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内容由德国著名翻译学家威密尔提出,它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法则。本文主要用这三个原则对《长生殿》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许渊冲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此来证明目的论比其他译本更适合指导文学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法则;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许渊冲译本
一、前言
《长生殿》 是我国清代时期戏曲大师洪昇的代表性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从戏剧冲突角度呈现出了“臣忠子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目的论确实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的理论指导中来,可以通过对目的论的深入理解和译者深入了解原语作者的写作风格,文本特点和语言的形式以及译文读者的需求等,指导译者译出能够即传递信息,又表达情感的优秀译文来。
二、“目的论”的簡介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由该理论派的第二位灵魂人物汉斯威密尔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有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核心,其他两个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而忠实原则又是从属于连贯原则的。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进行任何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忠实原则。目的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连贯。连贯原则明确规定了一篇译文至少应该使译文和译文读者的文化之间是连贯、前后一致的,是可以被读者接受的。
三、利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对《长生殿》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翻译古典文学,传播中华文化遗产扬名译界。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历朝历代,各种题材,他们无所不译,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是为了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弘扬中华文化。许渊冲先生的翻译,范围和数量都非常广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许老主张创作型翻译“文学是一加一大于二”除了译作等身,许渊冲还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老先生的翻译目的也在于传播中华文化。本文从“目的论”的四个原则出发,对比分析了这两个译本。
例1.(第十出《疑谶》:[金菊香]见了这野心杂种牧羊的奴,料蜂目射声定是狡徒。
杨译:I see ambitious cur,a bastard,a paltry shepherd.With bulging eyes like a bee,and the voice of a jackal;This must be a cunning rogue.
许译:(singing to the tune of “Fragrance of Golden Chrysanthemum”)Here I see the ambitious bastard in high glee,With bulging eyes like a bee,And with a jackel's voice.
从两个的译本分析上看,杨译省译了曲牌名,而许译则译出了曲牌名。省译了曲牌名的做法,可能在文化的传播方面有一定局限,这个做法值得商榷。而许的做法符合“目的论”中“忠实原则”。而杨译中的“野心杂种牧羊的奴”连续用了三个并列的词,这样的修辞英译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排比句式使得译文气势贯通,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来突出刻画奸臣安禄山的人物形象。文本中比喻句“蜂目材声”二者都用直译的方法,将比喻句明确翻译出来,有助于译入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同时也符合原文的行文思路,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
例2.“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杨译比较好得贯通了上下文,符合“忠实原则”。而许译是增译了“the goden autumn grieves”,这考虑到了译入语的读者的感受,以及其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也预示着繁华即将落尽,一代君王、红颜的命运即将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同时通过意译动词“添”、“减”、“脱”把开始衰败的景色描绘出来,也暗示了故事的发展。杨译的很好的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缺少一些对译入语读者的一些考虑。许考虑到了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多变关系的一致,这便是忠诚原则。
而例第十一出《闻乐》:指碧落,足下云生冉冉;步青霄,听耳中风弄纤纤。
杨译:We fly towards the azure sky,
While clouds float past beneath our feet,
And the wind whipers softly into our ears.
许译:Pointing towards the azure sky,
We see beneath our feet clouds floating by;
Stepping into celestial spheres,
We hear soft breeze whisper into our ears.
