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与听力理解的关系,指出培养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和英语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以及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英语听力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一、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颇为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以下面这两个对话为例。
例1: A: Where are you from?
B: I’ll ask her. (Alaska)
A: Why do you ask her? ...
例2: A: Where are you from?
B: How are you. (Hawaii)
这两个短对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Alaska和Hawaii时,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 “I’ll ask her”,把Hawaii听成“How are you”的笑话了。
二、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进一步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例3:W: You aren’t likely to get a A. And you should make up the homework that you’ve missed.
M:I’ll do my best. But my job keeps me pretty busy. I haven’t had time to do all these assignments.
Q: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wife—husband B.boss—worker
C.friends D.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
例4:She is a 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猫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人们经常把猫作为宠物。另外,在中国经常说“馋猫”,一提到猫,就想到了嘴馋。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入。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2]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应该防止走过场,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很难跟得上英美人说话的速度?因为他们经常有一个“心译”过程,他们在听到英语句子时,首先会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维,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对下文的内容反应不过来。这个“心译”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听力就不容易提高。薛中梁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性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足够了,或者说很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英语教师、管理人员、家长在内的各方人士对文化性的重视都很不够,缺乏一种文化意识。[3]要想真正排除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就应当对于英美等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加以实用性的传授,设计活动场景时决不可以在脱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与语境的状态下进行。
2.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
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对话有较高的文化洞察力,适合用于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入程度要考虑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步一步的,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辨析语义内涵
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4.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教师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应该利用好各种文化导入手段,开设第二课堂,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给学生开列富含文化内容的书单,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读物,特别是关于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节日等方面的书籍,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熟悉英美国家的历史风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听力是要求学生具备对所学语言的敏感性较高的一种能力,语言敏感性来自熟练程度,要达到熟练程度,就必须跨越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我们才能在信息量大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反应敏捷,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pir, E. T.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21
[2]朱俊爽,葛文山.从“文化休克”现象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初步培养“跨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4)
[3]薛中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英语听力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致使听力理解过程难以顺利完成。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之一,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文化背景因素和思维方式因素,扩大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面,增强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做到用英语思考和理解英语。
一、文化背景知识和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体现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听力材料并不是很复杂,生词偏词也不多,语言结构也颇为简单,但学生仍然听不明白。即使听懂了,也只是获得字面意义,不能从深刻层次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我们以下面这两个对话为例。
例1: A: Where are you from?
B: I’ll ask her. (Alaska)
A: Why do you ask her? ...
例2: A: Where are you from?
B: How are you. (Hawaii)
这两个短对话中,在A看来B是答非所问。但如果A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州Alaska和Hawaii时,就不会闹出把Alaska听成 “I’ll ask her”,把Hawaii听成“How are you”的笑话了。
二、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式,采取必要的手段弥合文化沟壑,进一步提高外语听力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的例子就充分说明了文化背景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
例3:W: You aren’t likely to get a A. And you should make up the homework that you’ve missed.
M:I’ll do my best. But my job keeps me pretty busy. I haven’t had time to do all these assignments.
Q:What’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the man?
A.wife—husband B.boss—worker
C.friends D.teacher—student
在美国通常用A、B、C、D、E打分,美国大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作为学费和生活费。从对话中得知,正确答案是D。
例4:She is a 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猫是温顺可爱的小动物,人们经常把猫作为宠物。另外,在中国经常说“馋猫”,一提到猫,就想到了嘴馋。如果学生还是按照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并不是由语言本身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对英美等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文化的导入。美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说过:“采取只知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2]而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文化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多注意文化背景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真正理解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打下基础。
三、英语听力教学中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
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应该防止走过场,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需要,做到长期计划和每堂课具体安排相结合,背景知识学习和语言知识学习相结合,英美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相结合,内容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潜移默化,不断丰富。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很难跟得上英美人说话的速度?因为他们经常有一个“心译”过程,他们在听到英语句子时,首先会翻译成汉语,用汉语思维,然后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势必会耽误时间,对下文的内容反应不过来。这个“心译”就是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如果学生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听力就不容易提高。薛中梁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性的重视程度是不是足够了,或者说很高了?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英语教师、管理人员、家长在内的各方人士对文化性的重视都很不够,缺乏一种文化意识。[3]要想真正排除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障碍,使学生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所听到的材料,就应当对于英美等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加以实用性的传授,设计活动场景时决不可以在脱离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与语境的状态下进行。
2.精心选择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
在选择英语听力教材和辅助教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作用,选择那些包含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对话有较高的文化洞察力,适合用于揭示英美文化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练习听力的好材料。文化因素的融入程度要考虑教学对象这一客观条件,要遵循阶段性原则。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步一步的,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3.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辨析语义内涵
通过各种英文词典,我们可以对比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并不是绝对对应的,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很多汉语含义。学生在使用词典时往往只注意理解和记忆词典中的第一、第二解释,认为第三以下的词条是不重要的。但是英美人却不那样认为,他们看重词的根源和历史地位,他们谴词用语并不完全按照词典中词义的排序来分主次,而且有的词在词典里也找不到对应的词义。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尽管认识句子中的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学会词义辨析,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词典中的各项词条,从词的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过渡。
4.开设第二课堂,使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
教师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和获取文化背景知识的促进者,应该利用好各种文化导入手段,开设第二课堂,开设英美文化选修课,举办文化讲座,给学生开列富含文化内容的书单,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英语读物,特别是关于英美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节日等方面的书籍,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熟悉英美国家的历史风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听力是要求学生具备对所学语言的敏感性较高的一种能力,语言敏感性来自熟练程度,要达到熟练程度,就必须跨越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文化障碍,有意识地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我们才能在信息量大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反应敏捷,迅速而准确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apir, E. T.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21
[2]朱俊爽,葛文山.从“文化休克”现象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初步培养“跨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4)
[3]薛中梁.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