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奏响“审美之声”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中,重新凝练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即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其中审美鉴赏和创造包括“鉴赏”和“创造”两个方面。这两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鉴赏是创造的起点和基础,创造是鉴赏的归宿和目的。对美缺乏鉴赏能力的人,是难以创造美的。因此,我试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来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以“读”为本,感受文本的语音美
  学生审美鉴赏的开端起于“读”,而非教师的“讲”,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经验和感受。《四溟诗话》有言: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文与诵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经典的诗文和诵读艺术一经结合,就将形成一种极具美感的听觉感受。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坚持以“读”为本,使学生主动感悟文本的語音美,能让学生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在《琵琶行》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了解全诗的大意和感情基调,接着一边播放配乐诗朗诵一边播放配图,使学生的感官在多媒体的触动下,加深对该诗词的理解。最后,在解析完全诗的重点字词和大意之后,我设计了“三重读”的朗读方案,以“女生单独读—男生单独读—男女齐读”的方式,使朗读产生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律美。再如在《再别康桥》一课中,我首先组织了“谈谈我经历过的离别”的分享会,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经历过的离别,分享告别时产生的忧愁、无奈、孤独的情感。接着,我组织朗读比赛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将诗读出口,因为有了前面离情的铺垫,学生在诵读时有的读出了浓浓的寂寥、惆怅的感情,有的读出了愁情中的乐观与洒脱。同学们在朗读中让听者如临其境,如见真人,如闻其声,拨动心弦,激发感情,无论是读者还是听众,都在诵读中获得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提纲挈领,品鉴文章的整体美
  在传统的阅读讲解中,教师习惯性地采用“肢解性”教学的手法,先从文章中最小的单位字与词开始教起,然后再讲解句子、篇章、段落,而忽略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控和理解。高中的课文相比初中阶段篇幅更长、难度也更大,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对语境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发现文章的整体美。文章的整体美体现在结构、情感意蕴、主题等多个方面。提纲挈领并非忽略关键的字、词、句,而是注重全文的整体把握,品鉴文章的整体美。例如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开头这样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文。作者通过所选择的不同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描写和刻画。比如写“秋雨”,作者选取了以下的角度:从视觉写雨“灰沉沉的”;从听觉写雨“息列索落”;从感觉写雨,阵阵“冷风”。又比如写北国的槐树那一段,渲染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给人以清静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写了悲凉之感,紧扣“悲凉的秋色”。故都的秋,色是冷色“灰”,声是寥落,感觉是凉冷的。文中的清、净、悲凉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味故都的秋味。
  三、含英咀华,鉴赏文章的细节美
  著名学者席勒提出,真正美的艺术品不能光靠内容,还要依靠细节来完成一切。不少作品不仅内容情节极其具有感染力,其细节也极具有特点。要深入感知文章之美,则少不了对其细节进行品味。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若要让学生对文章形成更好的审美感知,则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文章的语言细节。如孙犁的《亡人逸事》中妻子第一次见到“我”时的细节描写很生动:“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其中“用力”搭配“盯”,可谓绝配。可以想象,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眼前突然出现与自己订婚的那个男人,会是怎样的情形?好奇对方的样貌是肯定的,但出于姑娘家的羞涩,再加上拘于礼数,肯定不敢长时间看。在教学中可用文中的“盯”与其他表现“看”的词汇,如“望”“瞟”“瞪”作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到仅用“看”“望”“瞟”等动词都有所不及,用“瞪”,又是太过了,而用“盯”则恰到好处。“盯”字本身就有仔细看的意思,再加上一个“用力”,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仔细的一眼足够看清对方的样貌,而“用力”除了看清外,更融入了妻子的兴奋新奇感。后文的“跳”、“钻”可见她的天真直率,一个受礼教观念影响的既羞涩、质朴又率真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品析细节,学生才能体味其中的丰富内涵,感知文字之美,文章之美。再如《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这一情节中,大母“顷之,持一象笏至……”。“顷之”表示时间很短,但又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分析探究其中的意蕴,老祖母的动作竟然能那样迅速,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就能深切感受到老祖母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以及对孙子的殷切的期待,从而让学生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四、依托课堂,引导学生创造美
  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这都不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再创造由鉴赏美到创造美,才是语文审美教育的最终指归。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教会学生鉴赏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美,让审美成为创造的源泉和内动力。我们这里讲的创造美不仅仅是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用作文或口语交际的形式来呈现,更重要的是要用文学之美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涵养品德,塑造美的人格,进而创造美的生活。如在学习写景类散文的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所表现的自然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爱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感情;从欣赏作品里的优秀人物典型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养料,接受精神洗礼,提升精神境界,在获得美的陶冶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美的人格。