表面看来,这两个版本都译出了原文的基本内容,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但杨版本中将“指碧落”和“步青霄”进行了处理,能够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符合“目的论”中的“忠连贯原则”。许译则更加注重原文的美感,音律美。这能够让译入语的读者和源语读者有同样的感受,符合“忠实原则”。
四、结论
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理论原理,研究其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由于以往的翻译理论都是以原文为翻译研究的重点,译者所要做的只是要忠实地翻译原文的信息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即可。目的原则是目的论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忠实、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为译文微观细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它使翻译批评超越了以往的直译,意译层面上的机械对比,拓宽了对译文评价的角度和视野,能够说明文学翻译的多样性。目的论使翻译评论者可以从更宏观,动态的视角给译者、译作更客观的评价。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言,目前为止,目的论是确实能够而且更适合于指导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1]洪昇(清)—长生殿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2]洪昇(清)长生殿许渊冲,许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李波,张晶.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的差异,《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目的论法则;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许渊冲译本
一、前言
《长生殿》 是我国清代时期戏曲大师洪昇的代表性作品,生动地描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从戏剧冲突角度呈现出了“臣忠子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念。目的论确实可以应用到文学翻译的理论指导中来,可以通过对目的论的深入理解和译者深入了解原语作者的写作风格,文本特点和语言的形式以及译文读者的需求等,指导译者译出能够即传递信息,又表达情感的优秀译文来。
二、“目的论”的簡介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由该理论派的第二位灵魂人物汉斯威密尔提出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有三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其中目的原则是核心,其他两个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而忠实原则又是从属于连贯原则的。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进行任何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第二个原则是忠实原则。目的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连贯。连贯原则明确规定了一篇译文至少应该使译文和译文读者的文化之间是连贯、前后一致的,是可以被读者接受的。
三、利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对《长生殿》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翻译古典文学,传播中华文化遗产扬名译界。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历朝历代,各种题材,他们无所不译,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是为了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弘扬中华文化。许渊冲先生的翻译,范围和数量都非常广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许老主张创作型翻译“文学是一加一大于二”除了译作等身,许渊冲还提出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老先生的翻译目的也在于传播中华文化。本文从“目的论”的四个原则出发,对比分析了这两个译本。
例1.(第十出《疑谶》:[金菊香]见了这野心杂种牧羊的奴,料蜂目射声定是狡徒。
杨译:I see ambitious cur,a bastard,a paltry shepherd.With bulging eyes like a bee,and the voice of a jackal;This must be a cunning rogue.
许译:(singing to the tune of “Fragrance of Golden Chrysanthemum”)Here I see the ambitious bastard in high glee,With bulging eyes like a bee,And with a jackel's voice.
从两个的译本分析上看,杨译省译了曲牌名,而许译则译出了曲牌名。省译了曲牌名的做法,可能在文化的传播方面有一定局限,这个做法值得商榷。而许的做法符合“目的论”中“忠实原则”。而杨译中的“野心杂种牧羊的奴”连续用了三个并列的词,这样的修辞英译很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排比句式使得译文气势贯通,形成了强烈的语势,来突出刻画奸臣安禄山的人物形象。文本中比喻句“蜂目材声”二者都用直译的方法,将比喻句明确翻译出来,有助于译入语的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同时也符合原文的行文思路,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和“目的原则”。
例2.“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苹减绿,红莲脱瓣”杨译比较好得贯通了上下文,符合“忠实原则”。而许译是增译了“the goden autumn grieves”,这考虑到了译入语的读者的感受,以及其对原文的理解。同时也预示着繁华即将落尽,一代君王、红颜的命运即将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同时通过意译动词“添”、“减”、“脱”把开始衰败的景色描绘出来,也暗示了故事的发展。杨译的很好的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缺少一些对译入语读者的一些考虑。许考虑到了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多变关系的一致,这便是忠诚原则。
而例第十一出《闻乐》:指碧落,足下云生冉冉;步青霄,听耳中风弄纤纤。
杨译:We fly towards the azure sky,
While clouds float past beneath our feet,
And the wind whipers softly into our ears.
许译:Pointing towards the azure sky,
We see beneath our feet clouds floating by;
Stepping into celestial spheres,
We hear soft breeze whisper into our ears.
表面看来,这两个版本都译出了原文的基本内容,符合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但杨版本中将“指碧落”和“步青霄”进行了处理,能够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符合“目的论”中的“忠连贯原则”。许译则更加注重原文的美感,音律美。这能够让译入语的读者和源语读者有同样的感受,符合“忠实原则”。
四、结论
本文试图从目的论的理论原理,研究其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由于以往的翻译理论都是以原文为翻译研究的重点,译者所要做的只是要忠实地翻译原文的信息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即可。目的原则是目的论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忠实、连贯法则和忠诚法则为译文微观细节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它使翻译批评超越了以往的直译,意译层面上的机械对比,拓宽了对译文评价的角度和视野,能够说明文学翻译的多样性。目的论使翻译评论者可以从更宏观,动态的视角给译者、译作更客观的评价。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言,目前为止,目的论是确实能够而且更适合于指导文学翻译。
参考文献
[1]洪昇(清)—长生殿杨宪益,戴乃迭,译北京:外文出版社
[2]洪昇(清)长生殿许渊冲,许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李波,张晶.浅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的差异,《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