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呢?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举一些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教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教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1.前提测评要有层次性
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前提特性、教学质量。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在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往往重视后两个变量而轻视前提认知基础。目标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检测评价与提高。这是目标教学最重要的一次初始行为。强调前提测评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它是目标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学新课这前,对本节课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其作用在于判断具体学情,查缺补漏,为建立新的知识作铺垫,打基础。所以,前提测评的题目要分层,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新课作铺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各层面的学生同时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定目标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规律,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因此在认定目标时可认定达纲目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有方向,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完成达纲目标以外,争取完成提高目标。总之,要设法让全班几个层次的学生都进入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
3.导学达标要体现分层教学、因材导达的要求
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目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特点,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落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4.达标测评要有层次性
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为此,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又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鉴于这个指导思想和达标反馈的原则,教师要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测评题目。
四、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我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教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2.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为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几点体会
小学阅读教学经过半年多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改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教师备课难度较大
每次备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和达标检测题,而且要掌握好坡度,因此工作量大。但以往课堂中只顾中上生的现象已消失了,中下生积极起来了,这样可促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质量。
2.学生方面
不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堂上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学习目标,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素质的是高。
我市小学语文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探索,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我们去解决。但我们相信,只要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质量研究,落实语文教学“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大面积提高。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举一些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教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教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1.前提测评要有层次性
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变量有三: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前提特性、教学质量。影响作用分别占50%、25%、25%。在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往往重视后两个变量而轻视前提认知基础。目标教学则特别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检测评价与提高。这是目标教学最重要的一次初始行为。强调前提测评的重要作用,是因为它是目标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学新课这前,对本节课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检查,其作用在于判断具体学情,查缺补漏,为建立新的知识作铺垫,打基础。所以,前提测评的题目要分层,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为新课作铺垫。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各层面的学生同时得到发展,为学习新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认定目标要有层次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是动态的、可变的这一规律,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因此在认定目标时可认定达纲目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有方向,在他们的心里,除了完成达纲目标以外,争取完成提高目标。总之,要设法让全班几个层次的学生都进入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
3.导学达标要体现分层教学、因材导达的要求
导学达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目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特点,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实施分层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落实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
4.达标测评要有层次性
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为此,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又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鉴于这个指导思想和达标反馈的原则,教师要采用“多途径的反馈,及时补救”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测评题目。
四、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我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教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2.评价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
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在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稍为降低评价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对中上的学生要求稍高,如归纳段意,讲出大概的意思,中下生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给予肯定。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并指出归纳段意要准确,不能随便。这样,就可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五、几点体会
小学阅读教学经过半年多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教改实践,我们的体会是:
1.教师备课难度较大
每次备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教学过程和达标检测题,而且要掌握好坡度,因此工作量大。但以往课堂中只顾中上生的现象已消失了,中下生积极起来了,这样可促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质量。
2.学生方面
不论上、中、下水平的学生都成了学习的主人,堂上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学习目标,属于自己的一份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素质的是高。
我市小学语文的“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探索,只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我们去解决。但我们相信,只要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质量研究,落实语文教学“分层推进,分类指导”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一定会大面积提高。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