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往往会成为今后人生中回忆最多的一段时期,作家笔下人物的性格往往也离不开人物自身的成长经历,而作家本人的成长经历和生命体验也多多少少会影响到作家本人的创作。小说中的人物有的试图摆脱曾经不好的经历与记忆,有的则在努力寻找曾经生活过的痕迹,无论是哪种反映了过往对当下生活的影响,往事虽逝,但并非不留痕迹。对人物自我内在与过去的拉扯、挣扎成为作家描写笔下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切入点,在展示个人情感心路历程的同时,小说也能够借这一角度巧妙地反映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上带来的影响。
面对有着不好经历或不太光彩的过去,有的人极力避免与这段过往相遇但往往避无可避,还是无法逃过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此时人物内心的纠结挣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真实、复杂的一面。凡一平《我们的师傅》(《十月》2019年第4期)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我”得知儿童时期的师傅去世的消息后决定参加他的葬礼。在这一事件背景下,触发了“我”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师傅韦建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师傅,而是教“我”和另外几位童年小伙伴如何行窃的师傅,时隔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拥有良好教育和显赫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偷窃的这段经历成为每个人心中不愿提及的难堪。但是在师傅的葬礼上大家重聚在一起,那段时间师傅给予的关爱和正面教育却成为心目中最温暖的存在,小说结尾“我”还是承认了这段师徒关系,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多年后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的光芒和人性的博弈。王棵的《一碗海鲜面》(《十月》2019年第4期)讲述了在战乱背景下一位南通的小伙子小铲为躲避征兵却意外被卖给劳工船中途逃跑的经历。逃到广州湾的小铲艰难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乡以及家乡的新婚妻子,多年后小铲意外遇到来找他的妻子,第一反应却是转身逃跑。不是近乡情更怯,而是小铲他乡遇故知的尴尬和胆怯的复杂心情,这些年的事业起伏、感情变化让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自己最亲的人。《平伯母》(《十月》2019年第4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回忆了平伯母坎坷悲凉的一生,但是平伯母的子女对母亲的回忆却是在极力避免,在平伯母去世的时候“我”和她的子女相见却“终究没有勇气去提及平伯母的任何往事”。这一情节的设置无外乎更加重了平伯母命运的不幸和凄惨,甚至是失败。有人不愿意面对或惨痛或无奈的过去,也有人在生活不尽如人意时试图从记忆的深处寻找一些美好。张毅《阿尔巴尼亚罐头》(《当代》2019年第4期)尽管“我”现在经历事业、爱情的失败,但“我”回忆起青春期和工友以及暗恋对象的一段往事是美好的,回忆中朋友、暗恋的女孩以及和阿尔巴尼亚船员一起过春节等等成为今后生活中回忆的闪光点。肖铁《鼹鼠之王》(《当代》2019年第4期)中的主人公不仅在回忆中呈现了凯瑟琳对自己的帮助,更是将这种曾经感激的心情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与凯瑟琳的继女玛莎有了交集。记忆中凯瑟琳“每天都很特别!”的口头禅、帮“我”省下吃饭的税钱等细节让“我”感动至今,也是促使“我”愿意帮助玛莎的很重要原因。王虹建《烧喜》(《人民文学》2019年第7期)表面是写新安为操办自己侄子的婚事做的努力,实际上是新安与哥哥新生过去的美好情感对他生活的影响。“怎么能把过去的事儿忘掉呢?”成为新安心里的一块石头,过去哥哥新生对自己的付出的美好温暖的记忆让他对哥哥的儿子尽到自己最大的关怀和努力,并且时常在心里与哥哥对话。以上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自己的过去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并且努力将善意与爱传递下去,在他们身上传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范稳的《关山别情》(《十月》2019年第4期)从主人公关山的视角讲述他步入中年之后面临的生活的困境,妹妹的烂赌成性给自己家庭造成很大影响,让自己心烦不已,而此时年轻时情人的再次联系让他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情感体验,但是情人联系他的目的是为了借钱给她的丈夫治病,得知真相的关山再无法将眼前人与记忆中的美好联系起来。