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种粮大户宣有林的创收招数

来源 :当代生意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zhi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冷空气南移,2月7日,安徽省天长市迎来了入冬以来最低的气温。走在仁和集镇董尖圩平坦的田野上,刺骨的西北风迎面吹来,笔者直打寒颤,禁不住地缩紧了领口和衣袖。
  然而,在大田里,董尖圩稻业合作社理事长宣有林正带领40多名工人在给冬小麦追施腊肥。不少工人还脱掉了外衣,额头上满是汗珠。
  “天这么冷,你们还干活啊?”握着宣有林热乎乎的大手,笔者冰凉的手一下子感觉温暖了许多。
  “时下虽是冬闲,但也要为新年的收成打算哩。这么多社员和工人跟着咱合作社干,肯定要考虑得更长远些。”宣有林告诉笔者,这几天,趁天气晴好,社里组织劳力在东大圩刚种下460多亩油菜,这不,他又组织人手给6500亩麦子普施腊肥,回头还要安排机耕队为附近种粮大户和农户的湖滩地、冬闲田、葡萄田起垄布墒,“粮食和经济作物都得种,同时还要让机耕队捎带着挣点外来的活便钱,只有让合作社转活了,这样效益才会更好,大伙儿才有积极性啊”。
  宣有林是全国种粮大户,去年在安徽省粮王擂台赛上获得第二名。早在2006年春天,他就和几位乡亲一起,注册成立董尖圩稻业合作社,开始在永丰镇桥湾、老港村、仁和集镇董尖圩、王桥村等地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麦稻。目前,宣有林的合作社连片承包流转耕地7797亩。
  “规模是上去了,但生产效益如果没提高,社员肯定没干劲。这些年,咱一直在动脑筋搞突破,粗放式经营划不来。”为了开辟新的创收途径,宣有林连着干了4件大事,而且干一样成一样。
  成立联合社。在摸索出一套家庭农场、合作社经营成功经验后,宣有林为带动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抱团发展,2012年3月,他又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天长市大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按照“六个一点”的发展思路,即成本再降一点、单产再增一点、农机等利用率再合理一点、农产品销售再好一点、融资再活一点、诚信和综合素质再高一点,设立了职业农民服务中心,建立了职业农民网站,通过这两个载体,为成员提供团购联销、资源共享、资金互助以及人才培训、技术、信息等服务,使21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实现了抱团发展,节本增效500多万元。
  成立农机合作社。他投入460万多元购置各类大型农机具110多台(套),全程采用集中育秧、机耕、机播、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机械化生产,在大大降低合作社生产环节的成本同时,为联合社210多家成员以及周边农户3.68万亩耕地提供农机等系列服务。
  工厂化育秧。为了提高粮食的品质和附加值,2013年7月,宣有林投资280万元成立董尖圩工厂化育秧中心,打造集工厂化育秧、炼苗棚、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新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维修服务中心、优质稻加工于一体的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中心。当年,宣有林还开始推广种植紫金糯香稻、凝香型粳稻等市场畅销品种。成品大米虽然每盒售价高达50-70元,但3万多盒很快被抢售一空。
  合伙种菜。2012底,宣有林还与卢龙社区种粮大户刘明文进行强强联合,流转600多亩耕地,成立绿宝蔬菜合作社,共同投资390多万元,建钢架塑料大棚450座,从山东寿光、安徽和县聘请专业老师,从事蔬菜、草莓、葡萄等果蔬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咱流转土地种粮食,实现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目的就是把农民从田地里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创造更多收入。”目前,宣有林的董尖圩稻业合作社和大地联合社除固定的入股社员外,还聘请长期工50人、临时工120多人(农忙时节)。流转土地后的农民不仅田里有收入,还可以额外挣份工资。还有不少人在土地流转后转移到二、三产业,家庭收入大大提高。
  来自王桥村游庄村民组的游在强就是其中之一。他家有4亩半地,以往每年守着几亩地,丰收年份收入也不过五六千元。现在,老游把土地交给宣有林,每年除固定的每亩“地租”550斤稻谷收入外,夫妻俩还到镇上企业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就有6500多元。“宣老板既让咱的田产出高效益,又把咱两口子从田里‘解放’出去打工,收入增加了,咱的日子真是越过舒坦!”王在高开心地说。
  宣有林向笔者算了去年的收入账,董尖圩稻业合作社售粮近5500吨,产值逾2800万元,纯收入460多万元;大地联合社和绿宝蔬菜合作社收入分成净得120多万元;农机合作社和工厂化育秧服务中心创收130多万元。100多户入股社员通过合作社分红(每户平均分得3.18万元),大家在共同致富的同时,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合作社将大力推广集中育秧,力争工厂化育秧面积达到5.86万亩,并新建一个日烘干能力300吨的粮食烘干中心,解决合作社和周边农户晒粮难问题。同时,还将新购农药无人机、自走式横杆喷药机等一批现代化植保机械,提高种粮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谈及羊年打算,宣有林洪钟般地声音还在笔者耳际回荡着,看得出宣老板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底气十足,信心满怀。
