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涌涛:人物报道的十四点提示
中青报副总编辑、《冰点周刊》原主编杜涌涛在谈到如何写好人物报道时说:一、写人物就是写个性。二、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三、人物报道切忌写成人物小传。四、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五、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六、要做被采访对象的传声筒。七、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八、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九、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交替使用。十一、引语后面一般会有“他说”或前面有“他说”。十二、尽量少用小标题。十三、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十四、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摘自《中国青年报》)
陈昌凤:网络立法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陈昌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立法对加强网络信息保护有积极作用。
网络立法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除了个人信息需要网络立法保护外,未成年人保护、商业信息保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保护、计算机安全等领域都需要网络立法规范。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例。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信息的侵害和保护儿童隐私权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网络管理的重点。(摘自《人民日报》)
冉维:记者的提问艺术
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在做客《对话传媒人》微访谈中,回答“采访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做一个好采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在提问时抓住别人回答的漏洞?”时,他谈到:“我觉得采访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到离真相更近的答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准备。如果对采访的议题缺乏把握,心里没底,任何人都很难做到‘镇定’。大家觉得我表现冷静,但我以前不止一次有过被受访者反问而倍感尴尬的经历。临场反应也很重要,必须随机应变。另外要对相关议题自己要有把握。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记者都要分领域,记者要成为自己报道领域的半个专家,否则很容易露怯。”(摘自《新浪传媒》)
杜骏飞:如何看新闻?
如何看新闻?1、从未来看今天,得见新闻本身。2、从历史看今天,得见新闻的走向;3、置身其中看,得见新闻的因果;4、远离其事看,得见新闻的价值;5、与大众同看,得见新闻的聚散:6、远离人群看,得见清醒的认知。此之谓新闻人的六正见。(摘自新浪微博)
张志安:新闻生产的“透明性”
新闻生产的“透明性”:1、从业者与监管博弈,会利用微博进行社会动员,控制机制被公开化;2、公众与从业者在网络上直接对话,媒介向公众说明新闻的压力增加(比如消息源);3、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生产(草根新闻)互动频繁,需要提供更多开放机会邀约公众参与……这些都带来生产的透明性增加。(摘自新浪微博)
刘万永:做有硬度的新闻
《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刘万永说:“学新闻时,老师说:记者,要学会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意思是,记者要有宏观思维,要从全国角度思考问题。
成为记者15年来,我常常想起老师的教诲,一方面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学习从更高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争取写出有质量的稿件。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更加速了信息的湮灭。对记者来说,一战成名且让人铭记的时代早已过去,忘记过去才能轻装前进。据说,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我想,这句话用在记者身上也很合适,理解这句话,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平和、更从容。(摘自《新闻记者》)
柳斌杰:新闻出版行业要重视三个融合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在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现在是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闻出版行业特别要重视3个融合:一是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二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三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要加强银政企三方合作,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文化类固定资产投资和并购重组,从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入手,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摘自《经济日报》)