不仅打破了现实的幻想连带着觉得记忆中的人似乎也不那么真实了。蓝石《故乡一夜》(《十月》2019年第4期)讲述已经离开故乡多年的“我”再次回到家乡小城,尽管吃着曾经最爱的西塔冷面,見到了诸多儿时好友,但是他们的现状与“我”记忆中的他们的形象大相径庭,数年间回乡的经历甚至让“我”觉得“故乡像是埋在你体内的一根刺,稍有剐蹭就会刺痛你一下,有时不太疼,像是小小的提醒,有时刺得人钻心的疼痛。”这种变化更多是因为离乡太久的人与故乡以及朋友发展变化不同步的原因造成的,时空的距离带来的隔阂与不可思议只能让人心生世事无常的感慨。正如《从歌乐山上下来》(《十月》2019年第4期)中所说“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遇见多少人。有些当时看似重要的人物,过后你却怎么也记不起来;而有些人,仅仅只是跟你短暂相处,但分开再久也不会忘记。”“我”与杨青也就是高鸣在精神病院相遇,在他死后关于他的谜团才被一一破解,回想过去自己对高鸣的理解才发觉自己与这位交心好友的陌生。胡性能《乌鸦》(《上海文学》2019年第7期)中重返牯牛岭的王谷看到了与记忆中完全不同的矿山景象,眼前的每一处破败景象都勾起他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在回忆中为我们呈现出往日的繁荣以及人与人感情的纠葛,“往昔的记忆像山风一样轻拂而来”,小说中王谷一直在繁荣红火的矿山记忆和现实矿山的破败景象中来回跳跃,作为牯牛岭最后一名矽肺病人,王谷的一生至死都与牯牛岭脱不开联系,在记忆与现实的反差之中,在小说结尾中作家让我们反思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业现代化给人带来的伤害。
刘荣书《盛宴》(《当代》2019年第4期)中颜丁艳对自己28年来的生活遭遇的回想就是如此,在路上颜丁艳遇到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赵伯伯,被问及她早已过世的父亲是否回家,一句话让颜丁艳想到自己的父亲当年坚持从收养的人家要回自己的那段故事,进而回想回到家庭后至今生活的轨迹和不如意。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往事就会如同洪水一般倾泻而下扑面而来。巫昂《浪漫小旗》(《南方文学》2019年第7期)在儿子的生日聚会上,儿子的照片将“我”带到十年前的记忆之中,这十年来婚内生活的琐碎以及“我”出轨和事情的败露。对过去的无能为力和妻子的冷嘲热讽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总是感到孤单一人,总是无力挽回那些逝去的时光。”人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但是过去的经历却可以影响着未来。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宇宙晶卵》(《人民文学》2019年第7期)中姬星斗的爷爷十一年前说过的玩笑话成为他心中一颗梦想的种子,并终于在十一年后得以实现。李治邦《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退伍军人李一丹之所以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找到撞死自己妻子的肇事司机,因为过去生活中妻子、部队班长给了他诸多美好的感情,这种感情让他在平淡生活中获得幸福,一旦失去之后这些美好的回忆又成为了他寻仇的动力。冉正万《屋檐童子》(《广州文艺》2019年第7期)中讲述一位女性多年前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到了老年仍然做出最终的选择要和年轻时爱慕的人在一起。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并没有消失而是埋在了心底最深处,在合适的时机又重新发芽。同样是描写老年人的晚年情感故事,夏艳平《土埂子》(《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讲述了老年人徐大树在妻子去世后进入养老院的生活,因去医院的路上被“困”在一个土埂子上得到往日朋友姜翠兰的帮助燃起他开启新生活的愿望,然而子女终是不能理解其再婚的需求,在生气和郁闷中徐大树在对妻子、戏曲的回忆中走向了死亡。熊海舟《寻死觅活》(《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孤寡老人炳元不肯搬家的原因是自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七十年,祖宗、妻子、儿子埋葬在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唯一亲人女儿的离家出走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牵绊,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着这座山等待出走十七年生死未卜的女儿回来。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往情感对他们今后生活的影响,这种羁绊可以跨越生死、超越时空,那些美好的记忆成为他们对抗现实生活残酷考验时的火光。