  高中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只有从基本功出发,从每一堂课做起,从学生的兴趣培养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以“读”为本、提纲挈领、含英咀华、引导创造四个方面出发,从而促进高中生感受文本的语音美、品鉴文章的整体美、鉴赏文字的细节美,进而引导学生创造美,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奏响“审美之声”。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消息 根据莞韶教育合作协议,为交流两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经验,促进共同提高。藉2019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校园足球送教下基层和宣讲活动、广东省乡村体育教师提升行动启动仪式暨乡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举办的契机,经莞韶双方协商,2019年5月29-31日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了部分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赴韶关市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活动分三站举行。  第一站(5月29日下午
本报综合消息 9月6日,肇庆市出台《肇庆市教育改革十大举措》(以下简称《举措》),率先在全省探索山区县与中心城区教师互换任教,以此提升肇庆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举措》提出,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今年起肇庆组织城区与山区县结对,选派山区县优秀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并参加培训,选派城区优秀教师“下乡”帮扶支教。从2020年起,这一举措将在肇庆全市推行。  目前,肇庆市端州区已选派
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作为教师,笔者同时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建设中,多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思想认识很重要  作为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领会党关于教育的重要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干净忠诚的干部标准要求自己,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顺德区的社區教育工作,以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己任,
我們这次实践的目的地是广州大学城内的岭南印象园。一下车,同学们就被门口那富有文化特色的五个大字“岭南印象园”所吸引。穿过一条有很多像须线一样垂下来的锦屏藤装饰长廊,我们就来到一个富有岭南韵味的古时小镇上。  一条古朴悠长的石板街上,一座座青砖灰瓦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街的两边,石拱小桥下,流水潺潺。还有水边村落,无不散发弥漫着岭南水乡的韵味。那里有除了很多古色古香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还有很
二十九年前,我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坛,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一路走来,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我认为,一位合格的新时代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塑造自身新形象,力求做到德才兼备。  一、新时代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今天的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掌握一门专长,具备多种才能——口才、笔才等,做到不墨守成规。教师的素质提高
【摘要】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是为了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那么,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情感亦是鉴赏的重点。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抓诗题、抓注释、抓关键词、抓典型意象、抓抒情手法来准确探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诗歌情感;诗题;注释;意象;关键词;抒情手法  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对诗人情感分析的题型是近几年的考试热点,2015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诗的尾联
【摘要】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要求真正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要求。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其对学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积淀一定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阐述文言文教学的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导向、方法选择和评价更新,试图追寻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新希望。  【
【摘要】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发展,其自身以群众性活动的开展为其德育意蕴实现提供了基本的形式。乡村少年宫群众性活动所蕴含的关系性共在为德育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具有培养民族认同、引领人对“美”的追寻以及德行的形成的意蕴。  【关键词】乡村学校;少年宫;群众性活动;德育  自2011年财政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启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乡村各学校以已有的师资、
本報综合消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关于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的总体部署,推动两市对口合作有效开展,6月18日至20日,广州市教育局副巡视员陈聪率广州市教育合作考察团到齐齐哈尔市开展对口交流考察活动,并在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召开了教育对口合作座谈会。会上,双方遵循“贯彻宗旨、结合实际,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原则,按照“齐齐哈尔所需,广州所能”的思路,签署了教育对口合作框架协议,两地
摘 要:校长对课程的领导能力和指导能力是学校领导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一核心竞争力,表现为校长不仅能编制、组织课程,还能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对教师教学的指导能力是对校长最基本的要求。校长要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真正成为学校课程的指导者和实施者。  关键词:课程;领导力;内涵;途径  校长的领导力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