新闻出版总署:今年非时政类报刊加快转企改制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在中央行业报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上提出,加快推动行业类专业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发展,力求在转制、转型、转曹、转战四个方面实现新进展。他强调,今年非时政类报刊要加快推进转企改制,能转企的要转企,已转企的要改制。
目前,已有3271种非时政类报刊完成了转企改制,下一步要加快推进转企改制,条件具备的推向资本市场。(摘自《光明日报》)
广电总局发布影视“禁烟令”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了《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通知指出:“电影和电视剧中过多的吸烟镜头,不符合我国政府控烟的基本立场,客观上有误导吸烟之嫌,容易对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知的制定是在2009年9月,也就是说,在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讨论之后,这一禁令才得到了实施的机会,只是,相比措辞严厉的禁令本身,其实施后的效果更令观众关注。(摘自《海峡都市报》)
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
《人民日报》“新兴媒体”版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以飨读者,以鉴过去,以期未来。1、互联网建设,首次有规划;2、新闻网站上市,媒体改革加快;3、移动互联网,迎来爆发期;4、宽带中国,让网速飞;5、大数据兴起,互联网增值;6、网购破万亿,竞争白热化;7、视频网站合作,移动中见未来;8、微博微信领跑,社交媒体红火;9、搜索行业自律,创新中求发展;10、移动支付时代,催生银行创新。(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社交媒体成长年:图片和视频将成内容主导
据美国知名传媒行业杂志《媒体生活》网站12月13日报道,2013年,社交媒体无疑会出现更多进展。
康涅狄格州一家社交媒体营销机构Talking Finger的负责人比尔一德罗萨说,“社交媒体的“游戏时司”已经结束。除了“以往”的网络资源及工具,市场分析、投资回报率及整合社会营销策略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罗萨称,图片和视频会成为社交媒体内容的主导者。社交媒体将会更加重视创建品牌化的视觉效果。
社交媒体的竞争手段和结果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德罗萨称,广告商逐渐意识到社交网站的喜欢和分享都是毫无意义的指标,而是更加感兴趣于能够追踪投资回报的工具。广告商一直认为网站用户数量越多则投资回报率越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由于用户数量太多,因此广告内容很难有效地针对特定用户。(摘自《新浪传媒》)
央视纪录频道元旦改版辟“纪录电影”单元
央视纪录频道于2013年1月1日全新优化升级,晚间首播时段提前30分钟自17:30开始;每周日22:00至23:30开设一档90分钟的“纪录电影”新时段。纪录频道在细化分析原有每个主题时段的受众情况后,根据观众对纪录频道不同时段的收视习惯,力求进一步强化节目类型和时段主题,形成时段品牌效应和观众的“约会意识”。(摘自《搜孤传媒》)
中国丝绸宣传片《锦绣中华》首秀纽约
美国时间2012年12月20日起,由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策划推出的中国丝绸宣传片《锦绣中华》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上全天候滚动播放,并在ICN电视联播网、BON蓝海电视、WCTV华府电视台、香港TVB-8等境外主流媒体同步播出。
《锦绣中华》宣传片时长仅30秒,其拍摄制作却历时近两载,内容典雅唯美,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丝绸卷轴,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丝绸工艺,绵延千年的世界丝绸贸易,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主干线的辉煌历史,以及丝绸制品舒适华美的特质逐呈现。(摘自《光明网》)
微博播报领导人调研符合新闻规律
领导人去地方考察、调研很正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不必再等新闻通稿,而是在微博上就及时了解到了领导考察行程的一些内容。从12月28日晚间开始至29日,@新华视点总共播发了十几条微博。这些及时播发的微博,计领导人的调研、考察工作有了更多现场感,这既让公众看到了领导人的亲民作风,而且这种报道方式也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新媒体既是新的传播渠道,也是新的官民互动平台,新媒体的特性也在塑造新的官民互动交流方式。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顺应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特性,展现政治自信,打破传统的领导人报道套路、禁区。这样能掌握舆情的主动,赢得民众信任。(摘自《新京报》)
官方微博影响力突出《南方都市报》获“年度报纸”
在日前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场”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多家机构共同推出的“2012社会化影响力排行榜”中,南方都市报以官方微博在都市类报纸中的突出影响力而被授予“年度报纸”。
基于粉丝数、互动性、专业性以及关注度等四方面的指标,《南方都市报》因官方微博的突出表现被授予“社会化影响力·年度报纸”。据统计,南都的官微平台“日均发帖17条、原创微博率达到50%,粉丝总数接近400万、加V粉丝数44万,被微博提及次数870万次”。(摘自《南方都市报》)
网络时代订阅收入首超广告付费墙唤回报纸春光?
