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夏季潮湿的天气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皮肤病、关节炎、心理不适等,这种潮湿的天气对中医来说是一种“湿邪”,而湿易困脾,让身体困重,乏力倦懒,饮食减少……头痛、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一起袭来,所以,最近到医院看病的病人很多,不少皆是由于天气惹的祸。
都说对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在身体出现不舒服的苗头时就将其消灭在摇篮中。所以,判断自己体内湿气是否重,是最关键的,怎么判断呢?看如下方式吧:1、起床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2、洗漱看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开始伤阴了。
湿重之人自然得上医院看看,中医师说,一般如果身体被湿气困扰,出现疾病症状了,医生都会对症下药,开些中药祛湿治病。不过对于体内虽有湿气,但并不严重的人,可以自行在家用祛湿的食材、中药等,也可以祛湿。还可以利用刮痧、艾灸等方法祛湿,效果也不错。
内衣裤穿前最好烫一烫
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此时也是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期,私处瘙痒难耐。在此,给大家支招如下。
首先,衣服得不到充分晾晒容易发霉,私处可能受到感染,潮湿会使细菌、病毒的繁殖速度加快,引发了霉菌性阴道炎,再加上女性卫生用品容易霉变,所以目前是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期。为了预防疾病,贴身内衣裤和毛巾务必保持洁净和干燥,内裤和毛巾要分开洗净后,最好用开水煮一煮或者用熨斗烫一烫,然后用吹风筒热风吹干;另外,可在湿鞋肚里填塞报纸来保持干燥,一来可以吸收掉水分,二来可以保持鞋子不变形。
其次,大家应避免在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地工作、生活,如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保持室内湿度适中。没有别的工具时,将可摆头的电风扇放置室内,让风来加速水分的蒸发,起到干燥房间的作用。最好买一台具有祛湿效果的空气净化器,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热敷、干湿洗可去脚气
最近,笔者听到不少脚气患者抱怨,湿气重,脚气又开始反复发作了,特别是香港脚,又开始脱皮和瘙痒了。
潮湿天气要“捂”好脚,重点要“顾”好足临泣穴和阳辅穴位置,也就是指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这两个穴位可采用热敷或干洗脚、湿水洗脚等方法。干洗脚的方法是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样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还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蹬腿等方法来活动腿脚,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还有一些护脚秘笈,如每天用温盐水泡脚,并彻底擦干;穿适合的、透气性好的鞋子;定期检查双脚,及时进行护理;保持双脚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虽然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可是,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因此,勿乱用脚气偏方,勿将多种脚气药混合使用,要根据脚气症状用药。
喝粥饮茶可祛湿
中医的食疗法,就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根据食物的药理,针对病人的虚实寒热,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潮湿天气,大家可以服用由淮山、薏米、芡实、小米各50克,红枣20克熬成的祛湿养胃粥,可排除体内的湿气:另外,将荷叶、车前草、石解和山楂各10克用沸水泡代茶饮,可消热利湿;将荷叶、生山楂和生薏米各10克,桔皮5克研成细末,水泡15分钟代茶频饮,可健脾理气利湿;将陈皮、香附各6克,茯苓、荷叶各5克,威灵仙9克研成细末,水泡代茶频饮,可健脾舒肝胃;将仙灵脾15克,巴戟天、丹参各30克,郁金15克研成细末,水泡代茶频饮,可泻水逐饮、行气祛瘀。
另外,有些“湿邪之物”最好不要吃,比如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不宜多吃,特别是当明显感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虾蟹等海鲜也助长湿气,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
避开“水”环境 可防风湿病
目前30~50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增多趋势,潮湿的环境是导致患者出现这类慢性疾病的主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大都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经过天长日久的浸染,才会诱发此病。因此,避免在“水”环境中生活,是控制病情发展变化的关键。比如,尽量不要在水下作业,不要进入冰库工作,不要长期戴塑胶手套工作等等。
艾灸腹部可健脾祛湿
中医师认为,人体万病根源在于腹,健康长寿要提高腹温。因为凡是身体疲劳,甚至有严重疾患、内分泌失调、奇难杂症的人,腹部都能从以下3个方面敏感反应出来:~是腹部温度普遍下降。如人体腹温在36~C左右,则皮肤红润、细腻、身材均匀、免疫力强;34℃左右,则易长斑、长痘、便秘、过敏、面色晦暗等;32℃左右,易出现肥胖、痛经等:30℃左右,易手脚冰冷,出现各种肿瘤结节、性冷淡和奇难杂症;二是腹部容易形成结节异常点。腹部先天是阴经聚合的地方,稍不注意,腹部很快就成为脂肪、痰湿瘀毒凝聚的地方;三是腹部越寒肚子越大。腹部受寒,脂肪凝聚堆积,把经脉堵塞,身体就会肥胖起来。
因此,在湿气重的时候,建议大家用艾条温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15~20分钟。通过温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胃行气,健脾祛湿。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或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灸,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感传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隔姜灸法效果更强。但是要注意,有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都说对疾病最好的方法是防患于未然,在身体出现不舒服的苗头时就将其消灭在摇篮中。所以,判断自己体内湿气是否重,是最关键的,怎么判断呢?看如下方式吧:1、起床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2、洗漱看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开始伤阴了。
