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卫结合”在大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方式养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999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目的:以南昌职业大学为例,基于“体卫结合”促健康的理念和理论依据,依托南昌职业大学体育卫生系的综合学科优势和交叉研究深厚底蕴,抓住两大学科研究在资源上的优势互补,结构上的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构建大学生“体卫结合”健康教育模式,丰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涵,帮助大学生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部门调研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通过两组数据差异性分析,验证“体卫结合”在大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方式养成中的作用。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實施“体卫结合”促健康后,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质增强,疾病预防能力得到提高,健康方式逐步养成。
  [关    键   词]  “体卫结合”;疾病预防;健康方式
  [中图分类号]  H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202-02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大学生身心健康让人担忧,日益引起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疾病预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由健康原因导致的事件发生,是各大高校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南昌职业大学为例,基于“体卫结合”促健康的理念和理论依据[1-3],依托我校体育卫生系的综合学科优势和交叉研究深厚底蕴,抓住两大学科研究在资源上的优势互补,结构上的相互依存,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构建大学生“体卫结合”健康教育模式,丰富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内涵,帮助大学生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十分必要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下载了国内外关于“体卫结合”促健康的有关文献,并利用互联网相关数据库收集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件、法规等,通过购买、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疾病与预防学、大学生健康教育学、大学生行为心理学、大学卫生保健学、体育教育学等学科方面的大量论著。通过有效借鉴和融合,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访谈法
   选择学校不同年级、不同系部、不同班级的部分学生和主管学生健康教育的系部领导、班主任等进行深入交流访谈,全面了解大学生在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学校体育活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各方对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研究和制定实验方案提供方向和材料。
   (三)实验法
   1.实验对象
   从我校2019级新生中随机选择400名学生,男生、女生各200名。
   2.实验内容和方法[4-5]
   (1)先将400名学生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8年版)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依据身体素质测试情况,均衡分成两组,每组100名学生(男、女各50名),确保实验之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基本一致。一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为对照组。另一组实施“体卫结合”促健康的教学形式进行,即为实验组。实验组根据大学生“体卫结合”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加强体育训练、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强度和力度,主要有:①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8年版)为依据,加强学生在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800 m/1000 m跑等项目的训练。②在体育训练中,通过多途径加强疾病预防知识传授,如开设体育卫生保健课程、请卫生教师知识讲座、建立校园体卫保健健康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全校学生讲授体育保健、大学常见疾病识别、预防和救治方法等知识,丰富在校学生的医学知识,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考核和健康方式检查。
   (2)实验结果的测试与分析,实验开展6个月后,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对学生体质各方面指标进行测试,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数据。围绕大学常见知识预防和健康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出题考核参加实验的400名学生,记录学生考核结果。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方法,分析“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体质增强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通过实施“体卫结合”健康教育促进形式的教学,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各指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指标数据t检验差异性分析显示,除男子1000 m跑、800 m跑步P值大于0.05外,其他各项指标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可知“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形式能显著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述两项P值大于0.05,说明耐力训练需要较长时间,由于“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开展仅6个月,效果不明显。
   (二)学生疾病预防能力得到提高,健康方式逐步养成
   经过6个月的“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活动,比较两组学生的疾病预防意识状况,调查结果见下图。
   围绕大学常见知识预防和健康方式注意事项等内容,我校聘请专家出题考核参加实验的400名学生,记录学生考核结果。采用双样本异方差t检验方法进行结果分析,见下表。
   上表数据表明,在吸烟知识、饮酒知识、常见传染病知识、艾滋病知识、饮食知识、锻炼知识等方面,两组数据P值均小于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合考核结果,说明“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能有效传授卫生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疾病预防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学实施“体卫结合”促健康形式的教学改革,可行性强,效果良好,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疾病预防能力显著增强,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充分证实“体卫结合”促健康形式的教学改革在大学卫生健康教育中具有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二)建议
   1.加强大学“体卫结合”的理论研究
   虽然“体卫结合”促健康教学形式在大学健康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研究时间较短,理论基础尚不扎实。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体卫结合”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丰富大学“体卫结合”的理论内涵,更好地解释“体卫结合”,扩大体育与卫生的结合面,为大学体育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高校要坚持体育与卫生并重的健康教育工作方针
   体育教育和卫生教育在我国高校占比不同,在国家政策指导、教育部强力推进下,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卫生健康教育仍旧落后,一些高校出现强大的体育教育机构、弱小的卫生健康教育现象。然而,体育、卫生教育有共同的目标,都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此,高校要坚持在体育健康课程改革中实行“体卫结合”的工作方针,加大对卫生教育投入,充分利用体育、卫生两大教育资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发挥校园体育、校园卫生工作者的作用,讓广大学生真正享受到科学、综合的教学服务,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加强校园体育教育与卫生教育的深度融合
   高校要本着全校一盘子的思想,加强体育、卫生教育教师在各自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的有效融合和深度合作,培养具备卫生教育和体育保健技能复合型、高素质教师,这样不但有利于体育教师提高科学健身的指导水平,提高体育健身的权威性,而且有利于卫生教育老师进一步深化大学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对大学生健康的干预与管理。同时开展“体卫结合”等形式和手段的研究,比如在互联网实施“体卫结合”,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大学生的疾病预防能力,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谷涛.“体卫结合”科普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健身瑜伽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9.