“2012年将被报业铭记,因为这一年,报业开始充分拥抱‘付费墙’了。”美国著名传媒杂志MediaLife如是写道。当地时间12月23日,彭博社发布分析称,《纽约时报》线上线下的总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
“投资数字化产品需要资金,继续做好新闻需要资金。”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认为,付费的确是报纸媒体保持产品开发竞争力不得不考虑的办法。不过对于付费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提出了独特的视角:“付费不一定是读者承担,还可以是第三方付费。”(摘自《北京日报》)
乐视网与湖北卫视双向输送节目
日前,知名影视剧视频网站乐视网与湖北卫视宣布,将在联合拍剧、节目双向输出、多屏互换宣传等多个方面展开紧密合作。乐视网网络自制剧及综艺节目将制作出适合电视台播出的版本,实现网络自制内容向电视台的首次大批反向输送。
据悉,由潘长江、李艾主持的湖北卫视热门综艺节目《我爱我的祖国》,由王芳、王为念主持的《大王小王》,乐视网自制节目《星月私房话》、《乐视影视盛典》将有望成为国内首批网台资源深度双向输送的节目。正在热拍中的网络红剧《爱情公寓》第四季,也将在乐视网和湖北卫视播出。(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卫视调整黄金档电视剧编排三集连播激“蝴蝶效应”
近来,继江苏、湖南卫视之后,浙江、东方等多家一线卫视纷纷调整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版面,将实行多年的两集连播变成三集连播,有实力的卫视干脆改成三集独播。编排模式的改变,终于激起电视业界的“蝴蝶效应”。
三集连播致使制作方利益最大化的销售模式变得愈加难做,但却给电视台带来了利好消息。截至目前,江苏卫视晚间剧场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22。这一收视数据夺得省级卫视收视冠军,比去年同时期上涨了21.5%。(摘自《北京日报》)
北京卫视正式落户香港
近日,北京卫视正式通过香港有线(Cable TV)以及香港电讯盈科(Now TV)两家有线电视传输机构实现在香港地区的落地传输。从2012年12月20日起,香港特别行政区陆续将有超过225万户观众能够清晰收看到北京卫视的各档精彩栏目。
此次落户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是北京卫视继获得“TV地标(2012)——电视媒体覆盖传播力五强”之后,在新的一年里开辟全新版图的又一成功创举。(摘自《国际在线》)
年度电视掌声嘘声揭晓舌尖、好声音收获掌声
《2012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嘘声》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等六档电视节目或电视现象细节获得了“掌声”,而年度嘘声则给予了“虐童”等事件中马赛克缺失凸显的媒体伦理问题。
在发布会中,《新闻联播》播出“我姓曾”这一细节、《新闻1+1》十八大与新常委系列评论的新突破、中央纪委廉政公益广告“底线篇”等电视公益行动、《中国好声音》对引进节目版式的本土化改造、《舌尖上的中国》实现纪录片贴近大众走向世界的跨越等媒体问政行为,一起获得了“年度掌声”。(摘自《新京报》)
《潇湘晨报》出玫瑰花香报纸9点前香味浓
潇湘晨报发行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12月26日出版的《潇湘晨报》,从A01-A08版,每个版面都可以闻到玫瑰花香。印刷厂通过专利技术,将香精添加到报纸版面里,因此单期印刷成本将增加约10万元。
经过前期试验,报纸的香味可以保存大约6个小时。报纸将在凌晨3时左右印刷出来,因此市民在26日上午9点之前都可以闻到玫瑰花香味,但过了9时,香味可能就比较淡。印刷厂还提醒读者,不要将报纸放在敞开的空间里,而要把它卷起来,或者夹在其他报纸里,这样报纸的香味可以保存大约2周。(摘自《红网》)
两家卫视互争“佳人”显制播分离模式问题
今年1月1日以来,两档同名的《美丽俏佳人》分别出现在旅游卫视和黑龙江卫视,甚至还出现了“旅游卫视美丽俏佳人”和“美丽俏佳人”两个不同的官方微博。究竟谁是“正版”谁是“山寨”?双方各执一词,均称自己才是拥有版权的一方。
根据双方声明来看,争执焦点是在“制播分离”模式下出品的《美丽俏佳人》版权究竟属制作方还是播出方。目前双方均不接受采访,但这一事件势必会让更多采取“制播分离”模式的制作方及电视台注重版权问题。(摘自《解放网——新闻晨报》)
中青报副总编辑、《冰点周刊》原主编杜涌涛在谈到如何写好人物报道时说:一、写人物就是写个性。二、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的某个侧面。三、人物报道切忌写成人物小传。四、学会用故事和细节刻画。五、人物报道切忌仰视被采访对象。六、要做被采访对象的传声筒。七、一个好的人物报道通常用三种方式交叉写作来完成。八、把人物置放到特殊场景中去表现。九、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交替使用。十一、引语后面一般会有“他说”或前面有“他说”。十二、尽量少用小标题。十三、采访一个人物要采访二十个人,最少应该采访十个人。十四、好的记者要培养自己独特的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文体。(摘自《中国青年报》)
陈昌凤:网络立法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陈昌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立法对加强网络信息保护有积极作用。