崔君的《蛤蜊候风雨》(《天涯》2019年第4期)中主人公“我”在一次买菜途中偶然遇到初中的女同学杨梅,从杨梅的讲述与回忆中得知当年那个转学而来的自卑的女孩子曾经因为“我”当初帮她解除过一场尴尬,给了她无限的力量。回首往事,不同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思考。有人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有人从中反思悔过自己的行为。回忆,对个体来说更多是与过去的自己的一场对话,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丁小龙《盲图》(《雨花》2019年第7期)“某些记忆是无法被删除掉的,它们像是根植于意识中的大橡树。”年华逝去后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步境地:童年时父母关系的僵硬、家庭的破裂,成年后感情的波折以及差点失明的生命体验,让“我”思考存在的意义。王琛《跳大车》(《南方文学》2019年第7期)故事追溯到“我”1995年小学时候发生的一场地震经历,地震的发生让本来可以去北京当兵的舅舅从二楼跳下膝盖受了伤失去当兵的宝贵机会,命运的轨迹也就随之改变。然而人们对他在查酒驾时选择“跳车”导致死亡的行为的不理解,让“我”开启搜索与舅舅有关的过往记忆,也让“我”进一步思考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可能性问题。
从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时,作品不仅呈现出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和童年、青少年时代遇到的人对今后行为的影响,同时作家通过他们的回忆和眼前人、物的对比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上、价值观的变化乃至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出来。面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波动不仅仅是人物个人化的情感,也传达了时代发展下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情绪和精神上的困境。如何与自己和解,让过去的历史更好地成为自己今后生活的动力是值得每个人思考人生的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关注自己的内心、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在当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描写人物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态度和心理,文学也在不断探索人的精神和心灵上为我们开掘出更多的空间,给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文本与情感支撑。
本栏责任编辑:段玉芝
面对有着不好经历或不太光彩的过去,有的人极力避免与这段过往相遇但往往避无可避,还是无法逃过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此时人物内心的纠结挣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真实、复杂的一面。凡一平《我们的师傅》(《十月》2019年第4期)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来龙去脉,“我”得知儿童时期的师傅去世的消息后决定参加他的葬礼。在这一事件背景下,触发了“我”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师傅韦建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师傅,而是教“我”和另外几位童年小伙伴如何行窃的师傅,时隔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拥有良好教育和显赫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偷窃的这段经历成为每个人心中不愿提及的难堪。但是在师傅的葬礼上大家重聚在一起,那段时间师傅给予的关爱和正面教育却成为心目中最温暖的存在,小说结尾“我”还是承认了这段师徒关系,通过人物心理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多年后人与人之间真挚感情的光芒和人性的博弈。王棵的《一碗海鲜面》(《十月》2019年第4期)讲述了在战乱背景下一位南通的小伙子小铲为躲避征兵却意外被卖给劳工船中途逃跑的经历。逃到广州湾的小铲艰难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却不知道如何面对家乡以及家乡的新婚妻子,多年后小铲意外遇到来找他的妻子,第一反应却是转身逃跑。