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韧性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聚焦
  数据显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一代,近9成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某短视频平台数据也显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非遗相关视频超过4800万个,播放量超2000亿次,获得点赞数近65亿。“国潮”正在成为年轻人眼中新的时尚潮流。
  海量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被传统文化“击中”了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刷刷刷”,还“买买买”,为自己的热爱买单:故宫联名款受到追捧;汉服年产值超过20亿……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综艺也屡见不鲜,且广受年轻观众欢迎,还有不少年轻人投身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事业……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挺传统”。
  纵深剖析
  年轻人“挺传统”的背后,是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他们骄傲于身为一个华夏儿女,自豪于中华民族延续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1.中华文化以人为本。
  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以人本精神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量的民族。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的仁爱、和谐等思想智慧和精神滋养,正是中华民族“韧”性特质的体现。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诗词歌赋到曲艺戏剧,从节庆民俗到书法绘画,交流融合,内涵丰富。中华文化体系自成一派,对世界影响深远。
  3.韧性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性格特点。
  中国文明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断流,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性格与文化上,拥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次次危难。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们同样经受住了考验,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民族的韧性与血性。
  任务驱动
  如今的生活环境自由、开放而多元,年轻一代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创造意愿。但并不能因此否认或者弱化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应该意识到:身处信息畅通的时代,面对各种观念的碰撞,传统文化的存在恰恰帮我们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处。如何使传统文化与当下社会生活产生更多互动,是年轻一代必须要去思考和探寻的问题。
  1.延续传承,书写未来。
  传统文化历经岁月风尘,依然光彩焕发,离不开守护者和传承人的参与、呵护、激活。我们呼唤更多这样的参与,为传统文化的持续生長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这种传承,不分先后,唯有一代代人的实践与碰撞,才有可能维护共同的精神源头。传统文化的未来,要靠每一位青年去书写。
  2.积极接纳,融入当下。
  一些传统文化与当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旨趣存在距离,这种距离更多是源于接触不到、了解不多而造成的刻板印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一距离不断拉近。传统文化“还可以这么玩”,成为新时代文化创作甚至生产消费中的素材、题材和理念,渗入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融入其中,不断加深与传统文化的交集。
  3.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如今,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要为传统文化“上新”,离不开理念的更新。只有找到有共鸣的视角、有深度的思考,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向更多人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让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美美与共。别让传统文化只有传统,别让历史记忆只成为历史。
  4.汲取优秀传统,树立文化自信。
  近几年,随着“国潮”的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将注意力落回传统文化,他们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文化表现出热爱与创造力,寻找国风元素,让中国文化与当下潮流产生碰撞,释放出新的能量,彰显出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意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要树立起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积极参加文化类的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他文献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最具“仪式感”的文化习俗。经历了2020年疫情之下的特殊春节,不少人期待渴望着2021年的春节。但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再度牵动人心。也许有人会说,去年国庆节期间,我国几亿人口在流动都没有事儿,今年为什么还要倡导“原地过年”?对于这个问题,张伯礼院士给出了答案:“因为季节不同,这个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  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铁路部门宣布,从2
期刊
范本呈现  樱桃甜美  牛旭斌  老家的小院里,父親盖新房时,执意没砍两棵枝干略显瘦弱的樱桃树。家乡地处北纬三十三度的祖国腹地,出名的特产中,有坚果核桃,还有水果樱桃。  当唱罢“二月的鱼儿水上漂”,漫山的桃花刚一谢幕,杏花、梨花、李花便次第登场,而最令人期待的花事,就数三月人间的樱桃开花了。起伏的黄土地上,瘦瘠的乡村小路旁,处处樱花堆雪。小雨在昨夜才润蓓蕾,第二天太阳高照,就朵朵枝枝催绽开花瓣,
期刊
技法点拨  一、论点设置缜密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设置分论点,就成为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一篇作文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作文才有说服力。  1.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作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要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对中心论点进行价值性判断,揭示这个中心命题的基本属性,类似于
期刊
格言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  榜样力量  出生在安徽省黄山市,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的李夏,给人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城市娃”。然而,从他一身迷彩服、背着包裹来到安徽绩溪县的那一刻起,就把根扎在了基层。為了能和群众融在一起,他学会了绩溪方言;为了能让群众随时找到自己,他把手机号码贴在群众的家里。李夏服务群众从来不分上下班,也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听到大院里叫“李夏”,
期刊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在命题理念上有着越来越多的新变化,考生需要探究其命题特点,把准“四同”考查趋势,把握审题方法,科学备考。  1.与时代同行,主题宏大。  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的选材往往主题宏大,体现着家国情怀。它旨在引领考生关心时事热点与国计民生,关注国家的现状与命运,思考世界的问题与出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备考阶段,考生要多关注主流媒体,开阔视野,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
期刊
技法点拨  不同文體的区别表现在内容、结构、表达方式、语体等方面。大体而言,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种文体各有以下特点:  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这里其实包含了两方面内容。  一、符合文题的文体要求  如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完成一篇演讲稿”实际规定了文体应为应用文,如果写成其他文体,就
期刊
一、时政类材料组合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影响着整个国际格局和秩序的演变。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我们必须建构全面的、透彻的、强势的话语体系,以中国人的眼光和话语来观察和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世界。  “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的提出,不僅可以解构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揭示中国崛起的一些规律,更有利于进行国际政治制度的比较和预测,它甚至可以与西
期刊
格言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榜样力量  2008年9月,大學毕业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生活的机会,积极投身家乡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事业。她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与群众促膝交谈,向群众学习,为建设新农村收集“金点子”;她立志为民致富,因地制宜、大胆破题,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中藏药材种植、土鸡养殖产业,努力把农民土地上的“黄金苗”变成群众的“钱袋子”,把农家的土鸡养成致富增收的“金凤凰”;她
期刊
阅读指要  一、材料的命题特点  1.文本。  2020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为多则材料(卷Ⅰ、卷Ⅱ)和单则材料(卷Ⅲ)。从单则连续性文本到多则非连续性文本,不仅使高考阅读更加贴近、适应当今人们的阅读实际,而且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取材。  高考实用类文本在多个领域及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命题特点有二:一是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如202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所生活着的世界上有无数的生命。有人说:“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还有人说:“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也有人认为生命是丑陋的、残暴的……其实,生命到底是什么样子,全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观点出发去看待生命,在于你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生命。  以上文字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期刊