网络立法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除了个人信息需要网络立法保护外,未成年人保护、商业信息保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信息保护、计算机安全等领域都需要网络立法规范。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例。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信息的侵害和保护儿童隐私权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网络管理的重点。(摘自《人民日报》)
冉维:记者的提问艺术
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冉维在做客《对话传媒人》微访谈中,回答“采访最核心的本质是什么?做一个好采访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在提问时抓住别人回答的漏洞?”时,他谈到:“我觉得采访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到离真相更近的答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准备。如果对采访的议题缺乏把握,心里没底,任何人都很难做到‘镇定’。大家觉得我表现冷静,但我以前不止一次有过被受访者反问而倍感尴尬的经历。临场反应也很重要,必须随机应变。另外要对相关议题自己要有把握。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记者都要分领域,记者要成为自己报道领域的半个专家,否则很容易露怯。”(摘自《新浪传媒》)
杜骏飞:如何看新闻?
如何看新闻?1、从未来看今天,得见新闻本身。2、从历史看今天,得见新闻的走向;3、置身其中看,得见新闻的因果;4、远离其事看,得见新闻的价值;5、与大众同看,得见新闻的聚散:6、远离人群看,得见清醒的认知。此之谓新闻人的六正见。(摘自新浪微博)
张志安:新闻生产的“透明性”
新闻生产的“透明性”:1、从业者与监管博弈,会利用微博进行社会动员,控制机制被公开化;2、公众与从业者在网络上直接对话,媒介向公众说明新闻的压力增加(比如消息源);3、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生产(草根新闻)互动频繁,需要提供更多开放机会邀约公众参与……这些都带来生产的透明性增加。(摘自新浪微博)
刘万永:做有硬度的新闻
《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刘万永说:“学新闻时,老师说:记者,要学会站在天安门上思考问题。意思是,记者要有宏观思维,要从全国角度思考问题。
成为记者15年来,我常常想起老师的教诲,一方面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努力学习从更高的高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认真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争取写出有质量的稿件。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更加速了信息的湮灭。对记者来说,一战成名且让人铭记的时代早已过去,忘记过去才能轻装前进。据说,华盛顿国立气象研究所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做对了,没有人会记得;当我们做错了,没有人会忘记。我想,这句话用在记者身上也很合适,理解这句话,能让自己的内心更平和、更从容。(摘自《新闻记者》)
柳斌杰:新闻出版行业要重视三个融合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日前在专题研讨会上表示,现在是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闻出版行业特别要重视3个融合:一是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二是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三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要加强银政企三方合作,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境外文化类固定资产投资和并购重组,从有示范效应的项目入手,设计合理的融资方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摘自《经济日报》)
新闻出版总署:今年非时政类报刊加快转企改制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在中央行业报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上提出,加快推动行业类专业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发展,力求在转制、转型、转曹、转战四个方面实现新进展。他强调,今年非时政类报刊要加快推进转企改制,能转企的要转企,已转企的要改制。
目前,已有3271种非时政类报刊完成了转企改制,下一步要加快推进转企改制,条件具备的推向资本市场。(摘自《光明日报》)
广电总局发布影视“禁烟令”