不是近乡情更怯,而是小铲他乡遇故知的尴尬和胆怯的复杂心情,这些年的事业起伏、感情变化让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自己最亲的人。《平伯母》(《十月》2019年第4期)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回忆了平伯母坎坷悲凉的一生,但是平伯母的子女对母亲的回忆却是在极力避免,在平伯母去世的时候“我”和她的子女相见却“终究没有勇气去提及平伯母的任何往事”。这一情节的设置无外乎更加重了平伯母命运的不幸和凄惨,甚至是失败。有人不愿意面对或惨痛或无奈的过去,也有人在生活不尽如人意时试图从记忆的深处寻找一些美好。张毅《阿尔巴尼亚罐头》(《当代》2019年第4期)尽管“我”现在经历事业、爱情的失败,但“我”回忆起青春期和工友以及暗恋对象的一段往事是美好的,回忆中朋友、暗恋的女孩以及和阿尔巴尼亚船员一起过春节等等成为今后生活中回忆的闪光点。肖铁《鼹鼠之王》(《当代》2019年第4期)中的主人公不仅在回忆中呈现了凯瑟琳对自己的帮助,更是将这种曾经感激的心情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与凯瑟琳的继女玛莎有了交集。记忆中凯瑟琳“每天都很特别!”的口头禅、帮“我”省下吃饭的税钱等细节让“我”感动至今,也是促使“我”愿意帮助玛莎的很重要原因。王虹建《烧喜》(《人民文学》2019年第7期)表面是写新安为操办自己侄子的婚事做的努力,实际上是新安与哥哥新生过去的美好情感对他生活的影响。“怎么能把过去的事儿忘掉呢?”成为新安心里的一块石头,过去哥哥新生对自己的付出的美好温暖的记忆让他对哥哥的儿子尽到自己最大的关怀和努力,并且时常在心里与哥哥对话。以上小说中的主人公面对自己的过去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并且努力将善意与爱传递下去,在他们身上传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范稳的《关山别情》(《十月》2019年第4期)从主人公关山的视角讲述他步入中年之后面临的生活的困境,妹妹的烂赌成性给自己家庭造成很大影响,让自己心烦不已,而此时年轻时情人的再次联系让他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情感体验,但是情人联系他的目的是为了借钱给她的丈夫治病,得知真相的关山再无法将眼前人与记忆中的美好联系起来。不仅打破了现实的幻想连带着觉得记忆中的人似乎也不那么真实了。蓝石《故乡一夜》(《十月》2019年第4期)讲述已经离开故乡多年的“我”再次回到家乡小城,尽管吃着曾经最爱的西塔冷面,見到了诸多儿时好友,但是他们的现状与“我”记忆中的他们的形象大相径庭,数年间回乡的经历甚至让“我”觉得“故乡像是埋在你体内的一根刺,稍有剐蹭就会刺痛你一下,有时不太疼,像是小小的提醒,有时刺得人钻心的疼痛。”这种变化更多是因为离乡太久的人与故乡以及朋友发展变化不同步的原因造成的,时空的距离带来的隔阂与不可思议只能让人心生世事无常的感慨。正如《从歌乐山上下来》(《十月》2019年第4期)中所说“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遇见多少人。有些当时看似重要的人物,过后你却怎么也记不起来;而有些人,仅仅只是跟你短暂相处,但分开再久也不会忘记。”“我”与杨青也就是高鸣在精神病院相遇,在他死后关于他的谜团才被一一破解,回想过去自己对高鸣的理解才发觉自己与这位交心好友的陌生。胡性能《乌鸦》(《上海文学》2019年第7期)中重返牯牛岭的王谷看到了与记忆中完全不同的矿山景象,眼前的每一处破败景象都勾起他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在回忆中为我们呈现出往日的繁荣以及人与人感情的纠葛,“往昔的记忆像山风一样轻拂而来”,小说中王谷一直在繁荣红火的矿山记忆和现实矿山的破败景象中来回跳跃,作为牯牛岭最后一名矽肺病人,王谷的一生至死都与牯牛岭脱不开联系,在记忆与现实的反差之中,在小说结尾中作家让我们反思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业现代化给人带来的伤害。
刘荣书《盛宴》(《当代》2019年第4期)中颜丁艳对自己28年来的生活遭遇的回想就是如此,在路上颜丁艳遇到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赵伯伯,被问及她早已过世的父亲是否回家,一句话让颜丁艳想到自己的父亲当年坚持从收养的人家要回自己的那段故事,进而回想回到家庭后至今生活的轨迹和不如意。记忆的闸门一旦被打开,往事就会如同洪水一般倾泻而下扑面而来。巫昂《浪漫小旗》(《南方文学》2019年第7期)在儿子的生日聚会上,儿子的照片将“我”带到十年前的记忆之中,这十年来婚内生活的琐碎以及“我”出轨和事情的败露。对过去的无能为力和妻子的冷嘲热讽让“我”在面对现实生活时“总是感到孤单一人,总是无力挽回那些逝去的时光。”人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但是过去的经历却可以影响着未来。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宇宙晶卵》(《人民文学》2019年第7期)中姬星斗的爷爷十一年前说过的玩笑话成为他心中一颗梦想的种子,并终于在十一年后得以实现。