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温馨的“和谐号”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km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在我们学校,“和谐”一直被视为教学文化的主旋律,什么是和谐?和谐课堂需要什么?在我看来,不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体现人性,还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要呼唤教学活动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让课堂充满文化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话、合作、互动
  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放下长者的架子,改变“发问”的方式,搭建“对话”的平台 ,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不是只会发号施令的指导者,和谐的课堂不应该听到这样的声音,“张三,你说”,“李四,轮到你了”,而尽量出现这样的声音,“大家推荐一位高手为我们讲解一下吧”,“下面开始抢答,答对者有奖”“好的,加油,非常精彩,再奖励你一个机会”……有了这样和谐的声音,就有了和谐的对话与交流,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对话”也应该是互动型的,即生生、师生多向互动,共同掌握知识、消除疑惑、增长知识、促进情感升华,当研讨陷入僵局或误区时,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讨论后的提问发言也要消除传统的我问你答式,而是师生、生生的交融,“知识、情感、智慧”正是在这种互动合作的“对话”中形成。
  因此我们把激励的语言、平等的互动、真诚的合作奉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容易将被动的学习要求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动力。
  二、句号?问号!
  近年来,国内很多媒体上有一种观点铺天盖地而来,就是“国外教育成功论”,国外的教育如此那般成功,彼国又出了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此国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又在刷新国人的眼球,总之,老祖宗留下的几大发明,曾经的那点沾沾自喜,早已随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下,滚滚前行的车轮碾压殆尽。
  虽然有时候“外国的和尚会念经”,但毕竟“月还是故乡的圆”,我们在做过一番口水上的点评与羡慕后,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走出这种声音的包围圈,去反省当下国内的教育,并为之探索、改善、修通,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创造,而不是刻板的沿袭与复制,走出“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怪圈,是不是我们的课堂该改变点什么了,对!从问题思维开始。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究其原因是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从小学生开始,学生每天都是习惯以问号进课堂,以句号出课堂,结果,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问号变成句号,问题意识没了,好奇心没了,创造力也就被扼杀了,创新也无从谈起。新课程理念下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每天都带着小问号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进生活中的大课堂,使活泼的“问号”们永远睁大好奇的眼睛,使沉闷的“句号”重新长出装满问题的大脑袋,开出智慧的花。
  三、“苛求”走出去,“包容”走进来
  要让学生变得智慧起来,就要让学生轻松起来、愉快起来,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拥有愉快的心态;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堂的引导者或课堂的主人都可不必表现的“一板一眼”,允许老师“不会”,不必一定是“要发言先举手”,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当小老师,允许学生“插嘴”,如果积极“插嘴”,“插”得准,“插”得巧,还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在多媒体展台上表演,不必拘泥,谁愿意谁就上,谁先做好谁就先上,允许回头修改,允许相互更正,尽量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会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各学科学习如此,信息技术学科亦是如此,且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需要这样的和谐,因为高速如快餐般的生活告诉我们,未来的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会主宰了全天下,让温馨的“和谐号”徐徐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并真正地落实起来,让信息技术课堂在和谐校园的主旋律上奏出胜利之乐。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应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如今这个时代,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由此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追溯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重温“经典”被国人唱响,国外也热衷于孔子文化的熏陶。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更要做好对经典作品的宣讲和“仁、义、礼、智、信”等理论的践行。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享用不尽的财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学纯为华夏民族的自创,不仅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其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引下,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生命怒放,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  一、关注差异,让学生快乐成长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人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健康
期刊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将地方乡土文化引入到语文课堂的“大语文”理念,要有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的具体举措。作为家
期刊
浪漫,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情怀,是一种心境。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比如屈原、李白、拜伦、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情怀。而在中国现代作家里,最具有浪漫情怀的当属徐志摩。  徐志摩 ,1921年始作新诗,他继承了英国浪漫派的侧重感情、歌颂自然、制造幻异的特点,全盘接受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他
期刊
学校是学生扬帆起航的第一港湾,也是阅读经典的起点。要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底蕴,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必须有一个乐于继承传统文化,积极推行经典阅读,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和一大批善于引领学生不懈经典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所校园里,老师是学生诵读经典的引领者,引领学生认识经典的丰厚博大,引领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的发展……  一、感受经典,
期刊
传统教育在偏远的山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打工潮的冲击,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渐的增多,农村竞争式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激活长期压抑于沉闷课堂上的学生们,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会让农村教育走出厌学的低谷,因此,想让山区农村教育充满活力,竞争式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引用,就成了农村一线教师值得探寻的课题。  农村教育的发展脚步迄今为止,无论现状还是前景都让人担忧。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人文性教育,过多注重教学的“
期刊
一位家长和我聊起了对孩子的忧虑,诉说孩子不理解他、有意顶撞他等不能释怀的家庭情结,感慨万千。我说:家长和孩子都是镜子前的两者,看到的是眼睛里的真实,而心灵中的双方并不相互了解,因为彼此还没有真正触摸到对方的情感深处。  我说:一种真正的涌出于心底的尊重尚未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更多的是指挥、拍板、命令等,家长缺少一种对孩子尊重的倾听,缺少一刻对孩子尊重的凝视。  为此,我想组织家长参加一节尊
期刊
有效教学,从候课开始。候课,是课堂教学的先投入。候课这一环节,不应该淡化在课堂模式改革探讨的范围之外,而是课改不宜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改革呼吁之声日趋高涨的新形势之下,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反思候课环节,没有做到什么,应该去做些什么。简而言之,教师在这个环节上,务必具备如下的八大新理念。  一、尊重学生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的教学理念是由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提出的,其核心就是倡导要尊重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