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钦水忧思
水务市场将成新的关注热点
4月,黑龙江依兰、江苏大丰两起自来水污染事件震动全国,也引发了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再审视。
明年7月1日,与国际接轨的饮用水新国标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从“安全饮水”向“健康饮水”迈进。
但现实情况严峻得多,也复杂得多。中国是贫水大国,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中国供水机构压力巨大,但缺乏改进动力;中国水市场火热,却乱象不断;中国人开始追求饮水质量,但骨子里又没有真正重视……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马锦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人目前的饮水现状分6个层次:没水喝,有水不能喝,能喝不卫生,卫生不安全,安全不健康,健康不规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全饮水仅仅是60分,“饮用水的质量,无论怎样提高都不为过”。
我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有关饮水的常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中国饮用水的整体现状究竟如何?你对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水了解多少呢?相信很多人都熟视无睹,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期专题试图对此进行提醒和警示。
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到缺水的“疼痛”,你也许认为水危机对我们来说总是显得遥远。实际上,目前,中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既缺水、浪费水,同时又污染水的矛盾纠结中。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就提出了一个目前人类食品安全方面最致命的问题:水危机。在他看来,水的问题,远比石油问题严重。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元素,直接与人的生命安全相关联,而且也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替代品。而斯里兰卡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早在2006年就宣布:全球已有1/3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这较之此前预测的2025年,足足提前了20年。
人类对水与日俱增的刚性需求、水污染、水浪费,三方面的原因使水资源不断枯竭。
近40年之后,水危机依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由于缺乏清洁和基本达到卫生条件的淡水,已经限制世界年经济增长只能维持在5560亿美元的水平。
而中国的水资源形势更不容乐观。
一边是短缺一边是污染和浪费
目前,中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而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在中国大约70%的淡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不过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左右,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
如果说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有技术方面原因,那么水污染则更多地是利益与意识问题。
据2001年环境监测数据,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成果报告》显示,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地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25%,污染趋势减轻的占18%,保持基本稳定的占57%。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面状污染有所加重,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有一定程度地检出。
迄今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据环保部《2009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报告,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
现实中,高污染换来高发展甚至没能换来高发展的事例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节水内容偏少,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
美国专家桑得拉·泼斯特在他的著作《最后的绿洲》里说: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至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至90%的需水,城市可以减少1/3用水,这些都可以毫不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但这一说法在中国并没有成为现实。对大多数公民和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到“水”疼痛,也许水危机总是显得遥远。一个小例子是,据统计,仅北京市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中国民间对水的保护和节约意识已初步上位,但从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尚有较大差距。
通常,人们只会在“世界水日”和“世界用水周”这种特殊的日子才会重点关注一下水问题。
而在以色列,节水被普遍认为是富国之道;在韩国,爱水可以和爱国划等号;在新加坡,有定期的全国停水一到两天的“水危机”演习;在日本,“六一”儿童节同时被定为“节水日”……
政府将水资源问题提到新高度
水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毋庸讳言,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敌人。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GDP还要增加,每年还要7%,有的地方10%,11%的速度增长……那么我们的水系,几条大江,大河,还要接受新发展的污染,老污染没有去掉,新污染已经来了。所以我认为没有三十年到五十年,这个水资源全部改善是不可能的,整个水的情况看起来还不是太乐观。”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十二五”规划中,水资源问题再次被提到了颇高的位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而对于水污染和环境恶化,2000年至今的十余年间,从留有余地到开诚布公,中国官方高层的说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00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009年,环保部的一位副部长老调重弹,“中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2010年两会上,官方的说法再次改变:“局部得到控制,整体的环境还在恶化”。
“10年前的2000年,就说‘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到了2009年的时候,还是说中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了基本的控制。2000年到2009年十年时间了还在控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看来,这是当时留有余地的一种说法。
他分析,2005年总理说的“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那句话,表达了中国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大多人理解政府是好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但西方媒体的理解是反的,他们理解现在中国人喝的水不干净,空气不新鲜,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好。“我们觉得这里面也有这层含义,否则就不需要再改善了。”
不过,对于2010年两会上的提法,他持肯定的态度。“去年两会上提的是‘局部得到控制,整体的环境还在恶化’,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客观的,”鄂学礼表示,“这是政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说出了实话。”
水务市场将成新的关注热点
