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唠叨的家长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项跨国比较研究表明,不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的孩子,最不能忍受的是家长的唠叨。家长唠叨多了,时间长了,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表现,厌烦或反抗的心理。本文作者既是教师,又是家长,以双重身份分享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切身体验和点滴收获,从身教、体验、倾听三个方面阐述了比唠叨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教理念。
  关键词:唠叨;身教;体验;倾听
  G78
  我是一名教师,也曾经是一个爱唠叨的家长,总担心说的少了孩子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可经历很多事情之后才发现,唠叨的越多,不但没能解决问题,有时结果适得其反。这里说的“唠叨”,指的是那些本意是好的,但总是随口而出的、不断重复的、总给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话语,它不但不中听,其实也不中用,还是少说为佳。我认为,作为家长,做好以下方面,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有段时间特别反常,就像一只小刺猬,稍有不满就皱着眉瞪着眼,一听你讲道理就不耐烦,一说话就一副要吵架的架势,搞得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气愤。气愤之余我心里感到委屈,心想我们一天到晚为你付出了多少,你不知道感恩,反倒把我們当成敌人。
  有一次我忍无可忍,愤怒的吼道:“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说话?!”“你不也是这么对我说话的吗?”孩子竟然愤然回击
  我吃了一惊,但这一句话惊醒了我,是啊,他说的没错,我不也是这么跟他说话的吗,我现在“狰狞”的表情、强硬的语气不是跟站在我对面的他一模一样吗?
  事后我深深地反思了自己最近以来的一言一行,发现自己身上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工作、装修房子、家里家外、大事小事……我自己的烦心让我对家人为我们的默默付出无动于衷,和老公对话时带着不耐烦,碰到事怨气冲天……难道是我影响了他?
  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试着调整自己,想办法让自己沉静,让自己遇事不惊,我开始对家人的付出表达感谢,说话温和,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好。
  慢慢地我自己收获了一份好性情,我们也很高兴的发现孩子说话不再带着情绪,变得亲和了起来,有什么事儿很诚恳地和大人交流,我发现我们都比原来快乐了。有一次,我正在厨房做饭,不经意间叹了一口气,孩子赶紧从客厅跑过来,关切的问:“妈妈你很累了吧,需不需要我帮你捶捶背?”话未说完,小拳头敲在背上,我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心里倍感幸福,这样真好啊。
  从那以后,只要感到孩子的言行举止让我们觉得不妥当了,我不再急于唠叨着教导他,而是会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自己的言行影响了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自己必须赶快改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没错,“身教”虽然是无声的教育,但却是最有力度的教育,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二、体验胜于说教 ,放手让孩子在体验中自我成长
  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暴露出一个特点:粗心,总是因为粗心错很多不该错的题,也曾经千叮咛万嘱咐让他细心,但效果总是不太好。
  有一次我看完试卷刚要张嘴,孩子抢先说了一句“这个题因为粗心错的不可惜吗?”一句话说的我没法再往下说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每次你不都这么说的吗?”,我当时心里想,是啊,孩子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干嘛还要再重复一遍呢?
  少说为佳,孩子已经意识到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了,让孩子在失败的体验中自己总结、反思会不会更好?我忍住自己说教的冲动,耐心观望着他学习上的起起落落。
  因为差一分没评上全优生、差一分听写没得满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心里也特别为他遗憾与可惜,我真想说你怎么这么粗心啊,看,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就满分了,但看着孩子自己懊恼的表情,我的话到嘴边硬是忍住了,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吧。
  每次考完试老师要求分析试卷都是孩子自己说,我听着,他说不该错的很后悔的地方,我就只说一句“是的,以后是要注意”,不再做过多的重复,慢慢地进入四年级因为粗心出错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放开手让孩子感受生活》,导读是这样的:“人只有犯过错才会知道什么是对;只有受过伤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获得成功。”让孩子感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本能,相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会自己想办法修复自身的问题。
  三、倾听强于唠叨,家长耐心倾听走进孩子内心。
  “妈妈,读书和上学有什么不一样?我不想上学了,只想做一个读书人,你给我买很多书,我在家里读就行了”“妈妈,我想做老人,也不用上学,也不用写作业”“我想去开公司,可以去当清洁工,可以去……反正,我不想上学了。”
  我的孩子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如果你是妈妈,该作何感想?你可能会为孩子的厌学感到焦虑不安吧,没事儿,我这个老妈很淡定,因为我知道,孩子说的是真心话,但是孩子说完了这件事就过去了,照样勤奋地学习。
  孩子什么话都愿意跟我们说,源于我们从小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从幼儿园开始,每天放学路上,睡觉前躺在床上都是我们自由交流的时间,为了引导他交流,我总是用随便聊聊的轻松语气问他在幼儿园都有哪些高兴的事儿,哪些烦恼的事儿,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一种习惯,一放学就喜欢跟我们讲学校发生的事儿,我就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为了鼓励他愿意说出他心里的想法,我总是表现得对他说的话特别感兴趣,还不时的加上一些特定的话语引着他继续说下去。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就这样,我们就时而看着他的眉飞色舞,时而听着他的唉声叹气,不用问老师也能基本准确了解他的各方面情况;
  就这样,他内心的欢乐和烦恼一吐为快,我们也做到了心中有数,适时引导。
  我也曾因为忙因为累表现出不耐烦,他还没说两句话就打断了他;有时他刚说几句话我就忍不住对他进行说教,他就会失落的说:“唉,早知道就不告诉你了”,每当这时候,我就心里暗暗的后悔,尽快跟他解释清楚我为什么会这样,这样他很快就释然了,还是一如继往的喜欢和我们交流。
  不唠叨,不等于对孩子的情况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关注和守望,家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放手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修正自己的缺点,家长耐心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奋发向上。
  为师也该如此。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在倾听中走进学生的内心,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静待花开。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琳琅满目的信息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所提问题去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
小学生体育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帮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是本钱,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所以体育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患骨关节结核的病员也增多,而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占50%[1].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残率高.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动物演绎着一个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 然而,就在这
期刊
1989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针对63例不同病因的成人脑积水采用脑脊液分流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勤工助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有偿劳动为内容的一种边学习边工作、以工助学的实践活动。部分特困生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学习期间的生活问题,从而为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提法最早是在1984年党的7号文件颁布之后,中共中央书记处给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的一个内部通知里提出来的,它是指1982年中央11号文件中对我国
科技书稿实行外审,对于减少图书技术知识差错,客观评价当职编辑、校对的工作质量和业务能力以及消除作者原稿中的差错具有重要价值.外审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一
一、课题的提出rn《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n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rn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rn3.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