湿重之人自然得上医院看看,中医师说,一般如果身体被湿气困扰,出现疾病症状了,医生都会对症下药,开些中药祛湿治病。不过对于体内虽有湿气,但并不严重的人,可以自行在家用祛湿的食材、中药等,也可以祛湿。还可以利用刮痧、艾灸等方法祛湿,效果也不错。
内衣裤穿前最好烫一烫
空气潮湿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和传播,此时也是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期,私处瘙痒难耐。在此,给大家支招如下。
首先,衣服得不到充分晾晒容易发霉,私处可能受到感染,潮湿会使细菌、病毒的繁殖速度加快,引发了霉菌性阴道炎,再加上女性卫生用品容易霉变,所以目前是霉菌性阴道炎的高发期。为了预防疾病,贴身内衣裤和毛巾务必保持洁净和干燥,内裤和毛巾要分开洗净后,最好用开水煮一煮或者用熨斗烫一烫,然后用吹风筒热风吹干;另外,可在湿鞋肚里填塞报纸来保持干燥,一来可以吸收掉水分,二来可以保持鞋子不变形。
其次,大家应避免在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地工作、生活,如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保持室内湿度适中。没有别的工具时,将可摆头的电风扇放置室内,让风来加速水分的蒸发,起到干燥房间的作用。最好买一台具有祛湿效果的空气净化器,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
热敷、干湿洗可去脚气
最近,笔者听到不少脚气患者抱怨,湿气重,脚气又开始反复发作了,特别是香港脚,又开始脱皮和瘙痒了。
潮湿天气要“捂”好脚,重点要“顾”好足临泣穴和阳辅穴位置,也就是指在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阳辅穴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这两个穴位可采用热敷或干洗脚、湿水洗脚等方法。干洗脚的方法是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样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还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蹬腿等方法来活动腿脚,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还有一些护脚秘笈,如每天用温盐水泡脚,并彻底擦干;穿适合的、透气性好的鞋子;定期检查双脚,及时进行护理;保持双脚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脚气发作时,患者往往瘙痒难忍,很多人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买药或用他人推荐的“偏方”进行止痒处理。虽然有些药物或偏方确实可以临时止痒。可是,这些药物或偏方往往可加重“脚气”或引起更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因此,勿乱用脚气偏方,勿将多种脚气药混合使用,要根据脚气症状用药。
喝粥饮茶可祛湿
中医的食疗法,就是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根据食物的药理,针对病人的虚实寒热,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
潮湿天气,大家可以服用由淮山、薏米、芡实、小米各50克,红枣20克熬成的祛湿养胃粥,可排除体内的湿气:另外,将荷叶、车前草、石解和山楂各10克用沸水泡代茶饮,可消热利湿;将荷叶、生山楂和生薏米各10克,桔皮5克研成细末,水泡15分钟代茶频饮,可健脾理气利湿;将陈皮、香附各6克,茯苓、荷叶各5克,威灵仙9克研成细末,水泡代茶频饮,可健脾舒肝胃;将仙灵脾15克,巴戟天、丹参各30克,郁金15克研成细末,水泡代茶频饮,可泻水逐饮、行气祛瘀。
另外,有些“湿邪之物”最好不要吃,比如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不宜多吃,特别是当明显感到环境湿气带来的不适时。虾蟹等海鲜也助长湿气,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
避开“水”环境 可防风湿病
目前30~50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增多趋势,潮湿的环境是导致患者出现这类慢性疾病的主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大都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经过天长日久的浸染,才会诱发此病。因此,避免在“水”环境中生活,是控制病情发展变化的关键。比如,尽量不要在水下作业,不要进入冰库工作,不要长期戴塑胶手套工作等等。
艾灸腹部可健脾祛湿
中医师认为,人体万病根源在于腹,健康长寿要提高腹温。因为凡是身体疲劳,甚至有严重疾患、内分泌失调、奇难杂症的人,腹部都能从以下3个方面敏感反应出来:~是腹部温度普遍下降。如人体腹温在36~C左右,则皮肤红润、细腻、身材均匀、免疫力强;34℃左右,则易长斑、长痘、便秘、过敏、面色晦暗等;32℃左右,易出现肥胖、痛经等:30℃左右,易手脚冰冷,出现各种肿瘤结节、性冷淡和奇难杂症;二是腹部容易形成结节异常点。腹部先天是阴经聚合的地方,稍不注意,腹部很快就成为脂肪、痰湿瘀毒凝聚的地方;三是腹部越寒肚子越大。腹部受寒,脂肪凝聚堆积,把经脉堵塞,身体就会肥胖起来。
因此,在湿气重的时候,建议大家用艾条温灸中脘穴(肚脐上4寸)、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15~20分钟。通过温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胃行气,健脾祛湿。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做成大小不同的艾炷或艾条,在穴位上(或疼痛部位)熏灸,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感传达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回阳救逆,强壮保健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隔姜灸法效果更强。但是要注意,有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和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