4月,黑龙江依兰、江苏大丰两起自来水污染事件震动全国,也引发了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再审视。
明年7月1日,与国际接轨的饮用水新国标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从“安全饮水”向“健康饮水”迈进。
但现实情况严峻得多,也复杂得多。中国是贫水大国,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中国供水机构压力巨大,但缺乏改进动力;中国水市场火热,却乱象不断;中国人开始追求饮水质量,但骨子里又没有真正重视……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马锦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国人目前的饮水现状分6个层次:没水喝,有水不能喝,能喝不卫生,卫生不安全,安全不健康,健康不规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全饮水仅仅是60分,“饮用水的质量,无论怎样提高都不为过”。
我们一天也离不开水。
有关饮水的常识,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中国饮用水的整体现状究竟如何?你对每天都要亲密接触的水了解多少呢?相信很多人都熟视无睹,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本期专题试图对此进行提醒和警示。
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到缺水的“疼痛”,你也许认为水危机对我们来说总是显得遥远。实际上,目前,中国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既缺水、浪费水,同时又污染水的矛盾纠结中。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就提出了一个目前人类食品安全方面最致命的问题:水危机。在他看来,水的问题,远比石油问题严重。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的元素,直接与人的生命安全相关联,而且也因为它没有任何的替代品。而斯里兰卡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早在2006年就宣布:全球已有1/3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这较之此前预测的2025年,足足提前了20年。
人类对水与日俱增的刚性需求、水污染、水浪费,三方面的原因使水资源不断枯竭。
近40年之后,水危机依然是人类不能承受之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由于缺乏清洁和基本达到卫生条件的淡水,已经限制世界年经济增长只能维持在5560亿美元的水平。
而中国的水资源形势更不容乐观。
一边是短缺一边是污染和浪费
目前,中国年平均缺水约400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2%。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而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在中国大约70%的淡水资源用于农业灌溉,不过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目前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左右,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0公斤。
如果说水资源利用率偏低有技术方面原因,那么水污染则更多地是利益与意识问题。
据2001年环境监测数据,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200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成果报告》显示,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地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25%,污染趋势减轻的占18%,保持基本稳定的占57%。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面状污染有所加重,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有一定程度地检出。
迄今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据环保部《2009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报告,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
现实中,高污染换来高发展甚至没能换来高发展的事例并不鲜见。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节水内容偏少,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
美国专家桑得拉·泼斯特在他的著作《最后的绿洲》里说: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10%至50%的需水,工业可以减少40%至90%的需水,城市可以减少1/3用水,这些都可以毫不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
但这一说法在中国并没有成为现实。对大多数公民和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切身体会到“水”疼痛,也许水危机总是显得遥远。一个小例子是,据统计,仅北京市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一个多昆明湖或6个北海的蓄水量。
多年来,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中国民间对水的保护和节约意识已初步上位,但从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尚有较大差距。
通常,人们只会在“世界水日”和“世界用水周”这种特殊的日子才会重点关注一下水问题。
而在以色列,节水被普遍认为是富国之道;在韩国,爱水可以和爱国划等号;在新加坡,有定期的全国停水一到两天的“水危机”演习;在日本,“六一”儿童节同时被定为“节水日”……
政府将水资源问题提到新高度
水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毋庸讳言,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敌人。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的GDP还要增加,每年还要7%,有的地方10%,11%的速度增长……那么我们的水系,几条大江,大河,还要接受新发展的污染,老污染没有去掉,新污染已经来了。所以我认为没有三十年到五十年,这个水资源全部改善是不可能的,整个水的情况看起来还不是太乐观。”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十二五”规划中,水资源问题再次被提到了颇高的位置。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而对于水污染和环境恶化,2000年至今的十余年间,从留有余地到开诚布公,中国官方高层的说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2000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
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009年,环保部的一位副部长老调重弹,“中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2010年两会上,官方的说法再次改变:“局部得到控制,整体的环境还在恶化”。
“10年前的2000年,就说‘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到了2009年的时候,还是说中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了基本的控制。2000年到2009年十年时间了还在控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鄂学礼看来,这是当时留有余地的一种说法。
他分析,2005年总理说的“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那句话,表达了中国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大多人理解政府是好政府,要为人民办实事。但西方媒体的理解是反的,他们理解现在中国人喝的水不干净,空气不新鲜,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好。“我们觉得这里面也有这层含义,否则就不需要再改善了。”
不过,对于2010年两会上的提法,他持肯定的态度。“去年两会上提的是‘局部得到控制,整体的环境还在恶化’,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客观的,”鄂学礼表示,“这是政府在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说出了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