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的前世今生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庄周梦蝶”这一典故,蕴含着先秦道家通达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此后,“庄周梦蝶”影响了“蝶文化”的发展,建构了新的文学思维模式,成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的梦。
  关键词:庄周梦蝶;理论背景;文化影响
  一、理论背景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内篇《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①”因此,要探究“庄周梦蝶”的理论背景,首先要从庄子的物化观着手。
  先秦道家首先为庄子的物化观奠定了基础。老子以“道”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并认识到“道”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即“反者道之动。”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庄子的物化观继承了老子的转化思想,同时更进一步,消除了转化主体——自身与对立面的限制。“庄周梦蝶”中有庄子与蝴蝶的转化,有真实与幻境以人的意识为途径进行的转化,还有“栩栩然”与“蘧蘧然”之情绪的转化,将转化范围扩展到一切事物。
  此外,儒家也承认客观世界的变化,孔子不仅留下了“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言论,更在《系辞》中着重强调了“变”的观点:“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儒道两家的运动观有许多共同之处,都认为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也为庄子物化观的成熟提供了理论前提。
  庄子在《庄子》内篇中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物化观,即形化、心化和事化。关于形化,《齐物论》中说:“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这就是说,万物一旦成形就处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且无时无刻不与其他事物相接触、冲突,这种过程如马疾驰,是不能被阻止的。关于心化,庄子在《齐物论》中对人精神现象的不断转化有详细描述:“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关于事化,庄子在《德充符》中有言:“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人作为社会现象所经历的种种日常生活,也处于永恒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寓言中,庄周与蝴蝶的形体能够相互转化,即为“形化”;“梦蝶”这一精神活动即为“心化”;庄周梦蝶,首先以人的存在方式入梦,既而人类感知消亡,凭蝴蝶而存,此种存——亡——存的转化即为“事化”。由此看来,“庄周梦蝶”寓意之深远,能够简明扼要地囊括庄子物化观的三个层面。
  二、文化影响
  由于“庄周梦蝶”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其中寄寓的哲学精义,蝴蝶开始成为中国文学中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蝶文化景观。通过庄子的创作,蝴蝶完成了由“个别意象”到“一般意象”的转变,成为了中国文人集体的心理沉淀。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的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蝴蝶通常被认为是理想的化身,同时带有求而不得的悲剧内涵,这和“庄周梦蝶”的审美指向是一致的。蝴蝶在“庄周梦蝶”中是庄子“丧我”后的超脱自然,但庄周梦觉后方知之前的愉悦不过是一场虚无。由此衍生出的文学代表首推《梁祝》,在这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中,男女主角殉情后化身为蝶,抛弃了人的躯壳,以死亡为代价,用另一种方式双宿双飞,实现了爱情的终极理想。但在世俗看来,二人人世间不能相守,在宏观人类学上仍是悲剧。此后,人们也常用“化蝶”典故喻指为爱牺牲的情人。
  庄周梦蝶牵涉到主客体的相互转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庄周梦蝶时,庄周是主体,蝴蝶是客体;当蝶梦庄周时,蝴蝶是主体,庄周则变成了客体,人的主体地位被消解,将思维能力赋予“蝴蝶”这样的他物,使通常意义上的“客体”有能力审视“人”这样的主体。通过主客体视角的转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飘飘然的梦幻之感,使作品增添了神秘色彩,王国维称之为“以物观物”。受其影响,后世许多文学作品都尝试建立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主客体关系。例如苏轼《前赤壁赋》中说“物与我皆无尽矣”,将客体与主体放到了同等地位上,表现了苏轼豁达畅然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再比如唐代崔护的诗句“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将桃花作为意识活动的主体,与人访桃花、佳人不再相互映衬,诗歌立刻便有了宏大的时空格局,引人深思。
  翩翩蝴蝶梦里来。蝴蝶那轻灵曼妙的身姿,繁复绚丽的花纹,由庄周起,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象征。一直以来,后世研究者都在不断探寻,那娇弱翅膀煽动时所引起的种种遐思。
  注释:
  ①郭象,曹础基:《庄子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11,下同
  参考文献:
  [1]刘涛.分与物化:庄周梦蝶的主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陈清春.六合内外:庄子内篇道论研究[J].科学出版社,2012.
  [3]胡荣兰.“庄周梦蝶”的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J].毕节学院学报,2013(10).
其他文献
在探讨补肾复方冲剂治疗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临床疗效基础上,观察其对于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影响。以补肾复方冲剂治疗30例,复方皂矾丸、康力龙各治疗15例。采用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审视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演变,主张社区学习中心应成为促进成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潜在的制度化的途径或工具;强调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对于2015年后发展
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近10年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患者共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5~53岁.均有心悸、胸闷及易激动,4例有多汗、消瘦、食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一种戏剧形式。戏曲通过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戏曲的表现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戏曲有其独特的表演特性,通过对戏曲表演特性的探究,可以提高戏曲演员对戏曲表演的理解,加深直观感受,同时对戏曲艺术有更深入的诠释与参考。  关键词:戏曲;综合性;写意性;程式性;虚拟性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历史。由原始聚居村落
在“三言”与《聊斋志异》爱情题材的著名篇目中,“三言”故事中出场的人物相对较多,人物关系网立体而复杂。《聊斋志异》故事中的人物数量较少,他们所处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两
摘要: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是加缪的两部重要代表作品。本文就这两部作品拟从冷漠到关爱,从荒诞到反抗这两个方面来展现加缪小说创作的的转型,即从荒诞系列到反抗系列的转型。  关键词:加缪;《局外人》;《鼠疫》;转型  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局外人》和《鼠疫》,分别代表了加缪文学创作从“荒诞”系列到“反抗”系列的飞跃,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态度,以及对主题思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疼痛中的护理干预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疼痛强化组则加强
摘要:本文围绕仙游石雕刻的传统历史与当代发展进行阐释思考。探讨仙游石雕刻在当代存在发展意义,拓宽仙游石雕刻的发展思路,寻求打破仙游石雕刻发展的藩篱,使仙游石雕刻技艺健康发展,对仙游石雕刻研究和发展具有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仙游石雕刻;发展  漫谈仙游石雕刻艺术,不得不回顾我们仙游石雕刻产业的发展脉胳,仙游石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仙游石矿的发现而应运而生几个小作坊的雕艺厂。当时由
期刊
中国文学是文学宝库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其蕴含的人文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化从古至今讲究以“仁”为核心,民本思想,爱国情怀,传承本民族文化的积淀,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