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同行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今天的中学生更难教。是啊,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诸多媒体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更为活跃。因此,“难教”便不难理解。基于此,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当然,就语文教学而言激发兴趣方法是多样的,这里我主要谈谈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好语文活动是新形势的需要,是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学生主事文重要举措,对实施全面素质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活动课的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一、开展语文活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
  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问题,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的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是有准备的,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同时又是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
  开展语文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教学进度而进行,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如初一的学生,他们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稚气未脱,知识结构单一,那么,诸如辩论会之类的语文活动便不适宜,另外,脱离教材的语文活动是盲目的,应针对单元课文教学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这样,才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如针对说明文单元,可设计让学生观察一个小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来写一篇观察日记并进行评比;针对诗歌单元可设计一次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发现不足,不断提高以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开展语文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语文实践活动课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的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开展语文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排演小品、课本剧、演讲赛、影评、猜迷活动、广告设计、制作图书卡片、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歌曲评介、情景对话等等。以上各种形式,在初中阶段笔者均采用过,其中,从初一到初三贯彻始终的是办手抄报和歌曲评介。我让学生办的手抄报,该报有固定的名称和固定的栏目,使用过的报有《初中生》《未来之星》等,报纸为四个版面,第一版是综合新闻,第二版是报刊集萃,第三版是热点话题,第四版是副刊。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每组办一期,期末进行评比,评选出“最佳期刊”、“最佳记者”、“小小评论家”、“未来作家”等荣誉称号。学生办报兴趣浓厚,在办报的同时,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至于歌曲评介,我主要是在班上开展了每周一歌的活动,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学唱一首新歌 ,做到人人会唱,然后对歌曲进行评论(主要针对歌词内容);三言两语也可,长篇大论也可,见解突出者即获“本周之星”荣誉称号。当然,歌曲的选择老师必须把好关,应选择积极健康、向上、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歌曲。一首好的歌曲就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诗。学生在唱歌、评歌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语感。
  其它形式如故事会、诗朗诵、猜谜、情景对话等在初一、初二时较受学生欢迎,答记者问、即席采访、演讲赛、排演小品或课本剧适宜于学生上初二后开展,辩论会到初三时才有一定效果。
  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活了起来。一改过去老师一讲到底的现象,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思维。事实上,学生的厌学除了社会影响而外,传统而沉闷的教学方式也是造成此现象的一大因素。因此,要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通过开展语文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能力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追溯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重温“经典”被国人唱响,国外也热衷于孔子文化的熏陶。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更要做好对经典作品的宣讲和“仁、义、礼、智、信”等理论的践行。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享用不尽的财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学纯为华夏民族的自创,不仅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其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引下,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生命怒放,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一、关注差异,让学生快乐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人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健康
期刊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乡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作为家
期刊
浪漫,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情怀,是一种心境。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比如屈原、李白、拜伦、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情怀。而在中国现代作家里,最具有浪漫情怀的当属徐志摩。  徐志摩 ,1921年始作新诗,他继承了英国浪漫派的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的特点,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
期刊
学校是学生扬帆起航的第一港湾,也是阅读经典的起点。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必须有一个乐于继承传统文化,积极推行经典阅读,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和一大批善于引领学生不懈经典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所校园里,老师是学生诵读经典的引领者,引领学生认识经典的丰厚博大,引领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的发展……  一、感受经典,
期刊
传统教育在偏远的山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打工潮的冲击,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渐的增多,农村竞争式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激活长期压抑于沉闷课堂上的学生们,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会让农村教育走出厌学的低谷,因此,想让山区农村教育充满活力,竞争式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引用,就成了农村一线教师值得探寻的课题。  农村教育的发展脚步迄今为止,无论现状还是前景都让人担忧。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人文性教育,过多注重教学的“
期刊
一位家长和我聊起了对孩子的忧虑,诉说孩子不理解他、有意顶撞他等不能释怀的家庭情结,感慨万千。我说:家长和孩子都是镜子前的两者,看到的是眼睛里的真实,而心灵中的双方并不相互了解,因为彼此还没有真正触摸到对方的情感深处。  我说:一种真正的涌出于心底的尊重尚未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更多的是指挥、拍板、命令等,家长缺少一种对孩子尊重的倾听,缺少一刻对孩子尊重的凝视。  为此,我想组织家长参加一节尊
期刊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候课,是课堂教学的先投入。候课这一环节,不应该淡化在课堂模式改革探讨的范围之外,而是课改不宜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改革呼吁之声日趋高涨的新形势之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反思候课环节,没有做到什么,应该去做些什么。简而言之,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务必具备如下的八大新理念。  一、尊重学生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的教学理念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的,其核心就是倡导要尊重教育
期刊
近几年,在我们学校,“和谐”一直被视为教学文化的主旋律,什么是和谐?和谐课堂需要什么?在我看来,不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体现人性,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要呼唤教学活动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合作、互动  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长者的架子,
期刊
当前,教育机制已经步入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归宿的健康发展轨道。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学科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广闻博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那些条件简陋的初中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