幼儿的探究活动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5.2 一种材料多种功能
在科学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现许多材料是具有多样性功能的,因此,教师提供一种材料就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多个主题的探究活动,例如磁铁不仅可以作为探究物体磁性的一种工具,同时也可以和其他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学生能够进行多主题的探究。例如,利用磁铁制作冰箱贴,驱动塑料小车移动;利用塑料管作为水流动的探索工具,同时在光影的制作主题中也能够发挥出它的作用,总之每一种材料都是具有多样性的功能,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的场景应用,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满足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 6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中存在的问题
6.1 游戏化教学无序化
教学游戏化是为实现课堂目标的,教师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带着一定任务,但不少教师却认为游戏比较随意,导致动作和行为不够规范和科学。同时,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游戏而游戏,缺乏必要的指导,把幼儿带到“游戏角”后就不管不问,使得游戏化教学处于半失控状态,导致教学无序化。
6.2 游戏化教学形式化
在游戏化教学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知识与技能,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幼儿游戏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转变自身角色观念,在游戏过程中没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对幼儿进行过多干预,导致幼儿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形式化的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出整合游戏的优势,过于热闹的游戏阻碍了正常的教学内容开展。
6.3 教学材料简单化
教学材料是教学游戏化的物质载体,为了充分满足幼儿个性需求,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但是,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为了节省经费,减少了教学材料的购置,导致教学材料十分单一、匮乏。简单化的教学材料,无法与游戏教学融合在一起,幼儿无法感受从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学材料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7 采用游戲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的作用
7.1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从游戏过程中常见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迸发的瞬间。幼儿课程开展过程中,笔者常会在明确游戏的目的之后,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其自行创造游戏环节与游戏过程,而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锻炼儿童的思维能力。
以体育活动的设计为例,体育活动中,小班常见学习钻、爬等动作的应用,为达到动作巩固学习的效果,笔者会开展小组接力的活动,同时适当设置障碍加大幼儿前行的难度。幼儿自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就会多次练习爬、钻等动作,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游戏开展幼儿课程的方式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受到幼儿的喜爱,在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中,幼儿更乐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创造自己更为喜爱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知识。
7.2 幼儿更乐于参与其中
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如果单纯采用课程教育的方式进行的话,幼儿感到课程枯燥,认为自己学不会而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学习热情。此时采用游戏方式展开幼儿课程能弥补这些问题,例如,进行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不将动物的特征完全告诉幼儿,从而为幼儿自行发挥提供空间,幼儿绘画完毕后,教师帮助幼儿将幼儿绘制的小动物制程头饰,以幼儿对小动物的理解进行分类,开展“动物园聚会”的游戏。这一过程能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小动物的本质区别,同时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促使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主动参与其中。可见对幼儿进行幼儿教育时,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是单纯课堂教育无法比拟的。
7.3 增强幼儿兴趣
游戏活动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游戏开展幼儿课程能提高幼儿对课程的兴趣。例如,开展音乐活动《蜗牛与黄鹂》时,教师仅满足于幼儿会唱这一目标时,会导致儿童主动学习歌曲的热情受到影响。但是教师通过指导幼儿分角色轮流扮演蜗牛与黄鹂,并指导幼儿学会后轮流表演的话,就能明显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前一种教学方式仅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幼儿掌握歌曲,因此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热情并不高;而后一种教学方式则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还提升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这也是采用游戏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之一。
幼儿本身的认知特点使得一味开展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通过游戏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纲要中对游戏教学提供的理论指导等说明游戏方式开展幼儿课程的可行性,能充分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适合幼儿教学的教学方式。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这对于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有效的接受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策略的积极意义,在教学中也推广了游戏化策略,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源等主客观条件影响,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产生了很多问题,教师如何改进问题,优化策略?
8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优化策略
8.1 加强规范指导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核心理念,就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游戏积极性,促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更加生动活泼、有趣有效。当然,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不应当“随心所欲”,教师应当在《规范》和《纲要》指导下,学习先进思想,革新教学理念,了解幼儿园改革最新动向,认识幼儿园教育最新进展,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按照教材要求,有意义、有规范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进而增强幼儿园教学质量。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反思自身不足,加强合作交流,总结优秀经验,尽最大努力提升自身对幼儿园课程、幼儿心理的认识水平,规范自身教学行为,提升自身教学质量。
8.2 尊重幼儿主体
幼儿不是游戏的“被灌输者”,游戏过程中,只有幼儿主动获得的知识,才能记忆地更加深刻、有效,运用地更加灵活、自如。在幼儿园教学游戏化进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认识事物,鼓励幼儿发表自身看法与观点,调动幼儿游戏兴趣,促使幼儿不断深化所学。例如,在“认识色彩”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色彩斑斓的教具,并开展“你讲我听”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色彩,充当“小小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这是什么颜色”,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用“小明懂得真多”“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等激励性话语表扬幼儿。幼儿听到教师鼓励,就会争先恐后参与课堂游戏,使得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凸显幼儿主体,能够让幼儿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手段,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游戏化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增强互助沟通,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践行《纲要》《规范》要求,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效果,让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实验小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沪芳.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园,2017(27):111.
[2]宋慧慧.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34.
[3]徐燕.小班幼儿课程游戏化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0):116+73.
[4]柳艳.《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材料的开发和投放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2).
[2]李贞贞,袁爱玲.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11).
[5]魏秀芳,陈春艳.在探索性活动区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J].好家长,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