广电总局日前下发了《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通知指出:“电影和电视剧中过多的吸烟镜头,不符合我国政府控烟的基本立场,客观上有误导吸烟之嫌,容易对社会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知的制定是在2009年9月,也就是说,在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讨论之后,这一禁令才得到了实施的机会,只是,相比措辞严厉的禁令本身,其实施后的效果更令观众关注。(摘自《海峡都市报》)
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
《人民日报》“新兴媒体”版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201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十大动向”,以飨读者,以鉴过去,以期未来。1、互联网建设,首次有规划;2、新闻网站上市,媒体改革加快;3、移动互联网,迎来爆发期;4、宽带中国,让网速飞;5、大数据兴起,互联网增值;6、网购破万亿,竞争白热化;7、视频网站合作,移动中见未来;8、微博微信领跑,社交媒体红火;9、搜索行业自律,创新中求发展;10、移动支付时代,催生银行创新。(摘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社交媒体成长年:图片和视频将成内容主导
据美国知名传媒行业杂志《媒体生活》网站12月13日报道,2013年,社交媒体无疑会出现更多进展。
康涅狄格州一家社交媒体营销机构Talking Finger的负责人比尔一德罗萨说,“社交媒体的“游戏时司”已经结束。除了“以往”的网络资源及工具,市场分析、投资回报率及整合社会营销策略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罗萨称,图片和视频会成为社交媒体内容的主导者。社交媒体将会更加重视创建品牌化的视觉效果。
社交媒体的竞争手段和结果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德罗萨称,广告商逐渐意识到社交网站的喜欢和分享都是毫无意义的指标,而是更加感兴趣于能够追踪投资回报的工具。广告商一直认为网站用户数量越多则投资回报率越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是由于用户数量太多,因此广告内容很难有效地针对特定用户。(摘自《新浪传媒》)
央视纪录频道元旦改版辟“纪录电影”单元
央视纪录频道于2013年1月1日全新优化升级,晚间首播时段提前30分钟自17:30开始;每周日22:00至23:30开设一档90分钟的“纪录电影”新时段。纪录频道在细化分析原有每个主题时段的受众情况后,根据观众对纪录频道不同时段的收视习惯,力求进一步强化节目类型和时段主题,形成时段品牌效应和观众的“约会意识”。(摘自《搜孤传媒》)
中国丝绸宣传片《锦绣中华》首秀纽约
美国时间2012年12月20日起,由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策划推出的中国丝绸宣传片《锦绣中华》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上全天候滚动播放,并在ICN电视联播网、BON蓝海电视、WCTV华府电视台、香港TVB-8等境外主流媒体同步播出。
《锦绣中华》宣传片时长仅30秒,其拍摄制作却历时近两载,内容典雅唯美,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丝绸卷轴,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丝绸工艺,绵延千年的世界丝绸贸易,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主干线的辉煌历史,以及丝绸制品舒适华美的特质逐呈现。(摘自《光明网》)
微博播报领导人调研符合新闻规律
领导人去地方考察、调研很正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不必再等新闻通稿,而是在微博上就及时了解到了领导考察行程的一些内容。从12月28日晚间开始至29日,@新华视点总共播发了十几条微博。这些及时播发的微博,计领导人的调研、考察工作有了更多现场感,这既让公众看到了领导人的亲民作风,而且这种报道方式也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新媒体既是新的传播渠道,也是新的官民互动平台,新媒体的特性也在塑造新的官民互动交流方式。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顺应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特性,展现政治自信,打破传统的领导人报道套路、禁区。这样能掌握舆情的主动,赢得民众信任。(摘自《新京报》)
官方微博影响力突出《南方都市报》获“年度报纸”
在日前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场”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等多家机构共同推出的“2012社会化影响力排行榜”中,南方都市报以官方微博在都市类报纸中的突出影响力而被授予“年度报纸”。
基于粉丝数、互动性、专业性以及关注度等四方面的指标,《南方都市报》因官方微博的突出表现被授予“社会化影响力·年度报纸”。据统计,南都的官微平台“日均发帖17条、原创微博率达到50%,粉丝总数接近400万、加V粉丝数44万,被微博提及次数870万次”。(摘自《南方都市报》)
网络时代订阅收入首超广告付费墙唤回报纸春光?
