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力摆在突出位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时代发展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 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二、 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试想,若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中,师生尴尬相对,学生根本没心思学习,又怎能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创新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创新观念,为实施创新教育打好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在创新教育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索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去体验创新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 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创新的种子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和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
四、 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是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甚至是很模糊的。因此,教师要机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习,产生创新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和探索兴趣,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五、 创建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营造创新环境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是以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基礎的。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活跃,想象力才会丰富,记忆力也会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新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课堂气氛,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在教学中能借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从而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内容。
六、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变讲授为自主活动、集体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建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这种见解不成熟,有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就阅读教学而言,它跟一般性的阅读目标、性质、方式都不一样,主要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学中的阅读,应是个性化的阅读、情感化的阅读,每个个体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在这种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的领悟和感受。
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外,还要根据课型和具体课文的特点,做出不同的选择;即使同一类型的课、同一性质的课文也不一定强求运用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方法作为直接目的传授给学生。方法,是用来运用的,而不是死的教条。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七、 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赵峰.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2-83.
[2]田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114-115.
[3]肖爱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作者简介:
覃妙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语文教学
一、 前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二、 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试想,若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学中,师生尴尬相对,学生根本没心思学习,又怎能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创新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创新观念,为实施创新教育打好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在创新教育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索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去体验创新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 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学生创新的种子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科学的助产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质疑就意味着思维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它会推动人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美国布鲁巴克说过:“最精彩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疑问,一切以书本为典范,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就难有新的见解和创新。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领域的摇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想、敢问,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和欠缺性提出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在学生心田播撒创新的种子。
四、 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是与学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紧密相关的。小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不明确的,甚至是很模糊的。因此,教师要机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习,产生创新学习的需要。这就要求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和探索兴趣,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五、 创建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营造创新环境
“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小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是以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基礎的。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才会活跃,想象力才会丰富,记忆力也会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新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课堂气氛,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课堂教学气氛。比如在教学中能借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从而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兴奋,增加感知强度,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课文内容。
六、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在教学中,变讲授为自主活动、集体讨论、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配合协作。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建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这种见解不成熟,有问题。对教师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所以课堂上教和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多样化的,可由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就阅读教学而言,它跟一般性的阅读目标、性质、方式都不一样,主要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学中的阅读,应是个性化的阅读、情感化的阅读,每个个体只能按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在这种学习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并从感悟中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达到个性化、创新化的领悟和感受。
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外,还要根据课型和具体课文的特点,做出不同的选择;即使同一类型的课、同一性质的课文也不一定强求运用完全一样的教学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方法作为直接目的传授给学生。方法,是用来运用的,而不是死的教条。有灵活的方法,才有活生生的教学,也只有活生生的教学,才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七、 结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被激活,创新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所采用的方法得当,就一定可以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源地。
参考文献:
[1]赵峰.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82-83.
[2]田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114-115.
[3]肖爱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作者简介:
覃妙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