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8岁,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共8例,急性11例,慢性1例,胸部X线检查,检查单发脓腔9例,多发脓腔3例,病灶位于右肺7例。以右肺下叶为多,左肺5例。
治疗方案: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西药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等静滴,中医按肺脓肿的不同阶段,辨别虚实,分期辨证治疗。成痈期7例,主症:高热多汗,但热而不寒,咳嗽气急,胸闷作痛,咳吐脓浊痰,带腥臭味,咽干口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大;治则: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生石膏、知母、鱼腥草、桔梗、麦冬、瓜蒌、双花、连翘、杏仁、竹茹。脓溃期4例,主症:咳吐脓血痰,痰如米粥,腥臭异常,胸中作痛,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有力或滑数;治则: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方药:苇茎、苡米、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双花、桔梗、红藤、甘草。恢复期1例,主症:偏阴虚者,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口干多汗,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润肺祛痰;方药:沙参、百合、竹茹、扁豆、丝瓜、双花、连翘。偏气虚者,咳嗽日减,神疲倦怠,气短声微,便溏,食欲低下,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补益脾肺,扶正祛邪;方药:党参,黄芪,沙参、白术、茯苓、麦冬、桑白皮、桔梗、贝母、甘草,以上各方药每日1剂水煎浓缩服,每次50ml,每日2次,其中3例重病人每日2剂,每次50ml,6小时1次。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体温正常,咳嗽咳脓痰等症状消失,X线检查炎症消散或仅残留少量纤维条状阴影,脓腔闭合。②好转:体温正常,脓腔缩小,无液平段存在,肺部炎症阴影大部分消散。③无效:症状及体征、X线检查均无变化者。
结 果
本组12例,退热时间2~9天,平均4.1天;X线复查病灶吸收均较临床症状改善为慢,7~59天,平均28天;病程22~106天,平均为47.8天;临床治愈11例(91.7%),好转1例(8.3%)。
讨 论
中医治疗肺脓肿在排脓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如桔梗、瓜蒌皮等有祛痰作用,在抗菌方面如双花、连翘、鱼腥草等有较广的抗菌谱,由苇茎、苡仁、桃仁、冬瓜仁组成的苇茎汤,具有下热散结通腑之力,四君子汤在动物试验证明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丘脑下部植物神经能起到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通过补脾以助正气恢复,提高抗体免疫功能。黄芪据现代医学研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病毒在机体诱生干扰素,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本组除发扬中医辨证论治外,对重病人采用每6小时1次,每次50ml(水煎浓缩后)每日2剂。高热病人伤阴又加上摄食少,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碱紊乱,立即补液纠正,充分发挥中西药特点,增强了疗效。临床上发现部分病人单用抗生素无效,加用中药后再用抗生素则有效,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理是否由于中藥调整了机体免疫功能而使抗生素得以发挥作用,采用用西医结合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8岁,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共8例,急性11例,慢性1例,胸部X线检查,检查单发脓腔9例,多发脓腔3例,病灶位于右肺7例。以右肺下叶为多,左肺5例。
治疗方案: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西药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等静滴,中医按肺脓肿的不同阶段,辨别虚实,分期辨证治疗。成痈期7例,主症:高热多汗,但热而不寒,咳嗽气急,胸闷作痛,咳吐脓浊痰,带腥臭味,咽干口燥,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洪大;治则: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生石膏、知母、鱼腥草、桔梗、麦冬、瓜蒌、双花、连翘、杏仁、竹茹。脓溃期4例,主症:咳吐脓血痰,痰如米粥,腥臭异常,胸中作痛,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厚,脉洪大有力或滑数;治则:清热解毒,逐瘀排脓;方药:苇茎、苡米、冬瓜仁、桃仁、鱼腥草、双花、桔梗、红藤、甘草。恢复期1例,主症:偏阴虚者,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口干多汗,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润肺祛痰;方药:沙参、百合、竹茹、扁豆、丝瓜、双花、连翘。偏气虚者,咳嗽日减,神疲倦怠,气短声微,便溏,食欲低下,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补益脾肺,扶正祛邪;方药:党参,黄芪,沙参、白术、茯苓、麦冬、桑白皮、桔梗、贝母、甘草,以上各方药每日1剂水煎浓缩服,每次50ml,每日2次,其中3例重病人每日2剂,每次50ml,6小时1次。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体温正常,咳嗽咳脓痰等症状消失,X线检查炎症消散或仅残留少量纤维条状阴影,脓腔闭合。②好转:体温正常,脓腔缩小,无液平段存在,肺部炎症阴影大部分消散。③无效:症状及体征、X线检查均无变化者。
结 果
本组12例,退热时间2~9天,平均4.1天;X线复查病灶吸收均较临床症状改善为慢,7~59天,平均28天;病程22~106天,平均为47.8天;临床治愈11例(91.7%),好转1例(8.3%)。
讨 论
中医治疗肺脓肿在排脓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如桔梗、瓜蒌皮等有祛痰作用,在抗菌方面如双花、连翘、鱼腥草等有较广的抗菌谱,由苇茎、苡仁、桃仁、冬瓜仁组成的苇茎汤,具有下热散结通腑之力,四君子汤在动物试验证明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丘脑下部植物神经能起到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通过补脾以助正气恢复,提高抗体免疫功能。黄芪据现代医学研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病毒在机体诱生干扰素,促进机体产生抗体。本组除发扬中医辨证论治外,对重病人采用每6小时1次,每次50ml(水煎浓缩后)每日2剂。高热病人伤阴又加上摄食少,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碱紊乱,立即补液纠正,充分发挥中西药特点,增强了疗效。临床上发现部分病人单用抗生素无效,加用中药后再用抗生素则有效,因此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理是否由于中藥调整了机体免疫功能而使抗生素得以发挥作用,采用用西医结合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