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设计,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要内容组织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课程过程的设计、工作过程的完整性、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以及由实际案例引出知识,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将实践教学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或孤立的工作任务学习的传统实践教学观。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工作过程;岗位任务课程;职业能力;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44-03
职业能力就是能够目标明确地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为能力。实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般认为职业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知识的积累和练习。学生应该先储备与能力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发展来提高职业能力。传统实训课程只关注了这些知识点,而忽略了这些知识点与岗位任务之间的联系,因此,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实训课程中,即使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相关,也是一种模糊性相关,没有围绕着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这些课程难以系统地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相关性。在这些课程中,学生领悟了许多知识点,却没有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点的目的,也不清楚这些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领域,更不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结果也只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却没有学会做事,训练了技能,却没有培养出职业能力。
通过实训教学,学生不仅仅要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完整的工作过程体验,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获得工作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与实施把岗位任务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并将其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在实训课内容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既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线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以改变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来,把实践教学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或孤立的工作任务学习的传统实践教学观。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岗位任务反映的是整体化的工作,包括任务对象、工具、方法、组织形式、任务要求、任务结果评价。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任务、信息获得、制定任务计划、评价方法及标准、实施计划、检查控制、结果评价及总结反馈。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的目的,是把职业训练从过去只关注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向关注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做出判断和行动能力培养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工作知识。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
任务课程应注意的几个因素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明确了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就明确了它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对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对所属行业有深入了解,具有一定的相关实践经验,对实践的具体细节、工艺要求等有清晰的了解,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工作任务零散地学了很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后仍然不能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
注重课程过程的设计 实训课程的组织比实训课程的内容重要得多。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难度大,以往的技能训练只是让学生获得一项项孤立的技能,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要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改变技能训练课程以技能为参照点的设计思路,以产品(或服务)为参照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避免任务本位课程围绕着孤立的任务进行抽象学习的局面出现。
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其目标指向是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并非强调动手操作就一定改变了学习性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由实际案例引出知识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引出理论知识,这些问题既不同于教材上的思考题,也不同于理论研究的学术问题。而是建立在对技术实践过程反思的基础之上,是出于对技术实践过程理解的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技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困境。既然问题产生于工作实践中,当然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 实训课程中的知识基本上可划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如何在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中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传统课程中,这两类知识是相互割裂的,而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要求整合这两类知识,以工作过程中的岗位任务为核心;只有在工作任务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才有可能,也有必要整合到一起。关键是要真正实现两类知识的整合,还必须找到它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结合点,否则两类知识的关系仍然是机械叠加,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教学案例
(一)工作任务——DSC-III直流调速设备检修
(二)工作要求
1.熟悉设备,绘制设备电器元件、部件位置图、接线图;
2.熟练掌握设备操作;
3.完成设备基础数据的测试及记录;
4.写出设备的调试步骤;
5.将设备调试至正常;
6.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检修,恢复其正常功能; 7.撰写报告;
8.填写各种表格。
填表说明:表1——工作计划表,在项目开始前,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填写;表2——设备元件、部件、仪器清单,工作开始时填写;表3——检修材料耗用表,由操作者填写。工作任务单及验收评价标准中各空项,每天工作结束后填写,不能有空项;在评价标准的相应项打“√”,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填写分数;表4——工作记录表,每天填写,如实记录每位组员的工作情况;表5——维修工作任务单,由操作者填写,每位组员至少填写一次,如数填齐(见表1~表5)。
(三)工作任务实施流程
一般电气维修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四)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工作任务之前,教师和学生所要准备的工作,如下页图2所示。图中左侧部分中的内容是学生在训练前要了解、知道的内容和了解这些内容的一些途径。图中右侧部分是教师在训练前要做好的工作和要求。
(五)训练中的工作
训练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如下页图3所示。教师向学生明确训练项目的时间、内容,要达到的目标,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见下页表6),训练方式;提出安全要求、环境卫生要求、设备维护保养要求;根据任务的特点,提示学生本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训练开始以后,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六)考核方式
1.选取设备电路的一部分或某一功能单元电路,分析原理(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对设备工作过程的掌握程度,对功能单元电路熟悉程度,分析思路、语言表述能力。
2.填图,分析原理图。选取设备一部分或某一功能单元电路图(不完整),要求学生补齐(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对设备原理的熟悉程度、画图技能、分析思路。
3.观摩教师操作,指出错误或不规范操作(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观察力、总结能力、操作的掌握程度。
4.“你说我做”。指定操作题目,被考核学生制定操作步骤,按照被考核学生的指令操作(全体参加)。考核点:操作熟练程度、文字表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设备的熟悉程度。
5.故障排除。设置模拟故障,由参加考核的学生排除(全体参加)。考核点:分析能力、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判断能力、操作规范。
结论
(一)以工作过程中的岗位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从而给学生以完整的过程体验,使学生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工作知识。这种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实践、观察、座谈及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表示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初步知道了“怎样干事”;表示此课程对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有帮助,对自己学习训练有压力。少数学生表示,此课程在内容上过于复杂,没有建立起实际工作情景,对考核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在同一训练项目中,采取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和不同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大不相同。结果是运用此课程形式训练的学生,学习训练的紧迫感增强,训练的气氛比以前浓厚,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Dennis Coon,John.O.Mitterer.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知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杨宗强(1961—),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技术。