   [2]孙慧婷.体卫协同发展视角下农民健康促进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5.
   [3]吴洛刚.浙江省农村健康教育“体卫结合”模式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4]许强,吴秋林,赵国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现状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55-58.
   [5]刘诗红,吴秋林.浅析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J].田径,2011(8):124-125.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强大推力下,数据侦查引领犯罪情报工作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犯罪情报学课程的理论及实训教学工作面临诸多难题。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为例,存在实训内容设置不平衡、缺乏模拟实训软件及基础数据库、实训教师队伍亟须加强等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采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完善理论教学体系,精选实训项目加大实训教学比重,探索教学方法灵活组织实训教学,加强师资建设紧密联系实战前沿
期刊
[摘 要] 党中央多次提出,将军民融合纳入新时代强国战略体系中,统筹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的人才、科研和科研成果等资源优势,解决兵工企业中的技术难题。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以兵工企业承办背景,通过企业订单班、大师工作室和士官生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地方兵工企业达到深入融合,解决了兵工企业中的人才需求问题和生产技术问题。  [关 键 词] 军民融合;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同创新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社会对越南语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阐明当前广西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地方性应用型院校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等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以培养出能为东盟服务的越南语人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为中越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
期刊
[摘 要] 当下,教学模式陡然改变,线上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各种形式来保证,甚或提高教学效果。“民航空保法律原理”课程在此轮教学改革过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做出了积极应对。教学内容方面,结合民航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案例继续践行“课程思政”;在教学形式方面,授课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分解、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将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并对课程实践进行了反思,以促进学生持续
期刊
[关 键 词] 大学校园;人文关怀;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186-02   为了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拓展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努力为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广东工业大学 44 名教师,在人事处李闪瑜老师的组织下
期刊
[摘 要] 构建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从多个维度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价,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改进创造有利条件。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阐述构建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展开分析,并指出该体系构建中的注意事项,期望能构建具有较高匹配度和科学性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 键 词
期刊
[摘 要] 在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针对地方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提出探索“学研赛工程化教育”的教学方法,深化了“实基重能、学训嵌融、赛创提升”的办学特色,凝练了“嵌入融合式教学”的教学特色。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导向,满足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重构以“适应区域经济的机械工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地方经济;能力;素质;专业能力
期刊
[摘 要] 中本衔接“3+4”试点项目是江苏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创举。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平等互信、转段考核、学生与家长的认同等风险因素,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从组织领导、项目申报、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考核、转段审核等方面对规范试点项目管理、防范与规避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 中本衔接;“3+4”;风险管控;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期刊
[摘 要] 实现主题班会课程化,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主题班会这一教育形式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在价值,改善整体思政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健全的人格。主要对高校开展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厦门工学院教学改革实例,探究高校建设大学生主题班会课程化体系的具体策略,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 键 词] 大学生主题班会;课程化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
期刊
[摘 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高校也会偶尔出现类似事件。通过讲述一名大学生在谈恋爱过程中被骗的经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关键点,抓住关键词“快”“准”“深”“实”“育”“跟”,提出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高校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总结经验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 键 词] 恋爱观;网络诈骗;辅导员;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