“2012年将被报业铭记,因为这一年,报业开始充分拥抱‘付费墙’了。”美国著名传媒杂志MediaLife如是写道。当地时间12月23日,彭博社发布分析称,《纽约时报》线上线下的总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成为该报第一大收入来源。
“投资数字化产品需要资金,继续做好新闻需要资金。”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认为,付费的确是报纸媒体保持产品开发竞争力不得不考虑的办法。不过对于付费的方式,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提出了独特的视角:“付费不一定是读者承担,还可以是第三方付费。”(摘自《北京日报》)
乐视网与湖北卫视双向输送节目
日前,知名影视剧视频网站乐视网与湖北卫视宣布,将在联合拍剧、节目双向输出、多屏互换宣传等多个方面展开紧密合作。乐视网网络自制剧及综艺节目将制作出适合电视台播出的版本,实现网络自制内容向电视台的首次大批反向输送。
据悉,由潘长江、李艾主持的湖北卫视热门综艺节目《我爱我的祖国》,由王芳、王为念主持的《大王小王》,乐视网自制节目《星月私房话》、《乐视影视盛典》将有望成为国内首批网台资源深度双向输送的节目。正在热拍中的网络红剧《爱情公寓》第四季,也将在乐视网和湖北卫视播出。(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卫视调整黄金档电视剧编排三集连播激“蝴蝶效应”
近来,继江苏、湖南卫视之后,浙江、东方等多家一线卫视纷纷调整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版面,将实行多年的两集连播变成三集连播,有实力的卫视干脆改成三集独播。编排模式的改变,终于激起电视业界的“蝴蝶效应”。
三集连播致使制作方利益最大化的销售模式变得愈加难做,但却给电视台带来了利好消息。截至目前,江苏卫视晚间剧场的平均收视率高达1.22。这一收视数据夺得省级卫视收视冠军,比去年同时期上涨了21.5%。(摘自《北京日报》)
北京卫视正式落户香港
近日,北京卫视正式通过香港有线(Cable TV)以及香港电讯盈科(Now TV)两家有线电视传输机构实现在香港地区的落地传输。从2012年12月20日起,香港特别行政区陆续将有超过225万户观众能够清晰收看到北京卫视的各档精彩栏目。
此次落户香港特别行政区,将是北京卫视继获得“TV地标(2012)——电视媒体覆盖传播力五强”之后,在新的一年里开辟全新版图的又一成功创举。(摘自《国际在线》)
年度电视掌声嘘声揭晓舌尖、好声音收获掌声
《2012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嘘声》12月21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等六档电视节目或电视现象细节获得了“掌声”,而年度嘘声则给予了“虐童”等事件中马赛克缺失凸显的媒体伦理问题。
在发布会中,《新闻联播》播出“我姓曾”这一细节、《新闻1+1》十八大与新常委系列评论的新突破、中央纪委廉政公益广告“底线篇”等电视公益行动、《中国好声音》对引进节目版式的本土化改造、《舌尖上的中国》实现纪录片贴近大众走向世界的跨越等媒体问政行为,一起获得了“年度掌声”。(摘自《新京报》)
《潇湘晨报》出玫瑰花香报纸9点前香味浓
潇湘晨报发行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12月26日出版的《潇湘晨报》,从A01-A08版,每个版面都可以闻到玫瑰花香。印刷厂通过专利技术,将香精添加到报纸版面里,因此单期印刷成本将增加约10万元。
经过前期试验,报纸的香味可以保存大约6个小时。报纸将在凌晨3时左右印刷出来,因此市民在26日上午9点之前都可以闻到玫瑰花香味,但过了9时,香味可能就比较淡。印刷厂还提醒读者,不要将报纸放在敞开的空间里,而要把它卷起来,或者夹在其他报纸里,这样报纸的香味可以保存大约2周。(摘自《红网》)
两家卫视互争“佳人”显制播分离模式问题
今年1月1日以来,两档同名的《美丽俏佳人》分别出现在旅游卫视和黑龙江卫视,甚至还出现了“旅游卫视美丽俏佳人”和“美丽俏佳人”两个不同的官方微博。究竟谁是“正版”谁是“山寨”?双方各执一词,均称自己才是拥有版权的一方。
根据双方声明来看,争执焦点是在“制播分离”模式下出品的《美丽俏佳人》版权究竟属制作方还是播出方。目前双方均不接受采访,但这一事件势必会让更多采取“制播分离”模式的制作方及电视台注重版权问题。(摘自《解放网——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