关键词:工作过程;岗位任务课程;职业能力;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44-03
职业能力就是能够目标明确地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自己的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对获得的解决方案予以评价,并继续开发自己的行为能力。实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般认为职业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知识的积累和练习。学生应该先储备与能力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发展来提高职业能力。传统实训课程只关注了这些知识点,而忽略了这些知识点与岗位任务之间的联系,因此,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在实训课程中,即使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相关,也是一种模糊性相关,没有围绕着岗位任务组织课程内容。这些课程难以系统地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的相关性。在这些课程中,学生领悟了许多知识点,却没有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点的目的,也不清楚这些知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领域,更不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结果也只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却没有学会做事,训练了技能,却没有培养出职业能力。
通过实训教学,学生不仅仅要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有完整的工作过程体验,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要获得工作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与实施把岗位任务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并将其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在实训课内容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既培养了学生职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怎样做”和“怎样做得更好”为主线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以改变把过程与结果割裂开来,把实践教学理解为技能的反复训练或孤立的工作任务学习的传统实践教学观。
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岗位任务反映的是整体化的工作,包括任务对象、工具、方法、组织形式、任务要求、任务结果评价。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任务、信息获得、制定任务计划、评价方法及标准、实施计划、检查控制、结果评价及总结反馈。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的目的,是把职业训练从过去只关注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向关注在复杂工作环境中做出判断和行动能力培养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工作知识。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
任务课程应注意的几个因素
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明确了一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就明确了它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对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有深刻的理解,对所属行业有深入了解,具有一定的相关实践经验,对实践的具体细节、工艺要求等有清晰的了解,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工作任务零散地学了很多知识、技能,职业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后仍然不能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
注重课程过程的设计 实训课程的组织比实训课程的内容重要得多。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难度大,以往的技能训练只是让学生获得一项项孤立的技能,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要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改变技能训练课程以技能为参照点的设计思路,以产品(或服务)为参照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避免任务本位课程围绕着孤立的任务进行抽象学习的局面出现。
注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它构成一个组织严密的系统,其目标指向是企业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完整工作过程的一个环节,其意义只有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并非强调动手操作就一定改变了学习性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由实际案例引出知识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案例中的问题引出理论知识,这些问题既不同于教材上的思考题,也不同于理论研究的学术问题。而是建立在对技术实践过程反思的基础之上,是出于对技术实践过程理解的需要所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技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困境。既然问题产生于工作实践中,当然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并加以解决,由此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 实训课程中的知识基本上可划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如何在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中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传统课程中,这两类知识是相互割裂的,而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要求整合这两类知识,以工作过程中的岗位任务为核心;只有在工作任务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才有可能,也有必要整合到一起。关键是要真正实现两类知识的整合,还必须找到它们在工作过程中的结合点,否则两类知识的关系仍然是机械叠加,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教学案例
(一)工作任务——DSC-III直流调速设备检修
(二)工作要求
1.熟悉设备,绘制设备电器元件、部件位置图、接线图;
2.熟练掌握设备操作;
3.完成设备基础数据的测试及记录;
4.写出设备的调试步骤;
5.将设备调试至正常;
6.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检修,恢复其正常功能; 7.撰写报告;
8.填写各种表格。
填表说明:表1——工作计划表,在项目开始前,小组讨论后,由组长填写;表2——设备元件、部件、仪器清单,工作开始时填写;表3——检修材料耗用表,由操作者填写。工作任务单及验收评价标准中各空项,每天工作结束后填写,不能有空项;在评价标准的相应项打“√”,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中填写分数;表4——工作记录表,每天填写,如实记录每位组员的工作情况;表5——维修工作任务单,由操作者填写,每位组员至少填写一次,如数填齐(见表1~表5)。
(三)工作任务实施流程
一般电气维修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四)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展工作任务之前,教师和学生所要准备的工作,如下页图2所示。图中左侧部分中的内容是学生在训练前要了解、知道的内容和了解这些内容的一些途径。图中右侧部分是教师在训练前要做好的工作和要求。
(五)训练中的工作
训练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如下页图3所示。教师向学生明确训练项目的时间、内容,要达到的目标,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见下页表6),训练方式;提出安全要求、环境卫生要求、设备维护保养要求;根据任务的特点,提示学生本任务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训练开始以后,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六)考核方式
1.选取设备电路的一部分或某一功能单元电路,分析原理(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对设备工作过程的掌握程度,对功能单元电路熟悉程度,分析思路、语言表述能力。
2.填图,分析原理图。选取设备一部分或某一功能单元电路图(不完整),要求学生补齐(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对设备原理的熟悉程度、画图技能、分析思路。
3.观摩教师操作,指出错误或不规范操作(此题只有教师、被考核学生及其同组学生参加);考核点:观察力、总结能力、操作的掌握程度。
4.“你说我做”。指定操作题目,被考核学生制定操作步骤,按照被考核学生的指令操作(全体参加)。考核点:操作熟练程度、文字表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设备的熟悉程度。
5.故障排除。设置模拟故障,由参加考核的学生排除(全体参加)。考核点:分析能力、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判断能力、操作规范。
结论
(一)以工作过程中的岗位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从而给学生以完整的过程体验,使学生在获得操作技能的同时也获得工作知识。这种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实践、观察、座谈及问卷调查,多数学生表示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初步知道了“怎样干事”;表示此课程对掌握技能、培养能力有帮助,对自己学习训练有压力。少数学生表示,此课程在内容上过于复杂,没有建立起实际工作情景,对考核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在同一训练项目中,采取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和不同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大不相同。结果是运用此课程形式训练的学生,学习训练的紧迫感增强,训练的气氛比以前浓厚,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训练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Dennis Coon,John.O.Mitterer.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知之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杨宗强(1961—),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