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加法来辅助 一举三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是学生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和转折:一方面,在乘法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是进位加法的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又是一位数乘多位数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它们之间的算理本质是一样的;另一方面,乘法是除法的基础,学不好乘法,除法将无从谈起,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的教学可谓举足轻重。前不久,在进行“23×3”教学时,我巧妙地将其与“23 23 23”进行比照,借助加法来进行辅助,收获了一举三得的良好效果。
  有效检验:平时在进行“23×3”教学时,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检验,不过方法是“再算一次”,枯燥无味,其实际收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在教学时,启发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改为加法“23 23 23”来检验,既借助具体生活情境理解了算式的意义,又改变了检验的方式,二年级的学生没想到竟然可以用加法来检验乘法,兴致很高,教学目标当然也就真正达到了。
  理解算理:教学中,我并不仅仅满足于结果上的检验,更借助“检验”及时、巧妙地进行了深究,加强了乘法和加法算式之间的比照。借助连加的算式,我先让学生回顾加法中的算理。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对加法的算理有所理解,而且经过大量的实际练习,在具体的算法中,学生已经将算理充分地内化了。因此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个位上实际是3个3相加,三三得九,是9个一,将9写在个位上;而十位上是3个20相加,二三得六,是6个十,6就必须写在十位上。之后,我又让学生用此理去比照乘法,学生顿有所悟:今天新学的乘法与过去十分熟知的加法之间的计算顺序、算理,并无两样,是完全一样的。经历这样一个“变新为旧”的化归过程,借助学生熟悉无比的加法算理,学生对新的乘法中所蕴含的算理自能了然于胸!
  孕伏学法:借用“23 23 23”这样的连加算式,不仅能进行乘法的有效检验,而且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了乘法中的算理。我想,接下来学生在继续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加法,如“24×3”教学时,也就自然地能自主链接连加的算式,来辅助理解3去乘十位上的2得到的是6,为什么要再加上个位上所进的1,以及所得的7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这一认知难点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就不仅是算法、算理,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知识之间内联的魅力,悟得了好的数学学习方法的真谛——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是非常好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做法,是我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时的一次有效尝试,更是对“贵在得法”的又一次深刻体验,“教”要想得法,关键是要教师挖掘知识本身的内涵,寻找知识之间的链条,建立知识板块的内网,帮助学生寻求新旧知识间的本质联系,联想旧知解决新的问题,悟得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地“学”。这样的教学,一个小小的改变,一举三得,是学生知识、智慧与情感共鸣的得法之举,也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
其他文献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习主体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数学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材是“范本”,是“例子”,是“载体”,是“材料”——受不同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全然不同,教材的使用则更有天壤之别。传统做法是“教教材”,现代理论则主张“用教材”。本文试图对新理念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谈一些浅见。    一、变“封闭唯一”为“开放多样”    现行教材中的例、习题通常都是条件完备、结论明确的学习材料,这对培养学生集中性创新思维有利,但对培养学生发散性、独创性
从瑞香科荛花属植物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的茎皮中分离鉴定出5种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西瑞香素(1)、芫花素(2)、槲皮素(3)、杨梅素(4)、山奈酚(5)。化合物3、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
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及审美鉴赏等多个方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