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结合我校实际,课程目标的制定从探索与创作、审美与辩证、文化与内蕴三个层面上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美术与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大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强调目前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下低落的人文价值的反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人在社会中的认识与体会,尊重个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从小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在美术与人文教育上得到充足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文与美术,我校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了三个层面:
第一、 探索与创作:上好每节艺术课,挖掘教材中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我校向任课老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因为音、美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富的艺术门类。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美的熏陶,不靠说教,不靠灌输,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去教学:
1、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是一种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即美术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更是需要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2、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创作。美术是表现和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最佳方式之一。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3、联系社会,找出美术与社会的结合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技法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4、结合学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相同的题材。在方法的选择上充分遵从学生的个性,发挥其长处,取得最好效果。学科间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
第二、审美与辩证: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能通过美术教学了解艺术的价值,重视艺术作品和文化,提升生活素养。
首先,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书上的基本知识,了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我国及国外美术的各种风格及流派,知晓艺术发展的方向。
其次,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诸如观看画展,拜访名家并观其作画,相互交流,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
再次,分析社会与艺术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一些社会活动做出比较积极的建议。
第三、文化与内蕴:我校美术课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了解每种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风格流派。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提高鉴赏能力,尊重科学与人格,扩展艺术视野。
首先,我国地大物博,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并珍视它们。
其次,比较地方的文化古迹、景观的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例如,我经常带学生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让他们了解甲古文等汉字艺术。还带他们参观殷墟博博物院,体会殷商时代的艺术文化。
再次,珍视、探讨多元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所以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尹少淳主编
[2]《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王军 《教育探索》2004/4
【关键词】美术课程;人文精神;培养
美术与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大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强调目前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下低落的人文价值的反思。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人在社会中的认识与体会,尊重个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从小的方面来说,是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提高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在美术与人文教育上得到充足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人文与美术,我校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突出了三个层面:
第一、 探索与创作:上好每节艺术课,挖掘教材中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是我校向任课老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因为音、美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人文情怀、文化底蕴相当丰富的艺术门类。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美的熏陶,不靠说教,不靠灌输,把教学内容中那些最富美感、最具艺术感染力的亮点挖掘出来,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感悟美、发现美,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去教学:
1、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是一种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即美术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更是需要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2、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创作。美术是表现和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最佳方式之一。美术活动最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3、联系社会,找出美术与社会的结合点,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技法表现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看法。了解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发展,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技能,通过比较、讨论、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方法以及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摆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并具有文明感和历史感,是我们应不断追求的人文精神。
4、结合学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相同的题材。在方法的选择上充分遵从学生的个性,发挥其长处,取得最好效果。学科间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
第二、审美与辩证: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每个学生能通过美术教学了解艺术的价值,重视艺术作品和文化,提升生活素养。
首先,我让学生主动学习书上的基本知识,了解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我国及国外美术的各种风格及流派,知晓艺术发展的方向。
其次,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诸如观看画展,拜访名家并观其作画,相互交流,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美术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联系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经验相联系。如利用游戏、表演等方法,让学生来参与、交流、体验、表现生活,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挖掘其内涵,使学生从自我中心走向与他人共处。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体验,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由生活激发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去体验、表现、创作。
再次,分析社会与艺术的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一些社会活动做出比较积极的建议。
第三、文化与内蕴:我校美术课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了解每种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风格流派。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提高鉴赏能力,尊重科学与人格,扩展艺术视野。
首先,我国地大物博,有极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了解并珍视它们。
其次,比较地方的文化古迹、景观的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例如,我经常带学生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让他们了解甲古文等汉字艺术。还带他们参观殷墟博博物院,体会殷商时代的艺术文化。
再次,珍视、探讨多元文化。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符号性载体之一,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多元文化。所以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尹少淳主编
[2]《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探析》王军 《教育探索》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