李治邦《我就不相信找不到你》(《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退伍军人李一丹之所以不顾一切代价也要找到撞死自己妻子的肇事司机,因为过去生活中妻子、部队班长给了他诸多美好的感情,这种感情让他在平淡生活中获得幸福,一旦失去之后这些美好的回忆又成为了他寻仇的动力。冉正万《屋檐童子》(《广州文艺》2019年第7期)中讲述一位女性多年前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到了老年仍然做出最终的选择要和年轻时爱慕的人在一起。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并没有消失而是埋在了心底最深处,在合适的时机又重新发芽。同样是描写老年人的晚年情感故事,夏艳平《土埂子》(《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讲述了老年人徐大树在妻子去世后进入养老院的生活,因去医院的路上被“困”在一个土埂子上得到往日朋友姜翠兰的帮助燃起他开启新生活的愿望,然而子女终是不能理解其再婚的需求,在生气和郁闷中徐大树在对妻子、戏曲的回忆中走向了死亡。熊海舟《寻死觅活》(《四川文学》2019年第7期)孤寡老人炳元不肯搬家的原因是自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七十年,祖宗、妻子、儿子埋葬在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唯一亲人女儿的离家出走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牵绊,即使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守着这座山等待出走十七年生死未卜的女儿回来。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过往情感对他们今后生活的影响,这种羁绊可以跨越生死、超越时空,那些美好的记忆成为他们对抗现实生活残酷考验时的火光。崔君的《蛤蜊候风雨》(《天涯》2019年第4期)中主人公“我”在一次买菜途中偶然遇到初中的女同学杨梅,从杨梅的讲述与回忆中得知当年那个转学而来的自卑的女孩子曾经因为“我”当初帮她解除过一场尴尬,给了她无限的力量。回首往事,不同的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思考。有人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有人从中反思悔过自己的行为。回忆,对个体来说更多是与过去的自己的一场对话,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丁小龙《盲图》(《雨花》2019年第7期)“某些记忆是无法被删除掉的,它们像是根植于意识中的大橡树。”年华逝去后的“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步境地:童年时父母关系的僵硬、家庭的破裂,成年后感情的波折以及差点失明的生命体验,让“我”思考存在的意义。王琛《跳大车》(《南方文学》2019年第7期)故事追溯到“我”1995年小学时候发生的一场地震经历,地震的发生让本来可以去北京当兵的舅舅从二楼跳下膝盖受了伤失去当兵的宝贵机会,命运的轨迹也就随之改变。然而人们对他在查酒驾时选择“跳车”导致死亡的行为的不理解,让“我”开启搜索与舅舅有关的过往记忆,也让“我”进一步思考人与人之间理解的可能性问题。
从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时,作品不仅呈现出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和童年、青少年时代遇到的人对今后行为的影响,同时作家通过他们的回忆和眼前人、物的对比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变化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上、价值观的变化乃至出现的问题都一一呈现出来。面对这种变化带来的心理上的波动不仅仅是人物个人化的情感,也传达了时代发展下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情绪和精神上的困境。如何与自己和解,让过去的历史更好地成为自己今后生活的动力是值得每个人思考人生的问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关注自己的内心、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在当下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描写人物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态度和心理,文学也在不断探索人的精神和心灵上为我们开掘出更多的空间,给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文本与情感支撑。
本栏责任编辑:段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