  安徽天长市委 宣金祥 范正磊 赵建忠
其他文献
前不久,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江宁村田头屋屯村民李羽峰的家中格外热闹,几位养蛇的同行正在向李羽峰请教如何治疗蛇病、去蛇毒等问题。拎着一条患皮肤病却依旧凶猛的眼镜蛇,李羽峰没有丝毫畏惧,细细地观察、取样、化验、配药、注射……动作显得如此熟练。李羽峰虽是个年轻的80后,可是在养蛇领域,他却是个老师傅。  喝汤喝出商机  李羽峰养蛇的念头源自2010年的一次朋友聚餐。那次,李羽峰尝到了一道味道鲜美的靓汤
期刊
饰品店不是都适合开在学校附近  选址的话,说通俗点,就是找有可能买你东西的人爱去的地方。  事实证明,大部分饰品店并不在学校附近。学生资金有限,活动时间有限,主流消费群体应该是有正当工作,有固定收入,打扮漂亮入时,有品味、有气质的人群。因此,我选址在几个大楼盘之间,周围住宅区进进出出的时尚中人都是小店的常客。  一般来说,饰品店选址要看你的定位。如果饰品价格比较低,如小夹子、小戒指什么的,价格基本
期刊
在大棚番茄栽培中,减少残次果,提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的高低。采取以下四项管理措施,可使番茄产量高、品质优、个头整齐、无残次果。  丢“卒”保“车”  借鉴辣椒种植中不留门椒的原理,摘除番茄花穗上开花最早的第一、第二朵花或第一、第二个果实,减少营养消耗,以积累充足的营养集中供应上面其他花和果实,这样抑前促后,可使番茄果实个头大小一致,成熟期基本接近。  多点花少留果  对每个花穗
期刊
“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是美发店的名联。在黄石港天虹小区,就有这样一家美容美发店。店主小夫妻凭着这“顶上功夫”,用一把剪刀剪出了幸福的生活。  这对小夫妻名叫潘杰和徐月兵,是下陆蜂烈山社区潘家湾人,两人均为“85”后。2007年,两人在黄石市内一美发店学徒时相识相知相恋。2009年两人结婚后,便开始自主创业,在黄石港天虹小区租下了130平方米的店面,办起了一家美发店。  刚开始时生意清淡
期刊
导购宋嘉在一家品牌服装店担任导购已有一年多了,她担任导购期间,每天都能保持不错的销售纪录,其他导购把宋嘉不俗的销售业绩归功于她“嘴甜,面善,说话讨喜”,其实,宋嘉有着自己的一套销售经。  比如7月份一个炎热的下午,有对夫妻前来给老人买衣服,看着他们一边走一边商量着说要给老人买一件颜色鲜亮的衣服,宋嘉便端来两杯纯净水递给他们,说:“今天天气这么热,况且又是周末,您两位不妨一边选一边商量。正好今天我们
期刊
他学的是财会专业,但进入这家公司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总裁的秘书。总裁秘书,听着好听,其实干的全都是扫地倒水擦桌子的活。忙的时候,他甚至变成了万能膏药,哪儿都贴,公司员工开会,他是勤杂工,公司高层开会,他是服务员,而且有时候还要到车间帮忙,汗流浃背地装货卸货。  在这里,他感觉窝囊透了,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有一天,老板去了国外,要过些时候才能回来。于是,他写了封辞职信,交给了另一个秘书,让他转交给老
期刊
高峰竹柳是在保留原美国竹柳各种优良特性的基础上成功繁育出的新一代速生竹柳品牌,是阜阳万里常青苗木公司以原美国竹柳母本为基础,经过近五年的试种、驯化和优选培育研发出的新品种。和过去的原美国竹柳相比“高峰竹柳”无论是在长势、抗逆性还是在速生性、适应性等方面都优于原母本,受到全国各地引种户的高度追捧。  2013年受国内几家大型板材厂和纸浆厂委托,对高峰竹柳木材的材质做了科学检测报告,报告指出:高峰竹柳
期刊
您没有看错,的确是百分之百赚钱的生意。  目前,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城乡的期刊发行量与日俱增,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期刊市场的前景更为可观。本刊与数家期刊强强联合,为您搭建一个发行期刊的平台,您无需门面,不交一分钱押金,坐在家里稳稳当当地赚钱。具体操作办法:您只需汇款500元,我们给您配发价值1000元的期刊(学生类、女性类、故事类、幽默类、生意类、时尚类、文化类
期刊
山区农户种植莲藕,一般每亩产量在1000—1500公斤左右,但湖北省竹山县溢水镇的李贤军,依靠科技种藕,将每亩莲藕产量提高到2500—3500公斤。近日,李贤军向笔者讲述了他依靠科技种藕的体会。  创业不乱闯先和专家交朋友  2013年,李贤军在外打拼多年后决定回乡创业,他把项目锁定为种植莲藕。种藕前,老李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先到县农业局,虚心向有关专家求教。按照专家给出的建议,老李专程到湖北莲藕主
期刊
济南爱迪公司是“中国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星火科技服务基地”,引领众多的小本投资者走上了致富之路。  生态农业 “钱”景广阔  据CCTV报道:近年来,传统养殖业正向优质高效养殖业挺进,而其中最活跃的是特种养殖,因其利润丰厚,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竞相发展,成为创业投资的好项目。  湖南邵阳的王三丰办了一个小型养殖场,养起了龙猫、临清狮猫、鹩哥等,每年能赚4~5万元。一次他到广州考察时发现,一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